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的历史》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佛像和古代建筑的书。作者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梁先生虽然是一位建筑大师,但他一生热爱雕塑。《佛像的历史》此书按年代编写,从南北朝至明朝,贯穿全文的是梁思成先生对每个朝代的佛像雕塑的理解和介绍,关于佛像的技法、来源、流派、风格及特色都有比较全面的梳理,尤其详细地介绍了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天龙山石窟这几个大的石窟。梁先生的文笔极美,阅读起来,非常享受。《佛像的历史》在写作时,梁思成先生身处战乱之中,出于一位古建研究专家的天性,他深知战火无情,会使我国大量珍贵的泥塑、木质文物受到毁灭,所以他和妻子林徽因以及几位研究人员踏上了考察之路,赶在日军的前面去把一些古建拍摄记录下来。因为他知道,有可能这是这些古建留在人世*后的影像。书中的绝大部分的照片
痛苦到一度辞职,却在制作《蜡笔小新》的过程中动情喊出: 这就是我的天职啊! 改编《四叠半神话大系》,发现重要的是自己的解读;《宣告黎明的露之歌》借鉴了歌曲的结构;自己小时候掉进桶里差点淹死的经历也融入动画 从各种事物中获得灵感,就算失败也要尝试!灵感迸发的每一天,编织三十余年的创作人生。以赤子之心狂奔,创造独属于汤浅政明的艺术世界。
只需一支笔和一个本子,你就可以画出属于自己的漫画手账! 本书将带领大家用Q萌的漫画手账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全书共五章:第一章介绍绘制漫画手账需要的工具和基本绘画技法;第二章介绍Q版漫画人物的绘制技巧,涵盖人物头发、五官、表情、身体比例、常见动作、夸张的漫画化动作的绘制技巧;第三章讲解漫画手账的页面设计技巧,提供多种场景下的漫画手账模板;第四章聚焦节日主题,提供多种节日的漫画手账模板;第五章分享大量的漫画手账常用素材,包括周计划、月历绘制模板,以及表情包、边框等素材。 本书适合手账爱好者阅读。
这本精美典雅的小书,呈现了奇异的瑞士天才罗伯特 瓦尔泽鲜为人知的一面:艺术评论。书中收录的25篇随笔行文自由洒脱、诙谐幽默,每一篇都彰显了瓦尔泽独特的眼光、敏锐的感受力和细腻的情感。 瓦尔泽的写作风格多种多样:有时,他以一种叙事性的、充满想象力的方式思考作品;有时,他对画作进行纤毫入微的描述,不放过任何一处局部;偶尔,他又以一种俏皮的、略带讽刺与玩味的笔调,回忆起一件作品引发的逸事。无论以何种方式接触作品,瓦尔泽始终坚持,艺术是不可侵犯的自由领域。 在这批写作时间跨度长达30年的零散随笔中,瓦尔泽不仅触及梵 高、塞尚、伦勃朗、克拉纳赫、勃鲁盖尔、华托、弗拉戈纳尔等大师的作品,还从诗人的角度,给出了自己对诗画之思的回答: 诗人抬眼向墙上望去,仿佛那不朽的画面就近在眼前,他的想象
◎奈良古美术店主田中昭光(号 无法庵 )采撷原野之花,搭配古董或旧藏花器,集结成《如花在野》四季插花图鉴。 ◎七十七岁的田中昭光历时一年,探访花叶逾百种,以 如花在野 为训,琢磨花与器的平衡,呈现花的自然之姿,营造 如同在野外绽放 般的插花效果。 ◎寒红梅、辛夷、菖蒲、随意草、昼颜 、半夏生、木槿、桔梗、芙蓉、秋牡丹、芒草、侘助山茶、寒樱、笔柿 搭配高足杯、德利酒壶、备前花器、信乐烧、弥生土器、油壶、竹篓、香炉 总有一些花对一个器皿是恰到好处,毫无造作。 ◎书中穿插 无法庵往昔物语 ,回顾与家人、文人、茶友、刀剑客、僧人等旧友的往来交集,忆旧时插花、品茶、赏春、观月、题词之乐。 ◎呈现古稀花道家的人生花趣、茶趣、书趣和禅趣。
本书收录了启功先生鉴赏《韩熙载夜宴图》、《富春山居图》等中国名画的若干篇文章,并随文附上精美彩色插图,与深刻精辟的文字相得益彰。启功先生兼具 书画家 与 学问家 的身份,有着学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独到眼光,不仅是鉴赏国画,还考订真伪、辨析作者、品评技法,为读者剥去覆在国画上的层层迷雾。本书还收录了启功先生怀念齐白石、吴镜汀、李叔同等大师的文章,真实再现 转益多师成一家 的名家风采。
《中国美术史教程(增订本)》是“中国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共分九个单元共37个章节,主要对中国美术史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中国美术的开端、秦汉时期美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隋唐时期美术、五代两宋时期美术等。全书体例完备,内容宏富,重点突出,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美国东岸*重要的美术馆,例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每年会推出二十项左右专题展或个人回顾展。有的耗费巨资,策划经年,牵动四方,一票难求。陈丹青旅居美国期间,经常流连于各大美术馆与博物馆,观赏艺术原作。 《回顾展的回顾》记录了陈丹青在美国观看的50余场展览,广泛涉及艺术史上的重要艺术家和艺术流派,远自古希腊雕塑,卡拉瓦乔、委拉斯贵支、维米尔等,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代表画家,当代艺术家,乃至中国的古今艺术品。抛去艺术史,抛去定论,他以普通观众的视角审视原作,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下与大师素面相对时的无声交谈。
