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无处不在。然而,为何有些图片能得到成千上万个点赞,甚至成为视觉文化的标志性坐标,有些则不会,图像是如何俘获、惊艳、催眠我们的? 杰出的设计理论家里卡尔多 法尔奇内利采用了完全不同于以往艺术书籍的范式,将文艺复兴的绘画与库布里克的电影放在一起,将抽象艺术与当代广告作对比,解释了图像是如何被设计、创造的,以及背后的原因。 为什么黄色铅笔卖得比其他铅笔好?为什么福楼拜给艾玛 包法利穿蓝色衣服?为什么黑色是代表哀悼的颜色?维多利亚女王的淡紫色长袍和米歇尔 奥巴马的黄色裙子之间有什么联系? 设计理论家法尔奇内利深入研究了色彩的历史,从绘画、电影、漫画和日常用品等组成的整个图像世界中汲取灵感,全书包含400多幅插图:从福楼拜的小说到《辛普森一家》,从蒙德里安的画到希区柯克的惊悚电影。 法尔奇内
《埃及众神》 这是一本有关古埃及神祇的全面指南,囊括了从起源到社会作用等方面的详细内容。 宗教生活是古埃及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则是庞杂的神祇体系。本书考察了埃及众神 从伟大的奥赛里斯,到一些无足轻重的小神 的发展、崇拜乃至*终的衰落,以及他们与王权、政治、风俗等世俗领域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本书中,读者不仅能够了解到各色各样、特点鲜明的埃及神祇,也可对与宗教信仰息息相关的古埃及社会做一次饶有趣味的鸟瞰。除此之外,本书还收录了数百幅相关插图,引导读者进入一场更加多彩直观的古埃及之旅。 《埃及神庙》 这是一份对埃及神庙详尽的考察说明,本书既包括对迷雾重重的神庙起源的探寻,也有对神庙的永恒追求,以及神庙在天与地、神与国王之间的沟通功能的诠释。 古埃及的神庙无疑属于
现代艺术的历史便是一部艺术风格不断平面化和抽象化的历史。 20世纪美国知名抽象主义理论家格林伯格 抽象艺术无疑是现代艺术中引人瞩目的艺术风格。它是受各种反传统的艺术流派如野兽派、立体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影响而演变得来。抽象艺术风格是现代艺术的核心精神之一,如果不能读懂抽象艺术,就无法真正欣赏现代艺术。 本书对抽象艺术的起源、演变和影响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探索,从全球的角度重新思考抽象艺术的历史,并给出了理解和欣赏抽象艺术的新方法。在介绍了康定斯基、蒙德里安、马列维奇、波洛克等抽象艺术先驱之后,作者向我们展示了来自全世界包括毕加索、保罗 克利、草间弥生、丰塔纳、吴冠中在内的上百位抽象艺术家是如何使用抽象意象来创作的。 作者围绕五个确切的主题 人体、风景、宇宙、建筑及标志和图案,选取了具
本书系 何惠鉴学术著作集 之一,作者系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艺术史学家、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弟子何惠鉴先生。本书整理、收录、翻译了何惠鉴关于古代书画研究的经典文献十八篇,研究跨度上迄晋唐,下及明清,涉及早期绘画理论、画家生平考证、鉴藏史、社会史诸多论题。这些文章原以英语的形式发表于海外各种学术期刊而未有中译本,本书系首次以中译本的形式加以出版并配以大量图片,全面反映了何惠鉴先生在古书画研究上的杰出成就。
《认识绘画》 是丰子恺先生绘画类文章首次结集出版,是一本大师级的绘画素养进阶书。为什么学习绘画都要从素描开始?如何判断一幅画的优劣,画得越像就越好吗?为什么说西方美术靠努力就可以,中国美术却全凭天赋?这些问题你在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认识建筑》 是对建筑艺术发展的一次全面梳理。为什么古埃及帝王要耗费巨大心力来建造庞大而笨重的金字塔?为什么希腊神殿的柱子上有一道道细沟?为什么早期的基督教堂都建在地下?这些轻松有趣的问题背后,丰子恺先生真正讲述的却是心灵和历史的变迁。 《音乐入门》 是对丰子恺先生音乐类文章的整合。音乐有哪些种类?音乐入门要经历哪三个阶段?如何认识乐谱?如何练习唱歌?如何演奏钢琴、小提琴、口琴等几种常见乐器?西方音乐是沿怎样的道路发展至今的 丰子恺先生将针对这些问
《对诗歌的反叛:安托南 阿尔托文集》是一部关于法国作家、戏剧家、诗人、演员安托南 阿尔托的全面性文集。该文集以法文版的阿尔托作品全集作为基础,同时参照了法国阿尔托专家格罗斯芒和美国知名作家桑塔格编选的作品集,精选了阿尔托一生创作的代表作品,包括他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写下的诗歌、散文、 评论、剧本、宣言、书信和手记,并配有各时期作品的详尽说明。
中国艺术重视生命境界的创造,追求形式之外的意趣,要在变化表相中表现不变的精神,时间性 便是艺术家 为重视的途径之一。“四时之外”四字,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灵魂,也是造成中西艺术内在差异的本质方面。朱良志教授这本新著主要是从时间和历史入手,来讨论中国艺术的发展和核心观念的形成,发掘中国艺术在时间 中所体现的独特的历史感、人生感和宇宙感。 朱良志教授在本社出版的《真水无香》,主要讨论“天趣”问题;《南画十六观》,以“真性”为线索,追踪文人画的发展;《一花一世界》,围绕“量”对传统艺术观念展开思考;《四时之外》,则是传统艺术中“时间”问题的探讨。四本书都是对中国艺术基础观念的研究,抉发新意,见解独到。
