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如此简单》已经风靡全世界85年,是一本将透视原理剖析得简单易懂的经典教程。 作者从地平线、消失点以及视平线与透视图之间的关系入手,一步步向读者揭示如何在画面中放置人像和物体,如何表现室内的透视关系,如何画出物体的明暗和投影,以及一幅成功的透视图有哪些要素。 书中传授的方法非常简单直接,配合通俗易懂的文字,超过250幅手绘示意图,各章节环环相扣,极易上手。即使是绘画初学者,也能在逐步练习中,将这些技巧运用自如。
《中国经典书画丛书:赵孟頫小楷金刚经》简称《金刚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被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 无相 而不说 空 ,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著、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般若系)的诵本。《金刚经》在印度有唯识家(无著、世亲)的论释。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然而中国佛教深受真常系大乘的影响,各宗表面上阐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佛性和如来藏。 《中国经典书画丛书:赵孟頫小楷金刚经》书法结体严谨,笔画精到,精工中透静穆之气,稳健中露灵动之神前后风韵一致,小楷书之精品。
清代石涛精通中国传统文化,由于他自幼出家为僧,对佛学及禅学有极深的研究,并在文学、诗词等各方面也都有很高的造诣。本书共十八章,阐述了山水画创作与自然的关系、笔墨运用的规律及山川林木等表现方法,有许多独特的见解。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是傅雷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南京艺术学院)教学所用讲稿的基础上修改补充完成的一部著作。书中着重介绍欧洲文艺复兴以来近二十位大师及其名作,深入浅出地讲解其艺术风格和人品操守,并融文学、音乐、哲学、社会、时代于一体。书中除了评介作品的特色与美术家的身世外,还提到一些由艺术实践引起的美学方面的疑问,并给出自己的看法。
《古画微》是国画大师黄宾虹所撰的一部专门阐释中国古代绘画之幽微的通史性著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全书共计二十四篇,以时代先后为序,聚焦于各时代的代表画家和各自不同的风格,并梳理了他们的传承和流变,对中国三千余年的绘画史做了经验性的总结。此书见解独到,一直在美术史论领域占有不可撼动的地位,被视为研究中国绘画史的***经典。
《中国画论选读》收集了 庄子论画 魏晋胜流画赞 画山水序 山水论 等多篇我国古典绘画理论比较杰出的代表作品,古今并重,各代具有。本书所选各篇包括人物、山水、花鸟、走兽、兰竹各种题材,包括讨论、研究﹑品评、叙述,以及理论、方法各种体裁。
美术品是以美术史的形式得以确立其价值和地位的。同时,只有美术品形成一定规模,具备相当基础之后,画论才可能萌发其肇端。本书主要讨论了古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画论、文艺复兴时期画论、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画论、十九世纪画论以及二十世纪画论等等。
中国画讲究线条的运用,故白描是中国画的基本功,如人物画中的 十八描 法,是前人对线描的概括和总结,为后来的中国画发展奠定了基础。故线是中国画主要的造型基础,用线须讲究。一根线要有起点、运笔、收笔,要有提按顿挫,要有一波三折,要有轻重缓急,即 执笔要恭,用笔要松 。线描技法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中锋用笔,也叫正锋,要求力度始终如一,线型粗细一致,画出来的线条如行云流水,挺拔流畅。另一类是侧锋用笔,行笔时笔管倾斜,通过轻重、疾徐、提按等形成不同的线型。要注意用笔要像写毛笔字一样,千万不能描和涂。 欲行不行,欲止不止 是运笔的大毛病,行笔要沉稳,不能浮滑。一笔中途不要犹豫,不可停留,墨色也要有变化。线要疏密有致,做到疏可走马、密不容针。要重视线的规律、独立美和抽象美。写实是一种线的表现美
该书为宋代系统记录宣和初年皇室所藏历代绘画作品之作,作者不祥。本书按题材分为十门,每门有短叙篇,共收录画家231人,作品6396件,是中国历史上部系统记录宫廷收藏书画的巨著,在画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艺术大师贝蒂 艾德华全新力作《画家之眼:像艺术家一样思考》:用主视眼绘画、观察和开发创造力。 我们的眼睛也是有不同分工的,分为主视眼和辅视眼,就好像人有左撇子和右撇子一样。主视眼所看到的东西会被大脑优先接受,辅视眼则起到辅助的作用。科学研究显示,左撇子或右手使用者都有自己的主视眼,并与主导大脑(左脑或右脑)保持一致性。当你了解了两只眼睛(主视眼和辅视眼)的不同,并运用在绘画练习中,你可以提高观察能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在这本新作中,贝蒂 艾德华通过自画像、肖像画作品、自拍照、眼睛微型画及眼睛的历史文化,向我们揭示了艺术家如何用主视眼观察世界和作画,普通人如何找到自己的主视眼,怎样运用主视眼有效地学会观察、学会画画,了解主视眼和大脑的关系、人类的脸和表情、绘画与眼睛、左右脑模式和