《万物与我》是知彌心画系列之四。与许多画家关注宏大的主题不同,与许多画家注重抽象的表现不同,知彌往往关注的都是日常生活的日常事物,注重表现的看似也都是日常的人生日常的情感。画笔和文字所及,或是 锄豆溪东 家长里短的物什,比如节令小食青团,比如母亲使用的诺基亚老人机;或是 尘中客 里自己的小小的际遇,比如里斯本遇见的海鸥,比如酒馆里默默喝酒的两个老男人;或是 不染其心 里小小的感动,比如枝头的花两朵,比如罗卡角的忘我的美;或是 常无 里点滴的人生之悟,比如 对花闲坐 ,比如对无花果的思念 等等,不一而足,全书以九十八幅 心画 ,画所遇到的 万物 ,述说 万物与我 的时光印痕,和 我 在此间对于生命、对于人生、对于爱的领悟。
潘天寿所著的《中国绘画史》共四编,分为古代史、上世史、中世史、近世史,分别论述了历代绘画的概貌、特质和源流,并对古代绘硬理论的嬗变历程也予以重点考察和深入剖析。《中国绘画史》*初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出版,一时引起业内轰动,是我国绘画专史研究的先驱性著作之一。
《隐忧与曲谏》力求以新的观察角度和研究方法,解开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内深藏着的层层历史密码。根据宋金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文献材料,解读金代张著在《清明上河图》后题写的跋文,考证画家的基本生平和儒家思想的文化特质。根据历史文献和相关文物考证,认为画作的创作时间为北宋徽宗朝崇宁年间中后期,该卷的出现应与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本书用模拟航拍制图的方式,"俯瞰"画中的城市结构,发现丝毫对应不了当时的开封地图,确定此图所绘系开封实情而非实景实地,其创作原理是艺术性地概括提炼了开封城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事物。画家出乎寻常地表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蕴含着深藏内心的隐忧,凸现了北宋后期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通过比较张择端在清明节期间目下所见与笔下所取之差异,可见画家以曲谏的方式劝诫徽
本书收录清末民初(1898 1919)时期报刊上发表的漫画二百余幅,漫画作者包括马星驰、钱病鹤、谢瓒泰、沈泊尘、丁悚等名家。这一时期的漫画*不缺少的就是重大历史题材。预备立宪、武昌起义、清帝逊位、袁世凯称帝、 二次革命 、护法运动、府院之争、张勋复辟、五四运动等事件,都在漫画中有艺术化的表现。那一幅幅嬉笑怒骂的漫画,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回味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
本书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挖掘历史资料,尽可能全面地审视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源与流,同时在民族心理和文化接受心态的层面考察表现主义及新表现主义绘画在中国的传播影响与转化流变,从而为中国绘画的发展提供某种理论启示。
山东嘉祥武氏祠,是现今保存较完整的画像石祠堂,是东汉晚期武氏家族墓地上的祠堂建筑。汉画像石是汉代墓室、墓地祠堂以及地面石阙等建筑物上的石质构件。汉画像石上记载的故事题材广泛,几乎涉及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汉代社会生活,可以说是一部绣像的汉代史。《石头上的中国画——武氏祠汉画像石的故事诠释》是对武氏祠66幅汉画像石上记载的百余故事的全方位解读。作者以画像石图像为经,详细描述画面内容,介绍了画面上所记载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以及相关的当时的社会习俗,以期读者对济宁汉代画像艺术魅力和文化意蕴有更为深切的认识,对汉代历史有全景式的了解和感知。
明中期的正德前后,艺术市场急需一种摒弃粗野而雅俗共赏的、文静细腻的画风。苏州一带出现了适应这一发展要求的画家群,共同致力于明代新画风的探寻。他们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中坚力量,带动了很多文人画家包括职业画家的创作,终形成一个新的画派,史称“吴门画派”。本书收录了多位吴门画派画家的近百幅精美画作。
