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是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蕴藏着宗法、服饰、饮食、礼俗等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你知道吗?王羲之醉酒抒怀,成就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现存最早的古代连环画《韩熙载夜宴图》,是画家受皇帝所派,监视臣子之作。乾隆皇帝拥有1800方印章,只要是他喜欢的书画,就会在上面盖章,是妥妥的盖章爱好者。从汉代的帛画到近现代的齐派绘画,文化学者丹青旅者善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带领大众近距离感受中国书画艺术的魅力。本书选取了28幅不同时期的代表书画作品,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剖析这些作品独特的内容和表现手法,鲜活立体地还原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市井生活和人文故事,你将会感知画家藏于笔下的情感细节,了解中国书画的美和魅力所在。
作为文化部“九五”规划的重点工程,拟向全国推荐使用的专业艺术教育的教材,“大系”的编写集中了文化部直属的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被称为“国家队”院校的各学科领导人,以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相关学科的翘楚,计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数百人。同时,这些教材都是经过了长期或至少几轮的教学实践检验,从内容到方法均已被证明行之有效,而且是比较稳定、完善的优秀教材,其中已被列为重量重点教材的有9种,部级重点教材l9种。况且,这些教材在交付出版之前,均经过各院校学术委员会、“大系”各分卷编委会以及总编委的三级审读。可以相信, “大系”的所有教材,足以代表当今中国专业艺术教学成果的优选水平
艺术家是如何获得灵感,又是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或创作主题的呢?在成为大师之前,他们有着怎样的经历?通过与世界上伟大的创意思想家多年的亲密接触,BBC艺术频道主编威尔?贡培兹发现了这些大师共同的特点――他们是靠前好奇的、勇敢的、懂得思考的……贡培兹将从古至今的艺术大师分门别类,以轻松风趣的语言重点讲述了20余位艺术家背后的创意故事,更记录了他与我们这个时代的著名艺术家的直接交流。我们每个人都能借鉴这些艺术家的经历,是时候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了!
《关于构图问题》是潘天寿1963—1964年在浙江美术学院(今*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的讲课记录稿。所讲的内容从画材的搭配安排,取舍组合、到构图中的宾主、虚实、疏密、对比、呼应、交叉、参差、三点关系、三角形的运用、平行线的问题、重心、斜正、画眼、背景、空白处理、四边四角、气脉、开合、不平衡与平衡等等具体的构图规律,以及题跋、印章在构图中的作用。
如果去博物馆只能带一本书,那么就带这一本。《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典雅易懂,极尽绚丽,用情感而非技术来解读世界名作,能深切感受到作品里细微的情绪色彩,是一本品鉴美术作品的入门之作。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中感受到艺术之美,有人通过这本书欣赏世界,有人通过这本书寻找本心。 傅雷先生站在中西文化之间,以他极富个人情趣的艺术领悟,没有断裂和沟痕地一以贯之,授人以美慧而无虚浮之心。每一名作得以与哲学、文学、音乐、历史以及社会、政治、经济融会贯通,以这个高度分析作品,讲得引人人胜。在图片完整的基础上,结合傅雷讲解顺序,并增添“附录-名画列表”,便于读者在阅读时进行画作信息的索引。并在本书最后做了一个图解拉页,内容全面且有趣。
本书收录美学论文8篇,大多写作于20世纪80年代,集中讨论学人最关注的人道主义、异化及人的本质问题,作者依照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原理,廓清人们头脑中的一些旧有的教条主义观念,为改革之初的理论探索及艺术实践辟一新境。马克思指出,历史是人类活动的结果,而非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物,正如没有一个派生出人和万事万物的精神本源或逻各斯;我们不应以任何理由把实践的人降格为历史演进的工具。无论是人的自然属性抑或是阶级性,都不足以构成人的本质属性;就其一般的意义来说,人作为自由的主体通过劳动而将自身从必然性的支配下解放出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作为实践的人道主义,指明在文明演进的道路上人变成了工具,变成了物;物的世界愈增值,人的世界就愈贬值;这是对劳动概念的颠倒,而这样的颠倒只有在把人变成物的情况下才是可能
大家都画过火柴人吧?然而,画火柴人是有诀窍的!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画出有灵魂的火柴人!只用圆圈跟线条所组成的火柴人,竟然可以浑身是戏、栩栩如生,通过本书的介绍,带领大家学会观察、抓重点、化繁为简,即使“毫无绘画天分”也能轻松画出来,破解不会画画的诅咒,可以说是一种简明易懂的交流方法。文字传达不了的心意,就交给火柴人来达成吧!用火柴人有效传递心意!触动对方的心!适用于便条留言、画漫画、写笔记、用图片写日记等各种领域,打造有趣的表达与沟通术,让人一看就懂! 如此透彻讨论火柴人画法的书籍就是这本了,从今天就开始动笔画。
