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代宗师,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 元人冠冕 。赵孟頫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倡导师法古人,强调 书画同源 ,对后世文人画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其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则师李公麟及唐人,亦工墨竹与花鸟,笔墨圆润,风格苍秀,工笔与写意兼擅,水墨和设色皆精。此书搜集整理赵孟頫了山水人物画的精品力作,并配上赵孟頫的相关画论,使读者能较为完整得欣赏到赵孟頫的绘画艺术,并可供学习临摹之用。
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绘画断代史,中国绘画艺术史研究的里程碑。 首次将西方现代美术理论和中国传统艺术史研究结合起来,清晰地讲述了中国唐宋时期的绘画发展。这一时期,堪称中国美术史的 英雄时代 。 本次 全彩插图版 ,新增100余幅绘画名作,首次完美地呈现了这部经典之作的艺术魅力。 这本书具有几大特点: ① 经典名作。首次将西方现代美术研究方法和中国传统艺术史结合起来 ,被视为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绘画断代史,近代中国绘画艺术史研究的里程碑。 ② 唐宋绘画史研究的经典之作 。 清晰地讲述了中国唐宋时期绘画发展的历史,挖掘出诸多 真相 :佛教画形成中国风格,山水画取得独立地位;各门类绘画发展而产生院体画;文人画兴起并最终战胜院体画。 ③ 兼具学术性和通俗性。 滕固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位艺术学洋博士,同
打开一幅作品,解锁一段故事,在这里,艺术作品将以生动有趣的视角展现在你眼前。 《一读就懂的传世名画》从中国艺术史上撷取了10幅作品来作介绍。所选作品均为名家名作,从时间跨度上来看,从魏晋到清朝,涵盖整个中国艺术史;从题材范围上看,包括人物、山水、社会风俗等,各有特色。读者可通过对这10幅作品的赏读,了解丰富的艺术知识,感受中国画的历史脉络,并对整部中国艺术史有初步的了解。可以说,这是一部化繁为简版的中国艺术史。 开启本书前,你可能会觉得传世名作有些神秘;细细品读后,你一定能对它侃侃而谈。 10位大师 10种跌宕多姿的人生 10幅名画 10种让人不能自拔的美 顾恺之《女史箴图》;展子虔《游春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阎立本《步辇图》 韩滉《五牛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张择端
来玳珊笔下的女性人物个个优美传神,所有知性丽人都可以在这儿找到无法用语言陈述的情愫。画中人的温文典雅的气质,打动着观者的心,给人以精神的愉悦,这是十分重要的。画中唯美浪漫的氛围,是画家心欲营造一个理想世界的追求。来玳珊创作思想开放,创作手法多样,她的画既富传统审美情趣,又具现代手法;这种绘画的表现形式既符合我们民族的欣赏习惯,又大胆吸收西方的一些色彩表现经验,这是她取得成功的原因。本书精选作品百余幅。
有性格的书法家,有故事的名帖!打开一幅作品,解锁一段传奇。 一、生动介绍10位有性格的书法家。 千王之王 的王羲之, 在家学 枷锁 中突破的 小圣 王献之, 仿佛只为书写才来世上一趟的欧阳询, 以名臣为 第一职业 的颜真卿, 热衷于结交名流的 社交小王子 怀素, 明代 科举考试困难户 祝允明 二、深度讲解名帖之所以成为名帖的理由。 本书对名帖的讲解深入而专业,非常清楚地讲解了各帖的艺术传承和新的突破,让读者直观地了解名帖之所以成为名帖的理由所在,从此成为书法上的 明白人 ,拒绝稀里糊涂、懵懵懂懂。 10幅传世名帖分别为:陆机《平复帖》;王羲之《兰亭序》;王献之《鸭头丸帖》;欧阳询《梦奠帖》;颜真卿《祭侄文稿》;怀素《自叙帖》;苏轼《寒食帖》;米芾《蜀素帖》;赵孟頫《前后赤壁赋》;祝允
为明代万历年间《集雅斋画谱》中的《五言唐诗画谱》《六言唐诗画谱》《七言唐诗画谱》合称,每种各选唐诗五十首,由当时书法名家董其昌、陈继儒、张凤翼、俞文龙等书写,版画名家蔡元勋按诗意绘图,名工刘次泉精工雕镂,是传统徽派木刻版画代表作之一。《唐诗画谱》,对东亚近代版画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东传日本后,深受日人喜爱和重视,直接导致了日本南画的兴起。
