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有梗有料又新潮的国画艺术脱口秀,一本图文并茂、妙趣横生的中国画通史,让你忍不住爱上中国画。 这本书是顾爷以通俗讲通史的国画艺术普及读物,从中国存世早的汉墓帛画,到被称为传说级的艺术品《辋川图》;从现存的隋代手卷到唐朝贵妇日常生活图景 顾爷在书中选取了《清明上河图》《马王堆T形帛画》《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簪花仕女图》《游春图》《辋川图》等十几幅颇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画进行讲解。他以一贯的幽默表达和脱口秀般的解说,结合当下流行文化,形象刻画出艺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命运及传奇性,多维度地呈现传统艺术的魅力和点睛之处。
看迪士尼知名动画美术师是如何运用色彩与构图来传达画面情绪、讲述视觉故事的。 ?学会意识到 色彩更多的在于各个颜色之间的关系,而不是颜色本身 ,可为镜头营造各种氛围; ?培养提炼3~5种颜色来捕捉构图本质的能力,可获取赋予场景个性和情感潜台词的神奇力量; ?掌握3大构图原则 可读性、趣味性、情绪性,可助你解决画面成功与否的三个关键问题 你能看出发生了什么吗?它看起来有趣吗?情绪是否正确? 在书中你还可以了解到: ① 8个章节分模块讲解视觉要素 图像心理学、线条、形状、色值、色彩、光、摄影机、构图; ② 15个图像解剖构件 主题、画幅、走向、框景、剪影等,带你深入剖析画面; ③ 12种经典结构线排布模式助你抓准构成构图的核心骨架; ④ 6种灯光布置方式可塑造引人注目且具有戏剧感的画面; ⑤ 8组对立平衡的调和模式 大
本书是一部以书籍和阅读场景为主题的艺术作品集。它收录了来自全球各大博物馆和私人藏家的近300件艺术品,涵盖了从古典雕塑、壁画到当代绘画、雕塑和装置艺术的广泛领域。通过精心选择和编排,本书在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的作品间建立了富有意义的视觉联系,展现了书籍和艺术在历史上的交织与演变。此外,书中还包含一篇深入浅出的介绍性文章,探讨了书籍史与艺术史的发展脉络,并介绍了阅读史中的阅读者形象,如圣徒、抄书员、德高望重的学者、心不在焉的阅读者、焚书者、女性读者等,包括列夫 托尔斯泰、雨果 科勒、克劳德 莫奈等,从中我们可管窥艺术品背后的文化和价值观,以及书籍在塑造文化、传播价值观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美国普利策诗歌奖得主、桂冠诗人马克 斯特兰德在大画家霍珀那里看到一个他似曾相识的世界: 常常感到霍珀绘画中的那些场景,是我自己过去经历过的 ,总是被 抛置于一个完全由情绪和感觉所主导的虚像空间 ,被一股莫名的张力所引导,在画作面前神游,最后却只见 自己与自己相遇 。为寻求这迷魅所在,他选取霍珀的30幅画作。从内容叙述和形式几何学上,以诗人的语言进行解读。 所有那些因霍珀而激发的书写中,没有一部能比马克.斯特兰德这本小书更冷静、更细致入微地描述出我们是如何为画作中的形式元素而感动、而惶然的。 约翰 厄普代克说。 2024年新版, 纸上造物 眼与心 书系,小画册设计,精美图片配诗意的文字解说,如同逛一场美妙的画展。 大诗人谈论大画家,既是赏析佳作,也是散文佳作,文学与艺术的双重享受。
这是一部有关图画再现心理学研究的论文集,引人注目而发人深省,是作者另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著作《艺术与错觉》的有益补充,它涵盖了透视问题,动作、表现、手势和运动的再现问题,视觉图像在信息交流中的地位问题,等等。贡布里希将一位艺术史家的洞察力与知觉心理学家严谨的研究方法紧密结合起来,以清晰而热情延续着艺术史与科学的对话。
