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中,作者从笔触运用、形状简化和混色等基础知识出发,通过每天一个具体示例,为学习者讲解捕捉描绘对象的基本形状和曲线的方法、笔触控制和组合配色的技巧以及参照绘画原理合理构图的要点。旨在通过三十天完成三十个小目标的独特方式,帮助学习者更高效、更快速地培养出可以付诸实践的水彩技能。 本书非常适合初学者入门水彩,提升视觉创意水平。同时本书也适合那些希望提升创作力的进阶学习者,帮助他们获得深入学习的动力和发展自我风格的信心。
《后八零-熬路水彩角落》 本书是继作者《角落》后的第二本水彩画集,熬路用画笔更深入地记录了自己成长的八十年代精神环境,强调了其自身目前仍在经历的后八零年代画面。 本书分为两部分: 部分:印象角落。作者带着本子和画笔随时记录三年来身边不经意的画面,并配有扫码视频。 第二部分:架上角落。作者将三年来的水彩作品归纳收集,用了三种不同的方式对作品做文字解析: 1.创作手记 用小手稿记录下创作时有关画面的秩序、造型、色彩等可以聊的一切。 2.定格的摇滚 童年所经历的八十年代有许多画面已定格在脑筋里,是摇滚的。 3.后八零 八零后的后八十年代,写实的画面和写实的故事。
汉英对照版《上海名物》,属于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策划的 大美中国 丛书的分册之一,通过100幅手绘作品和100篇优美短文,将上海古老的特色文化地标与年轻人的现代生活完美融合,描绘了中国年轻人在上海的100种 流行 的生活方式。 1989 年出生的青年画家, 1 辆自行车, 1 块画板, 6 管针管笔墨水, 203 杯深夜提神的咖啡, 400 张草稿细节图, 从名胜古迹到市井街头, 上海的风情名物如此别样。 画布上的 100 处风物, 是画布外的 100 种 上海人小辰光 , 看书、品茶、啜咖啡、享美食、 逛街、观展、发呆、约朋友 A young painter, who was born in 1989, rode a bicycle to travel around Shanghai. With a sketchpad and six tubes of pigment ink and after drinking 203 cups of coffee on many sleepless nights, he drew 400 detailed sketches depicting a number of unique tourist spots across th
汉英对照版《北京名物》,属于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策划的 大美中国 丛书的分册之一,通过104幅手绘作品和104篇优美短文,将北京古老的特色文化地标与年轻人的现代生活完美融合,描绘了中国年轻人在北京的104种 流行 的生活方式。 之后, 大美中国 也将陆续推出《广州名物》《杭州名物》《南京名物》《西安名物》《成都名物》等七个城市的 名物 系列。 美 ,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也是东西方都无法拒绝的表达,特别极具 东方韵味 的中国风物、名所、名物等更是令西方世界着迷,所以我们要用绘画、摄影、手工、雕塑、建筑、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充分展现 中国之美 。山川名物、名胜古迹、风土习俗、艺术建筑等都是全人类的共同文化成果,给国际社会提供这些作品,他们更容易接受,进而加深了解,后会喜欢。这是基于我们对中国文化自信的持续
此次印象派版画中国巡展汇集了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中叶为止,印象派辉煌发展时期及西方现代艺术萌芽时期的杰出版画作品100多件。展览不仅囊括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所有与印象派有关的大师的名字:柯罗、德拉克洛瓦、米勒、毕沙罗、马奈、德加、塞尚、西斯莱、雷东、雷诺阿、高更、梵高、西涅克、劳特累克、郁特里罗……我们还可以看到印象派版画在整个美术具影响力的作品如:米勒《收工》、马奈《伯热尔大街丛林酒吧》、《赛马》、《波德莱尔肖像》、德加《穿鞋的芭蕾舞女》、布拉克蒙《雪中的狼》、雷诺阿《别针别起来的帽子》、高更《诺阿、诺阿》、梵高《加歇医生像》、劳特累克《马术》……本次展览,不仅可以让中国观众享受一次视觉盛宴,了解西方艺术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流派——印象派的代表性作品,而且具有更深层的文化意义。版画艺
这是一本水彩植物插画绘制教程。本书以《诗经》中提及的植物为主题,以水彩为媒介,详细讲解了19种植物的绘制技法。每个案例中除了植物的基本介绍,还涉及参考用色、主要配色方法,以及详细的绘制步骤解析。案例中
