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是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蕴含独有的形神兼备的艺术魅力。我们也许无法拥有那样精湛的书法水平,但可以更好的理解、欣赏书法的美。本书涵盖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到大篆、小篆、隶书,及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从书法艺术的不同阶段精选出63幅意义非凡的经典作品和书法大家的代表作介绍给读者。通过图解形式,专业、生动地阐释作品的内容、章法结构、笔画、字体等特色,并解读作品背后的创作背景、书法家故事,且延申到书法源流、相关作品对比,全书共呈现300余幅相关书法精品,使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一座纸上中国书法艺术的博物馆,充分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翰墨之美。
汉字是中华民族万世一系、万方相认的本源文化依托,而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审美形式之一,被誉为 中华文明核心符号体系的核心价值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书法艺术逐渐形成和确立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五种书体,并产生了以 二王 及历代书法大家为代表的书法经典。对于现代人来说,无论是欣赏还是临习书法,都离不开这些经典,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书法之美系列以五种书体为面,以其产生的时代顺序为轴,精选了60件书法经典。它们或是各自书体的开宗立派之作,或将已有书体发扬光大,无论是技法水准还是艺术水准均为后世样板。同时,邀请书法专家从技法、心法与精神三个层面,一对一解读其点画之美与意韵之美,帮助读者读懂藏在字间的中国美学精神,在喧嚣浮躁的现实世界中,于一笔一
《金刚经》,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印度大乘佛教般若系经典,后秦鸠摩罗什译,是中国禅宗南宗的立宗典据,被誉为 经中之经 、 王中之王 ,是佛教中影响广、地位尊的经文。 由苏东坡手书的《金刚经》,集佛学至尊《金刚经》高深哲理与文坛泰斗苏东坡传神书法于一体,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书法*。苏东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千秋翰墨一代文宗。他在诗、文、书、画各个领域中都有极高的建树,位列 唐宋八大家 之一。 苏轼的书法成就居 宋四家 之首,他的书法不仅笔圆韵美、天资焕发,更充斥着一股 文章学问之气 ,隽永深远、耐人寻味。苏轼与佛禅也渊源颇深,他不仅熟读佛经,深通佛理,更是将佛学思想渗透到其文学创作之中。
吴湖帆(1894 1968),江苏吴县人,吴大澂嗣孙。工画山水、花卉,亦工行楷书,收藏宏富,精鉴别,善填词。又精鉴定,民国二十三年(1934)、民国三十五年(1946)任故宫博物院审定委员,家中收藏宏富,继承祖父吴大澂、外祖沈韵初及妻潘静淑家藏品外,大力搜罗金石、书画、碑帖,藏有黄公望《剩山图》、吴镇《渔父图》等剧迹。1956年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市文史馆馆员。曾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本书遴选吴湖帆的精品书画扇面80余件,并作释文,对其中的部分込作局部放大编排。
北朝墓志除了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外,还有着非常高的书法价值。由于其保存相对完整,字迹清晰,更好地保存了北魏时期的书法风貌。对于书法欣赏与学习来说,是非常好的范本。近数十年来,墓志的出土日多,以河南为大宗,其他如山东,陕西、河北、山西等亦均有出土。今自一百多种北朝墓志之中精选书法较精者,辑为数册。墓志或以家族分类,或以书法风格分类。所有选用的墓志拓片均为精拓原件拍摄,先为墓志整拓图,次为原大裁剪图,有志盖者亦均如此。旨在为书法爱好者及学习者提供更为丰富的书法资料。
北朝墓志除了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外,还有着非常高的书法价值。由于其保存相对完整,字迹清晰,更好地保存了北魏时期的书法风貌。对于书法欣赏与学习来说,是非常好的范本。近数十年来,墓志的出土日多,以河南为大宗,其他如山东,陕西、河北、山西等亦均有出土。今自一百多种北朝墓志之中精选书法较精者,辑为数册。墓志或以家族分类,或以书法风格分类。所有选用的墓志拓片均为精拓原件拍摄,先为墓志整拓图,次为原大裁剪图,有志盖者亦均如此。旨在为书法爱好者及学习者提供更为丰富的书法资料。
