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迪斯 扎林斯,拉脱维亚古典雕塑家,先后在里加艺术学院、拉脱维亚艺术学院学习雕塑,现为拉脱维亚艺术学院解剖学教授。乌迪斯 扎林斯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众多画作、草图、解剖书籍以及成功作品的照片,每次他在制作新的雕塑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仅是布置好骨架和边缘,还要在纸上画一个小草图,以简单易懂的方式来分析形体。他所绘制的手稿上传到网上后深受大家喜爱。 桑迪斯 康德拉兹,拉脱维亚沙雕、冰雕、雪雕、石雕艺术家,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医学人体视觉化软件开发中心创办人。
一幅画的细节中隐藏着作者试图传递的 私人密码 。这些密码呈现的丰富信息是画家对细读之人的 回报 ,它悄悄影响着观者与画面的互动以及对它的理解。通过细节把握绘画可使惯性思维中不为人所见的信息显露出来。 一个脱离了原先画面、独自出现在人们眼前的细节,可以引发人们对艺术史业已形成的基本概念的怀疑: 它们是什么?为何出现在这里? 本书即是著名艺术史家阿拉斯从细节角度 破译 大师之作的一种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从达 芬奇到马奈,从中世纪教堂到布面油画 诚如作者所言,这是一部从 近处 着眼的西方绘画史,作为回报,那些于近观处闪闪发光的 细节 也会给读者带来顿悟般的 惊奇之感 。
高居翰的这部中国绘画通史著作,图文并貌,以一个外国人的眼光,来欣赏中国名画,由100幅作品串起对画史的解说,是雅俗共赏的艺术读物。自1960年首度出版英文、法文、德文版以来,它一直是西方受欢迎的简明《中国绘画史》,不断再版。作者融合了西方汉学及艺术史的方法,以各时代代表性的作品,讨论和分析了中国绘画史的衔接与转变,也尝试将中国绘画的意向和含义与思想史、社会史、经济史的种种因素联系起来,向广大读者清晰介绍了他以及诸多行家集体努力而达到的对中国绘画的看法。此外,书中也精选了美国、日本、台北故宫的大量名作,并对它们进行了细致解读。以实在的例子、具体的描述、渐进的叙述、专业的视角,带领观众一同进入历史的轨迹。 高居翰写作的特点是直接从对画面的观看和体验入手,带领读者进入绘画史的理解,而不是套
重叠即远近,眺望即山水,《小山重叠》即是对山水画的跨文化观察和解读。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演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程,本书追根溯源,回到汉魏六朝乃至先秦时期,结合青铜器、墓葬壁画、画像砖石和大量传世画作,寻找山水画的根源图式及空间形态,观察它们在历史中如何发生、演变,互相借鉴、影响,最终塑造出山水画的形貌。作者重点探讨了汉代绘画中仙山图画的样式, 高远、深远、平远 的早期萌芽,中国绘画中的外来元素,经变图模式与山水画核心图式的确立,等等。一系列的议题串联起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脉络, 当我们从比例、结构模式、图式的生成与演化等角度来思索绘画及绘画史,也许会重新认识绘画 。写作视野同时越过天山以西,远至欧洲,检视各个古老文明的艺术,游观古罗马的壁画、中世纪手抄本插图和文艺复兴杰作,眺望两河流域