“中国画”鉴赏一书将从中国数千年丹青画史中甄选出百幅中国画佳作,从现存早的帛画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图》到周思聪于1979年创作的《人民和总理》,按照时代划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辽金元、明清绘画和近现代绘画6个单元,每个单元下又按专题划分。全书共25讲,每一讲首先对专题进行概述,然后是对本专题作品的分析解读,配以对应的细节插图并穿插美术知识术语的讲解,最后附上思考题和拓展阅读以帮助读者进一步深入理解。
国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典型代表,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达民族自信的经典美术形式。《国画鉴赏》打破围绕国画史的局部式撰写方法,将国画放在宏观视角下展示国画的视觉艺术特色。按照国画几大类别:十六个国画重要发展事件;二十四个国画派别艺术特色;十大国画传世名作的精彩内涵以及国画小知识撰写文字内容。通过大量高清画作局部细节,让读者通过 视角了解国画专业知识。本书不用深奥晦涩的专业术语,面向广大美术爱好者和初级学习者,结合国画视觉艺术特色,通过生动趣味性语言,吸引和启发读者对中国传统经典艺术的喜爱。
欣赏和学习中国画,离不开对画史上经典名作的了解。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由于种种原因,古代流传至今的绘画名作非但数量十分稀少,而且散佚于世界各地。缘于此,我们编辑了这套《国宝在线》丛书,按绘画题材,风格技法等要素重新进行分类,将中国画史上的名作聚于一堂,精心印制,并尽量放大至原寸,为学画者提供了下真迹一等的范本。此外,我们还对书中收入的每一幅名画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与分析,叙述这些流传千年的国宝背后的故事,并插入与之相关的其他名画的照片与材料,为广大喜爱的中国艺术的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欣赏素材和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园林绘画:不朽的林泉》是一本很特别的书,的园林建筑史专家从中发现了罕见的《止园图册》的图像资料,于是通过书中提供的电子邮件,与高先生本人取得联系,而他们在发现的关于止园的史料,也是高居翰寻觅多年而没有找到的,双方在惊喜之余,也碰撞出了这样一本艺术史与园林史、图像与史料、绘画创作与建筑测绘相结合的书,使我们对传统中国的艺术成就有更全面、立体的认识。全书以高居翰两篇论文为基础,又由两位年青作者丰富细节,探讨中国古代的园林绘画。章专门介绍一座十七世纪的止园 ,一套特别的古典园林绘画,移步换景,带领读者进入园中品味游览。第二章将常见的表现园林题材的古代绘画,分为单幅、手卷、册页等不同形式,介绍了代表作和的园林。第三章结合图像来介绍古人在园林中的生活,尤其偏重少为人留意的女性
九歌共十一篇歌辞,有六种写法。种是叙述祭祀的排场,如《东皇太一》、《礼魂》:第二种是歌者或祭者向女神求爱,如《云中君》、《少司命》;第三种是男神向女神求爱,如《大司命》、《河伯》;第四种是叙述女神的失恋,如《湘君》、《湘夫人》、《山鬼》;第五种是祭者把神丢在一边,不愿意离开欢乐的祭场,如《东君》;第六种是直接礼赞,如《国殇》。
此画是花卉类题材的长幅巨作,全图以兰竹、山石为题材,并以兰花为主体层层展开。每丛兰花穿插有致,疏散俏丽,变化多端。姿态万千,繁而不乱。画面中巧妙地融入了山水画的意境,将怪石、古松、劲草、洲渚陂陀穿插其间,因宜配景,错落有致。文徵明的花卉画法出自沈周,后集众家所长,自成特色,以细秀为主,潇洒劲逸,具有文雅恬静的格调。《漪兰竹石图》中,文徵明以书入画,全图以精细中带工拙,勾、擦、皴、染多用中锋参以侧锋。兰草以中、淡墨为主,线条转折轻松自如,流利秀劲,熟练中又见生涩。山石以淡墨、干笔的勾勒为主,简洁整体,用来烘托兰花。整幅长卷墨色淡雅,工细中蕴含着质朴,体现了文人画清逸、苍劲的风格特点,也呈现出文徵明晚年花卉作品的风格样式。
本书主要内容简介:在远古的中国,自然中的山川、草木与鸟兽便与人间开始了亲和的关系。《诗经》中的诗篇,愈到晚期,草木鸟兽愈变成了诗人感情中悲欢离合的象征,这即是诗有六义中的比和兴。《离骚》中的兰、蕙、芷、蘅,更和屈原的志洁行芳融合在一起。至《宣和画谱》,其《花鸟叙论》谈及:“故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之富贵,而松、竹、梅、菊,鸽、鹭、雁、鹜,必见之幽闲。……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之意者,率能夺造化而移情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也。”已鲜明地把梅兰竹菊并置一类,并阐发了它们在艺术特性上孤高清拔的象征意义。
为了配合和引导近年来逐渐升温的青少年和老年朋友学习国画的热潮,组织编辑了“朵云轩国画技法”丛书。本书为该丛书之一,由善于表现马牛题材的实力派画家具体入微地演示刻画对象的步骤,并举一反三地介绍了牛和驴不同表现技法。
