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民族艺术的中国工笔画,其意象造境的审美取向强调深入地把握花卉、鸟虫等客观事物的本质,在写生与艺术创作中实现对自然物象的超越,进而达到主观性情感的表达。 当代工笔花鸟画写生与创作 课题充分利用云南植物王国的优势资源,在写生中融入传统技法的讲述,在 讨论 、 对话 、 实践 和 反省 等的人文教学过程中,把工笔花鸟画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中国审美精神,层层剥茧般呈现出来,阐述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的新理念,直观呈现新的绘画语言和新的画面构成理念,帮助学生探索找寻理想的审美表现形式。
《工笔花鸟画技法》从工笔花鸟画的概述、发展,到工笔花鸟画的形式与技法、写生和创作,从入门到深入艺术的殿堂,都有深入浅出的详细阐释,通过对作品的解读,将我们引人一种神清意远、多姿多彩的清新梦幻的境地。在技法层面上,邹传安先生淡化线、面,注重立体,巧融没骨,使得作品光影幻化。在风格上,富贵与野逸并举,绮丽与灿烂共生,意象超迈。
由工笔花鸟画大师于非闇、田世光、俞致贞配画,以木版水印精印的一部诗书画印“四绝”的高质量画册《百花齐放》在1962年正式问世。 为了更适于今天读者的需求,荣宝斋出版社重版此书,并作了些必要的修改,将全部画幅改为依原作彩版胶印,使更为逼真,书名相应改为《百花工笔画集》。将这部经典性名作,普及到广大的美术青年中去,成为他们学画的范本,接受传统画法,提高传统修养,在这个基础上开拓创新,走向现代化。
刘怡涛,1955年11月生,男,汉族,云南普洱人,中国文联授予’97中国画坛百杰画家,中国美协会员,云南美协常务理事,云南省国画艺委会委员。国画作品人选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美展并获: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七届全国美展铜牌奖;中国美协举办的:1988年中华杯中国画大奖赛佳作奖、中国当代工笔画首届大展金钗奖、1990年全国科普美展三等奖、1997年中国画坛百杰奖;以及1992年云南省政府文学艺术创作奖励基金二等奖,1999年北京第五届国际书画作品展金奖,一至三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赛的优秀作品奖、国际荣誉金奖、特别金奖;2006年云南文学艺术贡献奖。参加国际国内重大画展数十次。其作品载入中国美术史权威典籍《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个人画展从91年起先后于北京、昆明,香港荣宝斋画廊,澳大利亚戈登画廊,泰国曼谷东方大酒店和珠宝
“借古以开今”是清代山水画大家石涛画语录中的精辟之言。其意为古贤的成就,可作后学借鉴,但不可重蹈老路,要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创出今天新的艺术来。只有吸收古已有之的传统,开创古之未有的面目,才能成为出色的画家。然而,创古之未有的面目“以开今”,谈何容易7它一定是在传统的积累中出新,只有在精神上根源于民族审美传统资源的创新才有生存和发展的沃土。这是我从邓敬民的《石窟梦幻系列》佛像画中所深切感受到的,他的创造也印证了我上述的论断。 自1995年在中国台湾举办“邓敬民石窟梦幻系列作品展”以来,邓敬民在“,心安则静,心静成佛”的状态下,连续推出了一批佛像画作品,以其佛光普照、博爱至深的佛教主题以及写实与写意、水墨与重彩、勾线与渲染、泼绘与装饰等中西合壁、古今结合的多种表现手法的混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