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典法帖为依托,以古代名家绝好诗篇为文本,邀请全国集字高手为目标读者量身打造,诗歌、主题、字范、幅式、提示五位一体,构成集字临创新天地。
全书分为五章21节,教学主题分为启迪、创造、感恩、挑战、表达几个部分,孩子将跟随教材中扮演老师的小熊Eric和扮演大师兄的小熊Jimmy两个角色学会基本的尤克里里弹奏技能,培养独立弹唱一首完整歌曲的能力。
曾经漫步北海道的乡间,看着满街姿态各异的木雕工艺品却无从下手:曾经在微凉的夜里把脚伸进有些烫人的温泉,在繁星与黑夜交织的怀抱中感受日本独有的气息:曾经独自在夏季的午后手捧《挪威森林》,在无尽的唏嘘中眺望着下一场爱情的到来。木雕、温泉、寿司、和服 淡淡的笔调下,相同的风物,不同的风情,不同的记忆,却又似曾相识。
本书对原始艺术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作了详尽的探讨和论证,介绍了艺术科学目的、方法、原始民族、人体装饰、装潢、造型艺术、舞蹈、诗歌、音乐等。
《抵抗的群体》是一本收录了英国著名作家约翰 伯格24篇书写古代及现代艺术作品及艺术家的演讲评论集。这些文章分别是他在苏黎士、马德里、瑞典、法兰克福、赫尔辛基等地以不同语言发表的讲演与评论,基本观点集中于对现下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批评,文字依旧有着浓烈的批评色彩。 书中包括了伯格对法国史前艺术的观察,古典艺术大师米开朗琪罗、伦勃朗、德加,以及个性强烈的墨西哥女画家弗丽达,20世纪雕塑大师布朗库西等人作品的评述,及相关的历史社会分析。在经济狂飙的今天,约翰 伯格始终警觉社会对艺术的欠缺理解与现代艺术本身乏善可陈,而《抵抗的群体》则是针对这些问题的一本权威敢言且殷切提醒之书。
观看先于言语。观看确立了我们在周围世界的地位。他人的视线与我们的相结合,使我们确信自己置身于这可观看的世界之中。而当图像终于取代文字,充斥于视线所及的一切空间,我们又该如何观看而不致再度迷失? 本书论及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女性作为被观看对象、油画传统、广告与资本主义等方面,配以两百余幅经典图像,与BBC同名纪录片一起,改变了西方一整个世代的观看方式,也必将适用于如今大大小小的手机屏幕和街边广告牌。从对视觉文化的深入探索和普及的角度而言,本书亦可与贡布里希爵士*杰出的著作互为补充。
《李重光怎样读五线谱》将音符、拍子、音程、和弦以及常用记号,融入各种调与调式之中,系统通俗地讲授五线谱的知识,实用易学,让学习者能轻松地学会读五线谱。
《始平公造像记》在洛阳市南部郊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其文字作为书法艺术则在著名的 龙门二十品 中尤为第一珍品。它一反南朝靡弱的书风,开创北碑方笔的典型,以阳刚之美流传后世。该书内附临习范本,将本帖临习的讲解视频与临摹范本结合,为便于读者临习,本帖配有近原大的摹本,供读者直接临习和描摹。 通过对《始平公造像记》中每个字与笔画的讲解,可以使读者更加精确地掌握笔法的应用和字的结构。该书内容由书法名家任云程老师精心搭配,使读者在临摹过程中更加精准临摹字帖。
《李重光基本乐理600问》是著名音乐理论家、教育家李重光先生*的基本乐理书。为了使初学音乐的广大读者听众朋友们,对基本乐理中的一些问题,能有一个比较简单明了的答案,解除学习中的一些疑问,在工作之余编者编写了《基本乐理问答》一书,算是对热情给我写信的读者听众一个总的答复。 一本音乐理论书,出版十年之后,仍有人记得它并四处寻觅购买,这说明它仍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李重光基本乐理600问》就是在《基本乐理问答》一书的基础上,重新加以整理、修改、编排而成。希望它能对广大青年朋友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有所帮助。
《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明李淳著。学习书法,在掌握基本运笔方法之后,需进一步讲求所书各字的结构,而汉字的形体有大小疏密、肥瘦长短、仰覆屈伸、借势变换等种种不同。前人论说众多,极为浩繁纷杂。有鉴于此,李淳取法陈绎曾、徐庆祥二家之著作总结为《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此结构八十四法,自提出后即为学书、论书者所重视和采纳。清光绪十五年(1889)二月,李象寅据文献将例字重新书写,因结字端严俊美,与李淳原文相得益彰,故书商竞相翻刻售卖,遂成为书法学习的重要参考书。本次出版,即以清末民初刻李象寅书本为底本,重新编排整理。
文人画,又称 士夫画 ,它指具有 文人气 ,即今人所谓 文人意识 的画。北宋以后,文人画理论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 真 问题而展开的。文人画家所追寻的这种超越形似的真实是一种 生命的真实 ,是作为 性 的真实。以此角度划分中国绘画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即: 得势 得韵 得性 。 文人画的真性 系列作品,通过元代以来十六位画家的观照,来看文人画对生命 真性 追踪的内在轨迹。本书为此丛书中的一本,介绍了沈周画的平和智慧。
