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
本书为浙江人民出版社 知宋 书系之一种,旨在为读者打开了解宋代书画艺术全貌及特色的方便之门。围绕宋代书画艺术的价值,主编精选12篇颇具创见的文章,配以精美宋画彩插和《清明上河图》长折页,读者从中可一睹宋韵之美。
问题化是阻止惯性思维、促进艺术发展的不二法门,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实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认识过程。在这本书中,沃兴华先生尝试着将历史上、现实中关于书法的诸多现象问题化、明晰化,以此启发读者对书法艺术的重新认识与思考,并旨在促进书法艺术研究与创新深入发展。 全书分为四辑:辑,围绕着书法古与今、新与旧、内容与形式、临摹与创作等关系问题展开,直面当代书法创新争论中的核心话题;第二辑,通观书法艺术史上表现形式(形与势)的变化,带领读者重新认识书法风气转变之内因、过程,以及各种技法之奥秘;第三辑,聚焦民间书法这一与名家书法形成互补关系的存在,讨论我们应当如何从中汲取精神,生发出创新的火花;第四辑则为读书心得、书史札记、创作经验、书法评述等的分享。附录 学术交流 ,乃作者与读者、友
我国历代书论不乏长篇或系统的理论著作,也有藏匿于各种笔记、诗词、札记和题跋之中,可谓浩如烟海。《中国书论辑要》是一本从浩瀚的书评书论中抽绎的历代书论精华,并理出端绪、分门别类、择其要者进行梳理、校订、评注,提供相当丰富、系统却又简明的历代书论导读性著作。此书即担当起中国书法理论史上*部 类书 的功能。本书把书法美学研究纳入比较完整的关系与结构中,它所包涵的丰富思想以及季先生结合时代审美理想对各条书论所进行的注解与阐释,已成为书法界和文艺理论界进行理性思考、感性创作、性格塑造的精神之源。
丛书按照中国书法发展的源流,研究中国书法批评的历史源流和对中国书法发展的影响、塑造,把握传统书法批评的整体脉络和历史特点,深入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以及其独具的审美特质,终借书法批评建立起书法理论的体系,寻找前后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本书为元明编,跨越元、明两代,在批评视野、批评标准、批评方法等方面展开概括与叙述,审视这一时期书法批评的状态和对后世书法批评的深远影响。
《书法空间论》为白砥经典著作。该著以汉字造型观念与传统哲学思想为基础,融汇西方形式理念,对书法的空间构成(结字、布白、行气等)及其与作品呈现之关系进行了系统解析,是当代书法空间研究奠基之作,对书法创作及理论研究有重要启示。 该著主要特点如下: 1.填补了书法空间理论研究的空白。在该著之前,中国书法理论研究尚未有对空间进行专门研究的学术著作。 2.融汇中西思想观念,既对汉字造型观念及传统哲学思想对书法空间观念的影响作了全面分析,又以西方形式理念为基础,对书法空间极其特殊性进行了系统解读。 3.除了对传统书法空间进行解析,该著专辟章节对现代书法的空间秩序进行了论述,为此前书法研究所少见者,古今相较,更具启发意义。 4.经过多年教学及实践打磨,增补修订了大量内容,使得该著在原版的基础上更加完善,
《笔法和墨法卷》从笔法理论的形成、不同字体的笔法特征、执笔方法、运笔方法和书法的用墨几大方面,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了与笔法、墨法相关的知识,帮助读者提升书写技能、提高书法临摹与创作水平。
本书为艺术史的研究著作。研究以赵孟頫三次闲居为主要线索,分别为告罪闲居、告病闲居和告老闲居。其中告罪、告病都是《行状》等传记所回避的,也是历来研究所缺乏的内容,对了解赵孟頫思想发展、转变极有意义。本书分为3章6节,引用作品274件次,图片130幅,quan景呈现了赵孟頫闲居的生活片段,基本算是一部 半传 。本书更多地使用了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证据和方法,重建了很大一部分被传记删削省略的赵孟頫生平,又使用了风格分析、印鉴分期、称谓分期等新的研究方法,对于赵孟頫作品重鉴和考年有重要意义。
《行书卷》遵循行书的发展规律和传统审美原则,从行书的历史演变、笔法与结字技巧、临帖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该书深入浅出,对行书学习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国学,汉学也。涵盖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等,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精髓。《田英章田雪松硬笔楷书描临本》推出《国学经典》系列精选常用国学典籍,内容有原文描临、释义对应、范字举例、书写要点、田字格对临。字体由著名硬笔书法家田英章、田雪松执行书写,字体清秀俊美,即有练习书法之用,也能领会、感悟字句带来的启迪。是一套真正写字、学文、悟理、读典的经典丛书。
