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是如何获得灵感,又是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或创作主题的呢?在成为大师之前,他们有着怎样的经历?通过与世界上*伟大的创意思想家多年的亲密接触, BBC艺术频道主编威尔 贡培兹发现了这些大师共同的特点 他们是极度好奇的、勇敢的、懂得思考的 贡培兹将从古至今的艺术大师分门别类,以轻松风趣的语言重点讲述了20余位艺术家背后的创意故事,更记录了他与我们这个时代的著名艺术家的直接交流。我们每个人都能借鉴这些艺术家的经历,是时候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了!
《艺术哲学》是 一部有关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 ,是一本带领大家畅游艺术天地的导游书,也是一本经典文艺理论著作。书中内容来自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授课时的讲稿,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丹纳在书中不仅对美学提出科学见解,还将理论结合欧洲艺术史,深入讲解了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能够很好地帮助人们理解领会艺术。不论是艺术专业人士,还是业余爱好者,都可以从中获益。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周易﹒系辞传》)物构成了世界。世界并非是孤寂、与人无关的世界,而是有人参与其中,与人有着万千牵连的世界。因人的在,世界得以开显,物得以呈现。世界在人的观法中与人相遇。观亦非是静态对立的物的再现,而是人在观,观一个人文化成的世界,人在观法中参赞天地之化育,显露物之真性。 对于 观 与 物 的理解,是艺术与哲学共同在探讨的论题。尤为重要的是,在此论题上的探讨,已经不是在艺术或哲学领域可独立完成的研究。当涉及对物之真性之观,艺术与哲学的研究必然已经在其理论传统的深处紧密扣连。
由丹纳编著、傅雷精心翻译的艺术史通论 《艺术哲学》是 一部有关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 ,也是带领大家畅游艺术天地的一本导游书。丹纳通晓多国文字,是史学家、评论家,观点犀利独到,偏巧这本《艺术哲学》是丹纳所著的经典文艺理论著作,内容来自于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授课时的讲稿,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丹纳在本书中不仅对美学提出科学见解,还将理论结合欧洲艺术史,讲解了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真所谓是鸿篇巨制。全书不但条分缕析,明白晓畅,而且富有热情,充满形象,色彩富丽,绝无一般理论文章的枯索沉闷之弊。 《艺术哲学》是帮助人们理解和领会艺术的经典书籍,不管是艺术专业人士,还是业余爱好者,都可以从中获益。
罗伯特 亨利, 一位与雷诺阿、塞尚同时代的大师, 一位于天才辈出的19世纪,桃李满天下的艺术引路人。 他曾在纽约艺术学生联盟传道授业, 也曾在给绘画学子的回信中谆谆教导。 在他身后,遗留下的浩繁笔记、书信、讲稿和文章,在此汇集成册, 璞玉不琢,完整呈现一百年前的原始篇章。 书中涵盖了他对美的全部认知, 对线条、块面、明暗、色彩、笔触、背景的独到见解, 对伦勃朗、提香、马奈、雷诺阿、塞尚的批评, 对绘画、音乐、雕塑、诗歌、哲学的共时思考, 对时代审美的反思,对艺术个性的鼓励,对永恒艺术的追寻 透过他的只言片语,你将抵达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那个瑰丽而伟大的思想所在。 那就是艺术精神。
在马克 罗斯科,这位20世纪著名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的身上,有着众多令后人 误解 与 不了解 的地方:他所描述的 黄金时代 究竟如何?他如何度过漫长的孤独与贫困?他的艺术道路与艺术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他与亲人朋友的关系如何?他为何反感被视为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他为何以割腕的方式离开世界 本书将以罗斯科那充满灵动、哲思的文字,回答这些问题,解开这些误解。 《艺术何为:马克 罗斯科的艺术随笔(1934-1969)》收录了近90篇罗斯科的书信、随笔、演讲稿等,时间跨度从1934年至1969年,几乎涵盖罗斯科的整个艺术生涯,这些文字可以被视作罗斯科各个艺术阶段及转型时期的重要文献资料,真切生动地展现了罗斯科其人其艺术道路,*程度地还原了罗斯科的艺术脉络与思想历程,从中能看到罗斯科对于艺术观念、艺术形式和艺术的精神性的虔
本书是美国短篇小说大师、哥特小说女王雪莉 杰克逊的短篇小说精选集,收录了她兼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21篇短篇小说。其中多篇作品曾获文学大奖,如《抽彩》(1949年获欧 亨利奖)、《回家吧,路易莎》(1961年获爱伦 坡奖)和《邪恶的可能》(1966年获爱伦 坡奖)。此外,《来与我共舞在爱尔兰》(1944)、《度夏的人》(1951)、《有花生的寻常一天》(1956)、《睡衣派对》(1964)等多篇名作曾入选《美国短篇年选》。 雪莉 杰克逊的小说往往关注普通人在温和、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突然遭遇的坠落,从中剖析人性的阴暗面,用讽刺的手法揭示浪漫幻想背后复杂的、有时甚至是令人不寒而栗的恐怖现实。
