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20世纪两位伟大的艺术家马蒂斯与毕加索各自的人生故事和艺术创作为主线,讲述了二人相互竞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有趣经历,探索了他们对艺术、女性和死亡截然不同但又彼此联系的观点。全书以20世纪风云变幻的时代为背景,全面展现了两位艺术家的人生沉浮,尤其是二人间亦敌亦友的奇妙关系。
龚贤此图画法取自董源、巨然,用墨浓重淋漓,突出表现了江南湿润多雨的夏令景色,具有“元气淋漓幛犹湿”的气势。图中错落有致的茅屋、弯曲隐现的石径以及潺潺流动的瀑布均为恬静肃穆的山林增添了几分活力。
《溪山秋雨图》作于1663年,是年髡残52岁。古木流泉,高人独坐,体现出一派野逸之趣。髡残之画卷苍老雄浑,深沉豪迈,以老辣见胜,但相对而言,此图当属相对文雅、宁静一路画风。在此《中国历代绘画经典高清仿真解析范本(第1辑)7:髡残?溪山秋雨图》中我们可以较多地发现王蒙的影响,其次还有一点沈周的痕迹,但主要还是来自王蒙,不仅其繁复苍健的笔法,还包括其经营位置。髡残师古人乃食古而化,不过是以古人酒杯浇自家胸中块垒,所以体现出来的仍是自己的精神面貌,其画构图奇特、境界幽深,是其广师造化的结果。髡残之画在当时画坛独树一帜,后人把他和石涛并称“二石”,是明清两代中有生气的画家。
《庐山高图》这幅作品是沈周41 岁时为祝其师陈宽七十岁寿诞而作,陈宽祖籍江西,所以沈周取庐山为主题,以示自己对老师的崇敬之 情,画面长篇题诗中开句: 我尝游公门,仰公弥高庐不崇! 属于后世所称 细沈 之作。因沈周名声在外,求画者太多,而他个性随和,不忍拒绝,便出现了很多应酬之作。故后世以 细 沈 粗沈 对他的画作进行区分。而这幅画无论是从立意、表现上都可谓是佳作精品。 此画在画法上借鉴元代画家王蒙的技法,也体现了本画的师传。山峰多用解索皴,笔法稳健,充满着强烈的节奏和力感。 中段山冈用折带皴,与王蒙《葛稚川移居图》画法有些相似,墨色较淡,皴笔精细,表现出崖壁的险峻。左边崖壁先勾后皴, 墨色较重,并以焦墨密点,显得苍郁幽深。整个画面山石、层岩,稠密交叠,先以淡墨层层皴染,再施以浓墨
左下三棵巨松高耸,杂树林立,茅屋隐约其间。隔溪一大山拔地而起,层层盘桓向上。至右中, 一池四边石壁陡立,桥阁筑于池中,飞瀑泻水,此点题之笔也。构图繁复,但用以勾画的线条和皴笔则十分简略。大山通体以赭铺底,然后以墨青、墨绿层层烘染出高低、远近之层次。后人有“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誉。董其昌极其欣赏黄公望,谓“元季四大家以黄公望为冠”,将黄公望奉为南宗山水的典范。
萧云从,字尺木,号于湖老人、无闷道人、默思。安徽芜湖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姑孰画派创始人。父亲肖慎余,为明乡饮大宾,懂绘画。云从幼而好学, 笃志绘事,寒暑不废 。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加入复社,入清后隐居不仕。其人物画主要继承了宋代李公麟的白描法,亦吸收明代陈洪绶之长,造型准确,形象生动。其山水画自成一家,笔墨清疏苍秀,饶有逸致。他的画在家乡芜湖地区影响甚大,形成了 姑熟画派 。本书稿对萧云从的行迹和著作进行周密的考证和梳理,较为全面地展现萧云从的学术成就和人生事迹,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重要的学术意义。
髡残(1612-1692)明末清初画家,清初四僧之一。法名髡残,字石溪,一字介丘,号白秃,一号残道者、电住道人、石道人。清初画家,与石涛合称"二石",又与八大山人,弘仁,石涛合称为"清初四画僧"。擅画山水,师法王蒙,喜用干笔皴擦,淡墨渲染,间以淡赭作底,布置繁复,苍浑茂密,意境幽深。善书法,能诗。存世作品有《层岩叠壑图》《卧游图》《苍翠凌天图》《清髠残江上垂钓图》等。 他的艺术主张和绘画实践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中国画向近、现代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书对髡残的生平,艺术作品和学术成果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描述。
