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一幅画时,看到的是什么? 是美好的色彩与形象、画家的八卦逸闻,还是画面元素的隐喻、历史大势的映照?虽然我们可能已经熟悉许多名作的模样,读到过学者们条分缕析的解读,但一幅杰作究竟好在哪里,一位画家因何青史留名,却未必找到了答案。 还有一种看画的角度,聚焦于绘画本身,那就是画家的角度。当画家来到一幅画的面前,他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平面、一个成品,他具备作为同行的心有灵犀,他会看到隐藏在画布上的秘密,理解一幅画是如何产生的。 本书作者身兼画家和学者两重身份。作为专业的艺术史学者,他对于绘画的历史和理论体系有清晰的把握,揭示出权力的运转、社会的变迁如何影响着艺术的进程;作为自年少便执画笔,并曾游历欧洲诸多艺术馆的画家,他能以创作者的身份代入作者本人的视角,提供直面原作的感受与判断。
莱昂 巴蒂斯塔 阿尔伯蒂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人文主义学者,他的《论绘画》总结了透视法并系统讲解其应用方法,是对西方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艺术原典。本版《论绘画:阿尔伯蒂绘画三书》基于对此书数个拉丁语和托斯卡纳语版本的长期研究,以拉丁语终稿为底本,文字更加准确;并配有研究性导论和大量注释,讲解文化背景和专有名词;另附专门绘制的110组插图,将关键知识点视觉化,使普通读者更易理解。
《封神演义》想象力奇特,世界观宏大,神仙故事深入民心,也给后人留下了极大的再创作空间。本书是段磊(午夜猴子)创作的《封神演义》人物形象艺术设定集,他花费三年时间构思并绘制了七十幅精彩画作,分为圣、神仙、凡人、异人、妖怪五个篇章,使《封神演义》中惊世异能的姜子牙、道术精奇的杨戬、敢做敢为的哪吒、鸟嘴鹰翼的雷震子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本书的艺术作品融合了多种艺术风格:现代感的人物构型、中国传统水墨笔法、民族泼墨泼彩和岩彩的大胆用色。这些丰富的元素使得他的作品既有水墨的流动,泼彩的墨色淋漓、奔放浓郁,又兼具岩彩的斑斓深沉,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神、人、妖共同参与的东方神话史诗,在方寸间的勾勒涂抹中徐徐展开。 《封神》,堪称一部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封神演义》通俗绘本,具有
世界前卫艺术家草间弥生的亲笔自传。撼动人心的自我剖白,天才艺术家的救赎之路。 1929年出生于传统日本旧式家庭,10岁开始创作,28岁前往美国独自闯荡,先在纽约立足,然后蜚声国际。本书坦诚叙述了她的成长经历、艺术理念、罗曼史、精神疾病史,豪不避讳地袒露自己的爱恨、偏见、执念、私欲,展现了其充满传奇、强烈而鲜明的一生。 我在母亲的子宫里便已绝望,是艺术救了我!
本书收录了贵州省博物馆曾由省文教厅拨交、徐悲鸿先生好友杨德淳先生的后人捐售、以及从北京荣宝斋购买等多种渠道收藏的50件徐悲鸿先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的作品。那时的中国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徐悲鸿种种难以言说的情绪都从画作中逸散,画风沉厚充实。 徐悲鸿先生的人物画大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并与时代精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能把西洋的画理和技法,与中国传统的白描、彩墨人物画互相结合起来,开创了千余年来前所未有的新境界,散发出东方艺术的新色彩。他用泼墨写意的手法,塑造的千姿百态的马,或昂然伫立,或回首长嘶,或腾空而起,或四蹄生风,给人以豪放力量、精神焕发和勇往直前的强烈感受。 书中还收录了馆藏的徐悲鸿画稿,这在国内的博物馆中很难找到,通过这些画稿,可以反映出他创作中的心中历程。现在
本书以时间为顺序,依次介绍了西方从公元前3000年到现代的著名画作。以这些名画为焦点,介绍了这些名画中的故事、这些名画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画家的成长经历。除了名画的剖析,本书在各小节还介绍了画家的其他典型代表作以及各种风格绘画的技法要点。本书内容丰富而有趣,是一本关于西方美术赏析的佳作,语言深入浅出,适合给孩子讲解,对孩子起到美育的作用。
亨利 马蒂斯所梦想的,是 某种平衡、纯粹、宁静的艺术 它像是可以让人休息的扶手椅 。 20世纪前半叶十分动荡,马蒂斯称之为 集体罹患心灵之病 的时期,而此时他本人正极力尝试从混乱和苦痛中发现秩序,确认生活中的丰富与美。引用马蒂斯的话: 没有感官愉悦,一切都将荡然无存。 马蒂斯热切地体验生活,留心着日常被忽视的事物,无论是塔希提岛奢华的香草色光芒,还是蜗牛从壳里钻出来时展露的身体弧线。他的画的确是 浓烈生活的图景 。鲜艳的颜色富有感官冲击力,令人耳目一新,其中释放出强大的、仪式般的活力。人们赤裸着跳舞、泳者起跳、鸟跃入空中,每一种元素都被纳入和谐
