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古到21世纪,《中国艺术史(全新修订版)》以时间为线索,厘清中国艺术发展脉络,以通晓流畅的语言剖析器物、绘画、书法、建筑等门类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形式、特点以及与其他文明的互动。与此同时,苏立文不仅将艺术作品放置于广阔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中讨论,而且强调艺术自主性,倡导回归艺术自身来理解艺术史的演变。
《艺术:让人成为人》为一部人文学通识的百科全书。内容涉及人文学的方方面面。涵盖的人文学学科有:文学、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等;深入讨论的人文学主题有:信仰、幸福、死亡、道德、自然、自由和爱等。 文字晓畅明了,配图丰富生动,观点新颖,视角多元,范例充足,分析独到,整体内容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可读性极强。 作者理查德 加纳罗和特尔玛 阿特休勒深信: 人文学表达着我们在灵光乍现时的创造力和智慧,也许是在一次淋浴、也许是在风和日丽的某天的一次街头散步时,你的灵魂因为体验到生命的纯粹喜悦而得到升华 《艺术:让人成为人 人文学通识(第11版)》的主要任务是为大家呈现一个无比精彩和奇妙的世界,这个世界由人所构造,它的存在和人类的存在一样久远,而且每天都在等待着我们去重新发掘。 但生而为人,正
王羲之是我国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具有超越时代的文化地位。不过,书法家只是王羲之的一个历史侧面。作为四世纪六朝时代的贵族、出类拔萃的文人,王羲之与身处的时代究竟是何关系?两者怎样互动?本书从宏观的时代背景出发,描绘王羲之的人生经历与生活世界、思想与信仰的整体面向,以此深入理解王羲之书法背后的历史内涵所在,展现了王羲之具有贵族、父亲、丈夫、朋友、道教徒等多重身份的鲜活人生和他所处的灿烂时代。
米芾是十一世纪一位成就斐然的书法家,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著名人物之一。身为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或曰文人士大夫,他也对探讨书法(这是文人以形象化方式表达自我的最重要手段)的功能与风格这一理论议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本书中,石慢在艺术家跌宕起伏的人生框架内探索其书法艺术,并深入考察了米芾所在年代北宋的文化,以及米芾对文人艺术理论的推动作用。 时过境迁,米芾在北宋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不断发生变化:作为艺术鉴赏家,作为身负重任的官吏,作为寄情山水的闲逸之人,以及作为服务于帝王又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才俊。米芾正是通过探索发展书法风格来表达其在不同社会角色下变化着的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本书紧随此线索,既按年代叙事又具有主题性。石慢之分析谨慎入微,兼顾书法作品的内容与书体风格,将米芾书法稳固地
被肯尼思 克拉克描述为 我所读过的才华横溢的艺术批评著作之一 的《艺术与错觉》,是一部有关制像的经典研究。它试图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何以会有被称作风格的东西?这个问题也许简单,却很难回答。贡布里希教授对图画再现的心理学及历史的探索,充满睿智而包罗万象,从而引领他进入许多重要领域。在说明肖像制作远比它看起来要困难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贡布里希对许多新老看法作出了考证、质疑与再评价,那些新老观点包括模仿自然、传统的功能、抽象问题、透视的有效性,以及对表现的解释。 本书虽然出版于40多年前,至今仍不失其活力与重要性。贡布里希为理解艺术和处理复杂的观点与理论问题提供了缜密的科学发现。他对人类大脑无穷无尽的能力,对人类观看世界与制作和观看艺术时的微妙关系始终抱有探究之心。当验证各种假说时,他
他的封面插画定义了《an an》《POPEYE》《BRUTUS》的初代风格;他的文创品牌拥有 1.3 万种产品,他的限定店铺外总有少女们排起长队。将美式波普与江户趣味完美结合,他创造了 日式可爱 ,风靡半个世纪,如今仍在影响人们看待商业与艺术的方式。他就是日本殿堂级插画大师、CITYPOP视觉初代领军人物、重新定义 可爱 的流行鬼才、插画界的 少女总统 、永不过时的都市色彩创造者 原田治。 《发现可爱:原田治作品集》是目前最全面的原田治作品集,以26个字母为结构将贯穿原田治生涯所有阶段的不同作品完整呈现,包括插画、手稿、书籍装帧、商品设计、品牌形象设计、艺术评论等等。内文涵盖五百多幅全彩图片,除原田治作品外,更收录重要创作者中野翠、土井章史、及川贤治等人的介绍文章,及东京世田谷文学馆特别编纂的详细年谱。在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的