好的艺术家,贵在一双眼!实力派插画大师、美术教育家安德鲁·路米斯集大成之作,十二项美的要素,十二堂审美大师课,从题材到技法,从认知到心态,打通美感的任督二脉。解读莫奈、凡·高、伦勃朗、马蒂斯等大师70余幅经典画作,透过画家之眼,迅速提升审美综合力,从生活中汲取 多美好灵感。
《透视如此简单》已经风靡全世界85年,是一本将透视原理剖析得简单易懂的经典教程。 作者从地平线、消失点以及视平线与透视图之间的关系入手,一步步向读者揭示如何在画面中放置人像和物体,如何表现室内的透视关系,如何画出物体的明暗和投影,以及一幅成功的透视图有哪些 要素。 书中传授的方法 简单直接,配合通俗易懂的文字,超过250幅手绘示意图,各章节环环相扣,极易上手。即使是绘画初学者,也能在逐步练习中,将这些技巧运用自如。20章全面囊括透视知识点,化繁为简,用基本几何结构教你逐步构建透视关系。 超过250幅素描立体图和分解图,详细介绍和分析透视基本作图法。针对每一知识点设置“思考与练习”,助你在实践中逐步掌握透视。 适合绘画初学者、艺术专业师生。
文人画,又称“士夫画”,它指具有“文人气”,即今人所谓“文人意识”的画。北宋以后,文人画理论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真”问题而展开的。文人画家所追寻的这种超越形似的真实是一种“生命的真实”,是作为“性”的真实。以此角度划分中国绘画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即:“得势”“得韵”“得性”。“文人画的真性”系列作品,通过元代以来十六位画家的观照,来看文人画对生命“真性”追踪的内在轨迹。 本书为此丛书中的一本,介绍了徐渭的墨戏。
印象派是艺术界始终热衷探讨的话题,也是大众热衷了解的派别,而梵·高作为艺术巨匠,是世人总想解开的谜。本书以编年的形式,介绍了梵·高一生中的画作,近200幅精美作品,让你更加了解梵·高的作品及其创作背后的故事,图片高清并配有细节的展示和讲解,让你仿佛置身美术馆,聆听着有关梵·高的传奇一生。本书开本轻巧,便于随身携带;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和艺术爱好者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是集收藏和学习为一体的高品质画册。本书适合想要了解印象派画作,尤其是巨匠梵·高作品的读者作为业余时间的艺术提高读物。
好的艺术家,贵在一双眼!实力派插画大师、美术教育家安德鲁·路米斯集大成之作,十二项美的要素,十二堂审美大师课,从题材到技法,从认知到心态,打通美感的任督二脉。解读莫奈、凡·高、伦勃朗、马蒂斯等大师70余幅经典画作,透过画家之眼,迅速提升审美综合力,从生活中汲取更多美好灵感。
《苏东坡与西湖》由毛晓青文
文人画,又称“士夫画”,它指具有“文人气”,即今人所谓“文人意识”的画。北宋以后,文人画理论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真”问题而展开的。文人画家所追寻的这种超越形似的真实是一种“生命的真实”,是作为“性”的真实。以此角度划分中国绘画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即:“得势”“得韵”“得性”。“文人画的真性”系列作品,通过元代以来十六位画家的观照,来看文人画对生命“真性”追踪的内在轨迹。 本书为此丛书中的一本,介绍了文徵明画的浅近趣味。
《最美中国画100幅》在华夏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甄选出100幅绘画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国绘两目前具代表性的杰作,更是中华文明各个历史时期人文风貌的视觉化呈现。从第壹件作品战国时代的漆画,至最后一件作品1963年李可染创作的《万山红遍》,时间跨度长达数千年。从作品时代及内容出发,全书共分为六个章节。
奈良古美术店主田中昭光(号“无法庵”)采撷原野之花,搭配古董或旧藏花器,集结成《如花在野》四季插花图鉴。 寒红梅、辛夷、菖蒲、随意草、昼颜 、半夏生、木槿、桔梗、芙蓉、秋牡丹、芒草、侘助山茶、寒樱、笔柿…… 七十七岁的田中昭光历时一年,探访花叶逾百种,以“如花在野”为训,琢磨花与器的平衡,呈现花的自然之姿,营造“如同在野外绽放”般的插花效果。 书中穿插“无法庵往昔物语”,回顾与家人、文人、茶友、刀剑客、僧人等旧友的往来交集,忆旧时插花、品茶、赏春、观月、题词之乐。 是田中昭光品味人生花趣、茶趣、书趣、禅趣之书。
关于花的美、花的故事和画下一朵花的心情,你都能在这里找到。100多幅中国风水墨画,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当我画下一朵花》以“花”为主题,荷花、牡丹、百合、芍药、兰花……不论插在花瓶中、画在扇子上,还是长在山水间,在画家樊雨飞的笔下都有或浓烈或淡雅或精致或自然的姿态。结合俏皮的日常杂感和流传至今的十二月花谱故事,让你放松心情,在这个被花包围的小世界中得到片刻治愈。看见花朵高举的瞬间,眼睛就会暖和起来。
中国山水画有着悠远的历史,一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作者热爱“无山不美、无水不秀”的中华大地,少年时代就开始在宣纸上学画江南山水,以后有幸在西子湖畔的中国美术学院学习、工作。昌明的时代更使我们这一代有开展学术研究的良好条件。作博士研究生,让我重新梳理过去所学的知识,看了许多古代画论和作品,心静了,怀虚了,气顺了,知识也丰富了,对优秀传统的认识自然得到了升华。
该书既是一部系统的当代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史,也是作者对中国艺术人类学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学术思考。内容包括:中国艺术人类学兴起的背景,关键概念的探讨,全国性组织机构的作用,与西方学者的互动与影响以及中国艺术人类学发展的未来方向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