《艺术小料:文艺复兴大咖列传》是一部很不严肃,但是很靠谱的文艺复兴史。日本人气插画家杉全美帆子,用插画加图解的形式,详细解读了 文艺复兴 这一发生于14-17世纪欧洲*著名的文化运动全过程,并根据乔治 瓦萨里撰写的欧洲第 一部艺术史巨著《艺术家列传》,360 无死角呈现达 芬奇等诸位艺术巨匠与众不同的性格,以及他们之间相爱相杀的复杂关系。满满的 爆料 笑料 ,没想到他们竟然是这样的大咖! 16世纪的伟大艺术家乔治 瓦萨里,曾撰写了一部名为《艺术家列传》的鸿篇巨著。在这部作品中,他首先使用了 文艺复兴 一词,并记载了许多活跃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的趣闻逸事,是欧洲第 一部艺术史,也是有史以来描绘当时艺术家生活的*生动作品。在这部鸿篇巨著中,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文艺复兴三巨匠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之外,还有许
为了让孩子尽早地接触并体验世界著名绘画大师的作品,从中领悟大师敏锐的感受能力和创造性的表达能力,并积累想象思维的高端素材,《跟着大师学画画:毕加索》从毕加索的作品中精选出12幅符合孩子心理特征和学习特点的作品进行教学临摹。 《跟着大师学画画:毕加索》绘画步骤清晰明了,讲解深入浅出,缩短了孩子与名画的距离,让孩子在绘画临摹的实践中体验艺术之美。
《少年美术故事》,原载1936年《新少年》第1卷1-12期和第2卷1-12期,由开明书店1937年3月初版。本书是 开明少年丛书 之一种,是丰子恺专门为青少年创作的一部通俗美术故事书,出版八十多年来广受读者欢迎,影响了一代一代的儿童。 书中共有二十四则故事,以热爱美术的两个孩子为主人公,娓娓道来他们美术学习的趣事。姐弟两人一起玩耍又一起讨论学习绘画,还有爸爸妈妈的指导,邻家哥哥交流,一同绘画的朋友和老师,人物刻画立体生动,情节引人入胜。 书中表现了主人公姐弟俩学习美术的情形,贯穿其中的是美术的基础知识:西方画以及中国画的常识,如视觉搭配、颜色、结构、远近等。既有助培养儿童的绘画启蒙,更让我们成人读懂儿童的画心: 笔笔皆从小小的美术心中流出,幅幅皆是小小的感兴所寄托
这幅画先以淡墨勾皴,而后施浓墨,先用湿笔而后用焦墨,层次分明。山石树木都有润湿之感。山头打点,变化尤多,有浑点、破竹点、胡椒点、破墨点,表现出山上树木茂密苍郁。全图不多渲染,其深远之处,有条不紊,充分呈现出空间的深度。
作品描绘的是黄山市歙县西干山一带的山川景致。画家用特写的手法描绘了近景的坡石、老树。坚实的峦石上长满杂草,几株古树扎根于硬石之中,或挺拔、或虬曲,姿态各异。粗糙的树皮上布满树疤,给人一种饱经风霜的沧桑感。树木的枝叶虽不茂密,但仍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古木垂荫图》的用笔较细谨精致,属于“细笔”之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画中的云烟、江水纯以留白法表现。这些留白贯穿于物象繁杂的画幅中,使画面气脉相通、生机无限。
米开朗基罗(1475 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与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 文艺复兴三杰 。 《*后的审判》是米开朗基罗于1534年至1541年受命于罗马教宗保罗三世为西斯廷天主堂绘制的一幅巨型祭台圣像画。 燕青撰的《米开朗基罗--*后的审判(明信片)》就是展示《*后的审判》中的画作。
日本畅销27年儿童艺术启蒙绘本,以儿童视角切入名画,抓准每位画家的艺术特点——莫奈是印象派的代表画家!作者将他比作“追逐着太阳”的画家,引导孩子们从对光线捕捉的角度去欣赏莫奈的画,书里介绍了《日出印象》《夏天里的三棵白杨树》《阿让伊大桥》《睡莲》及“干草堆”系列等13幅画。以诗歌、散文般活泼优美的文字,以充满场景感和对话的方式,打破孩子与名画的距离,引导他们沉浸画中,体验艺术之美。绘本后还有一篇传记式的画家介绍,讲述了“印象派”一词的由来和莫奈身为画家的一生。
这忧郁的美丽或是美丽的忧郁,流淌在意大利画家里阿尼的笔下,发自里阿尼的心源,这个不羁的艺术浪子,在其短暂而闪亮的、三十五个生命春秋的旅途上,将自己所特有的艺术素质、审美意识在古典绘画的形式里加以浓缩、提炼,进而加以释放、张扬,于是,在燕青撰文的《里阿尼--浪子的忧郁(明信片)》中,我们有了那一个个拉长了身形的肖像、人体,我们有了《让娜·海布顿》、《新娘和新郎》、《抱着婴儿的吉普赛妇人》,我们有了那奇异诡橘的色彩,有了那起伏跳跃着的线条。
《山路松声图》此作绘层岩邃壑,飞瀑流泉。山腰苍松葱郁,虬枝老干,掩映画面。山下平湖一湾,清澈见底。一条崎岖不平的野路, 蜿蜒通向山涧,以增加画面的幽深感。一隐者凭眺倚栏,静听松风,侍者囊琴随后。自题云:“女儿山前野路横,松声偏解 合泉声。试从静里闲倾耳,便觉冲然道气生。治下唐寅画呈李父母大人先生。”后钤“梦墨亭”“南京解元”“逃禅仙吏”。 用笔清润、缜密而有韵味。曾经清内府、梁清标收藏,《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在表现技法上,唐寅以畅达自如的笔触挥写山石树木,笔法上略近杜堇,变南宋劲挺的斧劈皴为长线条的清劲皴法,一 改南宋山水画的刚劲风格为柔润明秀。此画以淡墨晕染,浓墨强调,浓淡枯湿,恰到好处,形成了生动的墨韵,令人感到色 泽丰富无穷。用笔顿挫转折,遒劲飞舞,巧妙地点出了