《贡布里希文集:秩序感 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内容丰富、充满趣味而且非常重要的著作中,E.H.贡布里希转向了自少年时代就令他着迷的领域 装饰艺术的历史、理论和心理学。本书是对《艺术与错觉》有关再现心理学研究的补充,是对人类探求时间与空间中秩序与节奏的广泛研究。 《贡布里希文集:秩序感 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所列举的各种文化背景中装饰艺术的代表作,表现了人类的一种意趣,这种意趣可在人类创作的戏剧、诗歌、舞蹈、音乐及建筑中找到。这种人类的基本特性需要从我们自身的生物遗传中才能找到解释。贡布里希教授以其特有的清晰、学识的深度,以及对各种学科的广泛兴趣,解决了美学基本的问题。
我们是否只能用一种循规蹈矩的方式去了解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DK全新推出的《伟大的日记:藏在书信中的世界史》告诉我们,有些独特的阅读视角比如翻看先人们留下的日记,将会为我们带来更加新奇别致和栩栩如生的历史故事! 本书甄选了大量个人风格强烈的笔记本、手稿原件以及真实照片,涉及人物既有达尔文、托尔斯泰、梵高、居里夫人、爱迪生等如雷贯耳的历史名人,也有居住在贫民窟的社会底层民众甚至奴隶。全书不但生动展现了这些史料主人公们的内心世界,更叙述着一段段引人入胜的世界史:多亏了一位叫费加皮塔的探险家那冒险小说般的日记,麦哲伦的航海壮举才被世人所熟知;深受孩子们喜欢的《彼得兔的故事》原来是在作者波特的日记基础上拓展而来的;荣格和弗洛伊德为何从惺惺相惜到分道扬镳;广岛被原子弹轰炸后,作为医院院长
谢明良先生为陶瓷史领域极为重要的学者,《陶瓷手记5:中国陶瓷的器形、纹饰与图像》是新近出版的一部高质量的学术专著,集中展现出作者近年对陶瓷品研究的新思考。本书共分为五个板块 器形篇、纹饰篇、贸易陶瓷和茶碗篇、图像交流篇、明器陶俑篇,分别涉及不同的研究主题。如对汝窑青瓷舟形杯、陶瓷倒灌壶等器形特殊的器物,作者通过风格及文献的把握,作出了新的理解和认识。而对卡拉克样式瓷及象嵌云鹤纹碗等,作者通过对纹饰样式的分析、对比,亦推导出新的结论。总之,每一主题的新阐释、理解,均由具体的实物出发,以图证史或以图论史,展现出作者扎实的陶瓷史素养及学术创新能力。本书可称为近年陶瓷史领域的重要的学术之作,值得推荐。
女性主题:依托浙江省博物馆 丽人行 系列热展打造,精美古代女性艺术读本。 内容丰富:近500幅图,多角度收录女性图像与文物,立体呈现古代女子的生活图景。 深度探讨:形象、妆容、空间、才能、创作,5大主题,看见 她们 生活的世界。 专家解读:孙机、巫鸿、扬之水、白谦慎、孟晖、冯幼衡,专文解读女性艺术与生活。 《她们:中国古代女子图鉴》是一本古代女性艺术读物,内容编写依托浙江省博物馆 丽人行:中国古代女子图像展 及同系列线上展、数字展。从 形象 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中女性形象的变迁、 妆容 中国古代女性的妆容打扮、 空间 女子生活和活动空间、 才能 古代女性的才情技能、 创作 古代女性的书画创作五个方面,展现中国古代女性的形象和生活图景,展开对女性生存环境和生活态度的探讨。全书收录大量古代女性相关图像及
对当代人而言,彼此之间互加微信和发布朋友圈,已经成了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聊天、信息、通知、集会、讨论、研究、赏鉴、养生、美食、旅游 都在朋友圈中一览无遗。那么,古人有 朋友圈 吗?答案是有,只是与我们今人时空不同而已。林语堂说,如果只在中国历代成千上万的文人中选出一个人来,那魅力很大的,也应该是苏东坡。苏东坡的朋友五花八门:皇帝、太后、宰相、文士、诗人、同僚、和尚、道士、歌女、厨师、画家、街头邻居,甚至妖狐鬼怪 本书以他和父母、兄弟以及张方平、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米芾、黄庭坚、秦观、王诜、马正卿等人的关系入手,充分展现苏东坡一生的丰富性和趣味性。通过《苏东坡的朋友圈》一书,可以了解苏东坡何以有如此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当代人。
文艺复兴500年来让人无比着迷的,除了巨匠大师们留下来的无数艺术珍品,还有巨匠大师们本身:他们的生活、成就,甚至八卦秘闻。从 文艺复兴三杰 到马基雅维利、伊拉斯谟、马丁 路德和哥白尼,本书作者带我们领略94位文艺复兴人士不同凡响的生平,并为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文艺复兴。 曾被人预言 将一事无成 的达 芬奇,如何成长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通才?15世纪的出版商威廉 卡克斯顿为吸引买家,又想出了哪些奇思妙想?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为何既被人称为暴君,又被人叫作完美王子?马丁 路德缘何从一名狂热的苦行僧和天主教徒,摇身一变成了罗马教廷口中的 异教徒 并被宣判死刑?作为法国较早的人文主义者和女权先锋,克里斯蒂娜如何像男人一样生活和写作,并为男女平等奔走呼号?
