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城韵·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画典:扬州卷》主要收录了穿越千年的心灵对话——鉴真和尚与东山魁夷的《扬州薰风》、至情至简——东山魁夷画《冶春园》、扬州旧梦何处觅——陆俨少的《扬州即景图》、记忆的符号展现——陆俨少画《扬州个园》等。
《二乾书屋画跋》精选南京艺术学院张友宪教授画跋作品近400则,集中展现其绘画创作发展历程,是其40多年绘画创作经验之精华,对于从事绘画创作尤其是中国画创作者及其绘画收藏者,具有的启发和指导意义。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绘画艺术的执着追求与刻苦钻研的精神。此外,本书古朴典雅的文言句式、深邃隽永的思想内涵,不仅体现出作者深厚的古文功底,也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关于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思考。
《春山瑞松图》描绘的是云雾掩映的山林景色。作品由近及远分别呈现了挺秀的苍松、简率的孤亭、飘渺的云雾、高耸的峰峦。层次分明,富有意境。山林之间,云雾缭绕,画中大片使用云气来衬托山林间的空旷,呈现了明显的虚实对比。米芾在画中用典型的“米点皴”画出远方的三座山峰。整幅作品通过云雾表现春山的湿润、静谧和松树的矫健挺拔,构图精巧,画面清幽,是“米家山水”的经典之作。 《远岫晴云图》运用“米点皴”点染云山树石,笔墨湿润,表现出烟云变幻、山色朦胧的动人景象,尽显“米氏云山”之特色。图上款署:“元晖戏作”。诗塘米友仁自题识:“绍兴甲寅元夕前一日,自新昌泛舟来赴朝参,居临安七宝山,戏作小卷付与廪收。虎。”著录于《清河书画舫》、《书画记》。
《东方画谱·宋代人物篇·菁华高清范本:明妃出塞图》描绘的是汉代的故事。画面中人物均是女真人装束。画面背景荒凉,没有山川树木,主要通过人物的表情与形态还有风沙来表现出塞景象。该画基本以白描为主,无设色,人物、猎鹰、猎狗、马匹等形象刻画真实而生动,笔墨技巧纯熟,勾画的线条流畅而又细致,用其他人物、猎狗、马匹等体态表现风沙呼啸肆虐,通过这些来反衬王昭君的从容与镇静。是一幅难得的传世佳作。
在当代水墨人物画创作中,以戏曲人物为题材的画家并不多见,老一辈画家关良、韩羽、高马得都曾创作过不少优秀的戏曲人物,但在中青年一辈画家中,在戏曲人物上取得成就的还很少,而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中心画家李岗是其中的佼佼者。
景德镇著名陶瓷艺术大师陆如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画家、陶艺家。他的举止行为、学问、艺术,没有时下的浮躁之风,处世淡泊,心态宁静,和他笔下水墨花鸟以及陶艺创作一样,朴素清丽,情态优美,文意幽婉,而且精湛圆润,处处用心,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陆如先生的艺术,以综合性见长,收自综合,也结晶于综合,使绘画与陶艺两种不同品类互融互动,共生共长,并由此形成他独特的艺术个性与艺术风格。 出身于陶艺世家的陆如先生,其艺术发端与渊源,除了得益于父亲陆云山先生的教诲之外,还可追溯到清末民初的“珠山八友”的艺术精神、风格、手法与气息的陶冶,在时间长河中积淀的景德镇文化特色的影响,并在此后的数十年中,除孜孜不倦、寂寞耕耘、潜心从艺,还融入了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感受,并以自己
在我的印象里,汪平是那种沉静如水的人,他内敛、蕴蓄,在一个喧嚣和骚动的年代里,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对“非我”的静观和远离的姿态。对于纷纭万象的当代艺术思潮,尤其是那些与自己的气质修为相悖的,他不是以一种愤青的姿态去蹈藉或斗争,而是选择一种温润的妥协。他能在自己的笔墨天地里、在自然与创造之间,一直温婉地行走,他的脚印孤单但清晰,他固执地守望着自我,守望着自己的直觉,守望着自己的内心,守望着清冷的砚池和那只秃笔,却也由此成就了属于汪平自己的一番艺术气象。 没有比一个画家更能切肤地体验到近三十年来中国艺术思潮嬗变带来的冲击与困惑。我们看到,有的画家便在这种眩目的潮流中迷失了自己,他们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的作品贴上一个前卫或先锋的标签,便可以与马蒂斯、毕加索或米罗为邻了,结果他们被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