巫鸿新作,在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多年开设的艺术史课程,以及2016 年牛津大学斯雷特系列讲座( Feminine Space: An Untold Story of Chinese Pictorial Art )基础上修订而成 。 巫鸿引入 女性空 间 作为讨论的核心, 围绕 女性空间 ,梳理了从战国到明清各个历史阶段中女性主题绘画的发展 状况 从武梁祠的列女画像砖到南北朝的《洛神赋图》,从青楼名妓的自我表现到展现理想化美人的《十二美人图》,以图文 并茂的方式,展现 女性 在各种绘画场景和时代中的不同呈现,重构其所从属的原境;结合艺术评论、时代背景等因素,挖掘作品背后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相互影响,以及女性题材绘画 在社会、宗教与文化环境中的意义。全书侧重于经典作品的细节分析,以 女性空间 为线索,串起一部别样的中国绘画史。
威廉 透纳以擅于描绘壮丽景色和捕捉光、空气、水之间的微妙关系而闻名,被视为现代艺术的奠基者。可他对后世的影响绝不仅仅限于技巧层面,可谓与莎士比亚并肩的文豪。透纳的一生,经历了18 19世纪欧洲社会的动荡与大英帝国的兴衰;他的画作,或隐或显地反映着时代的重大事件,揭示出画家内心对西方文明体系以及人类未来的前瞻性理解。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三十年间,无以计数的宣传画穿越千山万水,布满千家万户,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政治教育的最为主流的社会化方式之一。本书运用一种新颖的图像政治学方法,对中央美院宣传画特藏中两百余幅塑造了女民兵形象的宣传画进行描述、分析和阐释,讲述一则新中国女性如何通过构建其全新的性别认同和国家认同,变成社会主义建设中的 半边天 的故事。
中国晚期绘画整体看来是呈点状分布,常在交接处或转捩阶段消失,如果把它们当做一连串的个别现象是看不出端倪的,必须放在历史的脉络中,才能发现那是大范围中国文化史的一部分。 高居翰 针对宋代以后中国绘画发展停滞说,高居翰开启了他的晚期绘画史写作计划。三联版 中国古代晚期绘画史 (元、明、清)所呈现的,是他将中国绘画视为一个有机体而作的宏观式思考。在近四十年的研求体察中,高居翰凭借自身独特的阅画经验与极富才情的历史洞察力,孜孜不倦地探索晚期绘画史的本质性问题,以令人尊敬的雄心抱负与坚实努力,达至海外绘画史研究的高峰。几番理论思潮后,让我们重温高居翰的耕耘与贡献。
《戴敦邦新绘红楼梦稿本--画稿眉批札记》为戴敦邦先生关于《红楼梦》绘画创作的又一力作。它以稿本、眉批、札记的形式向读者披露他多年创作《红楼梦》绘画的心路历程,充分反映了他严谨、科学的创作态度和深厚的艺术造诣,是广大读者,尤其是美术爱好者及从事艺术创作者学习临摹的范本。
本书是继《礼仪中的美术 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之后,巫鸿先生在三联书店推出的第二部学术论文集。与《文编》集中探讨中国古美术的 礼仪 功能相比,《二集》的论题侧重考察中国美术中特有的 时空 观念,以及它在不同媒材的图像中的表现和释读。 时空 的观念与表现是巫鸿近十几年集中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他认为这是另一条可供理解中国艺术独特性的线索。 全书分为三部分 上编:时空的形象;中编:观念的再现;下编:图像的释读,所收1992 2007文章15篇,考查对象包括建筑、明器、拓片、画屏、卷轴、册页、摄影等多种形式。与常见的中国美术史研究不同,这些论文没有局限于孤立的门类和史实,而是竭力为这些现象找到自己的传统和脉络,并赋予其宽阔的视野,使阐释更具启发性。这些文章是对《文集》提出 礼仪美术 概念的完善与补充,从而