作为一部在世纪之交再版的艺术史重要文集,本书旨在将新近的理论成果带入艺术史的一切领域,打通艺术史与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其他学科领域的界限,重新评估艺术史研究方法和术语,并紧跟全球化和当下社会政治问题的辩论步伐,建立起一种开放、包容、多元的艺术史批评话语。全书共31篇文章,从基础概念到实践运用,每篇都围绕着一个重要的艺术史批评术语展开讨论,构成了一个精彩而环环相扣的整体。同时,本书既是一本涉及领域广泛、内容丰富的艺术史学科工具书,又是 一本小说集、散文集、故事集 ,其中包含优美的插图和翔实的引文,能够为读者带来有趣的阅读体验,并激发对艺术史相关理论问题的思考。
本书着眼于中世纪手抄本艺术,梳理了从古典时代晚期到中世纪晚期,乃至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手抄本插画与文字设计的历史脉络,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各时期、各地区手抄本艺术的历史背景、形式特点、发展历程以及文化意义。 从朴素的纸草卷轴,到装订起来的册子本,再到由黄金和宝石装饰、多种珍贵颜料绘制插图的彩饰书籍 在本书复刻的数百幅手抄本插图中,你可以看到古代工匠与画师的高超技艺与艺术巧思,看到文字、插画、版式设计在各时期的演变,以及各民族文化与艺术形式的融合发展,你会理解手抄本为何风靡中世纪,并仍然深刻影响着当代艺术。
《装饰的法则》内容简介: 《装饰的法则》是人类设计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巨著。本书初版于1856年,作者是当时的先锋设计师欧文 琼斯。丰富的插图(112帧图版,逾2143种图案)、对各种文化深刻全面的考察(20种地域文化)以及独到的37条设计基本原理,是本书的三大卖点。 琼斯曾在欧洲和近东地区广泛游历,对大量不同风格的装饰艺术作品展开了全面细致的研究。他的研究范围涵盖古埃及、古希腊、中国直至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作品。他把这种观察所得运用到设计实践中,从而推动了西方艺术设计的革命,同时也为设计师们指明了一条正确的创新之道,奠定了其在西方设计史上不可取代的地位。 《装饰的法则2 :中国纹样》内容简介: 本书首版于1867年,由欧文 琼斯对中国纹饰的展示和解说集结而成。书中收录了184幅作者对中国瓷器(包括彩绘瓷器、景
《贡布里希文集:象征的图像》是E.H.贡布里希教授四卷本 文艺复兴艺术研究 的第二卷。在这本书中,贡布里希将研究的焦点放在了 视觉的象征主义 上。以 图像学的目的和范围 为开篇导言,其后是对波蒂切利、曼泰尼亚、拉斐尔、普森等大师的具体研究,并以对象征主义的深入的哲学研究结尾,证明了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家的观点在今天依旧焕发着生机。 《贡布里希文集:象征的图像》不仅对研究文艺复兴艺术与思想的学者不可或缺,它本身对艺术史学科的塑造也有所裨益。本书反映了作者对标准、价值及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持续关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与图像解释相关的基础问题的广泛兴趣。
没有艺术,文明几乎苍白一片。 范景中 艺术,作为人类阐释世界和承载其观念意义的重要方式之一,以鲜明的文化品格,丰富的表现形态,参与了人类文明精神气象的建构。著名艺术史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景中的《艺术与文明》三部曲,是凝聚其五十多年研究成果的一部通史性艺术专著。全书将绵延几万年的西方艺术置于人类历史文明语境,以宏阔的文化视野,沿着艺术的价值学与形态学这两条互为交织的主线,对艺术主体特征的变迁、艺术价值内涵的演化、艺术图式与趣味相匹配的历程,以及艺术不同发展阶段与社会历史环境、与其他文艺思潮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等等,作出了全新观照和系统梳理。 本书为《艺术与文明》三部曲之第二部,共25万字、197张图片,聚焦达 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维米尔、伦勃朗等天才艺术家层出不穷的黄金时代 文
