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堂北大爆款书法课。 练了多年书法,但对其历史和流变一知半解?在景区看到一幅对联或一块匾额,却连字体都分不出?王羲之、颜真卿、米芾、张旭等书家都知道,却不了解他们的字究竟好在哪里?一幅字明明写得歪歪扭扭、涂涂抹抹,却被公认为佳作? 北京大学书法课老师方建勋以独创的六度书法理论体系,从书体、笔墨、性情、书写、观念和再造的维度,带你邂逅一位位书法大家,领略一幅幅名帖佳作,深入理解中国书法艺术。 这是一把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密码的钥匙。 从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大篆,到秦代的刻石、汉代的简牍;从魏晋时期的行草尺牍,到唐代的楷书名碑;从宋元时代的文人书画,到明代的竖轴巨制,再到清代的金石风潮,书法始终在场,从不缺席。可以说,5000年中华文脉,24朝艺术传承,空
书名取自晚清金石学家叶昌炽 二王之外有书,斯可与论书 ,此话被后人看作 碑学 与 帖学 分庭抗礼的标志性宣言。作者通过对碑学历史反思性的研究,深度梳理了清代 碑学 的脉络、旨趣与实践。 清初以来,随着金石学的兴起,从汉隶到楷书的石刻文字书体(铭石书),被视为古代书法学习的新资源,进入学者、书家等文化精英的视野,甚至成为经典。包世臣、康有为的鼓噪下,用 碑学 来笼统地指称石刻书迹的学习,风气渐盛,并与 帖学 对举。而 碑学 的含义涉及书体的演变,书法观念、趣味的异同等等,长期以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作者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描述代表人物的书法活动,通过揭橥 碑学 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细节,深化了我们将碑学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的思考。
17世纪是中国书法史由帖学转进为碑学的关键时期,而傅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不同于以往治书法史的学者,本书作者白谦慎并不孤立地探讨傅山的书法,而是将之置于整个时代的文化架构中,藉曲学术思想、物质文化、印刷文化之发展史的角度,由经历了明清易代之痛的遗民情结的角度。来观察、诠释傅山的生活,以及由之生发的学术观念与艺术创作。在试图重新勾勒傅山的生活经验之际,作者不仅对中国书法史的这个转折,也对17世纪的中国文化世界,提供了全新的观照。凡有兴趣于明清易代之际中国社会之各侧面的读者,此书亦为的作品。 此书英文、中文繁体字版甫出,即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热切关注,被评为"迄今为止研究单个艺术家的*秀的著作之一"。 《傅山的世界》就是从傅山入手,去探讨这一时期书法之演变的。所以确切地说,这不是
中国书法包含丰富而复杂的技法,但从无一份关于全部技法的清单。这是一本以167个练习组成的书法技法教材,涵盖了从笔法、字结构、章法到书法创作的基本技法。它是历*全面的一部解说中国书法技法的著作。其中包括一部分已经 失传 的技法 从王羲之到颜真卿的核心笔法。 全书编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每人都可以通过训练而掌握。书写技法不再是一些迷信、传说和个人有限经验的混合物。作者致力于建立传统书法技法与现代视觉艺术之间的联系,注重对想象力的训练,从而为造型艺术家的感觉和技巧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古今名人读书法》采集古今三百余位名人读书心得,列为八百余则,上自孔孟,下至蔡元培、胡适之,以时代为序,依次罗列,便于检索。书末附相关书目数十种,并介绍其作者、版本、存佚,乃至内容之优劣,尤便查考。 《古今名人读书法》早于1940年由本馆以繁体竖排形式出版,后又多次重印。本次改成简体横排形式出版,只做了少量必要的校订,内容并无增删。
钟明善教授所著《中国书法简史》是新中国成立后*部用现代汉语写成的书法史著作。1983年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后增加历代书论研究,成为《中国书法史》,再版3次,印刷11次。本书被日本书学泰斗今井凌雪和他的学生中村伸夫翻译,于1984 1989年在日本《书道研究》杂志连载5年,被评为 *受欢迎连载 之一。2015年《中国书法史》由日本筑波大学中村伸夫教授重译,日本美术新闻社分7卷出版,作为日本大中学生和书法爱好者学习中国书法的教材发行。 此次出版的增订本《中国书法史》在原书的基础上增加图例300多种,对近年新出土的古代书法作品进行了研究补充,全书20余万字,280页,随文附图500余张。 本书把中国书法置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背景下展开研究,以 意象 思维贯领全书;写作中始终坚持人民的立场和史学中的忧患意识;大量使用
