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百余幅高清卫星摄影图像,展示了世界不同类型城市的规模、结构的多样性,并用言辞优美的文字简要介绍了当地自然条件、城市特点及风土人情。从距离地球400千米到900千米的高空俯瞰地球,无论是流光溢彩的国际大都市伦敦、巴黎,还是人迹罕至的安第斯山脉中的 金城 ,抑或是空无一人的 鬼城 普里皮亚季,城市的丰富色彩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人们的视域,在人类文明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本大开本的图集也集中展现了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聚焦于人类生存空间中那些令人着迷的细节,期望以这种直观的方式引导公众反思自身与居住环境之间的关系,意识到自身改变自然的能力,并承担起对未来应负的责任。
全球知名学者撰稿,摄影爱好者通识经典。 从19世纪20年代的早期摄影,到如今全球每年拍出的300亿张照片,摄影在不到200年的时间里,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本书以时间为线索,全面梳理了近200年摄影发展史,以清晰架构展现了摄影艺术的诞生与演变。 作者将摄影置于全球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背景之下,对摄影流派、摄影风格及摄影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详解了摄影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及大师经典作品 这些作品既包括为人熟知的佳作,也有大量未曾在公众视野中出现的重要作品。通过本书,我们将回溯摄影发展的完整历史,同时了解作为媒介的摄影,如何深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英国DK出版社的经典摄影普及图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浅出的语言梳理了世界摄影史。作者将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结合摄影科技和技术的演变,讨论了其历史沿革和发展脉络,详细解读了著名摄影师及其作品,书写了一部立体生动的视觉摄影史。本书一共分为8个章节,从19世纪20年代摄影术发明之初起,每20年至30年为一个时间阶段,详细地介绍了世界摄影发展史。
本书上下两册,分《叙事篇》、《影像篇》、《档案篇》三篇。其中《叙事篇》体现出完整、系统的特色,将中国战地摄影从开拓、发展,到形成个高潮的历史脉络清晰、细致地勾勒出来;《影像篇》认真编选、精心制作,包括数百幅首次面世的一千余幅历史图片,汇集成中华民族的一段珍贵影像记载;《档案篇》收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600余位战地摄影人的详细档案;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至新中国成立10余万字的解放区摄影大事记;从顾棣300余本日记中选出的近20万字的相关日记摘选……这部巨著对人们了解中国摄影史,了解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解放、建立新中国而英勇斗争等历史进程方面,一定会起到难以替代的作用。
错综的视线:早期摄影在东亚(1850 年代 1919 年) ,以谢子龙影像艺术馆收藏的费利斯 比托(Felice Beato)以及其他一些西方摄影师的东亚摄影作品为中心,结合包括来自国内外其他学术机构和个人收藏的摄影和视觉作品,尝试综合展示这一时期摄影主要在观看和记录东亚各国的人文社会景观和现代化进程中以什么样的方式展开与发展的具体实践,努力争取多角度、多层次、多媒介地描绘早期东亚摄影的复杂性与丰富性,既展现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以及抱持不同目的的摄影者眼中的东亚历史文化和社会实践,也展现东亚早期摄影的自身状态,以此探索全球帝国主义时代里发生在东亚的摄影实践的作用、意义和价值。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积极的尝试。如果展览能够激活我们对于思考和反思摄影自身在一个跨国扩展的过程中所可能扮演的角色、
《万年海蚀》是一本充满哲学命题的典藏级海景史诗画册,它由摄影师邓梓东花费五年时间打造。2018年至2022年,摄影师曾到达多处滨海城市以及离岛进行创作,几乎探索尽了祖国绵延秀丽的海岸线。该书异于常见的记录海蚀景观的摄影作品集,它给读者带来的更像是一幅幅波澜壮阔的艺术锦画 作者对透视法、明暗五调子、色彩平衡等技术的成熟把控为摄影作品赋予了绘画的灵魂。《万年海蚀》全书按照不同的主题将海景作品分为十七个章节 日落海景 冰冻海景 黑夜海景 海蚀地貌海景 等各种姿态的海洋景观均有涉及。此外,作者还为所有章节与单幅作品的命名注入了诗歌的血液,使画册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捷克国宝级摄影师索德克摄影作品集 索德克亲自监督,200余幅作品完美呈现 中性内文纸,宜于长期收藏
全球知名学者撰稿,摄影爱好者推荐通识经典。 从19世纪20年代的早期摄影,到如今全球每年拍出的300亿张照片,摄影在不到200年的时间里,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本书以时间为线索,全面梳理了近200年摄影发展史,以清晰架构展现了摄影艺术的诞生与演变。 作者将摄影置于全球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背景之下,对摄影流派、摄影风格及摄影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详解了摄影目前的里程碑事件及大师经典作品——这些作品既包括为人熟知的佳作,也有大量未曾在公众视野中出现的重要作品。通过本书,我们将回溯摄影发展的完整历史,同时了解作为媒介的摄影,如何深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