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套“品味经典”系列,在旧稿将近160万字中,我尝试以“经典作品”为主线,对自古以至今的900件书画篆刻作品进行逐一梳理。从“经典作品”中带了书画家人物以及书画篆刻的视觉形式变迁、表现手法变迁、社会文化观念变迁乃至艺术观念变迁:由点及面,由作品核心伸向文化外延。记得当年中华书局傅璇琮、许逸民两位学长在约稿时,曾特别提出:要在对每件经典作品的解读过程中凸显出学术札记与文化随笔的魅力,但又要是严肃的学理推断而不是不负任的“戏说”,这才是中华书局这样的出版社所需要的书稿。 有问题、有思考,就会有学术的未来。在这套“品味经典”系列中,还有许多学术问题尚有机缘获得解答与求得结论。于是,我也许还有一个意外的期望:“品味经典”是把书越做越薄,从大部头硬精装千页大书分解成10册软精装图文版。
《英光堂帖》刻于南宋绍定年间(一二二八——一二三三)(循林业强先生考证),乃抗金名将岳飞之孙岳珂所刻。全帖不知卷帙,原帖版早已毁失,拓本极不易得。明朝碑帖收藏家范大澈在他的《碑帖纪证》一书中说:“今止一册,归于仲父东明先生,馀不知散落何所矣。”目前《英光堂帖》原拓本存世者,第三卷存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第四卷残本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均系宋拓孤本。 徐氏刻本精工细腻,名家称赞,在未见祖本原拓之前,名家之说亦为公允。但徐刻与本帖相较则气韵逊色甚远。本帖神韵浑穆,气概生动。细观刻帖刀法,凝重滞涩,当是上木(帖版是木质)。本帖之流传清以前已不可考。帖签为南皮侯维岳所题。康熙时为江陵李宗也所得,道光年间入藏上海徐渭仁,曾翻刻。 本帖与徐刻本各帖次序略有倒乱,然均载于岳珂之《宝真齐法书赞
汉字是“天人合一,阴阳协调”的。以阴阳理论来解说唐代楷书的结构,每个汉字里面都包含着阴阳,上下结构的字是上阴下阳,左右结构的字是左阴右阳,内外结构的汉字是内阴外阳。作者岑秋生重新设计了书法练习格,方便读者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书写规律。《智永真书千字文:岑氏书法阴阳格大字帖》是以智永真书千字文墨迹本为主体,配上岑氏书法阴阳格。因为年代久远,一部分字已经损坏,所以也附上关中本智永真书千字文,供学习研究参考。
《张旭光书法作品集2》由张旭光书。张旭光的书作极重墨法。书法队了在结体、章法、运笔上表达书法家的某种思想外,更多地要考虑在黑色变化中展现书法家的情感起伏和心理状态。张旭光悉心研究林老,心摹手追,常用浓墨挥毫,由浓及淡,而至虚白,特别注意虚实相生,采用了音乐中的韵律感,故呈现出生动气象。
《解密怀素 》为“书法工作室”丛书之一,本丛书是为了结合当今书法界发展的现状而设置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撰写的作者都是在当今书法界有影响的书法家。 这套丛书的作者在阐述自己心得时都有较为独特的方式,我们可以从每本书每个章节的标题上看出他们的关注点。在讲解时注重图文并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了一般工作室教学中导师和学生面对面传授的功能。一些书法技巧中的关钮之处,经过作者轻轻点拨就显得豁然开朗。所以,这套丛书还是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所在。
汉字是“天人合一,阴阳协调”的。以阴阳理论来解说唐代楷书的结构,每个汉字里面都包含着阴阳,上下结构的字是上阴下阳,左右结构的字是左阴右阳,内外结构的汉字是内阴外阳。作者岑秋生重新设计了书法练习格,方便读者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书写规律。《智永真书千字文:岑氏书法阴阳格大字帖》是以智永真书千字文墨迹本为主体,配上岑氏书法阴阳格。因为年代久远,一部分字已经损坏,所以也附上关中本智永真书千字文,供学习研究参考。
《隶书千字文隶法解说》主要讲述了,马先生对汉字演变的解说,则一反传统之弊,以《千字文》的句子为单位,每句中针对单个汉字,不论草法或隶法,均求溯源析流;于形体变革的关节之处,尤重运用有关传世及出土材料,要言不烦,予以实证。加之形体选择严谨,出处明确,如此则不啻为每个汉字设立档案,使其各有作为个体的演变小史。汉字的整体演变规律体现在个体的汉字演变过程之中;反之,只有明了个体的汉字演变过程,纔能更为准确地认识和总结汉字整体的演变规律。
本书阐述了20世纪文化、教育等方面对中国书法观念的影响,论及了书法风嬗变对教育的促进作用把书法教育和书法观念结合起来论述,生动丰富。