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惑 世界名画到底好在哪?在那些各不相同、复杂交织的图案里,到底隐藏着哪些关于 美 的秘密呢? 其实,欣赏世界名画也是有方法的。例如,艺术家们常常从线条、色彩、空间、平衡这四个角度来构思他们的艺术作品。那么,我们也可以从这些角度来欣赏作品,还原艺术家的匠心与巧思,从而更直观、深刻地领悟世界名画的超凡魅力。 本书聚焦重要的艺术欣赏角度之一 平衡,以世界名画为案例,用生动的视觉语言为读者介绍平衡的创造方式、平衡在构图中的呈现方式及其带来的艺术效果,从而一步步揭开艺术中 美 的秘密。希望读完这本书,大众艺术爱好者可以获得更加敏锐的审美力,从而进一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本书适合对艺术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也可供从事美术教育的相关人员和机构参考。
日本传统色,脱胎于日本社会、传统文化及日常生活,具有千百年的历史。名称典雅,意蕴非凡,凝结了日本对色彩的独特感觉。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祭祀礼仪,乃至艺术文学等方面,都有传统色的身影。 日本传统色约有1100种,传统色研究专家长泽阳子从中精选了160种*代表性的颜色,配以优美文字和精致手绘,成就了这本色彩美学赏鉴之作 《日本传统色》。 茜色、东云色、瓶窥、钝色、赤朽色、萱草色、留绀色 这些典雅的色名与缤纷的颜色所塑造的世界,不仅透露出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照、人对四季变换的细腻感知,更生动地描绘出古往今来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审美之心。
《草虫画谱精编》是在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出版《草虫画谱》一书基础上的全新改版精编,系统增补了大量图例,并增加了工笔部分。根据草虫的特征分为十二类,逐一讲解各类草虫的结构、特点、画法、构图等,步骤明晰。每种草虫分 结构特征 写意画法 工笔画法 ,一一图示步骤,便于爱好者学习或创作时参考。 张继馨先生是画坛耆宿,以花鸟擅名,画路宽广,花卉蔬果,翎毛草虫,尤显示出他深厚的功力。况且继馨先生长期从事美术教育,重视基本功训练,曾编绘《草虫画谱》《鸟类画谱》《蔬果画谱》《博古画谱》等数十种行世,深谙画谱对初学绘画的作用。这本《草虫画谱精编》由戴云亮先生整理,概论而外,分类部署,每种草虫分 结构特征 写意画法 工笔画法 ,一一图示步骤,对普及绘画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现年九旬高龄的张继馨先生特地为
本书收入高居翰历年有关中国古代绘画史研究论文十五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中国绘画史三题》,这是高居翰1987年在堪萨斯市纳尔逊埃特金斯美术馆的系列讲座的演讲稿。讲稿详细阐述了他当时研究中国绘画史的学术方向。 三题 就是指 中国画中的政治主题 、 中国山水画的意义和功能 、 中国绘画的率意与天然:一种理想的兴衰 。 第二部分是十四篇论文,分别为《关于中国画历史与后历史的一些思考》、《明清绘画中作为思想观念的风格》、《关于明代绘画史研究方法的通信集(节选)》、《关于晚期中国画的分期问题:从清代早期到中期(从康熙到乾隆)的过渡》、《浙派的写意?关于淮安墓出土书画的一些看法》、《唐寅与文征明作为艺术家的类型之再探》、《绘画史和绘画理论中董其昌的 南北宗论 在思考》、《吴彬极其山水画》、《八大山
对培根的著名访谈有两次,1991—1992年本书作者、法国艺术史学者米歇尔·阿辛博所做的访谈即是其一。阿辛博的访谈进行了三次,1992年培根意外因病去世,后续的访谈计划因而搁浅。时年,培根已经83岁。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访谈,可以看作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是他留给后人的一份“遗嘱”。 话语简淡,近时亲密,远时断语涵盖乾坤。谈自己,金句迭出;谈他人,满目繁华。访谈内容包括:一是培根的艺术世界,包括培根的艺术理念与绘画实践,例如三联画、肖像画等;其他画家对培根的影响,从契马布埃到米开朗琪罗,到近代画家如梵高、毕加索,到同时期画家如巴尔蒂斯、贾科梅蒂等。二是培根的精神世界,包括音乐家如瓦格纳、勋伯格,哲学家如尼采、弗洛伊德,文学家如普鲁斯特、艾略特、康拉德等对培根的影响;摄影、电影、音乐、文学等艺术
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惑 世界名画到底好在哪?在那些各不相同、复杂交织的图案里,到底隐藏着哪些关于 美 的秘密呢? 其实,欣赏世界名画也是有方法的。例如,艺术家们常常从线条、色彩、空间、平衡这四个方面来构思他们的艺术作品,那么,我们也可以从这些角度来欣赏作品,还原创作者的匠心与巧思,从而更直观、深刻地领悟到世界名画的超凡魅力。 本书聚焦重要的艺术欣赏角度之一 色彩,以世界名画为案例,用生动的视觉语言为读者介绍色彩的原理、温度、强度以及色彩之间的关系,呈现不同类型的色彩组织方式及其所带来的艺术效果,从而一步步揭开艺术中 美 的秘密。希望读完这本书,大众艺术爱好者可以获得更加敏锐的审美力,从而进一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本书适合对艺术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也可供从事美术教育的相关人员和机构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