《暮色将尽》是戴安娜·阿西尔的代表作,获得了科斯塔传记奖、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等众多奖项,是她临近90岁高龄时写下的一本老年生活随笔,言辞坦率豁达,饶有趣味。 她由步入老年的种种变化说起,夹杂着对自己过去人生的回忆,她大方回忆自己的几段情史,坦承自己对错失母亲身份的淡然,诚实面对老年的痛楚,但也仍满怀热情地谈起在园艺、绘画、读书、写作等过程中收获到的新鲜体验。 总体而言,阿西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女性样本,让我们看到一个普通的知识女性,是如何在与世界的周旋中保存独立的自我,并最终坦然面对衰老与人生终点。
《书谱》是一座书论的高峰,《续书谱》是另一个的高峰。一个在书学前沿探索,另一个在阐述传播。 《书谱》是我国书法史上部对书法艺术诸多理论问题展开有系统阐述的书法理论专著。该书在体裁上,受六朝骈体文影响,句多骈偶,隐喻起兴,衔华佩实,质文相耀,阐幽发微,理赡辞畅。在内容上,则涉及书法本体论、创作论、鉴赏论、批评论、发展论等,多有创见,可以说集时代之大成。 《续书谱》没有仿照《书谱》,将高深理论问题接着说,而是调转视角,博综前代书论,芟荑杂芜,重构了一个精巧的书法理论叙述构架。这里既涉及书体、历史、渊源,也涉笔法、技术,也涉理论、审美,甚至包含生活应用(书丹)。从基础的问题 摹书 ,到端的创作个性化 性情 融入,《续书谱》一一涉及。
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本书试图以流行音乐为中心,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出发来思考这个问题。 流行音乐的实践与前卫实验或左翼的实践不同,面对资本和权力,采取的通常是二重性立场,在拥有对抗性的同时,也隐藏着被同化的可能。这一特质在让(自称)激进的政治中心主义者感到焦躁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实现大众性动员和组织的可能性。这样的二重性本身,才是建立真正良好政治秩序的关键,也是流行音乐的魅力所在。 流行音乐既不是与资本主义进行对抗的东西,也不是什么独立于资本主义存在的东西,它是从资本主义制造出来的无用的、过剩的、废弃的事物中被创造出来的。它曾经是资本主义的副产物,而现代社会的讽刺之处,便是这种副产物现在逐渐改头换面,变成了主要产物。而在此之后,流行音乐扮演的角色
本书汇集了瓦尔特 本雅明关于艺术研究的三部经典名篇,包括《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5 1939)》和《爱德华 福克斯 收藏家和历史学家》。本雅明终其一生的理论努力就在于根据当时社会生活的变化去阐释和解读精神生活中已经和将要出现的嬗变,这也是本书的核心所在。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不仅擅诗、词、散文,且在书画创作与书画理论方面亦有卓越的成就,并对后世书画创作和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轼的书画理论集中保留在后人辑录的《东坡题跋》中,本书即以毛晋辑刊的津逮秘书本《东坡题跋》为底本,并从《苏轼文集》《苏轼诗集》中选取蕴含苏轼重要书画理论的文章、诗篇进行点校、译注,旨在通过详细的注释、精炼的翻译,形象地展示苏轼丰富的书画理论和深刻的精神内涵。
《无物象的世界》是 包豪斯译丛 系列的一本,由至上主义艺术奠基人、抽象主义先锋卡西米尔 马列维奇撰写,是20世纪*影响力的美学原理著作之一,也是了解包豪斯教学、至上主义艺术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 马列维奇首创的几何形绘画对后来的达达主义、极简主义等多种艺术形式有重要影响,《无物象的世界》为他在包豪斯教学期间所著,是包豪斯学校的教材之一,也是他一生中*一本理论著作。书中主要分 绘画中附加元素理论简介 和 至上主义 两个部分,不仅详细地讲解了如何将物象的人体、物品抽象成几何形态,还以他的经典画作《黑十字》《白底上的黑色方块》《黑圆圈》等为例进一步分析,将一个难以理解的 无物象的世界 清晰简洁地呈现给了大众读者。
《石涛画语录》是著名画家石涛画学思想的结晶,是他晚年对自己一生绘画观念的整合,对其后的中国画坛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俞剑华先生认为: 古今论画之书多矣,求其识见高超,议论纵横,笔墨奇肆,思想奔放者,当以此书为。 《石涛画语录》用词遣句,简洁古奥,一字一句之差,意义或谬之千里,因此对《石涛画语录》的文本校对,尤应着意。清人鲍廷博刻书,博采众长,刊刻态度严谨,校勘细致入微,能广借善本参互考订,不妄改一字,因此广受学界称赏。本书遂以清长塘鲍氏本为底本,参以《论画辑要》本、《画论丛刊》本、俞剑华注译本,尽可能审词定句,疏通全书。
爱和情感是如何在物质形式中体现的?本书就此问题探讨了客观事物所承载的情感力量。物品作为一种被迷恋的对象,在物我关系中扮演着参与者和反思者的角色。物品以象征或表征的形式,或寄托着情愫,或为性的钥匙,或是触发怀旧情绪的开关,或成为失去心上人后的替代品,甚至是对逝去岁月的寄托。 通过探讨设计过的 有态度的事物 以及物质文化中的 野生事物 ,《恋物:情感、设计与物质文化》谈及了广泛的物品,从19世纪时展示男性亲密友情的美国肖像画,到20世纪20年代来自爱尔兰蕴含着政治含义的虔诚宗教雕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