一个多世纪以前,动物与人仍在相互凝视,彼此确认,而今人们前往动物园观看一只又一只动物,只会感觉到自己的孤单;当我们看到麦卡林在顺化所拍摄的照片,我们看到的是战争被违背其本意地非政治化,照片变成了人类普遍境况的一项证据;库尔贝早体认到的景物和声音是流水,以至于当他画穆提耶的岩壁,都如同池塘里映照出的风景……不同形式、不同对象、不同结果的“看”,似乎都可以找到某种宿命般的因果逻辑,如同作者在本书后所说:“你眼前的原野,就如同你自己生活中的视野一般大小。” 这部批评文集分为三部分:首先以我们看动物的方式为切入点,回溯人类与动物漫长而悠远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是永久地失落了;继之以对摄影功能的思考,与苏珊桑塔格遥相唱和;后则聚焦于艺术,谈绘画、论雕塑,从容游走于社会
《范治斌水墨山水画精品集》为新推出的美术鉴赏类图书,在中国画领域,新工笔和新水墨的出现。他们作为中国画坛的新兴力量。本套图书旨在发现并梳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艺术品格的美术作品集结成册,从而为有潜力的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深受国内青年画家的好评。《范治斌水墨山水画精品集》共收录25名现当代活跃在工笔画坛的画家的新力作进行赏析,可领略当代画家的艺术水平。收录画家作品,皆以画面唯美生动,用墨设色淡雅,创作构图新颖,内容极富生活气息,并附有读者粉丝关心的名家工作室、画室的照片。
傅抱石为近现代艺坛巨擘,在绘画创作、篆刻创作及画论研究等方面皆有极深造诣,其中绘画创作尤为世人推重。其人物画线条劲健,气韵生动,深得传神之妙。 《谈山水画创作》共收录其有关山水创作的文章数篇,具体包括:《论皴法》,选自《傅抱石画论》;《谈山水画创作》,选自《傅抱石画论》;《谈山水画写生》,选自《傅抱石画论》;《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选自《文汇报》1959年10月14日刊文;《东北写生杂忆》,选自《新华日报》1961年11月15日刊文;《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表现》,选自《傅抱石画论》。这些文章,从山水画创作的笔墨技法,到具体写生实践,再到总括创作中基本原则,希望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编排,并结合古人以及傅氏的具体画作,使读者更直观而全面地领会名家创作技法、创作思想。
《中国画理概论》一书是吴茀之先生对中国传统画理的梳理和探讨。此书作于抗战前后,曾用作上海美专及国立艺专讲义。先生一介寒士,搜寻国故,保存国粹。此书文字隽永,文理深邃,深入浅出地阐发中国画学源流,提纲挈领,点评精当。同时,所著录的画理画法经他本人亲身实践验证,可供学人效法。本书分为上下编,下编在战乱迁徙中遗失。上编分为绪论、国画之起源、国画之分类、国画之派别、国画之地位、通论、临摹、写生、用笔、用墨、用色、布局、款题等十三目。附录收录《中国画学概论讲稿》,丰富原有的概论。
《景德镇陶录》,清景德镇人氏蓝浦原著,六卷,后经弟子郑廷桂增补为八卷,另加入卷首《图说》和卷尾《陶录余论》共十卷。中国清代有关景德镇窑的著作,此书为补《陶说》之不足,对景德镇窑瓷器的烧造及历代沿革,均有深入而全面的叙述,是研究中国瓷器史不可缺少的重要参考书。
本书分为四部分:生活篇、生死篇、思想篇、终结篇。 生活篇 借助《庄子》一书中的 夫子自述 和庄子学生的散记,尝试解开可靠传记材料无多的庄子的身世之谜,勾勒出庄子的家世、家室与交游、行谊。 生死篇 借 蝴蝶梦 探讨庄子的物我两忘、人生如梦的死生和谐观。 终结篇 比较研讨了庄子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异趣别志。而 思想篇 无疑是本书最为着力浓墨重彩的部分。
每当我们对人类感到绝望时,只要想到那些艺术杰作,韦兹莱修道院或沙特尔大教堂,拉斐尔的《雅典学院》或提香的《神圣与世俗之爱》,我们就会对人性重燃信心。什么是杰作?杰作如何诞生?我们为什么至今仍要观看杰作? 在《何为杰作》中,艺术史大师肯尼斯 克拉克详细讲解几十幅艺术史上的油画杰作,高清大幅彩图引领读者重返人文艺术高光时刻。他认为,杰作来源于艺术家个人真实天才的创作,是记忆和情感的汇合,浸润于时代精神之中,又保持着与过去的深层关联。由此,社会、文化和科学的发展通过艺术杰作的传世得以记录和延续,闪耀着超越时空的人文之光。 书中收录克拉克的另一篇艺术评论名作《当艺术家老去》。什么是老年风格?当艺术家老去,他的创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时间在艺术家身上刻下痕迹,他则回报以伟大的杰作。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插图本)/国民阅读经典》着重介绍欧洲文艺复兴以来近二十位大师及其名作,深入浅出地讲解其艺术风格和人品操守,并融文学、音乐、哲学、社会、时代于一体。书中除了评介作品的特色与美术家的身世外,还提到一些由艺术实践引起的美学方面的疑问,并给出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