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院校教材:从写生走向创作 人物画》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形式,鲜明而厚重,并组成了主调色彩,保持了工笔人物画典雅的风貌。
张萱,生卒未详,京兆(长安)人,开元间为史馆画直,和杨宁、杨升同以擅长人物画而著名。张萱尤工仕女、婴儿画,有时也画“贵公子、鞍马屏障”。据朱景玄评述,张萱“善起草”,并对亭台、林木、花鸟皆穷其妙。流传的作品,《宣和画谱》所载有47卷绘画,其中游春、整妆、鼓琴、按乐、横笛、藏迷、赏雪等,都属贵族妇女幽静闲散生活的描写。 《经典古画技法实讲:捣练图》为宋徽宗赵佶摹本,横卷,绢本,宽37厘米,长145.3厘米,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画面中描绘贵族妇女捣练、熨练、缝制的情景,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性格,人物形象逼真,设色艳而不俗,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生动而自然。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 《经典古画技法实讲:捣练图》绘画的技术手法、特征及历史
佳宏的山水画,在当今山水画坛里是出类拔萃的。 他的山水画,有笔有墨,相辅相成,遵循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的基本要素,以笔法为主,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笔锋颖脱,墨法精微。或“惜墨如金”,或“九朽一罢”,或“一挥而就”,有的地方水晕墨彰,有的地方干笔皴擦,使画水墨淋漓、朴实、沉稳,运笔洒脱,浑厚苍劲,有一种烟雨氤氲之气,将生活原型与相像境界结合得很理想。 当今山水作品面目繁多,佳宏的作品有着比较独特的个人面貌。他笔下的山空灵而伟岸,境趣恬谈,气势开阔。长松秀岭、山峦重叠、江天阔渺、风帆激流,无不吐自胸中。“骨气形似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用墨而五色具,是为得意”。他醉心于山水画。注重以画寄情,藉山川表现自己的还必须怀。作品《纤云堆絮》可意会他的闲怀逸
工笔人物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含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义,适应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积淀世代相承的实践经验,形成了艺术创造的鲜明特点和优良传统。近20年来,一大批伴随着改革春风登上工笔画坛的人物画家,扎根在东方艺术的土地上,又吸收西方艺术的精华,使工笔人物画正在重振汉唐雄风,以面向世界艺术的姿态,走向新的繁荣盛景。 为了再现当代工笔人物画的风采,为了展示这些美的探索者的创作成果,编者选择了12位在工笔人物画坛上成就卓著的佼佼者,出版了这套《当代名家工笔人物精品》丛书。广大读者可以从中观察到当今工笔人物画家孜孜求索的屐痕,领略他们创造出不同凡响的、属于自我的艺术形象。教画者可视之为内容丰富的教材,习画者可作为临习借鉴的范本,专业画家可以从中得到学术研究和创作的启。本书是其中一册。
临摹一直是古画最重要的传承方式。最初临摹只是画师出于锻炼画技或对作者的喜爱而作;随后,皇帝也请来高手临摹皇室珍品,而将原件妥善保存。后因原作散佚,摹本则成为人们了解原作风貌的唯一途径。《经典国画临摹实技:人物篇2》以彩图和文字的表现方式描摹表现了历代的人物,介绍了各个时期的人物的变化。
八仙是我国民间流传甚广的道教故事中惩恶扬善、抑富济贫的八名得道仙人。八仙传说甚早,唐代已有《八仙传》,但其中姓名尚未固定,至明代吴元泰小说《东游记》始定八仙为铁拐李、渗钟离、张果老、吕洞宾、蓝采和、韩湘子、曹国、何仙姑。 人们为了求得祥和安康,常把八仙于庭堂、门楣或悬挂于中堂,还融化到生活中,出现了八仙桌、八仙楼等等。历代画家对这一题材产生着浓厚的兴趣,如元代的颜辉,清代的任伯年、黄慎、闵贞,以及近代的李霞、齐白石、黄羲等,都曾经他创作过八仙题材的作品。他们以画家敏锐的思维和对八仙真挚的情感,展现着自己的艺术才能,描绘着八仙不拘世俗的狂傲性格、神通广大的回天奇功、抑富济贫的散仙风骨、不畏强权的放浪精神,将八仙从虚无缥缈的仙界拉回到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