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 芬奇不仅是一位天才画家,也是一位独树一帜的设计师和发明家,他设计的许多飞行器和军事设备都大大超前于时代。 他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大自然的观察细致入微:植物、水、人类的身体和面部结构都是他研究的对象。因此,达 芬奇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完美楷模,也是极具现代性的艺术大师。 本书着重介绍了达 芬奇富有远见的艺术和发明,展现了达 芬奇在发明和艺术创作过程中充满想象力的一面。本书收录了300多份珍贵插图和手稿,其中包括达 芬奇致卢多维科 斯福尔扎的信、古抄本中的概念图和设计图、天文学图纸和伊莫拉城市平面规划图等。从中可以看出这位大设计师探索宇宙万物运行法则的雄心壮志。书中对达 芬奇的各种手稿进行了展示和剖析,读者可以从中得到灵感、获取知识。 书中简要介绍了达 芬奇的生平,作者通过对其成长
本书为 经典美学02 。 1651年,法国出版商拉斐尔 杜弗里根据达 芬奇笔记手稿整理出版了《达 芬奇笔记》,是目前公开出版、公认的经典版本。 本书为最新修订版,根据艾玛 A 里希特(Irma A. Richter)的英文版翻译而成,同时参考了西班牙语版,以及三联书店版、人民美术版、台湾晨星版等多个版本,并搜集了400多幅达 芬奇精美手稿及画作真迹,完美呈现了《达 芬奇笔记》的原貌。 达 芬奇笔记手稿原迹存世5000多页,记录随意、凌乱,且无排序和编码,整理后的《达 芬奇笔记》将手稿分门别类,涉及绘画、人体、解剖、植物、地理、建筑、雕塑、占星学、哲学等众多学科,内容宽泛、神秘,思想深刻、超前,是充满天才奇想的智慧谜团,和真知灼见的思想宝库。本书将精美手稿复原配以详细文字阐述,为破解达 芬奇的一线资料。
作为中华文化学院*国花鸟画研修院常务院长,回忆自己四十余载的国画生涯,徐湛感到事业的路虽然很艰辛,但也得到了令人欣慰的回报:在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节目开设系列书画讲座,一讲就是2年;今年上半年央视新开的书画频道也为他专门开设了名为《跟徐湛学国画》的栏目;他的学生早已遍布世界各地 本书是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跟徐湛学国画》栏目的配套教材。
你没法区分杰作和垃圾?让波德莱尔来教你吧!你在画作中没见过海鲜?狄德罗会冒着风险带你去瞅一眼!印象派让你感觉到腻歪?左拉会借你一双慧眼!卡特琳 莫里斯凭借超高的艺术积累和天马行空的画风,带领读者穿越一座幽默的艺术馆,在这座艺术馆里,画家和作家之间找到了联结,八卦被充分挖掘,高冷的艺术评论和文学变得前所未有的亲切!
本书收录了将近300 幅梵高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按时间线索,以业余绘画时期、海牙和德伦 特时期、纽南时期、安特卫普时期、巴黎时期、阿尔时期、圣雷米时期和奥维时期这八个不同时 期为时间轴,讲述了梵高一生的艺术时光,再结合历史、生活、情感等几个方面的文字素材还原 了梵高的一生。 本书不仅是梵高作品的美学鉴赏集,解读了每一幅名画背后的情感故事、社会背景,还全程 揭秘了梵高一生的爱恨离合,体味到梵高的抑郁和痛苦,以及对绘画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本书文字轻松且温暖,通俗且易懂,适合作为非专业读者的艺术赏析入门类读物和人物传记 类读物。
《伟大艺术家和他们的传世名画》选取艺术重要的51位绘画大师,提供了一个简明通俗的艺术概览。从被称为 文艺复兴开端者 的乔托开始,介绍包括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三杰达 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以及莫奈、弗里达等现代艺术家在内的人类历史上的伟大画家。全书横跨600余年人类历史,囊括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全部艺术时期的风格,并简要介绍每一位大师的特色和每一幅世界名画背后的故事,以高清大图细致呈现,给广大艺术爱好者奉献出一部有养料的美育读物。 本书中的每一位绘画大师都是你不可不知的巨匠,每一幅绘画作品都是你不可错过的传世之作。既可以作为热爱艺术人士增加知识的读本,也是家庭共享的亲子艺术读物。