108幅敦煌壁画彩塑摹绘,37座洞窟,12段历史与艺术的时空交集 72例敦煌色搭配范式,以永恒的中国传统色彩,呈现千载敦煌与古典中国的美学历程 提起敦煌,唇齿间就自然碰撞出飞天与藻井、卷草与神鹿。作为美的极致,或许我们从未掌握解读敦煌的秘钥。 敦煌,本是由色彩构成的奇迹。暗红、灰青的底色堆叠闪亮的金青,玉白的色彩浮现于土红的泥板,红与黑,白与绿,勾画出绀发翠眉的菩萨、高绿下赪的山水。有限的色系经由同色与异色的组合,或对比、或调和,终形成无数种敦煌色彩的搭配范式。它们绘制出交缠千年的天人与花雨、黄沙淹没的传说与史迹,于今日给我们带来美学与心灵的震撼。 穿过时间的轴线,敦煌色彩被时代赋予不同的面目,西魏时期群青、石绿、大红铺色明亮,是与西域绘画碰撞出的潇洒风情;将视点缩小至活跃在敦煌的生民,
明清花鸟画中,祥瑞题材蔚为大观。它们是艺术市场的宠儿,也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之下,士大夫文化与民间文化融合的缩影。 荔枝、朱竹、牡丹、辛夷花、白雀、大鹏、墨竹、柿子、松树、花瓶、鹌鹑、莲花和葫芦等题材蕴含着大吉、大利、三多、平安、富贵、如意、长寿等吉祥之意。作者不仅探讨画作的艺术和鉴藏价值,也梳理了祥瑞题材绘画的审美与民俗等影响因素。 本书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等几十家博物馆。有的图片为首次发表。
《塞尚的山水境域》为《山水》辑刊的第二辑,专题聚焦现代艺术之父保罗 塞尚,探讨了塞尚风景画与中国古典山水画之间隐秘而幽微的关系,从 气韵生动 以形媚道 等中国山水画的理论与技法出发,重估了塞尚作品的艺术和思想价值,呈现了中国古典绘画的 写意 传统对西方绘画现代转型的潜在影响,同时也涉及梅洛-庞蒂和罗杰 弗莱等西方思想家对塞尚的经典性解读。除专题外,本书其他部分均围绕 山水 展开论述,或涉及对古典绘画中的 山水 意象、 山水 人物以及山水画 平远 风格的分析,或探讨经典文本(《论语》、冯至和里尔克的诗歌)与山水画之间的互鉴关系,或另辟蹊径,在跨学科、跨文化的视野下呈现 山水 意象在宗教信仰、城市建设和中世纪博物志中的运用。
在宋朝之前的数百年间,绘画有许多母题皆出自前图绘时期及纹饰的传统,而且毫不避讳装饰的效果。到了宋代,装饰价值虽然仍在,但是已经退居写实之后了;绘画成为洞察自然界的具体展现。到了元代,这样子的绘画是再也不可能了。此时,一些比较积极的画家奋力朝罗樾所谓的 超再现艺术 迈进。他们撇开早期所关心的课题,致力创新各种个人的、表现性的及思辨性的风格,这种风格隐含古意,却不至于牵强。就元代的知识分子而言,绘画成了一种修身养性和彼此沟通的工具,用罗樾的名言来说是一种人文锻炼。 高居翰 元朝正值蒙古人入主中原,也是中国早期与晚期绘画的一大分野。业余文人画家登上画坛舞台,从此改变了中国画史的发展路径,也引发了一场风格上的革命。他们与前人遗留下来的定型格式分道扬镳,为的是具体表达情感与心绪,使山
《AIGC智能绘画指令与范例大全》是Midjourney AI绘画指令与范例大全,根据以下两条线进行讲解。一是 指令线 。通过32个经典AI效果绘制,掌握指令的用法,如选择指令、上传图片、选择图片、完成添加,或者输入名称、选择参数值、输入关键词、生成标签、调用标签、生成图片、放大效果等,全面、系统地精通AI绘画的全部流程。二是 案例线 。精选128个热门AI领域案例,一次性全面精通人像摄影、风光摄影、人文摄影、动物摄影、商业摄影、电商产品、餐饮美食、平面广告、平面设计、海报设计、封面设计、影视作品、动画作品、插画设计、游戏设计、艺术风格、国画作品、油画作品、黑白艺术、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布局、家具用品、工艺品设计、艺术装置、配饰设计、汽车设计、发型设计、服装设计、鞋子设计、场景模拟、活动现场等效果制作。 《AIGC智