精选历代经典碑帖,加注释文,提示其艺术特征,供临习者读解临摹之用。
中国书法包含丰富而复杂的技法,但从无一份关于全部技法的清单。这是一本以167个练习组成的书法技法教材,涵盖了从笔法、字结构、章法到书法创作的基本技法。它是历*全面的一部解说中国书法技法的著作。其中包括一部分已经 失传 的技法 从王羲之到颜真卿的核心笔法。 全书编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每人都可以通过训练而掌握。书写技法不再是一些迷信、传 和个人有限经验的混合物。作者致力于建立传统书法技法与现代视觉艺术之间的联系,注重对想象力的训练,从而为造型艺术家的感觉和技巧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书法学习》是邓散木先生对南宋姜夔所著《续书谱》一书的图解,是书法学习的入门图书,也是提高书法艺术修养的导游手册。 邓先生因循《续书谱》的内容次序,对楷、行、草等各种书体的渊源、各个时代不同的风格特点等配以名家名迹进行解读;对运笔的方法、字形的结构酌附原迹或画出图例;在注释中疏解典故成说、书法术语等。他还指出书法要有神采,须得有崇高的品德。
本书是根据启功先生《我学书法的经过》手稿整理而成。启功先生在手稿中以问答形式详细回答了书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执笔、运笔、选笔、选墨、选纸、选帖、临帖及书法创作问题,文笔浅显易懂,语言风趣幽默,是启功先生从自己多年的书法创作实践中总结的学习方法和认识,对学习和研究书法都是宝贵的经验,尤其对于书法初学者尽快理解书法要领、掌握书法技巧,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本书的宗旨在于通过对我国传统书法理论的剖析而展示各个时代的艺术思潮、审美趣尚和批评方式。 中国的书法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艺术。它是具体的造型艺术,通过点画的组合而构成千变万化的图像,表现出人们对平衡与倚侧、协调与矛盾、统一与变化、整齐与错落、疏散与紧密等种种形态美学的认识;它又是抽象的表意艺术,仅凭着线条的流动而展现作者的情感心绪与品格修养。它是实用的,每个文明社会的成员都依靠它交流思想、传递感情;它又是超实用的,历来论书者往往强调书家淡泊无为的心态和超乎名利的品格。 书法不同于其他艺术,如果以书法与绘画相比较,绘画直接取法于自然和生活,它通过图像来再现真实,绘画的重要原则是逼真,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抒情写意。而书法的象形意义已不再是模仿和再现文字意义所代表的物象,而是
这是一本畅销二十年的当代书论经典佳作,自2000年以来,先后由华艺出版社、台湾未来书城出版社(繁体字版)、知识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日本中央公论美术出版(日文版)、台湾典藏出版,常年畅销不衰,已近20多次印刷,创全国书法理论书籍销售量纪录。此次推出的《书法有法》(彩色珍藏版)是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自《书法有法》首版以来20年后的珍藏纪念版。适合广大书法爱好者收藏、馈赠的经典书品。 这本书是关于书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究性思考性研究著作。作者用一根书法之 法 作为线索,串联了中国书法中诸多璀璨的珍珠,探秘和研究了诸如中国书法笔法的起源、 终止、失传的原因,什么是 八分书 楷则 ,什么是书法中的 势 , 五字 执笔法 该如何诠释,古来若干譬喻(如 屋漏痕 折钗股 意在笔先 等) 究竟何指, 笔法 图解细释,书
本书揭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篆刻艺术历史演进的基本轨迹和艺术价值。 元代的文人篆刻艺术,长期以来是篆刻艺术史研究的空白。作者以元初赵孟頫、吾丘衍为基点,将文人篆刻艺术的自觉时代从明中期的旧说向前推进了二百年;勾勒了从元末到明嘉靖年间文人篆刻发展史实的线索,并利用新发现的文物,突破了以往关于文彭篆刻研究的局限。作者还以艺术社会学的视角,深入剖析了徽籍印人的社会属性、地位变化、经济来源和生存方式,探讨他们中的职业印人如何接受文人篆刻的艺术审美,逐渐融入文人篆刻家中,并成为晚明文人篆刻史上的重要力量。在清代的讨论中,突出了 印从书出 印外求印 两论对晚清诸家篆刻创作的影响,体现了作者论从史出、史从论入的治学方法。 近现代篆刻艺术是古代文人篆刻艺术的承续和转型。文集还收录了关于齐白石、黄宾虹
书法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世界艺术中*有中国特色的领域。书法成为深入中国艺术、中国文化理想的入口。然而随着书写习惯的变化,书法与现代人渐行渐远。作者在四十余年研究的基础上,为当代读者解答人们*为关切的问题: 书法究竟是什么? 作者知识广博,思想敏锐,把一个传统文化领域引到当代各种问题面前。本书从现象出发,既有细节的论述,又有对历史深切的思考,深入浅出,新光斓然,既是学界所公认的优秀之作,亦为广大读者所珍重。