篆刻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是由实用的印章刻制演变而成,其形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三千多年来,我们的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印迹。 明末清初,出现了几个著名的印章鉴藏家,各自都有集体印谱行世,对印学的提倡与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学山堂印谱》、《赖古堂印谱》、《飞鸿堂印谱》就是其中影响力的三部集体印谱。此书为其中之《飞鸿堂印谱》。辑者:汪启淑,校定:金农、丁敬,于清 乾隆十年(1745年)辑成,共五集,四十卷,收录了同时代作品四千余方。
苏轼的书法早年学 二王 ,中年以后学颜真卿、杨凝式,晚年又学李北海,并广泛涉猎晋唐其他书家,形成极具个性的书风。《苏轼手札精选》精选苏轼的手札作品,包括《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帖》《东武帖》《邂逅帖》《次辩才韵诗帖 《跋吏部陈公诗帖》《归安丘园帖》《致季常尺牍》《北游帖》《获见帖》《覆盆子帖》 《渡海帖》《令子帖》《久留帖》《李白仙诗帖》《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题王说诗帖》等。底本注重艺术性,与版本价值相结合,适合不同层次的书家、书法爱好者临摹、学习。仿古籍线装,一函一册,印刷精美,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蜡笺是中国传统书画纸的一种,其制作工艺可追溯至隋唐时期,鼎盛于清代,至清末民初渐渐衰落,后失传近半个世纪。沪上书画纸加工及古字画修复装裱名家俞存荣自20世纪90年代起潜心于蜡笺制作工艺的研究和复原,2019年,其蜡笺技艺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本书从中国书画纸的发展说起,重点介绍了蜡笺及其几近失传的加工技艺:由蜡笺的起源、材料、品种、性能、制作流程,到海派文化的融入其中、创新发展,再到古往今来大家名流寄情书画纸的因缘、现当代海派传承谱系和日常衍生使用等。全书图文并茂,以通俗易读的语言和丰富多样的载体,科学、系统地展现蜡笺技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兼具资料性、可读性的传统文化读本。
扬州八怪 是18世纪中后期以扬州为活动中心的画家群体,他们在艺术上 不拘于法度 崭新于一时 ,其绘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底色之一,堪为中国的艺术符号 蕴含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资源和艺术财富之一部分。 《扬州八怪研究大系》是在20世纪80年代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扬州八怪研究资料丛书》的基础上,经多方面研究讨论,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立足当下,组织力量、梳理分类、确定纲目、倾力编写而成。这套 大系 不仅收录了 扬州八怪 的创作精品,也收集整理了 八怪 的文字著作,包括 八怪 的绘画、书法、印章作品等;既辑录了诗文总集中有关 八怪 的原始资料,又选收了近现代有关 八怪 的考辨等著述;既有 八怪 的诗文集、题画录、书画年表,又有 八怪 的年谱、现存书画目录等;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册为《扬州八
本书由曾繁涤编辑整理,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张善孖、张大千手录的曾熙书画作品的诗文题跋以及这些题跋的释文。张大千、张善孖与曾李二师之间的往来书画诗文。后是与前面题跋相关的书画作品约70幅。此外,尚有朱万章撰写的序言,以及张氏兄弟和曾李二师以及一众友人相关图片资料若干。有些资料是次面世,可以为研究大风堂张善孖、张大千兄弟与其师曾熙之间的文脉传承艺术流变提供大量珍贵资料,也为收藏他们的艺术作品提供一些帮助。
全书对赵之谦的篆刻作品进行系统而深入地整理研究,严谨而立体地呈现这位海派篆刻大家的卓越艺术成就,史料性尤为突出,篆刻作品的艺术性和真实性都有非常严肃的保证,为近现代中国篆刻史学者研究一代篆刻艺术大师赵之谦提供了重要详实的史料支撑,也为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相关研究专家研究艺术史提供了*手的文献参考。
本书收录书画篆刻大师王福厂传世篆刻作品二百余方,其中有印石和印面的作品七十余方,收录王福庵各个时期的有代表性的篆刻作品较全面的作品集。全书编排体例清晰,书前概述王福庵的篆刻艺术发展过程和艺术价值。书中分为有纪年作品和无纪年作品两部分,有纪年作品按照作品创作时间顺序编排作品顺序,无纪年作品按照艺术风格编排,著录作品和边款释文,作品尺寸、创作时间。书末编写王福厂的篆刻艺术年表。本书为研究、学*福厂篆刻艺术的学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