《吴冠中画作诞生记》采用以一图一文为主,附以两图一文,甚至三图一文的形式,为读者逼真细致,全面立体地还原吴先生创作时的情境。从吴先生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具体的创作方法,感受到了细腻丰富的情绪宣泄。用吴先生的话说,中国传统谈经营位置,西方重视构成,其实都是推敲平面的分割问题。欲控制画面上下左右的所有领域,其间必然要运用纵横之术,无论以何种形象状貌出现,都不能疏忽纵横的构成,其间的相辅相成。这种纵横手法用多了,就逐步想扬弃物象,抽出纵横的魅力,这抽象画面的启示者正是我所拥抱过的大量现实。《吴冠中画作诞生记》的出版,展现吴冠中先生的整个创作历程和对艺术、人生的感悟,希望这《吴冠中画作诞生记》能够成为热爱艺术,且决心从艺的读者朋友的一盏指路明灯。吴冠中先生将其多年写生创作过程的得与失
本书系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李公麟画谱 的结项成果。本书搜采自宋代以来的书画谱录、总集别集、野史笔记、序跋题咏,汇辑一切所见李公麟绘画史料,详加辨订,分门叙次,将所辑李公麟绘画按 人物 道释 山水 鞍马 分为四门,凡人物两卷,道释两卷,山水一卷,鞍马一卷,共计著录李公麟画作500余目。每目之下,设 著录 题咏 考异 临摹 杂记 备考 诸项,分别辑存历代画谱著录文字、文人别集诗咏题跋、方家商榷鉴定、后世临摹仿作、随笔札记和遗闻轶事,以及可供参考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详加考按。另附《李公麟年谱》《李公麟金石考》《李公麟书法考》《李公麟画法传流考》。这是一部全面系统的李公麟绘画谱录。
周少白字召伯,一字少白,号兰西。官光禄寺署正。写意花卉酷似徐渭、陈淳。山水则师石涛。朝鲜使者每乞其画归。能诗,兼工篆、隶,善刻印章。本画册选藏家收藏其精品近六十幅,供广大书画收藏者和爱好者欣赏。
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一种绘画能像中国画那样,具有一套流传有绪、体系完备而又灵活多变的图式规范,无论赫赫大师还是莘莘学子,都无法绕开这套图式规范而取得成功。可以说,历代国画名家既是图式的创造者,也是图式规范的承传者,正是承传和创造的结合,才使他们赢得了中国发展长链上富有意义的一环。 这本《董其昌》(作者吴涤生)是“历代国画名作撷英”系列之一,收录了董其昌大师的作品。
2005年是中国电影百年诞辰之年,也是中国电影耕耘与收获的百年,更是中国电影曲折与艰辛发展的百年。中国电影记录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历史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而电影老海报则以它特有的艺术价值和魅力,来引发人们对经典影片的怀念情愫。这套纪念丛书将百年电影珍贵的海报和文字资料汇集成册,一幅幅展现在人们眼帘中永远鲜活的艺术形象,不禁让人油然生起无限的缅怀之情。《中中国电影百年纪念:中国电影老海报(20世纪60年代)》是丛书之一,收录的是20世纪60年代的电影海报,在这奋进年代电影也进入了高潮期,电影海报更是激进丰富,为我们展示了一道道独具魅力的风景。
《历代名家册页:石涛》详细的介绍了石涛俗姓朱、名若极。广西全州人,明藩靖江王朱守谦后裔,法名原济,一作元济,字石涛,号大涤子等,自称苦瓜和尚。早年喜山水,屡登庐山、黄山诸名胜,流寓宜城、南京等地,晚年定居扬州。擅长花果兰竹,兼工人物,尤善山水,画名极盛,与石溪、弘仁、八大山人合称为“清初四僧”。其画力主“搜尽奇峰打草稿”,一反当时仿古之风,构图新奇,笔墨雄健纵恣,淋漓酣畅,是一位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杰出成就的画家。《历代名家册页:石涛》收录了画家的中国画作品集以供读者赏析。
