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写作的缘由,出自袁运生先生的一批水墨肖像作品。依画上落款时间,是1981年5月,地点是敦煌。画中人大都是浙江美术学院77级国画、油画、版画班的学生,他们去敦煌学习,邂逅中央美术学院的袁运生老师,于是,在夜晚的烛光下,产生了这段因缘。二十三年过去,画中人天南海北,有的成了在国外走红的艺术家(法国黄永),有的成为成功的商人(查立),有的则被黑人枪杀于纽约街头(林琳),有的至今被关在美国监狱里(陆红)……更多的,成为中国美术教育界的重要角色。作者也算得上其中一员。他应邀采写画中二十余年来的经历,却不期然探及浙江美术学院五十年的历史、人物,并由此涉及到新中国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与意识形态间的复杂关系,展现出重大主题。
《中国画技法通解》丛书是普及型的技法读物。每一册,以一个题材为主,解析一种技法,由简及繁、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分成若干个教程,循序渐进,使初学者一步一步地熟悉技法、掌握技法,进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更高境界。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在各自的领域是城有所建树的名画家,他们从事创作,对教育也颇有心得,以他们的经验和富于表现力的技法演示以及科学的教学设计与安排,读者会从中受益的。本册为《中国画技法通解·墨竹画法》。为便于广大初学者掌握表现墨竹与翠竹的绘画技巧,本书以两种最为常用的基本方法作为入手,采用步骤图的形式,详尽地介绍了墨竹与翠竹的表现程序和技法手段,同时又以画稿的形式,将墨竹与翠竹的各种形态和在各种征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各种特殊造型向读者作了多方面的介绍。书中除附有实物图、白
2000年,自然以而立之年,于中学教书极其繁忙中,考取我的硕士研究生,攻读汉魏六朝文学专业。他的勤奋与认真,弥补了入学时基础的薄弱一年期间,系统地掌握了专业基础与理论知识,尤其具备了扎实的文学文献功底和较强的研究能力,高质量地完成了学位论文。硕士毕业,经历了两年出版工作后,又考取了我的文献学博士研究生。读博期间,进一步掌握了系统的文献学知识,提高了文献整理与研究能力。博士毕业,自然到了河南艺术学院工作,主要从事美术专业的史论教学与研究。研究领域的转移,对自然来说又是一道坎,但他继续发扬刻苦钻研之精神,不仅能很快进入角色,而且选中广川画跋这一颇具整理难度的著作进行整理,并获得高校古委会资助,历三载而终成《广川画跋校注(繁体竖排版)》。
山水画的发展在中国绘画上有很大的突破,在当代随着多种绘画之间的交流使山水画的绘画技法融入了新的方式,余展业编绘的《中国画技法:彩墨山水技法》就新彩墨山水的特殊画法进行了讲解与绘制的方法,适合当代的绘画潮流。
昔邓实、黄富虹先生詹创办《神州圆光》丛书,利用当时先进的印刷技术传播传统给书画艺术并推介时赜名作乃至新人力作。黄富虹先生高瞻远瞩,睥睨书史,力推道咸金石家绘画,以挽清季画坛颓废之风。先生倡尊之“画史必需重评”,正是他独立学术思想的体现。遗憾的是,我们的“画史”至今依然沿袭旧说,人云亦云,如论及清初“四王”保守、“四僧”创新之见。以保守舆创新之说讨论绘画之发展,未免过于简单,也缺乏独到的见地。中国绘画之发展,渊源有自,干百年来以不变对应变化与发展。笔墨精神千古不易,落实至画家之个案又无不有所追求,不断调整,曲折流变而下,时有新的境界可以寻见。直至清末,尤“五四”新文化时代,画史一变昔日之大平静,而躁动不宁。对此现象,史家又往往一味概之,或中西合璧或保守或创新,尤其缺乏对个案与
《石壶画选》共选印陈子庄山水、花鸟、人物及书法作品66幅,这些作品均为25年来编者所藏。为进一步介绍这位生前无名、死后声名大震的画家,画选将22年来为宣传介绍石壶艺术而撰写的23篇短文一并结集出版。每篇短文与子庄先生的3幅画作相对应。如此编排,欲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我国画坛上一位风格独具的大师级画家。
本书是中央关院中国画学院首届(也是中国首届)艺术硕士的水墨人物写生画集,它反映了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首届艺术硕士写意人物专业的写生教学实况,同时也是阶段性的小结。全书内容包括精心整理的部分珍贵教学资料和水墨人物写生作品,并将学术理论研究与课堂内外写生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文图结合,图文并茂,体现了“传统、生活、创造”的重要教学思想。它反映的不仅是对绘画造型意识、创造意识的培养,更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情与志的培养。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欣赏和学习中国画,离不开对画史上经典名作的了解。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由于种种原因,古代流传至今的绘画名作非但数量十分稀少,而且散佚于世界各地。缘于此,我们编辑了这套《国宝在线》丛书,按绘画题材,风格技法等要素重新进行分类,将中国画史上的名作聚于一堂,精心印制,并尽量放大至原寸,为学画者提供了下真迹一等的范本。此外,我们还对书中收入的每一幅名画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与分析,叙述这些流传千年的国宝背后的故事,并插入与之相关的其他名画的照片与材料,为广大喜爱的中国艺术的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欣赏素材和参考资料。本书对书中收入的每一幅名画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与分析,叙述这些流传千年的国宝背后的故事,并插入与之相关的其他名画的照片与材料,为广大喜爱中国艺术的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欣赏素材和参考资料。