石守谦是目前台湾研究中国绘画史的极其重要的学者之一,早年在著名的普林斯顿艺术史系学习,深受普林斯顿学派的熏陶。该学派是目前海外研究中国艺术史的极其著名的学派。 书以十篇论文探讨了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历程中重要转变之原因。 作者一方面从传统的研究成果及材料中汲取精华,另一方面又能不囿于成规,充分挖掘了画家与文化环境的互动关系,并将其作为改变各阶段画风的重要因素。《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以世事变迁来诠释中国文人画的风格史,以一个个精彩的个案,对 风格 与 世变 之关系进行了探讨,如元代李郭风格之发展、浙派画风、吴派画风、文徵明画风之转变等。大多文章都是从一两幅作品风格上的新变切入,联系世变寻找促成风格转变的原因,知人论世,文章立论严谨,史料翔实,论述有力,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 本次精
本书是知名幻想艺术家、小说家韦恩 巴洛于 1990 年首次出版的科幻艺术作品集的中文版,他用精致的手绘图片和优美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幻想中的外星球 2358 年的达尔文第四星球,以及生活在这颗星球上的各种外星生物。 本书的主题为 远征 ,以达尔文第四星球上的 6 个地域为主题,分别介绍了生活在不同地域的科幻生物。本书收录超精手绘大幅彩图 40 余幅、黑白手绘线稿 60 余幅,每一幅作品都配有详细、有趣的文字。 本书图文并茂,非常适合对外星科幻题材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也适合喜欢幻想生物的绘画爱好者和从业者欣赏、参考。
本书汇集恩斯特 海克尔百幅极具代表性的博物画作,不仅有众多海洋生物,还包括蜂鸟、羚羊、猪笼草等陆生生物。他运用细腻的笔触,精巧的构思,精准捕捉生命的动态之美。图版中所呈现的繁复、对称的构造,对新艺术运动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当时的艺术家提供不竭的灵感。他们的创作将自然科学与艺术结合得更加紧密。
陈志勇是一位世界知名的艺术家,他是首位获得凯特 格林纳威奖的亚裔画家,他的动画作品《失物招领》曾捧得第8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他创作的故事和绘画受到了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 《生灵》是陈志勇首次对自己25年的创作生涯进行了回顾和沉思,在这样一部自传式的绘画集中收录了陈志勇200多幅画作,除了为《抵岸》《失物招领》《外郊故事》和获得凯特 格林威奖的《内城故事》等作品绘制的草图,还首次集纳了他此前从未面世的独立的绘画作品,甚至有一张3岁时的画作,所有这些创作,都与他痴迷的 生灵 有关。 陈志勇为这些画作进行了长短不一详细而真诚的注解,犹如在这样一本 纸上个展 中,他亲自担任解说员,用幽默哲思的语言,分享了从童年到成为创作者一步步寻找灵感并坚持创作的过程。 在这样一本 视觉上令人兴奋和产生幻觉 的画册
一本能够提升角色表现力和吸引力的人体绘画指南。不同于传统的解剖学和人物素描教程,本书专注于通过特定的线条和形状使所绘角色更具说服力且外观更加精美。书中涵盖了390个绘制人物时必须掌握的关键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既能作为掌握绘画技巧的有效参考,也能帮助画者更好地捕捉角色的形态和特征。书中的解释简洁明了且通俗易懂,将关键概念和细节用色彩高亮标注,使重要信息一目了然,便于读者快速理解和掌握。无论是人体绘画的初学者,还是在造型方面遇到挑战的专业画师,都能从本书中获得实质性的帮助。使用本书,不仅能提高绘画效率,还能显著提升造型能力。
本书是一本针对美术高考的色彩静物照片类素材书,适合广大的美术爱好者和艺考生使用。全书一共八个部分:*部分为基础知识讲解及照片书的运用方法;第二部分为黑白稿练习;第三部分为变调练习;第四部分为单体训练;第五部分为小组合练习;第六部分为常见考试静物组合;第七部分为考题模拟;第八部分为范画对临。
伯里曼以全新的视角、独特的感受和表达方式,诠释了绘画人体的美妙和展现了人体在空间运动中的美感,让人眼前一亮、为之振奋!虽此书也兼艺用解剖学的功用,但通篇讲造型艺术的真谛(解剖只是认识人体的手段或方法)。伯里曼以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图画展示了人体在运动中的变化,把复杂的人体造型,简约化理解为基本立方体的组合,用写实和立体造型方法表现空间中三维变化的形体。 人体解剖学知识对画家和雕塑家来说都是必须研究和掌握的基本功,应尽量多的了解人体内部结构,包括骨骼和肌内的造型特征与功能,以及运动变化对人体外部造型的影响。然而过去我们所见的艺用解剖学图册,大多侧重在理性地讲述人体内部结构、骨骼造型特征、肌肉起止点和作用及对外部造型影响等等,其图例大多缺乏生动性,往往不能切中要害,使得美术院校
