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书法启蒙》是书画家林曦团队历时4年编绘的入门级书法全指南。 上册是关于书法的起源、文化和审美,从书法这门技艺,带你走进中华文脉; 下册手把手带你实践,从工具使用、作品创作,再到如何让书法滋养日常生活,给你全面的、保姆级的助力。 亲爱的读者,在我们心中,它不是需要达标的书法教材,而是一粒小小的种子,希望它带来的,是一个愉悦的体验过程。也许有一天,书法这门艺术会在你的生命里发芽,开花,成为人生中的助力与喜悦。
肩水金关为汉代烽塞关城,是当时进出河西、南北交通的咽喉。肩水金关出土汉简包括大量出入关文书和军事屯戍的记载,还有大量涉及当时西北边地政治、经济、文化 交通、民族、社会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两汉西部边疆的*手资料。 从书法艺术上讲,简牍文字跨越数百年,其中包含的各类书体如小篆、古隶、八分、隶草、章草、今草等等,既是我们观摩欣赏的书法艺术珍品,又是书法爱好者临摹传承的范本,还是研究汉字演变和书法史的实物资料。本书为《肩水金关汉简书法(合集)》,精选可供临写的包含各类书体的肩水金关汉简约三百支,作为 简帛书法大系 的一种。
《书法》杂志2019年和2020年合订本是二年二十四期合集,《书法》杂志在书法界具有广泛影响,是书法专业权威期刊,对书法艺术的普及与提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该合集内容包括古代书法经典、专题研究、名家札记、书法史料、书法篆刻课堂、书坛新闻等丰富内容,古今贯通,欣赏与学习兼适。
《历代小楷名作选刊》以小楷衍变历史脉络为序进行编排,竭力寻获精佳图版,遴选上至魏晋钟繇、王羲之父子下及明末黄道周等名家名作,根据作品体量,分册出版。便于读者对小楷发展演变历史有一宏观印象。各单册可相互参看,“博观约取”,找寻出符合自己艺术情趣的作品进行学习。 《历代小楷名作选刊》以图版呈现为主,且在图版傍边附以释文,并加以断句,读者临帖过程中可时时参阅,临写的同时也可对文章本身有所了解。篇首处约请名家撰文,或书家生平,或背景介绍,或考订赏鉴,或涵泳品读,各具视点,聊为读者临池一助。为了让读者更好的了解前人对所选名作的评价,篇末处附以“历代集评”,皆为后世书家、名人所作的评陟。又不拘囿所选一帖一作,凡是与所选书家相关的品评我们择其价值大者,一并收入。读者参酌或有裨益。
本字典共收单字头三千多个。单字头依照《汉语大字典》的部首排列。同部首的字依笔画多少为序,少的在前,多的在后。同笔画数的按起笔之形横、竖、撇、点、折为序依次排列。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全称《唐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大唐三藏圣教序(附心经)》。唐咸亨三年(六七二)十二月立于长安大慈恩寺。螭首方座,碑高三百五十厘米,宽一百厘米。行书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因碑首刻七佛像,又称《七佛圣教序》。此碑碑文由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敕答,太子李治(后来的唐高宗)《述三藏圣记》、笺答及玄奘所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组成。文字由长安弘福寺沙门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墨迹中所集,自贞观二十二年(六四七)至咸亨三年(六七二)历时二十五年完成。由于所集之字自然精美,故为世所重,历代皆为*书之*范本。现存西安碑林,陈列在第二室东侧第二排。清王澍曾评曰: 《兰亭》、《圣教》,行书之宗。千百年来,十重铁围,无有一人能打碎也。 本次放大选用之本为朵云轩所藏
