《书与画》创刊于1982年7月,是以普及书画知识、发掘书画人才、传授书画技法、研讨书画理论为主旨的中国书画专业类通俗性刊物,偏重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传播与普及,是国内创刊历史久、影响大的书画专业杂志之一。
《艺术的故事》是有关艺术的书籍中最、的著作。它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出版后0多年来,一直是这一领域无可匹敌的入门书。全世界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读者通过贡布里希的讲述认识到了这位真正的大师,他把知识与智慧结合起来,以其独特的天赋,直接传播了他本人对艺术作品深切的热爱。 《艺术的故事》因其平实简单的笔法、叙事清晰的技巧而受到持久的好评。贡布里希讲述他的写作目的是:“在大量炫赫的作品中,为丰富的人名、时期和风格找到浅显易懂的秩序来。”他为视觉艺术注入心理学的洞察力,他让我们知晓艺术史就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是“一条生动的链条,将我们身处的时代与古埃及时期联系起来”。这部经典著作的新版,
本书旨在从问题意识出发,不仅考察贡布里希的研究过程,更深入反思他研究的结果,探讨贡布里希为什么和如何运用交叉视野,并从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维度上去全面把握和评论贡布里希艺术史理论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
李霖灿先生曾经担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作为一位有四十余年馆龄的老馆员,他潜心研究中国美术多年,又在台湾大学讲授“中国美术史”二十载。他不断地补充及修正教材,以其幽默风雅的讲述了无数人走进艺术殿堂。这份精彩绝伦、活泼生动的文字与图片曾连载于台湾《雄狮美术月刊》,备受好评。 本书即是根据李霖灿先生上课讲稿整理编成的,分为二十九个单元,大体以时代为序,以类别为纲,以历代绘画为主调展开论述,对于玉石、雕塑、书法、铜器、陶瓷的论列亦精辟独到。掌故丛谈、笔记小说、考古资料,旧学新知互相浚发,旁征博引內容丰厚。史稿篇篇文字优美,易读、好懂,引人入胜。
威廉 莫里斯的艺术思想对中国的文化艺术和社会发展有较高的借鉴价值。郑立君著的《威廉 莫里斯艺术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基于艺术学视角,运用众多一手文献资料,综合借鉴传播学、译介学、文献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相关成果,以时间为经线,以学界对莫里斯的艺术与手工艺、诗歌与小说艺术和艺术的社会主义思想在不同时期的译介与接受为纬线,梳理了莫里斯艺术思想在中国一百多年来传播与影响的历史脉络,论述了不同历史时期莫里斯艺术思想在中国译介与接受的共性、个性以及历史关联,并分析了莫里斯艺术思想在中国传播与影响的局限性、原因。
本书为博士文库丛书。由于金陵在政治、地理位置等方面的特殊性,金陵地区成为明王朝遗老遗少们的聚集地,在此形成了独特的金陵文化圈,其特点是带有明显的遗民文化特征。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中,艺术家们以其独到的艺术眼光、精辟而客观的艺术言论和主张,推动金陵画坛的整体画风以一种较为积极向上的姿态发展。本书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对这一时期的金陵画坛作了透彻的研究。
本书是我国部中国艺术批评史著作,阐述了我国先秦汉代、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和近代艺术批评思想发展的历史。本书的艺术批评史绝不是各种门类的艺术批评思想(如绘画批评、音乐批评、舞蹈批评、书法批评、戏剧批评、设计批评等)的发展史的集合,而是从各种门类艺术批评、诸子百家著述和两汉儒生注经中,抽取、提炼出适用于整个艺术批评的命题、概念、观点和思想加以系统的阐述。在写作上追慕冯友兰和朱光潜先生的写作风格.力求做到“有深度的通俗”。
“历代名绘真赏”系列,精选历代画家的代表作品,每幅作品均为原大原色高清印制,追求原作的复制效果。单片盒装的装帧形式程度上保留了原作的风貌,抽取便利,临摹赏玩皆宜。亦可进行装裱悬挂供爱好者欣赏、装饰。《溪山清远图卷》纸本水墨,纵46.5厘米,横889.1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整幅山水长卷,用十张纸拼接而成。画中主要描绘溪山无尽风光,景色依次为郊原、山村、湖影、巨岩、桥梁、高峰、路店等。景与景之间相互交织,虚实相应,实者近在眼前,虚者远在飘渺之中,与天色相接,成无尽之景。此为典型的南宋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