版画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西方艺术史上的历代大师都曾热衷于版画创作。本书由世界知名艺术博物馆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授权出版中文版,堪称国内梳理西方版画艺术发展的著作。 本书初次全面探索了版画在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在欧洲的起源和传播。开篇详细介绍了蚀刻艺术的创作技法和材料使用,并清晰描述了蚀刻艺术的创作过程,接着对其起源进行了深入研究,继而探索了荷兰、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的艺术家是如何发展蚀刻艺术,以及蚀刻艺术是如何成为版画创作中通用且持久的形式之一,并在欧洲传播开来。 书中收录了260余幅精美版画作品,介绍了蚀刻艺术早期先行者中的那些伟大艺术家的版画创作,如丢勒、帕尔米贾尼诺、老勃鲁盖尔等。书中展示了他们那些与油画相比别具美感和价值的知名版画作品,讲解了这些艺术家如何为后来的伦勃
吴昌硕是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领袖级的人物,其 诗、书、画、印 四绝,曾担任享誉海内外的百年名社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长,为 清末海派四大家 之一。 2017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吴昌硕全集》(全12册)出版,虽定价16800元,仍市场反响热烈,至今市场断货近5年。 为满足更多读者需求,时隔五年,此次出版《吴昌硕全集(普及版)》(全4册),在已出版的十二卷本基础上进行调整,但完整保留《全集》所有图版与文字资料信息。 开本选择上,从8开本变为16开本,更利于翻阅查看。 作品收录上,不做任何删减,共收录5000余件吴昌硕书法、绘画、篆刻、文献作品,只对页面版式进行局部调整。 时间跨度上,涵盖20岁至84岁各时期、各种类代表风格作品。 收藏地域上,囊括全世界范围内百余家公、私藏优秀作品。 内容编排上,保留十二卷本中对每件作品进行年代、
从摆满异域物品的珍奇收藏室、安格尔的《土耳其浴女》、罗马广场上的埃及方尖碑到好莱坞的格劳曼中国剧院,世间异域风情的例子不胜枚举。异域风情的形成及其产物与西方文化和艺术如此密不可分,以至我们常常忽略了它为何存在,又为何持续风靡。 本书充分审视了几个世纪以来,以欧洲为主的西方世界对异域文明的邃远迷恋。艺术史学者朱迪 松德不仅对异域风情纷繁迥异的形式进行了全面展示,更意在探究它们是以何种方式进入西方艺术设计、服饰潮流、文学等审美范畴的,又是如何与商业和本土文化进一步融合的。作者以极为丰富的绘画、雕塑、室内和建筑设计等视觉材料,串联起欧洲文明探索并构建异域风情的重要进程,揭示了瑰丽的异域事物如何在欧洲繁盛,进而广泛滋养了西方文化和艺术想象。
1874年,为了反对法国沙龙的艺术评判标准,一群艺术家决定团结在一起。这次颇有反判意味的举动拉开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西方具有革命性的艺术运动帷幕。而由一位平庸的艺术评论家的讽刺之词而来的 印象主义 ,则成为了任何喜爱或研究西方美术史的人都无法回避、需要直视的一场艺术运动。 实际上,印象主义的发展可谓峰回路转。起初,印象主义者们坚持对学院主义的艺术法则嗤之以鼻;印象主义者们坚持从1874年开始举办属于他们自己的展览;印象主义者们坚持要户外写生。很快,一切就发生了变化:有的艺术家中途退出画展,有的艺术家还是把画架搬回了画室。但是,印象主义者们始终坚持改变调色盘颜料排布,并用画笔试图固定对整个世界的短暂一瞥。终,毕沙罗笔下的柔和乡村风景以及德加笔下芭蕾舞台的光线与演员身上的五彩薄纱,甚至马奈笔下
作为希腊艺术史领域的入门读物,这部著作带领读者领略自青铜时代至罗马崛起之间希腊艺术的演变历史,着重强调两千年间地中海文明的多样性与国际性。 芝加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理查德 西奥多 尼尔以独到的眼光展现视觉文化在希腊世界所发挥的作用,及其与政治、宗教、古代日常生活的关系。此外,作者结合建筑、定居地与背景资料,揭示希腊与古代世界其他地区的广泛交流,包括源自埃及的灵感,遍及安纳托利亚与阿富汗的希腊文化影响等等。 全书每章开篇提供地图与年表,以便形象地体现所讲述的地方、时期与历史事件,结尾总结全章内容。每章方框内的诠释提供一手资料,探讨具体的作品、工艺、学术争议,包括艺术品的偷盗劫掠、现代修复以及新近的考古发现,譬如默干提纳的宝藏。
