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院校教材:从写生走向创作 人物画》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形式,鲜明而厚重,并组成了主调色彩,保持了工笔人物画典雅的风貌。
任伯年为清末著名画家,天资卓越,绘画题材涉猎广泛,人物、山水、花卉、禽鸟无所不擅,其笔墨纵横、简约潇洒的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此书为任伯年人物画册,以单张册页的形式出版,既便于临摹,又便于装框装饰家居。任伯年的人物画虽然脱胎于陈洪绶,但他那钉头鼠尾描强化了笔线的形式感,同时也吸取了西洋画的造型理念。他善于把握各种人物的不同性格、不同动作,笔下的人物富有生活气息,打破了清代人物画造型不准、动态单调的局面,将中国人物画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任颐(1840-1896)字小楼,后改字伯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任伯年是我国近代美术史上一位很有影响的画家,他绘画题材十分广泛,擅画人物、山水和花鸟,线描淡染,笔墨不多而有精神。他的画法自然,兼工带写,以娴熟准确的写实手法生动刻画形象,简洁明快,独具一格。他的作品对后学的影响很大。
1956年,我考取中央美术学院彩墨画系(1959年改名国画系)。那年代一切模仿苏联,国画系也推行“契斯卡柯夫教学法”,极力推崇素描,口号乃是“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甚至有一个传闻:说齐白石曾表示,假如自己年轻,也要学画素描。对此,我表示怀疑。心想中国古代那么多大家,哪个画过素描?他们的造型基础是什么?近代大师任伯年,当代*的大师齐白石、黄宾虹根本没画过素描,那么他们的造型基础又是什么?李可染先生说:“中国画是白纸对青天。”那白纸对的当然不是石膏像和模特,而是如古人画竹那样,成竹在胸!是写(也可以说是泻)出来的。 当时我有机会看到当代大家作画过程,画人物的有刘凌沧、傅抱石、徐燕荪,他们都是白纸对青天,一挥而就。蒋兆和先生画人物就不像素描写生大卫头像那样,先从外轮廓开始逐渐深入,而
颜梅华号雪庵,1927年出生于苏州,自幼喜欢读书、嗜丹青。早年追随颜文梁习西画,后师承吴湖帆学习中国山水画,同时又向来楚先生、江寒汀先生学习写意花鸟画,他的绘画基础扎实而广泛。 颜梅华在几十年的工作中,致力于人物国的创作。他擅长描绘重大历史题材及著名的历史人物,并精于画戏曲人物和舞台速写。他在艺术领域的涉猎相当宽阔,工笔、写意兼攻,进而融会中西画法形成新颖的风貌和自己的格调。
中国绘画艺术,在世界美术史上是占据着扛鼎分量的。中国绘画是伴随着文字的起源而诞生的,随着文字的发展而兴起、壮大、鼎盛的。无庸置疑,人物画在悠久的中国绘画史中,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人物画起源于何时何地何人,已无资料可查考。现今所能见到的早的绘画是原始岩画。而在这些岩画中,大都以人物为中心,或反映现实生活、或表现狩猎场景、或刻画人类生殖崇拜的神秘。仅广西省宁明花山的岩画,其人像符号就达1300多个。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对事物规律认识的深入,人类的绘画也逐渐摆脱原始的状态,迈进了一个严谨、写实、工细的时期。考古发现,14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人物石雕作品出现;4000多年前的马家窑“舞蹈人纹”彩陶,五人一组,手拉手,脸朝左边,头两侧有辫子,全部放在头的右方,为现存早的人物画之一。西安半坡
《戴敦邦画谱(辛亥革命人物共2册)》是戴敦邦画譜系列之一,收载戴先生*创作的有关辛亥革命的人物图像八十幅。这里面既有革命元戎、志士英烈,也有军阀枭雄、官僚政客。每幅画前均配有简述其生平事迹的文字介绍。通过这些传神的人物图像和解说文字,读者可以领略一百年前波澜壮阔的伟大民主革命运动和当时活跃在国家政治舞台上的各种风云人物。同时,本书也显示了戴敦邦先生在创作题材和创作风格上的新开拓新探索,采用繁体直排,宣纸印刷,线装函二册的形式,值得珍藏鉴赏。
杨葆瑜(笔名宝瑜),自幼酷爱国画艺术。曾师承壁画专家陆鸿先生及著名工笔画家黄均先生。并长期随从表亲董寿平先生及著名花鸟画家俞致贞、刘力上先生研习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和理论。创作的“四喜图”、“良霄”、“精卫填海”、“画龙点睛”、白梅寿石“等工笔人物作品多次获奖,被国内及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文化单位和名人收藏。其业绩还收入多种书刊。 从他大量的作品来看,娴熟的双勾设色技法与写实造型的结合使他的作品生动准确而形神兼备;他善于从布局、造型、运笔、赋彩等方面把繁冗、荒杂、无序的客观实有物,进行高度提炼概括,富有节奏韵律的秩序化的艺术加工,使之将意象性与装饰性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从视觉感官中唤起普遍性的美感。
摆在我们面前的这套《国画导学范本》是专为学习中国画的朋友们编选的一套供鉴赏、研究、提高的范本。在九位画家的近400幅作品中,他们或奋笔挥写,彰显诗情画意;或精勾细染,追求工整娴雅;或墨彩融动,展现心灵与自然景观的共鸣。对传统文化的诠释,是对人与自然相谐的创造,是对美的讴歌与赞颂。本书是该丛书之一《于新生人物画新作》。于新生近年来着重于中国人物画的创作,他把中国民间艺术和西方绘画吸取的营养渗透到他的作品中,创作出一批独具一格、面貌新颖的作品,他创作的《乡民竞技图》、《风筝节》、《元曲组画》、《荷糖水清清》、《大过年》、《吉祥腊月》等,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展示出他在这一领域的探索轨迹和艺术追求。
《中国画经典临摹教学范本:人物卷③》为中国画经典临摹教学范本系列之人物卷三,主要介绍唐朝时期的人物形象。唐朝绘画不仅名家辈出,而且在题材内容、作画技法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初唐绘画,以宗教佛像和贵族人物画为主。盛唐以后,随着庶族地主经济的发展,题材大大开阔,画法也有新的创造,人物画开始以世俗生活为内容。
????《现代工笔人物画法》立论新颖、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具有鲜明的特色,是美术爱好者的良师益友。中国传统绘画中,人物是*早的画种,而工笔人物又是*先趋于成熟的。工笔人物画是以线描为骨干、精细入微地表现人物对象的绘画手法,是区别于水墨人物画的一个绘画概念。?