汉字是“天人合一,阴阳协调”的。以阴阳理论来解说唐代楷书的结构,每个汉字里面都包含着阴阳,上下结构的字是上阴下阳,左右结构的字是左阴右阳,内外结构的汉字是内阴外阳。作者岑秋生重新设计了书法练习格,方便读者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书写规律。《智永真书千字文:岑氏书法阴阳格大字帖》是以智永真书千字文墨迹本为主体,配上岑氏书法阴阳格。因为年代久远,一部分字已经损坏,所以也附上关中本智永真书千字文,供学习研究参考。
本书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周睿多年研究成果,主要以中国书法美学与士人精神传统的关系为切入点,对书法艺术的本体特征、士人精神传统对书法主体的塑造、书法创作论、书法审美价值范畴体系、士风更迭与书风嬗变、书法向现代性转换的历程及方向、西学之于书法美学的意义等进行深入解析,从思想和形式上探讨士人精神传统与中国书法美学问题。
随着掩埋地下的古文字材料不断出土,王国维提出著名的“二重证据法”,主张将新发现的考古资料与传世文献互相验证,从而取得研究方法和观念的重大突破。 自20世纪以来,从古文字的释读,到出土文献的整理,在历史学、哲学、古典文学等学科已取得丰硕的成果,而书法类出土文献的整理和运用则显得相对滞后。本书将文字学和书法学进行交叉研究,研究内容大致包括三方面:部分“传世书法文献研究”重点研究明清时期古徽州的书法家和留存的书法文献,第二部分“出土书法文献研究”则对甲骨、金文、简帛、石刻书法艺术进行了专题研究;第三部分“古文字考释与汉字形体演变研究”全面系统地对甲骨文、西周春秋金文、楚国简帛文字、战国东方五国文字、马王堆帛书、居延汉简、东汉碑隶、魏晋行书、北魏石刻楷书、隋唐碑志、宋代雕版楷书十一个“
陶博吾书法最初追随吴昌硕,不过与众多追随者不同的是,能师其心而不蹈其迹。陶博吾把吴昌硕苍郁古厚的篆法推向极地,更自由酣畅。为了节奏气势的抒扬,他把许多曲折盘旋的笔致简化,用行草书的风神改造篆书。
汉字是“天人合一,阴阳协调”的。以阴阳理论来解说唐代楷书的结构,每个汉字里面都包含着阴阳,上下结构的字是上阴下阳,左右结构的字是左阴右阳,内外结构的汉字是内阴外阳。作者岑秋生重新设计了书法练习格,方便读者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书写规律。《智永真书千字文:岑氏书法阴阳格大字帖》是以智永真书千字文墨迹本为主体,配上岑氏书法阴阳格。因为年代久远,一部分字已经损坏,所以也附上关中本智永真书千字文,供学习研究参考。
王冬龄(冬令、悟斋、眠鸥楼、大散草堂)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兰亭书法社社长。 1981 年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首届书法研究生班毕业,文学硕士,留校任教。1989 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讲授中国书法四年,为该校及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客座教授。1994 年回中国美术学院执教。 在外举办个展三十余次。应邀在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瑞典马尔默美术馆、比利时皇家美术馆、葡萄牙东方美术馆、土耳其现代美术馆、中国香港艺术馆,以及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公开演示巨幅大字草书创作。 主持策划“’94 现代书法探索展”、“’95 首届国际现代书法双年展”、“书·非书:开放的书法时空——2005 杭
关于这套“品味经典”系列,在旧稿将近160万字中,我尝试以“经典作品”为主线,对自古以至今的900件书画篆刻作品进行逐一梳理。从“经典作品”中带了书画家人物以及书画篆刻的视觉形式变迁、表现手法变迁、社会文化观念变迁乃至艺术观念变迁:由点及面,由作品核心伸向文化外延。记得当年中华书局傅璇琮、许逸民两位学长在约稿时,曾特别提出:要在对每件经典作品的解读过程中凸显出学术札记与文化随笔的魅力,但又要是严肃的学理推断而不是不负任的“戏说”,这才是中华书局这样的出版社所需要的书稿。 有问题、有思考,就会有学术的未来。在这套“品味经典”系列中,还有许多学术问题尚有机缘获得解答与求得结论。于是,我也许还有一个意外的期望:“品味经典”是把书越做越薄,从大部头硬精装千页大书分解成10册软精装图文版。
《翰墨佛缘:近世名僧墨宝辑录》主编以数年之力,采集数十位名僧遗墨,汇成一书,蔚为大观。诸长老大德存世之书法,气定神闲,韵味高古,实为难得。见字如见其人,翰墨所传达给我们的,除了艺术之神韵,更有修行之真功。清至民国间,国运颠沛、民多罹难。新文化运动与传统国学互为激荡,名僧横空出世者络绎不绝。然迫于时运,名僧翰墨传世者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