《大地芳菲:宣传画里的新中国女性形象》是一部在大视野下以全新角度 图像 解读新中国女性解放、发展的读物,展现中国人民审美追求与审美变化,是 强国图志 (入选国家十四五出版计划)系列中的一本。全书共250余张尘封已久、珍贵的、不同年代的宣传画,以小见大,生动展现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发展历史。同时,本书系统梳理、分析不同时期宣传画创作背景、主题思想、创作思路、艺术表现手法等,描绘了宣传画发展过程与特点。
本书以凝练和生动的文字阐述了美术的经典意义和文化效应,通过对美术的功能、形式、题材以及各大美术门类的描述和阐释,探索艺术中深刻而又复杂的可能性。尤其是对精选的作品示例条分缕析,彰示了美术作品的人文涵义和美学价值,给予了艺术更具创造性的阐发和更加丰富的文化鉴赏空间。本书可以为广大的美术工作者、爱好者和艺术专业的师生提供诸多有益而又趣味盎然的入门启迪与深造指导,帮助他们从中感受艺术的万千风采与迷人力量。
传统美术史的概念需要不断更新,作品的概念可能也要不断改变,甚至放大。我有一种感觉,以后的学者可能只关注研究的问题是不是学术上的进展,而不太关注门类,即到底是社会学、哲学史、文学史,还是美术史。 我的目标是促进整个中国艺术史的研究。这些事情很迫切。如果接下来我们着重研究中国和外部互动中的那些中间环节,以后的学术模式可能会发生改变,不再是西方人提问题中国人回答,而是中国学者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并引发全球的学者回答。到那时候,中国学术的生产时期就真正到来了。 尹吉男 清理习见,改变思考古代图像史的方法。 《知识生成的图像史》汇集了尹吉男关于顾恺之、董源、谢环及《杏园雅集图》等美术史上重要画家、作品的个案研究,以及此前积累的多篇中国书画鉴定学研读札记,几乎每篇都引起相当的反响,并
高居翰中国晚期绘画史收官之作,离开其浸研多年的文人画,将注意力集中在传统画论和收藏家不屑一顾的 世俗画 (vernacular painting),是其晚期学术转型的代表作。 中国传统画论奉文人山水画为圭臬,将受主顾委托而创作的 世俗画 视为匠人之作,而非 艺术品 ,世俗画及其作者也因此少有文字记载。高居翰认为,这些 失语 的、鲜有人关注的世俗画,值得更严肃的研究,也是打开艺术史研究面向的新兴资源。 《致用与娱情》通过对120余幅盛清时的世俗绘画进行视觉研究与风格分析,说明正是美人、春宫、家庆、祝寿等中国主流艺术史之外的 另类 世俗题材,在盛清时通过积极吸收西洋技法、融合南北宗的画风,创造了新的绘画方式与程式。通过挖掘世俗画在艺术史上的价值,作者打破文人山水画主导的中国绘画史叙事,丰富了中国绘画史的样貌。此外,作者还
我们正是在特具原创性的中国作品里,看出画家受所接触的西洋画影响;甚至说得更确切一点,西洋影响还似乎正是造成其原创特质的重要激素之一。中国的绘画传统太健康、太肯定自己的自足性,故而难为外来的入侵文化所湮没。人类学家的刺激扩散效应观念(stimulus diffusion)或许最能够用来形容中国画史上的这种反应:本土文化撷取了外来的理念与模式,然却赋予其一个新且本土化的内涵,如此,本土文化便被驱向了一个它原先不会发展的方向。 发现西洋画与自己北宋时期的山水画有着某种神秘的相似之处,这种认知必定使中国人的注意力再度集中于中国传统中此一段久已为人忽略的篇章。一个绘画主体根深蒂固在中国自己的历史传统之中,而另一个主体则源自中国以外的时空领域,蓦然地在此时同现于中国的土地之上。所有这一切都在一时之间,回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