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艺术在中国》全书分五章,、二章探讨了装置的美学定位、装置的修辞语言、装置的起源和在西方的发展过程;第三章追溯和记录了中国装置艺术发展的过程和现状;第四章探讨了装置艺术在现阶段面临的一些相关问题;第五章是中国台湾、香港装置艺术发展的简略描述。后附装置艺术大事记是首次详细地将中国装置艺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2016年重要事件以编年方式加以记录整理。 该书为作者自2015年开始写作的文化部课题,历经4年完成。作者曾出版《装置艺术》一书(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本书是在《装置艺术》基础上,增加了三分之二的篇幅。是国内目前关于中国装置艺术研究完整的一部著作。
《古画新品录:一部眼睛的历史》是艺术史学者黄小峰对中国古画的品读。作者选取了流传于世的35件国画作品,以皇宫、市井、生灵、山水、历史、眼睛、身体为线索,将35篇研究文章归纳为7个单元。这些作品并不限于美术史中的名人名作,还有湮灭无闻但富有趣味的珍品,涉及风俗画、山水画、人物画、动物画等多个领域,如《祥龙石图》《踏歌图》《早春图》《瑞鹤图》《流民图》等等。作者从 基本的作品研究层面出发,详细剖析画面内容,并结合文学、风俗、政治、历史典故等,解读作品隐藏的内涵,例如《祥龙石图》中的多重景观,《纺车图》中关于家国理想的隐义,《早春图》背后的政治与时间,《瑞鹤图》中的“瑞鹤蓝”,等等。通过层层深入的“解读”,作者揭示出平面画作隐含的深意——画家本人的巧思、情怀,一幅画诞生时的社会景观,当时
战国至汉代的数百年,是中国绘画传统的“轴心时代”。其发生、发展、确立的过程,仍是一个未被讲述的故事。本书是作者计划中的“中国绘画传统的诞生”三部曲之部。它所呈现的,是这故事的高潮:绘画传统在两汉之交确立的经过与制度机制。通过辨认、撷取山东平民墓葬画像中的“皇家因素”,作者对汉代新兴的帝国艺术的基本轮廓,作了可信的复原,并探讨了其背后的政治、礼仪及意识形态动力。
该书对于公共艺术作为一个交叉学科是否可以用数字化方法进行研究,给予了肯定的答案,并提供不同的分析路径和方法。通过城市数据与公共艺术之间关系为线索,在《城市数据、可视化与公共艺术》《美国公共艺术法的全景图谱》《上海公共艺术的数据透镜》《集体智慧的数据挖掘》四个章节中陆续展开并以可视化的方法加以论证。各章内容相对独立,所以读者不必拘泥于章节顺序去进行阅读。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将一切事物都以数据方式分解、存储和再现,为实现信息互联,信息物联奠定了技术基础,便利了人们生活,提升了社会治理能力,同时也给人们创造打开了想象空间和实现的可能。
从远古到21世纪,《中国艺术史(全新修订版)》以时间为线索,厘清中国艺术发展脉络,以通晓流畅的语言剖析器物、绘画、书法、建筑等门类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形式、特点以及与其他文明的互动。与此同时,苏立文不仅将艺术作品放置于广阔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中讨论,而且强调艺术自主性,倡导回归艺术自身来理解艺术史的演变。
《我在荣宝斋40年》记述了作者在荣宝斋度过的四十年职业生涯,以及其间所见所闻的名人轶事,从中可以看到20世纪下半叶荣宝斋走过的历程,以及各界名家在荣宝斋挥毫泼墨的故事。本书不仅是作者对自己生平的全面回顾,也是荣宝斋发展经历和20世纪后半期中国书画名家的珍贵记录。
中国口技艺术是民间传统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在民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经过2300多年口技艺人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祖祖辈辈口口相传,中国口技得以发展和弘扬。中国口技内容丰富多彩,表演艺术已经走向世界舞台,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成为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相互交往的桥梁,现在已经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者经过30多年苦心调研写作,终将口技这门古老的艺术完整的展现出来,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学记载,还附加了自己几十年积累总结的宝贵表演经验,使本书成为集文化欣赏与理论教学之大成的口技艺术专著。
《华夏衣裳中国服章之美》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服装文化研究的理论著作。全书以时间为线索,详细论述了自原始时代开始至20世纪初期中国服饰的发展流变,同时也论述了独具风情的少数民族服装,充分展示了中国服装的无穷魅力。《华夏衣裳中国服章之美》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全面,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可读性,是一本值得学习研究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