《历代名画宣纸高清大图(五代)·周文矩:重屏会棋图》描绘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景遂、景达、景过会棋情景。头戴高帽、手持盘盒、居中观棋者为中主李璟,对弈者是齐王景达和江王景过。人物容貌写实,个性迥异。衣纹细劲曲折,略带顿挫抖动。四人身后屏风上画白居易《偶眠》诗意,其问又有一扇山水小屏风。故画名日《重屏》。它既是一幅反映宫内生活的纪实性图卷,又是一幅精美的人物肖像画。作为写实性的绘画作品,作者在逼真刻画人物肖像特征的同时,也真实地描绘出室内的生活用具,如投壶、屏风、围棋、榻几、茶具等,为后人研究五代时期各种生活器具的形制以及中国早期皇室的行乐雅集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形象数据。
《庐山高图》这幅作品是沈周41 岁时为祝其师陈宽七十岁寿诞而作,陈宽祖籍江西,所以沈周取庐山为主题,以示自己对老师的崇敬之 情,画面长篇题诗中开句: 我尝游公门,仰公弥高庐不崇! 属于后世所称 细沈 之作。因沈周名声在外,求画者太多,而他个性随和,不忍拒绝,便出现了很多应酬之作。故后世以 细 沈 粗沈 对他的画作进行区分。而这幅画无论是从立意、表现上都可谓是佳作精品。 此画在画法上借鉴元代画家王蒙的技法,也体现了本画的师传。山峰多用解索皴,笔法稳健,充满着强烈的节奏和力感。 中段山冈用折带皴,与王蒙《葛稚川移居图》画法有些相似,墨色较淡,皴笔精细,表现出崖壁的险峻。左边崖壁先勾后皴, 墨色较重,并以焦墨密点,显得苍郁幽深。整个画面山石、层岩,稠密交叠,先以淡墨层层皴染,再施以浓墨
容简介 弗朗西斯科 戈雅(1746 1828),西班牙浪漫主义画家和版画家。他的画风奇异多变,从早期巴洛克式画风到后期类似表现主义的 黑色绘画 ,对后世的现实主义画派、浪漫主义画派、印象派以及表现主义画派都有很大的影响,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代表作有《裸体的玛哈》《着衣的玛哈》《1808年5月3日》,以及系列版画《奇想集》《战争的灾难》等。 《这就是戈雅》通过生动的插画和精练的文字讲述了戈雅的一生及其艺术创作。书中的插画形象地展现了戈雅的生活和历史背景,配合戈雅代表性画作的展示,让读者对他有更深入的了解。
元代画家中,其政治、文化地位*,影响*,而艺术成就*为特出者,大概莫过于赵孟頫了。他承前启后,成为勾连中国艺术史的关键人物,但他身为宋宗室,却出仕元朝,受尽非议,导致其艺术成就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本书重新梳理了赵孟頫的生平与画艺,将他的艺术作继往开来的定位,使赵孟頫在中国艺术史上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龚贤此图画法取自董源、巨然,用墨浓重淋漓,突出表现了江南湿润多雨的夏令景色,具有“元气淋漓幛犹湿”的气势。图中错落有致的茅屋、弯曲隐现的石径以及潺潺流动的瀑布均为恬静肃穆的山林增添了几分活力。
萨尔瓦多 达利(Salvador Dal*),著名西班牙画家,因其超现实主义作品而闻名。达利是一位具有卓越天才和想象力的画家,他的作品将怪异梦境般的形象与卓越的绘图技术和受文艺复兴大师影响的绘画技巧令人惊奇地混合在一起。达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除了他的绘画,他的文章、口才、动作、相貌以及胡须均给欣赏他的人们留下了扑朔迷离的印象。 本书通过生动的插图,描绘了达利诙谐的一生。还试图用插画来分析达利画中的哲学意象。配合达利画作的展示,让人对他有更深入的了解。
达·芬奇不仅是一位天才画家,也是一位独树一帜的设计师和发明家,他设计的许多飞行器和军事设备都大大超前于时代。他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大自然的观察细致入微:植物、水、人类的身体和面部结构都是他研究的对象。因此,达·芬奇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完美楷模,也是极具现代性的艺术大师。杰拉德·德尼佐著的《达·芬奇手稿(精)》重点展现了达·芬奇在发明和艺术创作过程中充满想象力的一面。书中为读者呈现了大量选自达·芬奇手稿的草图,从中可以看出这位大设计师探索宇宙万物运行法则的雄心壮志。他那颠覆艺术史的惊人直觉,他的梦想和独具魅力的性格,以及穿越意大利前往法国的辗转旅程,这一切至今仍然令一代又一代读者着迷……本书收录了300多份珍贵插图和手稿,其中包括达·芬奇致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信、古抄本中的概念图和设计
《至爱梵高》由梵高写给他弟弟提奥的书信改编绘制而成,展现了他一个时期的生活与精神状态。大多数人认为梵高是一个悲伤、疯狂和忧郁的人。在他给弟弟提奥的信中,相反,呈现出了一个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形象。这位荷兰画家通过写信的方式向他的弟弟提奥讲述自己,有时是悲伤的,有时是充满活力的,但他相信他的才华迟早会得到承认。本书改编自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连载的 Vincent van Love ,它是真诚的拥抱,是对情感力量的赞美诗,是对人类脆弱性和敏感性的有力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