《古代字体论稿》是启功先生多年汉字字体研究的杰作,其在1964年首次出版后,立即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其中的很多观点已成为后来文字学著作引证和立论的根据。随着汉字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字体问题在汉字研究中的学术地位日益重要,而这部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修订再版的。 启功先生以谦逊的治学态度,详细剖析了汉字字体的复杂演变过程,清理了种种缠杂不清的说法,提出了科学的结论。他的治学方法和独到观点不仅廓清了很多复杂的学术问题,梳理了汉字字体的发展历史,同时,启功先生的治学方法也给后学带来了不少启示。《古代字体论稿》为研究者和读者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字体发展的文献资料。书中近百帧各历史时期的字体图版本身就是一幅美丽、形象的历史长卷。
这是一堂北大爆款书法课。练了多年书法,但对其历史和流变一知半解?在景区看到一幅对联或一块匾额,却连字体都分不出?王羲之、颜真卿、米芾、张旭等书家都知道,却不了解他们的字究竟好在哪里?一幅字明明写得歪歪扭扭、涂涂抹抹,却被公认为佳作?……北京大学书法课老师方建勋以的六度书法理论体系,从书体、笔墨、性情、书写、观念和再造的维度,带你邂逅一位位书法大家,领略一幅幅名帖佳作,深入理解中国书法艺术。 这是一把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密码的钥匙。从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大篆,到秦代的刻石、汉代的简牍;从魏晋时期的行草尺牍,到唐代的楷书名碑;从宋元时代的文人书画,到明代的竖轴巨制,再到清代的金石风潮,书法始终在场,从不缺席。可以说,5000年中华文脉,24朝艺术传承,空间、时
《书法雅言》是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长子,书法家、鉴赏家项穆撰著的一部极具整体观和系统性的书法理论著作。全书共17篇,包括:书统、古今、辨体、形质、品格、资学、规矩、常变、正奇、中和、老少、神化、心相、取舍、功序、器用、知识。作者从儒家的观点出发,把书法推到 同流天地,翼卫教经 的地位。项穆强调内心修养,并强调书法的 正统 观念,将王羲之与孔子并列。书中既有独到的见解,又饱含着作者的责任意识以及丰富的情感,这在古代书法理论史上是少见的。《四库全书总目》评此书为 书家之圭臬 。
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费新我先生专为书法爱好者们写的一本普及读物。内容包括《习字十法》、《学书十要》、《常识七知》三章二十七篇。从执笔、运笔、选帖、临帖 到各种书体的特点、写法、书作款式等都有简明实用的阐述,并绘有示意图。书中还附有从甲骨文到清末名家的各种碑帖精品一百四十余幅。文字深入浅出,内容图文并茂,一读便能融会贯通。在时下的学习书法类图书中,由当代书法大家总结几十年的经验来为书法爱好者们写的普及读物仅此一种。亟宜人手一册,将是有志于学习中国书法的爱好者们攀登艺术高峰的绝好阶梯。
本书关心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是书法的经典?一种本不属于经典的文字书写在何种情况下才有可能成为书法的经典?《与古为徒》是吴昌硕为波士顿艺术博物馆题写的一块匾,《娟娟发屋》是重庆一个理发店的招牌。白谦慎教授借这两幅作品,思考书法的本质问题。 自从清代碑学兴起以来,书法的经典体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些相当稚拙、不成熟的石刻和书写遗迹被作为临习的典范。但为什么有些书法家把古代 穷乡儿女 的字迹奉为圭臬,对当下类似的书写却不闻不问?我们究竟以什么来界定 书法 ?又如何看待书法中的 经典 ?这些问题并不复杂,但却涉及许多社会文化的层面。比如,古与今的关系,名家书法与无名氏书刻的关系,财富与收藏的关系,学术与艺术的关系,艺术与社会体制的关系,平民与精英的关系,经典化和修辞策略的关系等等。本书通
本书是北京大学书法公开课“书法审美与实践”的讲稿整理。这十五讲内容,既触及书法最基础的笔法、结字与章法布局等技法层面,也探讨书法的风格、神采与气韵等审美层面,同时还揭示了书法学习必经的临帖、创作之方法与途径。作者以亲身、独得的经验和体悟,给出了修习、欣赏书法的秘钥。全书保留了讲稿的现场感、亲和力,行文生动活泼,例证丰富精彩,以超千幅高清图,抉发幽微,尽显书法之妙。每讲附有课程视频,视频以“北大书法公开课”之名流传全网,点击过千万,颇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书后附有专门录制的古代碑帖临习视频,可随之挥毫落纸,可观之悦目赏心。如此,一编在手,可读、可赏、可学、可写,成为懂书法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