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历代经典碑帖,加注释文,提示其艺术特征,供临习者读解临摹之用。
●本书分为精临篇、通临篇、原帖篇三个章节,体系完整,循序渐进。 ●精临篇与通临篇着力于临摹训练,强化用笔和结构练习。 ●精临篇和通临篇正反面内容相同,正面适合老师上课讲解指导,反面适合学生课后巩固练习。 ●无论有无老师指导,都应对照原帖仔细揣摩,反复练习。
暂无
本书为浙江人民出版社 知宋 书系之一种,旨在为读者打开了解宋代书画艺术全貌及特色的方便之门。围绕宋代书画艺术的价值,主编精选12篇颇具创见的文章,配以精美宋画彩插和《清明上河图》长折页,读者从中可一睹宋韵之美。
对一个学书者而言,经历了大量以肖似为尚的临摹之后,便已具备了一定的传统功底和创作能力。这时,学习的重点应当从手的提高转移到心的升华,着力于建立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意义追求;进而,根据这种价值判断和意义追求,在名家书法、民间书法乃至古往今来的一切文字遗存中,去寻找、去发现,去阐释、去表现,使临摹行为在创作需要的指引下,从一种求知活动变为培养、发展和实现自我的工夫。这样的学习方法即 从创作到临摹 。 从临摹到创作,然后再从创作到临摹,是沃兴华先生归纳的学习书法的两个阶段,它们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而这本集子,正好完整反映了从创作到临摹的探索过程。 此次重版,作者对原书做了大量修订,一方面替换了百分之九十的临摹作品,另一方面增加《临摹漫谈》一文,全面介绍作者的临摹经历、临摹
本书体现了沃兴华先生近年来在米芾书法研究这一专题上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分五章:*章概述米芾其人其书,第二至四章分别为米芾书论、书风以及具体作品的专题研究,第五章则是关于米芾作品临习的经验指导。每一章相对独立,论述的深度和广度则层层递进。全书展现了作者对米芾其人其书持续的、多维度的思考与探索,在师法米芾的基础上,亦倾注了与时俱进的创造性发展意识,发掘米芾其人其书在今天的价值。
《石鼓文楹联三百例》为书法家沈继良以石鼓文进行楹联创作的书法作品集,分四言联、五言联、六言联乃至十二言联。联语多为诗词名句,丰富多彩,文书皆美,歌颂美好生活、读书之乐、艺术之趣等,以石鼓文的用笔之法,在迟疾变化中,表现出苍茫之意,线条浑厚而华滋。结体得石鼓文的气势,然更见修长,其中又可见邓石如的通达与吴让之的婀娜,字法章法上看,一字之中、一行之中,乃至一篇之中,均见其疏密安排的苦心孤诣,表现出自己的思考与探索,更体现出当代审美意识对他的影响。师法石鼓文,不管是对静稳健的风格,还是对激越张扬的个性,均有很好的补益功效。
书法篆刻工具书系列 是为喜好中国传统书法篆刻艺术的读者编撰的一套工具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适用于书画家、篆刻家及书法爱好者案头使用。 金文是指商周青铜器上或铸或刻的铭文,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非常高,当代书法篆刻家多有学习、借鉴及应用。我们参照已出版的金文资料,选编了这本《常用金文书法字典》,列入 书法篆刻工具书系列 丛书之一。 本字典共收录2427字,按照笔画顺序排列,每个字头下显示对应的金文图片。因金文图片出自不同的青铜器,在书前将器名分为32组,并在书内每个图片下标注相应的器名序号,以方便读者阅读、学习和考证。可以说,本书选字起点高,法度好,艺术性强,非常实用。
问题化是阻止惯性思维、促进艺术发展的不二法门,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实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认识过程。在这本书中,沃兴华先生尝试着将历史上、现实中关于书法的诸多现象问题化、明晰化,以此启发读者对书法艺术的重新认识与思考,并旨在促进书法艺术研究与创新深入发展。 全书分为四辑:辑,围绕着书法古与今、新与旧、内容与形式、临摹与创作等关系问题展开,直面当代书法创新争论中的核心话题;第二辑,通观书法艺术史上表现形式(形与势)的变化,带领读者重新认识书法风气转变之内因、过程,以及各种技法之奥秘;第三辑,聚焦民间书法这一与名家书法形成互补关系的存在,讨论我们应当如何从中汲取精神,生发出创新的火花;第四辑则为读书心得、书史札记、创作经验、书法评述等的分享。附录 学术交流 ,乃作者与读者、友