本书是当代书画家、学者白蕉先生著作的*次系统整理,收录了白蕉先生的书法理论、史学、掌故笔记等领域的作品,这些作品的整理有助于推动当代书法史、民国史等领域的研究。 白蕉先生是当代书画界巨匠,他的书法及绘画创作皆取得了很高成就, 他的书法,得力于二王、阁帖、欧阳询和米芾,宋以后字不染,又能胸有诗书,故其书无近人习气,让人有面目一新之感 。在书法教育及书法理论研究方面,他也作出了较大贡献,有《书法十讲》《云间谈艺录》《书法问题讲话》《怎样临帖》《云间书跋甲集》《云间画题乙集》等著作。 白蕉先生在史学方面也取得了极高成就。在民国时期,他编写了《袁世凯与*》《嘉庆和珅档案》《光绪皇帝之悲剧》《珍妃的悲剧》《殖民边问题之检讨》《*次世界大战之中国参战》《*次世界大战中青岛日德之役与外论》《山东
该书为2017年《书法》1-12月份合集
中国书法是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蕴含独有的形神兼备的艺术魅力。我们也许无法拥有那样精湛的书法水平,但可以更好的理解、欣赏书法的美。本书涵盖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到大篆、小篆、隶书,及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从书法艺术的不同阶段精选出63幅意义非凡的经典作品和书法大家的代表作介绍给读者。通过图解形式,专业、生动地阐释作品的内容、章法结构、笔画、字体等特色,并解读作品背后的创作背景、书法家故事,且延申到书法源流、相关作品对比,全书共呈现300余幅相关书法精品,使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一座纸上中国书法艺术的博物馆,充分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翰墨之美。
内容提要 世上任何文字无论如何书写,都无法称其为真正的书法,更无法成就书法艺术之美。 中国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也是中国特有的一门艺术。书法的历史很悠远,可以追溯到三多年前的殷商时代。那时的甲骨文和金文(青铜器铭文)是今天所能见到的古的汉字,也是中国古的书法 作品 。金文书法带有美化装饰的倾向,体现了整肃端庄的标准美。后来的秦朝的小篆刻石、汉朝的隶书碑刻、唐朝的楷书碑刻,还有那些装饰性的瓦当文、美术化的花样字,都接续了殷商金文书法的这一传统。甲骨文书法是当时日常的书写样式,显示出当时手写体的生动活泼。后来的楚简、汉简、名家尺牍,都是日常文字书写活动留下的遗迹,饶有*变化的书写笔趣。我们还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书法史上动人的作品,如东晋王羲之行书《兰亭序》以及他的行草书尺牍,唐朝颜
《张旭光书法作品集2》由张旭光书。张旭光的书作极重墨法。书法队了在结体、章法、运笔上表达书法家的某种思想外,更多地要考虑在黑色变化中展现书法家的情感起伏和心理状态。张旭光悉心研究林老,心摹手追,常用浓墨挥毫,由浓及淡,而至虚白,特别注意虚实相生,采用了音乐中的韵律感,故呈现出生动气象。
《谷朗碑》全称《九真太守谷府君碑》。无刻石年月,谷朗卒于三国吴凤凰元年(272)四月二十二日。隶书,十八行,和地二十四字。额隶书一行直题『吴故九真太守谷府君之碑』十一字。石原在湖南耒阳县,久佚。 碑首行前、末行后均有谷氏后人题名,前刻重修男童等题名,末刻兴业大义乡嗣孙吏员题名六列。碑在末刻题名前即剜过,或刻题名时所剜,首行『府』字很明显剜过。未见有加刻题名前拓本。所见最旧清初或雍正拓本,前后题名清晰,九行『万里肃齐』之『肃齐』漫漶。其次碑前后题名凿去,碑额旁刻乾隆重修款,道咸年间又凿去,遗留末后题名数字凿净。民国初又剜,字肥方走形。 国家图书馆藏此裱本为之清初拓本。