成书于十四世纪初叶的《水浒传》,是中国古典白话长篇小说的奠基名著,也是文学史上以一群小人物为主角的长篇章回小说。明代富有创见的学者李贽,将它与《吏记》、杜诗等并称为宇宙内“五大部文章”。清代很有个性的作家金圣叹,将它与《离骚》、《庄子》等合称为“六才子书”。国外学者则将它与《三国演义》、《金瓶梅》、《红楼梦》赞为中国小说“四大奇书”。 《水浒传》以高度的艺术表现力,生动的文学语言,展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众多既饶传奇色彩,又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尤善将备人的个性特点,把握得恰如其分。金圣叹对此赞赏不已:“((水浒传》一个人出来,分明便是一篇列传”;“不说鬼神怪异之事,是他气力过人处。《西游记》每到弄不来时,便是南海观音救了”;“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
佛教由希腊与印度经丝绸之路传到敦煌,然后到达中原大地。佛都对中国的视觉艺术尤其是雕塑和绘画,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佛教的传入也带来修建装饰庙宇的方法和绘制佛陀观音的技巧。 观音在佛教信仰的国家可说是家喻户晓,被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由所谓“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可知民间观音信仰的盛行。《法华经》中的《普门品》记载,观世音菩萨能变化三十二身,随缘示现,为“正法明如来”之所垂迹,以大悲愿行倒驾慈航,辅弼阿弥陀佛,寻声救苦,但闻其名,获无量福,因而有“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之称赞。中国这个民族自古以来饱受疾病伤痛、天灾人祸和政治动乱等种种苦难,百姓感到无奈和无能为力,所以百姓心目中都渴望有一位善心慈悲与法力无边的菩萨来帮助他们化解危难,解脱苦痛。由于这个原因,观世音菩
此幅作品不仅继承了传统的笔墨造型规律,更大胆地借鉴了西方素描写实因素,也集中体现了任氏人物画的风格特点。画中物象均注重造型,用严谨的线条组织出富有很强体积感和真实感的人物、禽鸟。如对面部骨骼结构的描绘,已不同于古人平面化的处理手法,而是借用了一些淡墨的皴擦、渲染,表现出结构的高低凹凸起伏。而线条行笔则富有节奏感,使用钉头鼠尾描,拉出的线条有长、稳、挺、均的特点。作者的笔墨功夫丰厚,设色和墨法鲜亮透澈,极富装饰性和趣味性,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整体上来看,画面可以分为几个紧凑的块面,画家结合了虚实对比和隐显掩饰之法,使它们之间相互区分而又凝聚一体。任伯年人物画优秀作品还有《女娲炼石图》《羲之爱鹅图》等。
中国的文字和绘画途虽殊而源则同,文字与图画在初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相互杂糅,并无分别,文字象形,不离绘画之体,绘画写意,亦蕴文字之神。随着人们对便捷与美的双重追求,汉字与绘画逐渐分离开来。人物画就是中国绘画艺术别于文字而独立并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产生早的画科。 人物画是中国绘画中直接反映现实的画科,具有史诗般的特性,作品多描绘一些具有认知或教育意义的画面和场景,内容多样、题材广泛,因此除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之外,人物画还具有其他画科难以比拟的史学价值和社会学文献价值。人物画有历史画、风俗画、肖像画、仕女画等。内容囊括古代帝王、功臣、圣贤或文人的面貌,古人信奉的佛、菩萨、神仙等释道人物,以及表现宫廷唯美趣味的仕女画和戏曲中的人物故事等。有描写那些充满神秘宗教色彩的
“王西京的画作,一是以扎实的素描功底为基础的“写实”画,二是以传统笔墨为主的抒发性灵的“写意”画。他用中国传统笔墨结合西方明暗渐变,对物象的内在结构进行准确的把握。他的画面擅于采用对比,通过经营画面中的明暗、动静、疏密、黑白,来生动地再现人物形象王西京的写实人物,有的墨色深沉丰富,有的则笔简墨淡,神气完足。……”这是来自许晓生的《大家讲堂(王西京国画人物卷)》的节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