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匠心 青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及传统技艺普及读本》分为传统美术篇和传统技艺篇两册,为针对青少年们普及我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读物,在内容上以中国民间传统美术及传统技艺的概念入手,结合我国的传统民俗,精选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中美感和形式感、有民族本土艺术特色的年画、剪纸、泥塑、风筝、唐卡、织造、漆艺、陶瓷等艺术品类进行分类介绍,包含每一品类的历史渊源、分布状况、代表作品、艺术风格、传承保护现状等基本内容,并配有大量精美的作品图片,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献给广大青少年读者,补充了青少年审美教育中资料较为匮乏的一面,修正了目前市面上鱼目混杂的非遗读本中知识点的错误,是目前较少看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读本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有积极意义。
以经典法帖为依托,以古代名家绝好诗篇为文本,邀请全国集字高手为目标读者量身打造,诗歌、主题、字范、幅式、提示五位一体,构成集字临创新天地。
.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不仅擅诗、词、散文,且在书画创作与书画理论方面亦有卓越的成就,并对后世书画创作和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轼的书画理论集中保留在后人辑录的《东坡题跋》中,本书即以毛晋辑刊的津逮秘书本《东坡题跋》为底本,并从《苏轼文集》《苏轼诗集》中选取蕴含苏轼重要书画理论的文章、诗篇进行点校、译注,旨在通过详细的注释、精炼的翻译,形象地展示苏轼丰富的书画理论和深刻的精神内涵。
《给青年艺术家的信》是蒋勋以书信形式,传递他对艺术的理解。全书共收入十封信,蒋勋独辟蹊径地从味觉、嗅觉、视觉、触觉、听觉这些人体感官功能出发,充分利用每个人身上的本能,自然地感受气味、重量、质地、形状和颜色,亦即全身心、全方位地感受艺术。无论是绘画还是音乐,无论是诗歌还是舞蹈,艺术就是生活,生活又充满了艺术。
黄胄是20世纪一位重要的中国画画家,他的大量作品和在人物画方面表现出的首创精神,在海内外曾产生深远的影响。 他几乎把毕生的精力全部倾注于绘画创作和艺术事业上,没有来得及在绘画理论方面作缜密、系统、深入的思考和论述。但是,他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在速写或创作过程中,把一些随时闪现的感受、想法顺手记在画面上,成为具有个人特色的题跋。他留下来的题跋与随记,已有近千条之多。这些直接袒露心扉的题跋和随记,是了解、研究黄胄艺术极有价值的手材料。 《黄胄谈艺术》一书,对于探讨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研究黄胄的艺术道路、创作思想、创作经验以及人品和画品都极具价值;对于美术爱好者、初窥艺术堂奥的年轻人,更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石涛画语录》是著名画家石涛画学思想的结晶,是他晚年对自己一生绘画观念的整合,对其后的中国画坛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俞剑华先生认为: 古今论画之书多矣,求其识见高超,议论纵横,笔墨奇肆,思想奔放者,当以此书为。 《石涛画语录》用词遣句,简洁古奥,一字一句之差,意义或谬之千里,因此对《石涛画语录》的文本校对,尤应着意。清人鲍廷博刻书,博采众长,刊刻态度严谨,校勘细致入微,能广借善本参互考订,不妄改一字,因此广受学界称赏。本书遂以清长塘鲍氏本为底本,参以《论画辑要》本、《画论丛刊》本、俞剑华注译本,尽可能审词定句,疏通全书。
非遗广西 丛书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广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广西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 本书是丛书的其中一本,主要内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壮族织锦技艺。壮锦是广西壮族人民引以为豪的民族艺术珍品。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围绕壮锦的历史、分布、种类、纹样、传承等方面展开研究,展现了壮锦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内涵,对壮族织锦技艺的历史地位、制作工艺、传承发展都作了普及性的解读与介绍。