我国历代书论不乏长篇或系统的理论著作,也有藏匿于各种笔记、诗词、札记和题跋之中,可谓浩如烟海。《中国书论辑要》是一本从浩瀚的书评书论中抽绎的历代书论精华,并理出端绪、分门别类、择其要者进行梳理、校订、评注,提供相当丰富、系统却又简明的历代书论导读性著作。此书即担当起中国书法理论史上*部 类书 的功能。本书把书法美学研究纳入比较完整的关系与结构中,它所包涵的丰富思想以及季先生结合时代审美理想对各条书论所进行的注解与阐释,已成为书法界和文艺理论界进行理性思考、感性创作、性格塑造的精神之源。
书法篆刻工具书系列 是为喜好中国传统书法篆刻艺术的读者编撰的一套工具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适用于书画家、篆刻家及书法爱好者案头使用。 简牍帛书文字中,篆、隶、楷、行、草皆备,为中国汉字文化研究以及书法的学习、创作提供了极为丰富和宝贵的资料。今天,学习简牍帛书的人越来越多,以简帛书进行书法篆刻创作的人也日益增多。 《简牍帛书书法字典》是书法篆刻工具书系列之一。本字典包含字头2860余个,图片2万余件,图片下方标有出处,少数为樊中岳先生摹写件,可以为爱好书法篆刻的读者及书法爱好者,提供丰富的图片资料和创作需求。可以说,本字典艺术性强,且少而精,非常实用。
《魏晋南北朝书法史》是在《中国书法史绎 本体卷》的基础上修订增补而成。本书试图在魏晋南北朝宏阔的文化历史与哲学审美背景下来探究阐释魏晋南北书法的递嬗与深层结构及本体化建构。由于其间充斥着复杂的非单一化的书法本体与形上情神纠葛与勾连,从而显示出魏晋南北朝书法历史的内在复杂性与多元性。 本著试图在书法史写作建构中,实现一种由述史考据到艺术史的转变,力证述史考据并不是书史写作的唯一方式。书法史作为现代人文学科,应是开放多元的,并且应该是在整合多元学科的基础上,饶具现代学术活力的人文学料。当然,从学科归类上,它应属于艺术史,而不应该是一般历史学的附庸。应该承认,关于这一点,在当代书法学术界并不是自明的。
丛书按照中国书法发展的源流,研究中国书法批评的历史源流和对中国书法发展的影响、塑造,把握传统书法批评的整体脉络和历史特点,深入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以及其独具的审美特质,终借书法批评建立起书法理论的体系,寻找前后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本书为元明编,跨越元、明两代,在批评视野、批评标准、批评方法等方面展开概括与叙述,审视这一时期书法批评的状态和对后世书法批评的深远影响。
本书论述了书法构成中的三个层次,即点画中的形和势,结体中的笔势和体势,章法中的时间节奏和空间造形,并以历史的眼光,分析了米芾、徐渭、董其昌、王铎书法作品中对笔势与体势相统一的探索和表现,以及作者本人在书法临摹与创作中对时间节奏与空间造形的追求。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作者认为书法创作的方法就是在笔法基础上的形势变化。
本书中作者结合自身书法艺术探索实践历程,阐述了形式构成的定义,分析了形式构成成为当代书法创新所带来的可能性,并从理论上探讨形式构成的创作方法,从实践上介绍具体的创作过程。此外,本书还讨论了书法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问题,阐述形式构成创作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书法空间论》为白砥经典著作。该著以汉字造型观念与传统哲学思想为基础,融汇西方形式理念,对书法的空间构成(结字、布白、行气等)及其与作品呈现之关系进行了系统解析,是当代书法空间研究奠基之作,对书法创作及理论研究有重要启示。 该著主要特点如下: 1.填补了书法空间理论研究的空白。在该著之前,中国书法理论研究尚未有对空间进行专门研究的学术著作。 2.融汇中西思想观念,既对汉字造型观念及传统哲学思想对书法空间观念的影响作了全面分析,又以西方形式理念为基础,对书法空间极其特殊性进行了系统解读。 3.除了对传统书法空间进行解析,该著专辟章节对现代书法的空间秩序进行了论述,为此前书法研究所少见者,古今相较,更具启发意义。 4.经过多年教学及实践打磨,增补修订了大量内容,使得该著在原版的基础上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