作者长期深入生活,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画了大量的作品素材,其作品构图别致,造型准确生动,色彩典雅,画面气势恢宏,风格唯美,作品展示了其深厚的传统功力和强烈的现代感,经常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此书收入其精品力作50余幅,并有两套作品步骤,使本书集欣赏性、实力性与一身,预计此书出版后会有不错的业绩。
元勋兄呕心血凝结而成的《中国水墨画源流·审美·表现》一书即将杀青付梓,承蒙他看得起,要我为他的大作写篇序言。说起来,我与中国传统艺术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因缘的。我在念的就是古典文献学,也因此接触到一些中国古代的画论、书论。像宋人郭熙、郭思父子的《林泉高致》、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石涛的《苦瓜和尚画语录》,还有近人黄宾虹先生的《古画微》、潘天寿先生的《中国绘画史》……等等,我不但通读过,而且至今依然耳熟能详。这些画论不仅是有真知灼见、有亲身体味的经验之谈,而且是文情并茂、才思俱足的美文、妙文。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从对古典文献的考据转向中国传统艺术、特别是文人画的探究学习,一方面固然是自身的性情所致我可能是个有一点文人情结的人;但另一方面,阅读中国古代书画及书画论著的经验,也对我的兴
《林容生工笔重彩精品:画说三坊七巷》选取的是林容生的工笔重彩画精品,主题是三坊七巷。工笔画是长于抒情的,往往借助联想与想象构筑充满感情色彩的诗境。追求画外情、画外意。所以诗意性的内涵成为工笔画的内在意蕴。细腻幽雅的抒情特质,充满着诗意情趣,洋溢着对于自然生命和生活的深情。
学习写意画鸡的技巧,主要依靠两种途径:一种是临摹,一种是写生。两者都属于基本功,缺一不可。临摹时要尽可能接近原作,这包括造型、用笔、用墨、用色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到技巧。所临作品应是名家高手之作,不要局限于某家某派,应广泛淑猎,取众家之长,为我所学。写生与临摹可以交错进行,并坚持经常化。写生时要非常认真仔细,千万不要以为画写意画的写生资料可以马马虎虎,草率随意。细致入微的写生对于我们了解形态与结构,加强形象记忆非常重要,尤其是初学者更应着意细致写生。
中国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和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大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曾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文章里,对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作过非常精辟的论述。 “要想了解中国文化,最少应该了解从印度传出来的佛教思想。不了解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和文化史、哲学史上所起的作用,我们无法写出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语言学史、中国音韵学史……”作为一种异质文明,佛教传入中国后,以其独特的思想和视觉、无限广阔的宇宙论和本体论,给我国本土文化园地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作为研究传统文化的工作者有幸接触了佛教文化,被其博大精深、圣洁祥和的精神深深感动。我用业余时间创作了《观世音菩萨大悲神咒水墨图》长卷共85幅作品,达100米。在《大悲神咒》里面被神化了的大慈大悲的观世音
本书图文并茂,详细讲解了水墨兰花的画法步骤,以植物的特征和用笔方法讲起,深入浅出,配有相对应的画法演示,通俗易懂。
有评论者称刘懋善的画为“新派苏州水墨画”,再确切一点可以称之为“苏州水乡彩墨画”。这正道出了刘懋善画的两大特色。一是将中国传统的水墨精神和西画的光、色技巧进行了出神人化的融和,在中国画的时代感上有很大的突破;二是将中国传统山水画在取材上的“大而化之”磨炼为一个地域一个城市的山水画题材,在艺术和旅游生活的结合上作了有益的尝试。仔细体味他的画醇厚绵邈,清新朴茂,恬静而抒情,其用笔得雄浑深秀之致;更有一种灵动的生命感流动在笔墨之间,能真切地感受到自然界的声色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