面对空白的纸,不知该从何下笔吗? 你很想画超出界线以外,但又不敢这么做吗? 如何才能大胆自由发挥创意? 本书颠覆一般传统书籍的格式,每页以不同的指示文字及插图,引导读者突破书本的局限,随时随地放肆涂写、画,创作个人化作品。 在页面上藏一个秘密、剪下来穿在身上、让书漂起来、收集各种数字、以书记录时间、滴上泥巴、带书去散步、用线把某页填满、拓印叶子、收集姓名/梦、盖手印、记录天上飞的鸟儿 作者希望借由这些大部分人从来不会对书做的事,让读者亲身体验发想创意的过程,鼓励读者以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找到新的方式发挥想象力,真正享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而借由一些看似 破坏 的动作,作者也鼓励读者进行创意大探索,突破自我,走出框架,无拘无束大胆勇敢尝试,体验生命的各种可能性。现在,无论你走到哪,
私淑 作为师承前贤、绍述学识的一种方式,在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于书法一门, 私淑 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书法的沿革、兴衰,亲授和私淑这两种传习方式,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进而形成了独具内蕴的传统,甚至被视为一种精神上的尊崇。 这种尊崇一直延续到现代,以沈尹默、林散之、沙孟海、白蕉、启功等一批现代卓有成就的书法大师的深入实践和理论发扬得到了进一步彰显。他们或取碑刻金石之韵,或举回归帖学之旗,结合个人的性情和睿智,不仅在技艺卜刻苦探索,更在学术理论上勤奋耕耘,并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倡导书法普及教育. 大师私淑坊 系列希冀更多的读者透过这些凝聚心血之作,来获取大师们无比的学识力量,弥补无缘亲炙于大师的遗憾,并以此召唤 私淑 的悠久传统,成为一个五师讲授而俨然师在的讲
历代书画名著译注丛书 选取中国历史上有代表性和有重要影响的书画名著,精选底本,加以标点整理。对于原著中出现的重要人物、作品、典章制度、专有名词等,做详细注释,并对原著全文做白话文翻译。 《书概》是《艺概》的一部分,汇集了刘熙载一生中关于书法艺术的卓见确论。《书概》共计收录246条论书札记,论述了书法艺术的诸多方面, 探源本,析流派,窥大指,阐幽微,明技法,以简赅之笔,发微中之谈 。本书对《书概》作了详细的注释和白话今译,相信对于普及书法理论、学习书法艺术史,皆有一定的价值。
曾经漫步北海道的乡间,看着满街姿态各异的木雕工艺品却无从下手:曾经在微凉的夜里把脚伸进有些烫人的温泉,在繁星与黑夜交织的怀抱中感受日本独有的气息:曾经独自在夏季的午后手捧《挪威森林》,在无尽的唏嘘中眺望着下一场爱情的到来。木雕、温泉、寿司、和服 淡淡的笔调下,相同的风物,不同的风情,不同的记忆,却又似曾相识。
艺术心理评估与艺术治疗是艺术和心理学相结合而产生的应用性技术,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康复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邱鸿钟编*的《艺术心理评估与绘画治疗》首先讨论艺术治疗的概念和艺术治疗基本特点,什么是艺术心理评估和艺术治疗,艺术治疗的适合对象和基本条件,艺术治疗的主要应用领域,艺术心理评估与艺术治疗与其他心理测评和心理治疗技术有哪些区别等基本问题。而后分别讨论了美术的语言、女性题材的艺术创作、原生艺术、绘画疗法的操作程序和中国书法心理治疗等。
本书分为四部分:生活篇、生死篇、思想篇、终结篇。 生活篇 借助《庄子》一书中的 夫子自述 和庄子学生的散记,尝试解开可靠传记材料无多的庄子的身世之谜,勾勒出庄子的家世、家室与交游、行谊。 生死篇 借 蝴蝶梦 探讨庄子的物我两忘、人生如梦的死生和谐观。 终结篇 比较研讨了庄子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异趣别志。而 思想篇 无疑是本书最为着力浓墨重彩的部分。
《李重光基本乐理600问》是著名音乐理论家、教育家李重光先生*的基本乐理书。为了使初学音乐的广大读者听众朋友们,对基本乐理中的一些问题,能有一个比较简单明了的答案,解除学习中的一些疑问,在工作之余编者编写了《基本乐理问答》一书,算是对热情给我写信的读者听众一个总的答复。 一本音乐理论书,出版十年之后,仍有人记得它并四处寻觅购买,这说明它仍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李重光基本乐理600问》就是在《基本乐理问答》一书的基础上,重新加以整理、修改、编排而成。希望它能对广大青年朋友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有所帮助。
《李重光怎样读五线谱》将音符、拍子、音程、和弦以及常用记号,融入各种调与调式之中,系统通俗地讲授五线谱的知识,实用易学,让学习者能轻松地学会读五线谱。
文人画,又称 士夫画 ,它指具有 文人气 ,即今人所谓 文人意识 的画。北宋以后,文人画理论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 真 问题而展开的。文人画家所追寻的这种超越形似的真实是一种 生命的真实 ,是作为 性 的真实。以此角度划分中国绘画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即: 得势 得韵 得性 。本系列作品,通过元代以来十六位画家的观照,来看文人画对生命 真性 追踪的内在轨迹。 本书为此丛书中的一本,探讨 黄公望的浑朴画风 ,具体分为无分别的智慧、神性与理序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