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是元“家”之首黄公望(1269-1354)晚年之作,是中国传统写意绘画中的经典作品之一。作品描绘了我国浙江省风景区——富春江沿岸的秀山丽水。其构图布局疏密有致,远近层次变化多端,山体气脉相贯,平坡茂林笔笔相生。笔墨松秀苍逸,精巧简约,用墨淡雅,浓淡干湿并用。干笔画骨、湿笔点染骨。皴法以披麻皴为主,把山体的沟壑阴阳结构,寥寥几笔便达其意,使作品繁而不乱,简而不空,“筋、肉、骨、气”四势皆备,其神韵让后人惊叹。该作被历代艺术家、收藏家视为稀世珍宝,皆给予高度评价。 本书是《富春山居图》的临摹范本。
《唐人诗意图(魏剑峰绘唐代山水诗画百图)(精)》主要展示了画家魏剑锋利用传统山水画技法,对唐诗中的高远意蕴进行了自己的表现与诠释,融诗入画。共100件作品,所画均为中国传统山水画,这其中《蓝田山石门精舍》《登鹳雀楼》等是其中的代表作。本书所刊印的画作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一次结合。其笔墨张弛有力,落款题字彰显书法功底深厚,以诗入画,画境诗境均格调高雅;画面布局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引人入胜。
无
《山水画名家技法图库》分山石法(石法、山法、皴法、点苔法)、树法(结根法、主干法、出枝法、针叶法、夹叶法、点叶法、从树法、芦竹法)、云水法(云法、水法)、点景法(人物类、屋宇类、桥梁类、舟楫类)、设色法(青绿类、浅绛类、没骨类)。每大类中均分小类。本图库取材于唐至现代著名书画家(荆浩、郭熙、巨然、王洗、任伯年、陈洪绶、文征明、唐寅、陆俨少、顾恺之、沈周、吴镇、董其昌、刘松年、石涛、李成、吴华源等)作品,每图均局部放大。
袁耀(生卒年不详),字昭道,《画人补遗》一书中有关袁江的文字之后记载:“……有子名耀,山水楼阁尚能守家法。”从作品看,袁耀画风与袁江如出一辙,其生平经历也与袁江大致相似,初在扬州,复至山西,晚年又回到故乡。
三峡是长江华彩的一段乐章,三峡不仅风光壮丽,也是悠久中华文明史的见证。《三峡史诗》巨幅通景山水画的创作活动,是我国著名山水画家亚明先生生前倡导,由上海《文汇报》、江苏新科电子集团、中国美协《美术》杂志社共同主办的。以江苏画家秦剑铭为发起人的长江沿岸六省市的九位画家,认真思考了亚明先生的意见后,认为当代画家有责任直面生活,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宏篇力作,寄托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用作品证明中国画的传统在新形势下能够承继与发扬。此次创作活动邀请亚明先生任艺术总监。《美术》杂志负责人王仲先生任学术主持,江苏版画院院长李树勤先生任艺术创作执行总监。经亚明先生提议,由秦剑铭、施江城、徐建明等为主创画家。 不幸的是亚明先生在此次创作活动启动之前去世,他临终寄语画家“……我等画人有缘把以往的万
施云翔是近年来在中国画坛初露头角的山水画家,也是深具潜力的一代新秀。成就和造诣把他推上了艺术院校的讲坛。他在创作上以现实主义精神为基础,融入浪漫主义色彩。他笔下的山水,气势恢宏,雄秀壮阔,烟波浩渺,光影迷离气象万千,浸透着四川名山大川的秀美神韵和大自然的奇幻灵动。《施云翔山水画集》为施云翔同志的山水画集,供大家赏析学习。
山水画写生通常称对景写生。写生对象或一树一石、或一物一角、或光景、或氛围。根据时间和地理条件或临场情绪可分快速和慢工两种,俗称速写和慢写。其要旨是:写对象之生、写对象之真!生就是生活、生动、生气、生机;真就是真实、真切、真情、真意。有道:美景如画、佳画似真。
中国清代绘画理论著作。石涛著。该书另一版本名《画谱》。全书18章,先讲原理,次述运腕,*终引出理论主张,构成完整有机的山水画理论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作者把画理画法的认识提高到宇宙观的高度,穷其原委变化,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系统性,有充分的逻辑力量。此书反对拟古,主张“借古以开今”,“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重视发挥画家个性并实现创作自由,对中国18世纪,特别是20世纪以后的山水画甚至整个中国画发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传统山水画绵延几千年,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画论著录更是精严深广,但古代画稿,画论常为师徒传授所用,对外多密而不传。本书是作者积几十年临摹、创作、教学经验的总结,可谓之作。 临摹古画是学习传统山水画的必经之路。本书作者以荆浩、董源、巨然等山水画巨匠的62幅作品为例,对每幅作品按照勾、皴、擦、点、染及设色的步骤,进行技法解析,指导有志于学习传统国画的美术爱好者逐步掌握学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本书既有原作展示,又有作者临摹范例,同时在录部分中包括了国画基本知识、山水画基本技法、画论释词,以及关于国画传统的百年论争等大量资料,为读者提供了赏析名品佳作,了解国画发展脉络,学习传统技法的丰富素材,是一本适合于美术爱好者,尤其是中老年绘画爱好者的不可多的技法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