没有艺术,文明几乎苍白一片。 范景中 艺术,作为人类阐释世界和承载其观念意义的重要方式之一,以鲜明的文化品格,丰富的表现形态,参与了人类文明精神气象的建构。著名艺术史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景中的《艺术与文明》三部曲,是凝聚其五十多年研究成果的一部通史性艺术专著。全书将绵延几万年的西方艺术置于人类历史文明语境,以宏阔的文化视野,沿着艺术的价值学与形态学这两条互为交织的主线,对艺术主体特征的变迁、艺术价值内涵的演化、艺术图式与趣味相匹配的历程,以及艺术不同发展阶段与社会历史环境、与其他文艺思潮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等等,作出了全新观照和系统梳理。 本书为《艺术与文明》三部曲收官之作,共30万字、235张图片,讲述风云变幻、流派纷呈的19世纪前后时段的西方艺术,广泛涉及绘画、雕塑、建筑、音乐,
这是一份对埃及神庙详尽的考察说明,本书既包括对迷雾重重的神庙起源的探寻,也有对神庙的永恒追求,以及神庙在天与地、神与国王之间的沟通功能的诠释。 古埃及的神庙无疑属于古代世界现存遗迹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那一部分。曾几何时,那些光辉闪耀的城市有着 直刺苍穹 的塔门,由黄金与青铜封顶的建筑 如升起的太阳一般 熠熠生辉,其中有些至今仍居于人类历伟大的建筑成就之列 全书图文并茂,共535 幅插图。数量巨大的遗址与神殿揭示了埃及历史的丰富内容,并提供了神与国王的神圣建筑中种类繁多的建筑结构与风格的示例。 本书提供了对这些建筑准确、透彻而前沿的描述。书中的照片、图纸和地图等,则引导读者进入那个时代,亲身体验与神庙有关的风俗习惯。 《挖掘》( DIG ) 华丽的插图和精心绘制的图表,伴随着威尔金森引人入胜的评
本书系 何惠鉴学术著作集 之一,作者系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艺术史学家、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弟子何惠鉴先生。本书整理、收录、翻译了何惠鉴关于古代书画研究的经典文献十八篇,研究跨度上迄晋唐,下及明清,涉及早期绘画理论、画家生平考证、鉴藏史、社会史诸多论题。这些文章原以英语的形式发表于海外各种学术期刊而未有中译本,本书系首次以中译本的形式加以出版并配以大量图片,全面反映了何惠鉴先生在古书画研究上的杰出成就。
本书系统地梳理了从批评流派缘起到2000年以来艺术批评演变的历史,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艺术批评领域的发展脉络;接下来分别探讨了一系列与描述、解释和判断这三个主要批评活动相关的具体问题;最后详细论述了构成批评话语的各种力量和抉择;书中插入的附页则用一定笔墨全面介绍了相关思想,并提及了很多论争和趋势,正是这些论争和趋势的共同作用,才使得艺术批评成为如此令人激动而又富于变化的体裁。 本书为《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视觉文化与艺术史系列》中的一本。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自2000年以来,已译介百余部域外学术佳作。复合光通过 棱镜 便分解成光谱,丛书以 棱镜 为名,意在通过所选篇什,折射出国外知识界的历史面貌和当代进展。丛书下设25个子系列,涉及哲学、社会学、文学理论、艺术理论、媒介研究等诸领域,囊括了众多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