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是接触认识吉他以及简单的弹奏。第二级加入了节奏的变化以及和弦的入门。第三级开始弹唱。第四级开始加入变化。第五级至第八级难度开始逐步增大并加入不同元素。第九级曲目开始减少,由多弹变为精弹。第十级以经典曲目《野蜂飞舞》收尾,侧重基本功的扎实。本书不但是一本考级用书,更是一本非常好的教程。
《唐诗画谱》由明集雅斋主人黄凤池编辑,为诗、书、画三美合一的版画图谱,于明万历年间刊行,是徽派代表作之一。诗选唐人五言、六言、七言各五十首左右,书求名公董其昌、陈继儒等为之挥毫,画请名笔蔡冲寰、唐世贞为之染翰,刻版出自徽派名工刘次泉等之手,堪称“四绝”。被时人誉为“诗诗锦绣,字字珠玑,画画神奇”。
本书主要展示了画家胡永凯的人物画,包括:水乡、赶集、山乡、过年、开门、凭窗、闲情等。胡永凯是极富创造力的中国画家,他以独树一帜的现代重彩画法表现江南水乡等蜚声海内外。本书汇集了他的代表作60余幅。静,是自然的一种境界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静,也是艺术的一种境界。作画要有激情,就是想画、非画不可的一种冲动。没有激情画不出好画,但激情与理智思考并不矛盾。画前成竹在胸就是理性的思考。画中不断随机应变、因势利导也是理性的思考。作画全过程中画家头脑的思维即使级的电脑也难以模拟。中国画讲“贯气”,这个“气”也可理解为一种由激情产生的画之灵魂。这在写意画中较易理解,短短几分钟的用笔,容易“贯气”,但在工笔画中,则难以把握住激情,难以使“气”贯到底。这就是某些工笔画给人以刻板、不生动的原因。
本书是中央关院中国画学院首届(也是中国首届)艺术硕士的水墨人物写生画集,它反映了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首届艺术硕士写意人物专业的写生教学实况,同时也是阶段性的小结。全书内容包括精心整理的部分珍贵教学资料和水墨人物写生作品,并将学术理论研究与课堂内外写生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文图结合,图文并茂,体现了“传统、生活、创造”的重要教学思想。它反映的不仅是对绘画造型意识、创造意识的培养,更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情与志的培养。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美术爱好者之友-范画临本:藤蔓》是“美术爱好者之友范画临本”系列中的藤蔓分册,它以图例的方式,详细讲解了藤蔓类的基本绘画技术,并以大量的范图为例。全书图文并茂,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及实用性,是中国画基础入门的辅导材料,对迅速提高绘画水平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写意花鸟画:郭石夫·邓远坡·徐小飞画集》收录了徐小飞、邓远坡、郭石夫的作品,花鸟画的一种,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而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一种画法。本书供书画爱好者们阅读欣赏!
元勋兄呕心血凝结而成的《中国水墨画源流·审美·表现》一书即将杀青付梓,承蒙他看得起,要我为他的大作写篇序言。说起来,我与中国传统艺术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因缘的。我在念的就是古典文献学,也因此接触到一些中国古代的画论、书论。像宋人郭熙、郭思父子的《林泉高致》、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石涛的《苦瓜和尚画语录》,还有近人黄宾虹先生的《古画微》、潘天寿先生的《中国绘画史》……等等,我不但通读过,而且至今依然耳熟能详。这些画论不仅是有真知灼见、有亲身体味的经验之谈,而且是文情并茂、才思俱足的美文、妙文。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从对古典文献的考据转向中国传统艺术、特别是文人画的探究学习,一方面固然是自身的性情所致——我可能是个有一点文人情结的人;但另一方面,阅读中国古代书画及书画论著的经验,也对我
《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李学明》主要内容包括:元霄忆、惠风归咏图、说法图、家山高、江上送别、雅集图、藕风、步月图、今又重阳、故乡细雨、清风、家山高凉亭、小院清风蛙声、放鹤亭南山寻仙图、月夜月下归僧、和风婴戏图、双寿图、儿孙绕膝戏竹马、得财图、绿荫、奇文共赏图等。
中国山水画有着悠远的历史,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作者热爱“无山不美、无水不秀”的中华大地,少年时代就开始在宣纸上学画江南山水,以后有幸在西子湖畔的中国美术学院学习、工作。昌明的时代更使我们这一代有开展学术研究的良好条件。作博士研究生,让我重新梳理过去所学的知识,看了许多古代画论和作品,心静了,怀虚了,气顺了,知识也丰富了,对传统的认识自然得到了升华。
本画册是美术教学示范作品中的《冰雪山水画法》分册,图例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地讲解了冰雪山水的绘画步骤及技巧。本画册图文并茂,讲解通俗易懂,画册后还附有大量的作品,实用性强,可供广大美术爱好者学习、临摹。
人物画,范围很广,从画面人物多少一般分为群像画和肖像画。前者以突出人物活动为主,后者以描绘人物形象的酷肖为主。二者表现的侧重点虽有不同,但都要求形神兼备,即不但人物形象符合人物的形体,服饰结构、比例、场景透视原理等。而且要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气质、和精神、神态等。本书精选了阎立本、赵佶、马和之、赵构书、李公麟等唐宋画家的经典人物画精品,并对画家及作品作了详细的介绍,是我们了解唐宋人物画技法的良师益友。
本书是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上海书画出版社共同推出的,定位于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的研究,这三家机构一为高等美术学府,二为博物馆殿堂,三位专业美术出版社,三家联合出版《名家》,面向的是大众读者及美术爱好者,推介近现代美术 重要的名家大师,展示他们的 作品、今人对他们 的研究成果,以达到力行美育的目的。 书中集结了高世名、陈振濂、洪再新、史明理、杨振宇等名家学者对20世纪书画名家的研究论述,吴昌硕曾孙吴民先等名家后人对名家的回忆,超人气艺术史博主民国画事君搜罗的你不知道的名家逸闻趣事,新锐青年学者的 专业研究成果, 有今年刚现世的名家藏品和 解读。本书分为“人物”“观点”“拾遗”“回眸”“谈书”“馆事”六大版块,人物版块展现了吴昌硕的生平、艺术等。观点包含了海内外的学者对近现代
阅读王西京先生的水墨作品,走进他几十年走过的艺术历程,有一个很深的感受,那就是:他是与时代同步,具有文化自觉性的艺术家。他的一幅幅作品,反应了他对民族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深刻认识。自古至今,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他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不可能不刻上时代的烙印,艺术家也不例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同一时代中生活的人,对客观社会环境的主观反映体现的价值和意义都在同一个水平之上,这是毫无疑义的。每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决定了他的选择取向,对艺术家来说,还有与之相关的艺术观的主题。王西京是一位有使命感的艺术家,他是在1968年从专业学校毕业后走上艺术创作道路的。他经历了“文革”的锻炼,在实践中继续学习,通过大量临摹古代人物画和连环画创作提高了自己的造型技巧,尤其是以线为基础的中国画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