郭味蕖 (1908-1971)山东省潍坊市人。先生出于书香门第,其祖辈与郑板桥友善。先生早年考入上海艺专研习西画毕业后又考入北京故宫博物馆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班,从黄宾虹学习画论与鉴赏。1938年后,返居故里,长达十年,其间习画、教书、著作有《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知鲁堂书画录》、《知鱼堂鉴古录》。解放后,由徐悲鸿先生介绍到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部工作,1959年调中国画系任花鸟科主任,先生力求使花鸟能反映时代气息,并大胆探索,在创作中注意花鸟与写意相结合;重彩与泼墨相结合。先生精与花鸟亦作山水,凡其作立意清新、构图奇巧、色彩秀润、笔力劲健。先生治学严谨广博,在金石、文学、考古、书法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先生撰写的《中国版画史略》为世所推重。
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左右,南背离主的中国画坛,各家各派的绘事业绩交相辉映。大大小小的名流次第涌现,堪为近代艺苑之壮观。当时,珂罗版所影印之画集,画谱及画刊正日趋普遍,弘扬6并捉进了多方面的艺术观摩与交流。 萧谦中先生的山水画在当时可谓别树一帜,以其苍浑,浓郁,凝重。朴质的韵致而蜚声遐迩。 本册的几幅古松画面简练而笔情墨韵亦有其独到之境。其中一幅题云:[江南已绝六朝松,蓟北偏多白骨松。冰雪盘空云气绿,送凉不待吼。]此图所具之[诗情画意],其概括之深邃,足资证实萧氏艺事之宏达。他的许多精心佳构,其艺术语汇都十分响亮。观赏或可从审美中找到 ,[推陈出新]的渊源,这类[无诗之声]询可宝也。 萧谦中先生除绘画创作而外,并曾任教于当时的北京美术专科学校及画学研究会。培育了不少的后起之秀,其艺术遗响多年来
《李晓明画牡丹》内容介绍:这幅作品为《花鸟图册》中的一张。画面中,粉、白两色牡丹盛开,娇艳动人,三只蜜蜂上下起舞,流连花丛。画作的设色继承了宋代的院体画风中的勾染法。用线极其细淡,色彩层层晕染后,墨线几乎不可见。叶子采用略近没骨笔法。花叶的造型写生味道浓厚,生动自然。白色花头的叶子主筋以亮白色复勒,而粉色花头的叶子以胭脂复勒,可见作者观察之仔细。
为中国山水画开一代新风的李可染,同时也精于人物,尤擅画牛,《牧牛图》在他的作品中占有相当数量。要深入全面地理解可染的艺术,就不能忽视他在这一领域的成就。 可染的山水,就主流而言,博大沉雄,精神灿烂,很像壮丽的史诗。他的人物与牧牛,就总体而论,形简神肖,意趣横生,更像抒情小曲。虽然如此,二者仍然异曲而同工,无不一洗数百年来“竟尚高简,变成空虚”的积弊,继传统之统学,融西画之优点,既贴近人生,忠于现实,又千锤百炼,高度加工。因此,包括山水、人物、牧牛在内的可染艺术,刷新了二十世纪中国画的面貌,给传统注入了新机,为后学树立了典型。
《中国画的世纪之门》是“名家名编——世纪初的对话”丛书中的一册。本书收录了上海书画出版社总编卢辅圣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徐建融及纽约职业艺术家谷文达的访谈录。《中国画的世纪之门》内容全面,图文并茂,融科学性,理论性及可读性为一体。该书无论是对专业学者还是普通读者来说,都非常值得一读。
欣赏和学习中国画,离不开对画史上经典名作的了解。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由于种种原因,古代流传至今的绘画名作非但数量十分稀少,而且散佚于世界各地。缘于此,我们编辑了这套《国宝在线》丛书,按绘画题材、风格技法等要素重新进行分类,将中国画史上的名作聚于一堂,精心印制,并尽量放大至原寸,为学画者提供了下真迹一等的范本。此外,我们还对书中收入的每一幅名画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与分析,叙述这些流传千年的国宝背后的故事,并插入与之相关的其他名画的照片与材料,为广大喜爱中国艺术的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欣赏素材和参考资料。
马晋先生是我国近现代画坛上的一位车马的名家。马晋先生的画是“以其形而求其神”,即通过对马各种外在的姿态准确细致的描绘,表现出马的内在神采来。马晋先生的作品,无论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无论是单匹马还是成群的马,通过马的不同姿态可以反映出马的忠贞、驯服、剽悍、坚毅、活跃的性格。他画的《八骏图》,马的姿态有动有静、有立有卧、体型有肥有瘦,毛色有深有浅,布局有主有次,经营位置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