在西方艺术史中,19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实验、发现的时代,标志着艺术从古典世界走向现代世界的惊人转折。这个时代的视觉艺术被烙印着不可磨灭的热情,在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本书以时间为轴,聚焦19世纪的绘画、雕塑、建筑、摄影、设计,揭示了艺术蜕变与社会发展、历史变革的深度交融。 全书呈现了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源流以及对后世艺术变革的影响;讲解了其间代表流派的风格,如学院派、拉斐尔前派、马基亚伊奥利画派、哈德逊河画派、巴比松画派、印象派、抽象派、纳比派、维也纳分离派等;同时详述了各流派代表艺术家的职业生涯、艺术思想与代表作,如大卫、安格尔、格罗、德拉克洛瓦、戈雅、布莱克、康斯坦布尔、帕尔默和马丁、透纳、弗里德里希、库尔贝、马奈、修拉、梵高等。在展现这
《艺术的世界》是一本艺术通识课读物。 作者亨利 M. 塞尔是美国艺术史系的杰出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美国最高级别的教授职称)。 本书是为所有想拥有艺术视角的读者所编写的通识读物。写作本书前,作者不仅为电视台制作了同名《艺术的世界》纪录片,还经常会为缺乏艺术背景的学生解决他们对艺术作品、艺术展览的困惑,包括纽约市警察局的警官和当地的医学院的学生。 通过897张高清图片,从点线面的基础原理到博物馆的大师之作,从公元前三万年的洞窟壁画到现代的电影技术,从平面的画作到三维立体空间的花火 本书将世界,用艺术的语言呈现在读者眼前。帮助读者感知艺术家眼中的世界,发现艺术的价值。教给读者批判性地思考,怎样针对周围的视觉世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启发好奇心创造性。 作为一本艺术通识读物,本书兼具了鉴赏教
本书在现代学术的框架中,系统梳理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理论的历史脉络,通过对重要山水画理论著述及作者的深入考察,结合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把握中国山水画理论关键性历史节点及理论内核,以开阔的文化视野,呈现中国山水画理论历程。 全书共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导论和四章山水画理论,作者按照朝代顺序将中国古代的山水画理论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六朝至唐代、五代宋元、明代、清代。如在 六朝至唐代山水画理论 中,作者阐述了顾恺之《画云台山记》、宗炳《画山水序》、王微《叙画》、谢赫《古画品录》、梁元帝《山水松石格》、王维《山水论》等名家山水画理论,每一章节都将该阶段*具代表性的山水画理论深入剖析,阐述其发展脉络与理论根源,运用独到的艺术史眼光展现各个朝代的山水画观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书画鉴定研究》是中国书画鉴定领域中里程碑式的著作,由王妙莲和傅申合著。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西方对中国书画收藏和鉴定所知甚少的时期,本书对中国和西方学术传统做出了创造性的结合,将中国书画的鉴赏研究带到西方世界,并深刻影响了后来几十年中的几乎每一位中国书画研究者。 本书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的一批赛克勒藏中国书画为研究对象,不仅以整体的目光阐释中国书画史,且集中讨论了书画鉴赏中的共性问题,四十余篇针对藏品的个案研究,更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观看一幅作品并鉴定其真伪,既有方法论的总结,又有具体案例的分析,富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本书是对从1978年开始出现的不同的绘画现象进行的一次历史归纳,介绍并分析这四十多年来绘画的演变、发展及其特征是本书的目的。1978年以来的绘画在风格与形式语言上具有丰富而复杂的特征,这些特征不仅与艺术家的艺术趣味和观念有关,更与他的知识结构和个人经历有关,而知识结构和个人经历都是复杂的语境给予的。作者在尽可能地全面地叙述不同绘画现象的同时,有所侧重地介绍那些更为重要的画家以及他们的作品。本书提供了四十年来的绘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而对具体的艺术团体、流行趋势的演变,画家个人的艺术经历,需要读者去翻阅更为充分的相关著作和文献。
戈雅、马奈、毕加索、贾科梅蒂、弗朗西斯 培根都是17世纪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的忠实拥趸,因为委拉斯贵支以卓越的艺术性灵重新诠释了真实的含义。他笔下的真实是高度凝练的色块和流畅自由的笔触的协奏,是无论王公贵族、宗教领袖、侏儒小丑百变皮囊之下的真实心理与情绪流露。 从塞维利亚走出的迭戈 委拉斯贵支用他手中魔力的画笔和极强的洞察力,缔造了属于他的黄金时代。在他艺术生涯的六十余年里,委拉斯贵支以巴切柯女婿的身份进入西班牙上层社会,逐渐多了宫廷御用画家、宫廷装饰家、外交官、王宫总管、圣地亚哥骑士团骑士诸多身份。在这些无上荣誉的背后,艺术成了艺术家社会身份晋级的敲门砖,但更是他留给后人的惊艳财富。 这部插图丰富的著作是法语学界关于委拉斯贵支的首项大型研究成果。它由法国博物馆总督察、卢浮宫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