本书讲述了广西农民画家将各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记录在自己的作品里,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美好图景铺陈在色彩斑斓的画卷上,焕发出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传递了昂扬向上的精神能量,具有独立的艺术精神和欣赏价值。广西农民画家们扎根田野,深入生活,以朴实无华的率真展示深刻的创作内涵,不断创作富有时代精神的新风格、新形式和新作品,让广西农民画焕发新光彩、新魅力新活力,视觉文化时代深入考察广西农民画的图式符号和文化意涵,挖掘其中所蕴涵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价值整合与转化,让广西农民画的繁荣发展得到更为强劲的文化自觉,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视觉形象构建中彰显、传播和接受。
《历代闲章印语精选》广集历代雅致有趣的闲章印语,依文辞内容的范畴划分为九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供读者赏玩。 闲章,乃官印和私人名号印之外的印章总称。其内容、形式不拘一格,多为文人雅士彰显个性以及表达志趣之用。 唐太宗李世民所用之连珠鉴藏印“贞观”,开启了后世使用鉴藏印之风,而唐宰相李泌的“端居室”印,则为文人斋馆印之滥觞。至宋代,文人士大夫进一步发展鉴藏印与斋馆印,并出现了具有游戏性的名号印,如欧阳修的“六一居士”、苏轼的“东坡居士印”、米芾的“祝融之后”、“火正后人”等。至元代,以赵孟頫为首的文人士大夫们不仅在实践上参与篆印,更在理论上对印学作了较深刻的阐述。从赵氏的“水晶宫道人”、吾丘衍的“布衣道士”、王冕的“竹斋图书”等,不难窥见元人在印章上对典雅与个性的追求。明代
《中国历代画论大观》俞剑华手稿共12卷,辑录从先秦至清代,有关画理、画法、画诗、画品、画谱、画鉴等论述,包括历代画史画论专著、别集、笔记等浩瀚典籍乃至传世书画墨迹。编撰上考证时代,订其真伪,评其优劣,述其源流;内容上依时为序,以类划分,严谨点读、整理,详加校雠。 本书编辑体例中包含每篇画论正文,以及作者传略、按语、校雠、版本说明、著录情况、《四库提要》和《书画书录解题》摘录的相关内容、含意未伸或见者错误则另加“研究”辅以说明。
中国书画是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蕴藏着宗法、服饰、饮食、礼俗等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你知道吗?王羲之醉酒抒怀,成就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现存最早的古代连环画《韩熙载夜宴图》,是画家受皇帝所派,监视臣子之作。乾隆皇帝拥有1800方印章,只要是他喜欢的书画,就会在上面盖章,是妥妥的盖章爱好者。从汉代的帛画到近现代的齐派绘画,文化学者丹青旅者善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带领大众近距离感受中国书画艺术的魅力。本书选取了28幅不同时期的代表书画作品,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剖析这些作品独特的内容和表现手法,鲜活立体地还原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市井生活和人文故事,你将会感知画家藏于笔下的情感细节,了解中国书画的美和魅力所在。
《绘画的精进》以回答艺术家*常见的两个问题: 这幅画现在是什么? 和 这幅画完成了吗 为出发点,提供了一种独特新颖的自我批评方法,能够给予正在进行油画、水彩、丙烯和素描学习和创作的画者以正确的指导,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估和批评,从而帮助其确定风格并解决其绘画中所遇到的难题。《绘画的精进》一书的作者通过36节艺术创作课,200多种图解、提示,近100幅国内外大师代表作品的剖析讲解,来促进读者深化理解、提升绘画技术、提高视觉思维方法,从而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完美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