本书为家喻户晓的比得兔(Peter Rabbit)创作者毕翠克丝 波特(Beatrix Potter)的艺术创作画册,收录了142幅波特小姐的画作及手稿。比得兔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儿童文学形象,调皮可爱,画风充满自然的纯朴质感和田园趣味。 本书基于2022年秋英国V A博物馆举办的同主题展览,由V A博物馆策展团队编撰出版,全面探索了波特作为一名自然学家、艺术家、儿童作家和农场者的成就,并介绍了她在保护湖区方面留下的遗产。作为一名富有创造力的先驱和坚定的企业家,她将科学观察与富有想象力的叙事相结合,创作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儿童书籍。书中收录了很多主角人物画像,以及精美的动植物画、给朋友的幽默图片信件、湖区水彩画和罕见的家庭照片。读者将跟随她的旅程,从中产阶级的伦敦游荡到广阔的湖区山区,重新认识这位因比得兔广为人知的女性。
本书记录了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这一人文荟萃时期的作品流派解析,总共分为四部分,从文艺复兴的嬗变起,分别聚焦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塑、建筑等领域,以国别为脉络,梳理了自文艺复兴萌芽开始直到落幕,约三百年中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与艺术品。通过对该时期大师及其代表著作的介绍、赏析,系统地将其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脉络做出提炼总结。一座座建筑、一尊尊雕塑、一幅幅名作跃然纸上,本书正是通过这些多种形式的艺术杰作,将其中的故事娓娓道来,把历史的古韵和人文的光辉,理性与情感的交织,化作触摸得到的载体,呈现到读者的面前。
这本书境界开阔,情绪高亢,既着眼于世界文明、经典艺术,又落脚于地域特色,提炼出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课程主题,对这些课程主题进行设计和实践,向全国的美术老师提供了具有可行性、可生发性、可再创造性的案例,对“突出课程综合”的理念,给出了美术教育的“长沙答案”和“长沙奉献”。
作者记录了近10年来寻找占中国现存古代壁画70%多的山西乡村壁画的经历,呈现乡村中古典文化保存的现状及其面临的困境。壁画,墙壁上的艺术,即人们直接画在墙面上的画。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壁画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壁画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同时展示了值得人欣赏的但可能正在已经消失的20多处庙宇的古壁画。是一本现场感强、有视觉冲击力和能使读者产生保护传统文化冲动的书籍。
20世纪初,随着中国艺术品流入海外,西方掀起了中国艺术的热潮。以“气韵生动”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画论与彼时的西方思想潮流不谋而合,经历冈仓天心、劳伦斯·宾扬、喜龙仁等多位汉学家的转译,在多种语言的回音室中流动、循环。而留学海外的陈师曾、滕固、刘海粟等人又将其从日语、德语、英文等语言译回中文,并应用在学术研究和艺术实践中,进一步奠定了谢赫“六法”在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中的核心地位。 在这部创新之作中, 艺术史学者柯律格运用多元材料,突破固有的观念和既定的边界,以世界主义的视角重新思考艺术史的边缘和被形塑的“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