执笔法是书法、绘画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中国书法史上有关执笔的记载很多,有的只有文字没有图像,有的既有文字又有图像,而其中讲述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并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执笔的流变:中国历代执笔图像汇考》搜集了自汉代以来直至晚清民国时期的执笔图像百余幅,系统、详尽地考察了中国古代执笔方法的流变过程。为了让大家对执笔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书中附带介绍埃及、日本、欧洲等国家与地区与我国古代传统执笔方法近似的执笔现象。将古今中外执笔的方式方法作一次有趣的比较,有利于对毛笔的执使形成更加客观的认识,对今天的书法学习和创作也应具有积极指导作用。
松荫轩 是香港著名印谱收藏家林章松先生的斋号,林先生历三十年之功,广收古今印谱至今不辍。截至目前,书斋现藏印谱计约3000余种,蔚为大观,具有存藏印谱种类多、数量大、富特色等诸多特点。本书为《松荫轩藏珍稀印谱丛刊》之一种,收录著名篆刻家唐醉石印谱如《唐醉石印存》《醉石山农印稿》等所收近四百方印蜕。本次整理出版过程中,为方便读者阅读和欣赏,特邀请国家图书馆金石研究专家对每个印章做释文解读,同时为展示印谱原貌,本次出版全部彩色印刷,以满足篆刻爱好者及相关研究者的需要。
《名碑百华(西安碑林经典石刻书法艺术赏析)(精)》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对西安碑林一百方名碑进行简要文史资料介绍,对名碑书法进行艺术分析,并配西安碑林名碑整体及局部高清图片,给读者提供碑林名碑书法图片欣赏和文字分析。
篆字的大部分具有描摹物态形象的表意的特证,还有一部分是表意和表音组合的字,这两类文字即“六书”中所指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类文字;转注和假借两类文字虽无象形表意的因素,但它们的形成也是经过千百年的创造、组合、演变,具有便于记忆和书写以及在结构上与前四类文字相协调统一的特点。篆字的演变,从大篆到小篆,是其在笔画上由繁到简,形体上由拙到秀,结构上由多异到规范的过程。虽然小乡在秦代就已规定为正字,但甲骨文、金文、籀文及其大量的异体字仍然作为一种古文字的遗存、象形文字的典型而流伟不汰。
宋元以来的书法,基本是以帖学为主流,明朝也沿袭下来,并继续发展。在前期、中期、晚期各个不同阶段,口王现出不同的风貌,也涌现出众多的书法名家。《中国法书全集》明代卷共收入了四百余位书家的六百余件作品。虽然数量如此之大,但仍不免挂一漏万。尽管如此,明代书法的发展脉络清晰叮循。明初有「一宋二沈」,台阁体大行其道;明中期吴门书家各擅胜场:晚明大师辈出,如徐渭、「邢、张、米、董」凹家以及「倪、黄」等都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面貌,达到了个性化的高峰,并对清代的书坛产生深远的影响。
《曹全碑》作为汉隶代表之作,风格秀逸、结体匀整,为历代书家推崇。本书所采用蒋祖诒旧藏本,是很初且很完整的拓本,其品相精良前所未见,我们以“下真迹之一等”的复制理念,不仅做到出版物与拓本原色等大,在色彩与细节的还原上,更是反复追正,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将是一卷全面展露原拓风神的艺术品。 在此类高端艺术类图书的行列中,还未有《曹全碑》拓本的出现,市场尚属空白,本书必将成为书法、文物、图书爱好者和相关专业研究者翘首以待的艺术之书。
《中国珍稀印谱原典大系》由陈振濂先生主编,拟分三编出版,总量预计在150 200 种之间,基本涵盖国内外珍稀印谱。每编各分专辑渐次推出,每辑 10 12 种,采用通代混编的方式。每辑均含古铜印谱、明清名人印谱、近代学术印谱三大类,并穿插其它特色印谱。选取印谱时,注重原谱的文献价值。所选印谱均保留完整原貌,不任意删减,以存真貌。陈振濂先生为本丛书撰写总序以及各种印谱的《题解》。 《兰亭序印存》以《兰亭序》为主题。规模虽不大,不过三十余方印,但却是在奉金石学考经证史之功以外,另行勾画出一个重书卷气涵泳诗文的优雅气息。本书根据西泠印社藏本影印。一函一册,一个定价,不分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