王云,字梦白,是民国时见才气的画家之一。当时北京的画家公认王梦白的诗、书、画远在齐白石之上。可惜早逝,艺术的发展过早地停止了。本书的叙述有两条主线,其一为人物的成长游历,从王梦白的少年时代谈起,到上海学艺、立足京城、展艺海外、殁于津门这一人物发展历程叙述;其二为人物的艺术成就和人物个性,分别述其画法之变、画艺之精及其流派门生。书的最后还附有王梦白诗稿及其年谱。书中引用材料丰富,行文生动有趣,不仅是一本研究专著,更是一部人物传记,是一本打开近代北京画坛的艺术史。
作者以中国国画的画法,精心刻画了中外100位的哲学家的肖像,并给每位哲学家写了简短的传记,中英文对照。画作以神写形,以神驭形,极尽人物情态,呈现了哲人的绝高之风骨。作者用笔优游不迫,宽博有致,刚健笃实中华光四溢,开肖像画一代新风。作者对西方哲思与传统文化有精深独到的见解,这些思想涓流化为清新流畅的笔法与传神写照的造型,从精神角度镌刻下时代的肖像。 《哲人神采》是东西方的相遇,是艺术与哲学的对话,肖像与文字、图画与书法、黑白与彩色的交融,用毛笔完成了细腻的线条勾勒,堪称大师之作。
艺术家朱春林以油画静物和文字随感的方式记录特定时期的生活,每天精心选择能够充分体现当时情境的素材写生,借物抒情,精到地表达 此时此刻 的心情与感受。同时,本书稿辅以短小的札记,以日记体和朴实的语言解读油画,充满人情味与谐趣,拉近了普通读者与艺术作品之间的距离。比如惊蛰当日,画家以短诗《花语》寄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一个艺术家用笔记录的历史,就这样在纸上温暖呈现。虽是静物小品的主题,但画家从小的切口,以艺术语言来表达朴素的生命本色,给人以现实关怀,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思想性和现实性。
《岭南画库:何翀》是大型画册和绘画史丛书《岭南画库》系列作品中的一部,是记录19世纪中期活跃于广东画坛的职业画家何翀一生的艺术传记,包括何翀的研究现状的交代,何翀的生平、行迹、交游及绘画艺术的介绍及其为世界留下的宝贵绘画作品,所收录的皆为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珍贵作品。 花鸟画在广东绘画发展史上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明代林良的宫廷花鸟画为广东绘画拉开了历史的帷幕,而何翀则处于岭南花鸟画二次辉煌的前期,他的存在有力地推动了清末岭南花鸟画的蓬勃发展。何翀早、中期的画作以细笔居多,设色时清雅孤寂,极其高雅,到了后期则用笔洒脱,轻松惬意,个人风格逐渐凸显。如今,我们与何翀相隔了一个多世纪,仍能从画面上感受到他简单淡泊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然和生活所发出的由衷热爱。那是一种不为别人而活,不
在卡拉瓦乔逝世后的二十年间,其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先例作品激发了后来者的竞相学习。美国艺术史学家迈克尓·弗雷德率先洞悉这些画家之间的渊源,将巴尔托洛梅奥·曼弗雷迪、瓦伦汀·德布伦、尼古拉斯·图尼埃、尼古拉斯·雷尼埃、切科·德尔·卡拉瓦乔以及年轻的胡塞佩·德·里贝拉等人的作品进行汇总,并检视这群晚辈与卡拉瓦乔的本质关联。虽然他们杰出的艺术成就早已受到认可,但现有的学术研究仅仅触及皮毛。弗雷德揭示了他称之为“卡拉瓦乔派”画家作品中的深厚意蕴与画面的纯粹野心。弗雷德在涉及广度与叙述深度之间灵活切换,文笔隽永,才华横溢。在后面的论述中,他睿智地阐释了这些画作与勒内·笛卡尔思想之间的关联。这是一部针对一群伟大画家的启发性研究,并且出自20、21世纪非常重要的艺术史学家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