作为一个杰出的艺评家,约翰?罗斯金(JohnRuskin,1819—1900)自己也进行艺术创作。罗斯金从艺术的功用目的出发,将诗歌、绘画、建筑、雕刻视为本质相通的艺术,他对“细节”的关注使他可以像面对文字一样面对视觉艺术的形式构成要素,在肯定“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罗斯金发现了视觉艺术形式要素的语言特征,又由于罗斯金对视觉艺术浪漫主义特征的强调,他开始关注视觉艺术形式要素自身的“表现”功能,意识到了视觉艺术形式“语言”的独立价值。本书主要介绍了自西方油画发展起时,线条、光线与色彩这三种油画中元素的发展过程,通过具体的论述及对具体画作的描述,从绘画的三种基本元素反映出西方油画的发展史。
对于不同起点的绘画者而言,《柯林斯色彩绘画完全教程》可以说是一本精心制作、结构合理的工作手册和参考指南。本书设计的初衷是让它扮演私人教师的角色,通过一系列令人愉悦、易于操作的课题作业,教你掌握绘画的基本原则,然后再向你展示如何把这些原则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柯林斯色彩绘画完全教程》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基础教程、主题和风格、媒介和技法。在基础教程部分,共有11节课程,教你如何像艺术家一样进行观察,以及如何使用色彩来描绘所看到的事物。每一课都包括一项实用性的课题作业,以便你能边做边学。每一课后面都有一系列的问题帮助你分析自己的作品,就好像老师站在你身旁,随时提出一些建议和指导。第二部分是主题和风格,能帮助你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和观察视角。本部分共计12节课,通过描绘、探讨过
这是目前首本系统研究水彩画肌理技法的专业书籍。本书的出版,填补了专题研究水彩画肌理技法的一大空白。尽管外出版的部分水彩图书中也有个别肌理技法的介绍,但本书不是老调重弹,也并非蜻蜓点水式的泛泛而叙,而是系统深入地研究梳理和专业性。书中每个篇章都有一个侧重点,涉及水色纸笔肌理、辅助工具肌理、辅助材料肌理和画纸做底肌理4个方面共65例。每一例均以文字详述、实例演示、步骤说明与肌理效果对比分析相结合,并对范例作品中肌理技法的实际应用进行鉴析。
华宜玉,毕业于北平艺专油画系,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作品有水彩画《静物》《晨曦》等。其中《烤烟房》获全国水彩、粉画展奖;《江南民居》《洞庭春》《居庸关》《排云殿》等为中国美术馆、美国东方艺术中心等收藏。 《名师绘画技法系列丛书:华宜玉水彩艺术》收集了华宜玉教授具有代表性的几十幅作品,以及画家本人对艺术的感悟和典型的绘画技法表现。
这本《当代国际水彩名家 创作与品鉴》的第一册,包括了世界水彩界的佼佼者,他们来自中国、土耳其、俄罗斯、韩国、乌拉圭、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现了不同地方的水彩风格。芭蕾的诗意描绘,豪迈夸张的肖像表达,热情奔放的格调,富有电影感的夜色场景,秋枝的细腻刻画,自由无尽的天空,含蓄柔美的花卉陈设,虚实明快色彩表达的藏族女儿……画风各异,都以令人惊叹的独特方式,体现了水彩画在语言表达上具有的无限可能性。加上本书展示的作品步骤图,解密了水彩名家的高超技巧。
临摹是绘画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本书精选了国际著名水彩画家黄有维的31幅代表作品,采用8开(285??395mm)大开本、170g特种纸、单面印刷,尽力还原作品原本的色彩和质感,给水彩画爱好者作为临摹范本,并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汉英对照版《成都名物》,属于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策划的“大美中国”丛书的分册之一,通过106幅手绘作品和106篇优美短文,将成都古老的特色文化地标与年轻人的现代生活 融合,描绘了中国年轻人在成都的106种“ ”的生活方式。 成都,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城?这里,把自然的表达赋予蜿蜒的锦江。也不介意,让生活的底色,成就每一条街巷。这里爱市井人间,也爱无尽诗意。“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这是李白笔下的成都,把每一种生活的安逸,都放在热爱的轮廓里。 这就是成都。 成都总是让人流连忘返,无论是美食、历史还是文化,这里都有无限的魅力等待着你的发现。 之后,“大美中国”也将陆续推出《广州名物》《杭州名物》《南京名物》《西安名物》等七个城市的“名物”系列。“美”,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也是东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