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套解读中国书法文化的家藏经典。作者余世存将其对传统文化的数十年研究结合中国书法艺术,站在大文化视角,遍寻中国最美诗、词、歌、赋、帖、文、碑、诏,精选140多位书法名家的300多篇传世名作。亲撰总序及主题导读,逐篇点评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全书作品均有释文对照及名家小传,标注纸本尺寸及馆藏地址。在解读中国书法之美的过程中,不仅诠释了何为中国人的精、气、神,更解密了中国人的生命美学与安身之道。 本书分为 春行 夏草 秋楷 冬篆隶 四册,将我国古代书法的书体形式尽数收罗,有条幅,有长卷,有册页,等等。每册暂包含导读、正文、拉页和专栏赏析等内容,其中正文主要涉及我国历朝历代著名书法作品及书法家信息、收藏情况、作品相关的典故及文化故事、作者的点评、原作品的高清图片及释文等,全书逻辑缜密,架构
这是一本畅销二十年的当代书论经典佳作,自2000年以来,先后由华艺出版社、台湾未来书城出版社(繁体字版)、知识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日本中央公论美术出版(日文版)、台湾典藏出版,常年畅销不衰,已近20多次印刷,创全国书法理论书籍销售量纪录。此次推出的《书法有法》(彩色珍藏版)是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自《书法有法》首版以来20年后的珍藏纪念版。适合广大书法爱好者收藏、馈赠的经典书品。 这本书是关于书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究性思考性研究著作。作者用一根书法之 法 作为线索,串联了中国书法中诸多璀璨的珍珠,探秘和研究了诸如中国书法笔法的起源、 终止、失传的原因,什么是 八分书 楷则 ,什么是书法中的 势 , 五字 执笔法 该如何诠释,古来若干譬喻(如 屋漏痕 折钗股 意在笔先 等) 究竟何指, 笔法 图解细释,书
本书辑录了章祖安有关书法的多篇代表性文章,涉及书法、古汉语、古文字等诸多领域。章祖安兼擅书法理论、教学与创作,对传统哲学和古典文学的深入学习也造就了他深刻的思辨能力和雅正的审美眼光。本书收录的文章充分展现了他在以犀利的思维和冷峻的目光思考着传统书法的内在真谛,实践着传统书法的表现方法在现代的运用,是其人格、学养、艺术品味、书写技巧的 体现,对后学延续书坛传统并推陈出新极富启发意义。
本书是北京大学书法公开课“书法审美与实践”的讲稿整理。这十五讲内容,既触及书法最基础的笔法、结字与章法布局等技法层面,也探讨书法的风格、神采与气韵等审美层面,同时还揭示了书法学习必经的临帖、创作之方法与途径。作者以亲身、独得的经验和体悟,给出了修习、欣赏书法的秘钥。全书保留了讲稿的现场感、亲和力,行文生动活泼,例证丰富精彩,以超千幅高清图,抉发幽微,尽显书法之妙。每讲附有课程视频,视频以“北大书法公开课”之名流传全网,点击过千万,颇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书后附有专门录制的古代碑帖临习视频,可随之挥毫落纸,可观之悦目赏心。如此,一编在手,可读、可赏、可学、可写,成为懂书法之人。
这是蒋勋写给每个中国人的书法美学,是一部讲述汉字书法千年故事的极简书法史。东方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实一直都在汉字的书写中,听蒋勋讲述动人的汉字书法之美,让书写的敬意与喜悦,落在你我的指间心中。 对每一位亲密伙伴,蒋勋分享他的私人经验,说汉字书法之美是签名时的端正、谨慎和自信,是彼此握着手书写时,治愈你我的掌心温度和均匀平稳的呼吸。 对每一位书法爱好者,蒋勋讲述汉字书法的千年故事,细读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说汉字书法之美是仓颉造字时的“天雨粟,鬼夜哭”,是笔墨、纸绢、金石的自然特质,是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的演变,是师徒传承的《笔阵图》和“永字八法”,是书吏、工匠、丞相、帝王、书家到僧侣、艺术家、舞者的公共表达。
史墙盘铸于西周恭王时期,是西周微氏名墙的史官所作之礼器。史墙盘铭文聚集在内底,共18行,284个字,文章使用四言句式,前半部分歌颂文、武、成、康、昭、穆、恭七位周天子的重要政绩,后半部分则主要讲述微氏的家族历史。铭文的字体形态整齐划一,笔势流畅,作为西周金文书法成熟形态的代表作,深受习篆者欢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书法经典范本。林子序在书中对铭文进行了识读、意译和注解。他还选出例字,依据相应典籍分析这些文字的构形由来,并标注笔画顺序。同时,他也为书法爱好者给出铭文文字集联的创作参考,还提供了精选铭文的高清图片。本书能够在讲解铭文意义的同时,帮助书法爱好者系统学习书写《史墙盘》,并为后续创作带来启发。
《中国书法简史》是新中国成立后一部用现代汉语写成的书法史著作。1983年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后增加历代书论研究,成为《中国书法史》,再版3次,印刷11次。《中国书法史》被日本书学泰斗今井凌雪和他的学生中村伸夫翻译,于1984—1989年在日本《书道研究》杂志连载5年,被评为“*受欢迎连载”之一。2015年《中国书法史》由日本筑波大学中村伸夫教授重译,日本美术新闻社分7卷出版,作为日本大中学生和书法爱好者学习中国书法的教材发行。 此次出版的增订本《中国书法史》在原书的基础上增加图例300多种,对近年新出土的古代书法作品进行了研究补充,全书20余万字,280页,随文附图500余张。 《中国书法史》把中国书法置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背景下展开研究,以“意象”思维贯领全书;写作中始终坚持人民的立场和史学中的忧患意识;大量使
书法是中国及汉字文化圈内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刻影响力的一种表现汉字之美的艺术形式。无论是龙飞凤舞般的挥毫泼墨,还是精工细巧似的雕琢,一次次的运笔之间,书写的不单单是纸面上的汉字, 是书法家们当时内心的写照。作者通过生动的文字,将中日书法发展的脉络娓娓道来,对不同时期书法界的代表性人物与作品也有着精彩的介绍。翻开此书,让我们透过历史的迷雾,开启中日书法的溯源之旅。同时,本书也包含了作者对书法作品背后故事的分析与解读。当书法作品不仅仅是优美汉字的简单排列之后,书法家背后那些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与创作时的心境,都会让我们仿佛也握住了那支天人合一的毛笔,对书法这一传统艺术,生出新的认识。
胡小石是著名书法家,有不少精彩的书法作品流传后世。同时,他也是较早地利用现代学术观念对传统书学史展开考察的学者。他以风格分析的方法来揭示中国书学的发展演变,建构了科学的理论体系,最终形成了《中国书学史》一书。
《历代书法论文选》中有些论文,如卫夫人、王羲之等人的作品,早被人指出系附名之伪作,但考虑到这些作品的影响很大,本身又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故仍选入,但在每人的题解中予以指明。 本书按作者生卒年代的前后次序编成,从汉赵壹开始到清康有为止。通过这个顺序,读者易于了解我国书学的发展过程。书后附有《人名索引》,以供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