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畅销二十年的当代书论经典佳作,自2000年以来,先后由华艺出版社、台湾未来书城出版社(繁体字版)、知识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日本中央公论美术出版(日文版)、台湾典藏出版,常年畅销不衰,已近20多次印刷,创全国书法理论书籍销售量纪录。此次推出的《书法有法》(彩色珍藏版)是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自《书法有法》首版以来20年后的珍藏纪念版。适合广大书法爱好者收藏、馈赠的经典书品。 这本书是关于书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究性思考性研究著作。作者用一根书法之 法 作为线索,串联了中国书法中诸多璀璨的珍珠,探秘和研究了诸如中国书法笔法的起源、 终止、失传的原因,什么是 八分书 楷则 ,什么是书法中的 势 , 五字 执笔法 该如何诠释,古来若干譬喻(如 屋漏痕 折钗股 意在笔先 等) 究竟何指, 笔法 图解细释,书
本书是北京大学书法公开课“书法审美与实践”的讲稿整理。这十五讲内容,既触及书法最基础的笔法、结字与章法布局等技法层面,也探讨书法的风格、神采与气韵等审美层面,同时还揭示了书法学习必经的临帖、创作之方法与途径。作者以亲身、独得的经验和体悟,给出了修习、欣赏书法的秘钥。全书保留了讲稿的现场感、亲和力,行文生动活泼,例证丰富精彩,以超千幅高清图,抉发幽微,尽显书法之妙。每讲附有课程视频,视频以“北大书法公开课”之名流传全网,点击过千万,颇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书后附有专门录制的古代碑帖临习视频,可随之挥毫落纸,可观之悦目赏心。如此,一编在手,可读、可赏、可学、可写,成为懂书法之人。
书法知识千题共分为书学、书论、书史、书体、碑帖、技法、器用、篆刻八个部分。相较于同类书,更为全面、系统。内容紧跟学术前沿,确保不遗漏近期新研究成果。书中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强,都是我们在书法学习中最常遇到的问题,比较适合书法初学者及书法爱好者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书法理论水平,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走下去。书中内容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更加生动和活泼。
“湖山艺丛”是一套现当代艺术大家谈思想和理论的丛书。这些艺术家不但在实践领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而且勤于在学理层面深入探索,其思考多涉及各艺术门类的根本问题,所谈所论极富洞见。此次推出《近三百年的书学》《论书随笔》《学习书法的十三个问题》《文化与书法》四本,各册篇幅不长,但深入浅出,发人深省,堪称书法领域的“大家小书”。《近三百年的书学》是近现代书坛巨擘沙孟海先生的重要学术作品,主要从帖学、碑学、篆书、隶书、颜字五个方面,对明季崇祯元年(1628)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这三百年来的中国书法发展进行了梳理,做出了前瞻性、纲领性的阐述。附录部分是沙孟海先生关于书法史重点问题、学书经历和体会、书法专业教学的论述。本书是了解中国书法史,尤其是理解晚明以来书法发展脉络的重要文献,具有重要的学
《中国书法简史》是新中国成立后一部用现代汉语写成的书法史著作。1983年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后增加历代书论研究,成为《中国书法史》,再版3次,印刷11次。《中国书法史》被日本书学泰斗今井凌雪和他的学生中村伸夫翻译,于1984—1989年在日本《书道研究》杂志连载5年,被评为“*受欢迎连载”之一。2015年《中国书法史》由日本筑波大学中村伸夫教授重译,日本美术新闻社分7卷出版,作为日本大中学生和书法爱好者学习中国书法的教材发行。 此次出版的增订本《中国书法史》在原书的基础上增加图例300多种,对近年新出土的古代书法作品进行了研究补充,全书20余万字,280页,随文附图500余张。 《中国书法史》把中国书法置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背景下展开研究,以“意象”思维贯领全书;写作中始终坚持人民的立场和史学中的忧患意识;大量使
《历代书法论文选》中有些论文,如卫夫人、王羲之等人的作品,早被人指出系附名之伪作,但考虑到这些作品的影响很大,本身又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故仍选入,但在每人的题解中予以指明。 本书按作者生卒年代的前后次序编成,从汉赵壹开始到清康有为止。通过这个顺序,读者易于了解我国书学的发展过程。书后附有《人名索引》,以供查阅。
从一笔、一纸、一墨、一碑帖开始,进入书法的世界,享受与自己独处、与古人往来应心的时光。许多的变化、进益和美好,会由此开始生长。 书法是写字,但远不只是写字。 你如果是写字的人,想必对这一点早已有所体味。 你如果尚未开始,可以从书中的这些故事里,开始感受、理解和享有。
。。。
本书是我国部专门对历代书法理论分类编排并加以评注的著作。 编者季伏昆历经四十年,在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中爬罗剔抉、撷英咀华,整理出史上368位书法名家的1500余条论书语录,并分为十五大类,从书法本质、书体演变、书法学习、书法鉴赏到书法与个人品性修养的关系,涵括了书法的方法面面,实为一部书法艺术的百科全书。书法家方建勋亦为本书精选高清碑帖图片150余幅,图文互证,相得益彰。 书法不仅为中国艺术提供了美学鉴赏的基础,而且代表了一种万物有灵的原则。
本书以《中华大字典》部首编排法编排。正文前附《部首索引表》、《部首检字表》;正文后附《笔画检字表》,书中收录了历代书法上起先秦,下迄近代。本册为行书字典。
《近三百年的书学》是现当代书坛巨擘沙孟海先生的重要学术作品,主要从帖学、碑学、篆书、隶书、颜字五个方面,对明季崇祯元年(1628)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这三百年来的中国书法发展进行了梳理,做出了前瞻性、纲领性的阐述。
敦煌学开先河之人——陈寅恪眼中的敦煌美,1600年敦煌佛经与诗词美的历程。这里讲述敦煌国宝的前世今身:你知道心经跟敦煌什么关系吗,心经的流传有怎样的故事与曲折历程?流失海外的敦煌国宝们又有怎样的前世今身?《长恨歌》《琵琶行》《秦妇吟》《连昌宫词》原始出处在哪里,原始本与流传本又有什么不同?……这一切都需要你打开这本书,自己去发现。这里有1908年绝美敦煌最初的样子,这里也有狩野山雪《长恨歌图》高清版。傅斯年、梁启超、吴宓、朱自清、严耕望、季羡林推崇备至的史学+国学双料大师,心归之处,陈寅恪守望敦煌。
《中国古代法书选:墓志铭集》包括:《元桢墓志》,《张玄墓志》,《美人董氏墓志》。《元桢墓志》简介:刻于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年)。是属于北魏中期的典型碑刻。=26年夏出土于洛阳城北高沟村东南,后经于右任先生收藏并移存西安碑林至今。其笔画茂实刚劲,结体紧峻,意态恣肆,气势雄奇。《张玄墓志》简介:《张玄墓志》全称《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又称穴张黑女墓志移。北魏著名刻石之一,刻于北魏普泰元年(537年)十月。出土地不详。原石已侠。何绍基在题跋中由衷赞曰:化篆分人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者。目前原拓本今藏上海博物馆。穴张玄墓志移即为孤本,其余拓本只能是重刻本,均未体现原拓神采。今人眼福,可从精印印刷口叩中得睹拓本全貌。《美人董氏墓志》简介:全称穴美人董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