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实际,介绍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和鉴赏方法,并配备了大量历朝历代各大山水画名家的作品。本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读者的鉴赏能力。 本系列书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艺术巨匠的绘画风格,让你拥有不曾体会到的绘画新感受!若在欣赏的同时进行临摹练习,你一定会惊叹于自己绘画水平进步的神速!
中国传统山水画绵延几千年,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画论著录更是精严深广,但古代画稿,画论常为师徒传授所用,对外多密而不传。本书是作者积几十年临摹、创作、教学经验的总结,可谓之作。临摹古画是学习传统山水画的必经之路。本书作者以荆浩、董源、巨然等山水画巨匠的62幅作品为例,对每幅作品按照勾、皴、擦、点、染及设色的步骤,进行技法解析,指导有志于学习传统国画的美术爱好者逐步掌握学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本书既有原作展示,又有作者临摹范例,同时在附录部分中包括了国画基本知识、山水画基本技法、画论释词,以及关于国画传统的百年论争等大量资料,为读者提供了赏析名品佳作,了解国画发展脉络,学习传统技法的丰富素材,是一本适合于美术爱好者,尤其是中老年绘画爱好者的不可多的技法书。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范本-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圖》是元朝畫家黃公望的作品,創作於1347年至1350年,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濕並用,極富於變化,是黃公望的代表作。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圖傳到收藏家吳洪裕手中,他極為喜愛此畫,甚至在臨死前下令將此畫焚燒殉葬,險在吳洪裕的侄子從火中搶救出,但此時畫已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前段較小,經過修補後稱「剩山圖」;後段畫幅較長,稱「無用師卷」。乾隆年間,一幅仿製的富春山居圖被徵入宮,乾隆皇帝愛不釋手,並且在畫卷空白處題寫評語五十五處。1746年,富春山居圖真品進入清宮,得以倖免。前者稱「子明卷」是後人偽造;後者是「無用師卷」,這才是黃公望的真跡。但乾隆皇帝認定「子明卷」為真,並在假畫上加蓋玉璽,並和大臣在留白處賦
薛永年主编刘学惟编写的《故宫画谱(山水卷坡岸)》立足于中国五代、宋、元名家名作,精选其中的坡岸绘画作品选编成册。以读画的形式,通过较为详细的技法解析与步骤图来帮助读者学习坡岸的笔墨技法,同时,亦将画理贯穿于具体的技法讲解中,帮助学习者通“理”明“法”。此书极好地展示了历代名家的多种坡岸画法,是国画爱好者学习画坡岸的范本,也是难得的国画教材。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前进,山水画必须创新,这早已提到了日程。如何创新,这是一个不简单的实践问题。有这么几种想法与做法:一种,借尊重传统之名,而行保守之实;一种,撇开传统,另起炉灶;一种,要在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我认为,最没有出息的是种。当然还应该允许有第四种、第五种、第六种……事实上,据许多报刊反映,已经有了十多种。有一些画家积极地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并作出了的贡献。20世纪的下半叶,科学更加发达,人类可以航天,来去太空,艺术家的认识,更应站在人类进步的前列。山水画的发展,天地应该是无比的广阔。可以相信,我国为数众多的山水画家,凭着他们的勤劳和智慧,能在山水画艺术上创造出奇迹,令人叫绝。我们在创新中,应该尊重“大、小李”,尊重荆、关、董、巨,以至马远、夏珪及元“四家”等等,但
本书是《中国画——山水技法教程》,着重为你讲解中国画中的树、石、水、云等基本画法,让你了解和熟练地掌握山水画独特的造型、结构语言及山水画的基本笔墨技巧等。范本具有“易、简、精”的特点,同时也具有的系统性,能使初学者看得清、读得懂,初学者可在不长的时间里初步掌握山水画的基本画法与技巧。
《千里江山图》是一幅北宋时期的山水长卷。 自徽宗宫廷辗转流传至今近千年,早已成为中国绘画 一枚璀璨的瑰宝,无数国人心中的 之作。许多人在看到这幅画的 眼就会被它磅礴的气势和明丽的设色所吸引,但这幅画卷究竟画了些什么,又该如何欣赏,大多数读者依然是无从下手、一知半解。 本书聚焦《千里江山图》,根据画幅与画卷特征,将长卷分为五大段,一段一章节,即起源、信仰、支柱、富饶、归宿,好比跟随着一个士人的一生,走入他现实与精神交错的山水世界。本书自画卷中的一棵长松、一条小路开始,带读者进入画面,仰观飞瀑高崖,远望烟波浩渺,做客草舍茅屋,问道山野林间,在五段五章间穿梭自如,游目骋怀,沉浸式体验中国山水画之高妙。 五段画面,五大章节的结构,既能让读者对画卷有全面的认识,又能逐段细赏画中
薛永年主编刘学惟编写的《故宫画谱(山水卷坡岸)》立足于中国五代、宋、元名家名作,精选其中的坡岸绘画作品选编成册。以读画的形式,通过较为详细的技法解析与步骤图来帮助读者学习坡岸的笔墨技法,同时,亦将画理贯穿于具体的技法讲解中,帮助学习者通“理”明“法”。此书极好地展示了历代名家的多种坡岸画法,是国画爱好者学习画坡岸的范本,也是难得的国画教材。
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绘画的主要画种之一。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画家辈出。面对丰富的绘画传统,如何整理发掘前人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为现代社会和生活服务,是我们这一代人难以推辞的责任。 作者从事美术教学及中国画创作研究四十年,深感传统绘画艺术博大精深,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在林先生国画作品中,不难看出其深厚的传统功力,和吸取西洋画的色光特点。先生作品融汇中西,博采众长,形成苍厚清新,严谨雄浑的风格。 在长期教学中,先生严谨治学、言传身教,重视基本训练,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为发扬光大祖国的文化艺术和教育事业,作者将自己在山水画教学和创作研究中的领悟和见解,写成此书。原稿为师范美术大中专学校教学编写的,现整理付梓,为广大初学者和中国画爱好者提供了一本较理想的山
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这是宋代山水大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的描述。君子渴望林泉之乐,在山水中,不仅求可行可望,更要追求可居可游之境界。清代王概《芥子园画传》中说:山水有人居则生情:山水中亭台楼阁、屋宇村舍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山些凶中的点景屋宇在很多时候,可以喻为一张画的画眼,可以透过屋宇观察整个世界。
园林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载体之一,其独特的东方文化韵味令人回味无穷。为什么它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许多专家学者都对此有过探讨和研究,本书就是其中的一种。本书作者将中国文入画与传统的文人写意园林加以比较研究,得出了二者一脉相承的结论,再一次让人们感受到“艺术是相通的”这一常理,也让人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综合性和相互渗透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书观点鲜明、资料丰富,对于人们了解中国文人写意园林的精髓有很好的引导作用,是一本难得的建筑文化读物,适合广大建筑学相关专业师生和设计人员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