民国时期军政要人、社会名流、书画大家、学者文人以及野逸其人在书法方面的才情展示,本书予以着力开掘。以往很多不被注意的文化现象和人物艺术成就,在本书中有绝妙的展示。读者会看到一个现代启蒙后走向多元化的书法世界。 本书以全景式民国书法艺术展示和文化评述而具有独到价值,精心选择的图版更增强了内容的欣赏性和资料性。同时,长于文史研究与铺陈叙事的作者以散文笔调对书法人物轶事娓娓道来,使本书不独对于书法爱好者,即便是一般读者,也会带来醇厚的阅读趣味。
《两汉简牍墨迹研究》:本书以两汉简牍墨迹为主要视角,审视两汉书法(手书墨迹)史,试图以简牍墨迹将两汉手书系统进行梳理、串连,使两汉墨迹史能够较为系统、条理。本书借助20年来新出土简牍,分析其书写特色及在汉代手书系统中的位置与特点,并依据简牍特点将两汉分为三个时期(西汉前期、西汉中后期和东汉),讨论各期简牍书迹及其特征,力图促成较为完整的两汉墨迹史的构建,以进一步梳理两汉墨迹脉络与各期特色,申述两汉墨迹在书史上的位置与价值。此外,本书还对汉代墨迹书法与同时期铭石书刻进行比较研究,并对汉代简牍写手进行考辨与分析,兼及汉代文吏制度与简牍书写关系的探讨。
《结字卷》围绕 结字 这一主题,从结字的涵义、 字势 与结字探索的总结与深入、细化与支离这几个方面,介绍了结字理论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果,为读者展示了结字在书法中的重要地位,有利于提升读者书写与欣赏的水平。
作者深谙东方和西方哲学,对东方和西方的文学、美术以及世界文明史、社会学深有研究。本书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首先,在于其立足点。作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精深的学识修 养,并将对上述几个方面的研究与对书法的研究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其次,在于他对日本书坛各种流派发展前途的预见。他以上述的根本思想为指导,对日本现代书坛的各种流派进行 了分析比较,明确指出汉字少字数派、近代诗文派和新假名书法将占据日本现代书坛的主导地位。再次,在于他对各流派代表书家的评论。这不是资料的堆砌,而是以他自己的立场、 自己的观点加以评析。他对许多书家的评论颇具深度,结合书家的性格、经历以及艺术观点和代表作等进行评论。
《篆书卷》从篆书的历史演变、传统审美原则、笔法与结字技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该书理论结合实际,对篆书学习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中国书法简论》简明易懂,其阐述的书法理论与实践对书法爱好者有很好的启蒙和指导作用,同时不乏作者在长期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的自身经验,另外书中对笔法及各时期代表书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书家生平,都有扼要介绍,是一本书法理论的普及性图书。
《草书卷》结合大量经典碑帖作品和单个范字,从草书的历史演变,笔法、墨法、章法与结字技巧,如何选择经典碑帖范本,创作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展现了草书的艺术魅力。
《楷书卷》围绕楷书源流概述、如何临帖、楷书笔法八种、楷书结构五十二法及楷书的章法与创作这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是楷书入门学习的通俗读物。
?本书根据陈忠康五年期间在华东师范大学授课课稿的基础之上根据讲课录音整理而成,由华师大师生及出版社编辑共同整理完成,体现了陈忠康近年来对书法源流问题的深入思考,从汉魏讲起,直到近代,凡是书法史中代表书家基本都有涉猎,观点独特。十讲包括:看清书法的本质;学书要知古、知今、知己;建立自我的判断标准;笔法;结构;书法的传承发展脉络与研究方法;汉魏至隋名家名帖;唐代诸家源流;两宋元明诸家;清代民国诸家,是目前为止陈忠康 一部书法创作理论的著作,充分反映了其书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