达利(1904-1989),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像力的艺术家,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著称。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他的画从局部看,每个细节都是真实细腻的,但从总体上看,它们全然没有视觉逻辑的条理性,因而给人以梦魇之感。精准透视感和摄影般的清晰度则对这种梦幻性作了进一步强化。达利自称这些作品为 手工制作的梦境照相 。观看达利的绘画,你可能会怀疑这是他沉迷于精神药物的结果。然而,达利自己却说: 我不磕药,我就是药。 那么,他的灵感来源于哪里呢?他的第1个灵感来自无意识梦境。他的第二个灵感来源,是他的妻子加拉。比他大9岁的加拉原本是超现实主义诗人保罗 爱吕雅的妻子。1928年,他们一见钟情,达利的父亲得知儿子和有夫之妇来往,便和他断绝了父子关系。
泰山的山腰上有一座庙,里面住着个老和尚,还 有一个十一岁的小徒弟。有一天,小徒弟正在开畦种 菜,忽然来了一大群小女孩,她们都帮着小徒弟干活 。日复一日,她们便成了小徒弟的好朋友。此事不久 被老和尚察觉到了,他诱骗小徒弟帮他找到了那些女 孩的住处。老和尚发现这些女孩其实是成精的人参, 他高兴不已,把她们带回庙中,将一部分放进了锅里 去煮,其余的锁在柜子里。老和尚吩咐小徒弟看着火 ,便出去邀请他的朋友来喝人参汤。老和尚走后,小 徒弟听到女孩的哭声,他打开柜子,从里面跳出一群 小女孩,小徒弟这才知道锅里煮着的是他的小伙伴。 其中一个*的女孩舀起锅中的汤,她发觉汤还不够 浓,为了拯救其他的伙伴,她跳入锅中。这时老和尚 的说笑声从不远处传来,小徒弟和其他女孩们顾不上 悲伤,她们将汤围着庙的墙根浇
《桃源仙境图》是典型的山水画传统题材,与《玉洞仙源图》被合称为“双美图”。 《桃源仙境图》取材于东晋隐士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描写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同仙境般的世界。此图为重彩大青绿山水,深受南宋赵伯驹兄弟画风的影响,又兼取刘松年精巧明丽的用笔、用色。图中山石矗立,虬松盘绕。三位高士临流而坐,一人乘兴抚琴,一曲《高山流水》回荡在树间。桥下溪水清澈,坡上的桃树林掩映于山石、树木之间。白色的文士衣着在阳光中山石林木映衬下,格外鲜明。图中的山峰画法以石青为主,石绿辅之,设色浓丽明雅,艳而不甜,勾勒、皴染细密。山间厚云排叠,造成了云气迷蒙的幽远空间,展现出远离世俗、虚幻缥缈的人间仙境,构图取北宋全景式大山大水的布局特征,视野开阔清旷,境界宏大,疏密对比强烈。此作品在构图上采用
印象派是艺术界始终热衷探讨的话题,也是大众热衷了解的派别,而梵 高作为艺术巨匠,是世人总想解开的谜。本书以编年的形式,介绍了梵 高一生中的画作,近200幅精美作品,让你更加了解梵 高的作品及其创作背后的故事,图片高清并配有细节的展示和讲解,让你仿佛置身美术馆,聆听着有关梵 高的传奇一生。 本书开本轻巧,便于随身携带;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和艺术爱好者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是集收藏和学习为一体的高品质画册。本书适合想要了解印象派画作,尤其是巨匠梵 高作品的读者作为业余时间的艺术提高读物。
该图为三拼绢的大幅画作。白雪皑皑中,雪峰屏立,山势高耸,山麓水际边密林重重。深谷寒林间,萧寺掩映,流水无波,峰峦沟壑间云气万千,真实生动地表现了秦陇山川雪后的磅礴气象。全画布置严整,笔墨浓重润泽,层次分明而浑然一体,皴擦、渲染并用,尽显山石和枯木锐枝的质感,被公认为范宽的杰作。画面前景的树干中,隐约可见“臣范宽制”的署款,《宣和画谱》中记《雪景寒林图》曾收于宫廷御府,这很可能是范宽专为宫廷而作,也必是精心之作。
《出山释迦图》简称《出山图》,是南宋梁楷的作品,描绘的是释迦摩尼发心悟道之后重归人世的情景。梁楷选取释迦摩尼苦修觉悟后从山中走来的情形进行描绘,作释迦摩尼拱手赤足静静行走状,释迦摩尼目光坚定,面貌平静安详。梁楷通过精细的笔法和对画面萧疏、冷清氛围的塑造,微妙地烘托出释迦摩尼苦求道而得解脱了悟后的几乎虚脱的动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