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600年中,墨梅是人青睐、得到最广泛实践的东亚水墨画题材之一。毕嘉珍(MaggieBickford)《墨梅》一书是对墨梅的次完整描述,她全面论述了中国画派中一种类型的形成,充分采用跨学科的方法,论证了艺术、文学、文化和政治以及群体、个人的活动如何相互作用产生了新的画派及其范式。墨梅出现于12世纪初的宋代,在14世纪中期蒙古统治下形成范式,这些均可得到文献准确地证明,允许现代学者近距离地去观察中国文人画艺术的形成过程。此外,本书批评性地考察了墨梅如何从宋代精英文人的艺术选择成为后来中国绘画正统艺术的过程。
王书平主编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集》的作品反映了五年来中国画的创作水平和发展现状,在题材、体裁和形式、手法诸多方面有新突破,风格多样、探索广泛,不仅富有时代气息,个人风格也颇显著。其中不乏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新作,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艺术体验和艺术享受,是一次高品位、高质量的作品集,展示出中国气派和时代风貌。
本书收入了当代画家卢坤峰具有代表性的兰竹作品精品多幅,这些作品构图精巧,色彩运用纯熟,线条生动流畅,较好地表现了兰竹的品质,充分显示了作者所具有的独特的创作风格及浓厚的艺术功底。
本展汇集了朱新建近年创作的二十余幅油画作品和五、六十幅水墨新作,观众可以透过宣纸和画布、笔墨和油彩的不同变幻,来品味艺术家对女性生活与众不同的观察视角。
《中国当代名家作品选粹:吉瑞森》作者画面语言的表现似乎都是“轻装上阵”,在潇洒酣畅的笔、线、点、画,以及墨与色的时间痕迹中显现一种叙述的快感。在他的笔下,没有古人沉重的阴影,有的只是水墨与纸张交融时的节奏这种节奏渗透在画面的空间中,一点点、一点点地扩散出某种跳动的情绪。但,这种跳动并没有让他的画面流于浅薄。他的画面空间仍然丰厚,围绕着生命的丰饶而丰富。前景的明媚与淡墨罩染下的阴郁,虽然有些突兀,但却恰好彰显了一种外溢的厚实与丰富。并且,更值得指出的是,这种丰富与厚实的视觉感受之中,暗含的是吉瑞森对造型的准确把握抑或是他对写生对象的敏感把握对表现对象“块”与“而”的敏感、对物象“质地”的敏锐,以及对世间花弓形体特征细腻的选择与概括,使得他画面中的西南植物成为了一种意象化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