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是近代篆刻艺术领域的三座高峰。赵之谦篆刻多方取法,风格多样,为后来印人广开门路,在文人篆刻艺术 具有无法逾越的地位;吴昌硕、黄牧甫在以书入印和线条空间的处理上都具有典型的个人风格,开宗立派,影响甚广。君匋艺术院因收藏了晚清治印三大巨头赵之谦、吴昌硕和黄牧甫印章,赵之谦104方、吴昌硕152方、黄牧甫168方,且多为三人的精品佳作。成为当代印人们心中的一个神圣殿堂。 本书精选君匋艺术院藏印中赵之谦刻印67方、吴昌硕刻印56方、黄牧甫刻印77方。书中左页编排印蜕、边款和实际大小的原石,右页从正面、侧面、俯视等角度放大展示每一方印章的印面以及边款。所收三家作品,按照有纪年款的作品均按纪年先后顺序编排,无年款的排于有年款作品后面,根据其风格先后大致编排顺序,这样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师
赵孟頫的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他的行草书以“二王”为师,融会变化,自成一家。明人王世贞在《彝山堂笔记》中称他为:“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复‘二王’之古,开一代风气。” 《赵孟頫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精)》为赵孟頫行书所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供书法爱好者临摹欣赏。
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是近代篆刻艺术领域的三座高峰。赵之谦篆刻多方取法,风格多样,为后来印人广开门路,在文人篆刻艺术 具有无法逾越的地位;吴昌硕、黄牧甫在以书入印和线条空间的处理上都具有典型的个人风格,开宗立派,影响甚广。君匋艺术院因收藏了晚清治印三大巨头赵之谦、吴昌硕和黄牧甫印章,赵之谦104方、吴昌硕152方、黄牧甫168方,且多为三人的精品佳作。成为当代印人们心中的一个神圣殿堂。 本书精选君匋艺术院藏印中赵之谦刻印67方、吴昌硕刻印56方、黄牧甫刻印77方。书中左页编排印蜕、边款和实际大小的原石,右页从正面、侧面、俯视等角度放大展示每一方印章的印面以及边款。所收三家作品,按照有纪年款的作品均按纪年先后顺序编排,无年款的排于有年款作品后面,根据其风格先后大致编排顺序,这样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师
此本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小楷《道德经》,有褚遂良跋的一个拓本。底本注重艺术性,与版本价值相结合,是广大读者学习书法艺术的法帖。可供广大书法爱好者欣赏临摹。
全书对赵之谦的篆刻作品进行系统而深入地整理研究,严谨而立体地呈现这位海派篆刻大家的卓越艺术成就,史料性尤为突出,篆刻作品的艺术性和真实性都有非常严肃的保证,为近现代中国篆刻史学者研究一代篆刻艺术大师赵之谦提供了重要详实的史料支撑,也为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相关研究专家研究艺术史提供了第一手的文献参考。
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是近代篆刻艺术领域的三座高峰。赵之谦篆刻多方取法,风格多样,为后来印人广开门路,在文人篆刻艺术 具有无法逾越的地位;吴昌硕、黄牧甫在以书入印和线条空间的处理上都具有典型的个人风格,开宗立派,影响甚广。君匋艺术院因收藏了晚清治印三大巨头赵之谦、吴昌硕和黄牧甫印章,赵之谦104方、吴昌硕152方、黄牧甫168方,且多为三人的精品佳作。成为当代印人们心中的一个神圣殿堂。 本书精选君匋艺术院藏印中赵之谦刻印67方、吴昌硕刻印56方、黄牧甫刻印77方。书中左页编排印蜕、边款和实际大小的原石,右页从正面、侧面、俯视等角度放大展示每一方印章的印面以及边款。所收三家作品,按照有纪年款的作品均按纪年先后顺序编排,无年款的排于有年款作品后面,根据其风格先后大致编排顺序,这样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师
书前概述陈巨来篆刻艺术,作品部分分为他人用印和自用印两部分,后附陈巨来篆刻年表和文献著录。全书新增之前从未出版过的篆刻作品100余方,原石20余件,对陈巨来的篆刻作品进行了系统而深入地整理研究,严谨而立体地呈现了陈巨来的卓越艺术成就,为中国篆刻史学者研究陈巨来提供了重要详实的史料支撑,也为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相关研究专家研究艺术史提供了第一手的文献参考。
本书内容主要是介绍书法,法帖大都集自南派 帖学诸家,从晋代的钟、王,至唐、宋、元、明、清共有100多位书家珍品。本书收录留园书条石300多块,诸如二王法帖、宋贤六十五种、晋唐宋元明清诸家法书、含晖堂残帖﹑留园史实刻石等9个篇章,其中的书条石拓片质量之高出乎想象,内容完整丰富,书法各体均有,且很多拓片出自清代,十分珍贵。
本书收录书画篆刻大师王福厂传世篆刻作品二百余方,其中有印石和印面的作品七十余方,收录王福庵各个时期的有代表性的篆刻作品较全面的作品集。全书编排体例清晰,书前概述王福庵的篆刻艺术发展过程和艺术价值。书中分为有纪年作品和无纪年作品两部分,有纪年作品按照作品创作时间顺序编排作品顺序,无纪年作品按照艺术风格编排,著录作品和边款释文,作品尺寸、创作时间。书末编写王福厂的篆刻艺术年表。本书为研究、学福厂篆刻艺术的学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丰富和权威的第一手资料。
《黄庭坚名笔》,全面再现黄庭坚书法艺术。黄庭坚,北宋书法家、文学家。字鲁直,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黔安居士、八桂老人,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是中国书法历 一位重要的书家。书法兼擅行、草书,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为焦山《瘗鹤铭》书体所启发,自成风格。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长 大戟、绵劲迟涩。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主要书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经疏》《经伏波神祠诗》《诸上座帖》《李白忆旧游诗》《廉颇蔺相如传》《苦笋赋》等。
苏轼的书法早年学“二王”,中年以后学颜真卿、杨凝式,晚年又学李北海,并广泛涉猎晋唐其他书家,形成 个性的书风。苏轼书的《苏轼手札精选》精选苏轼的手札作品,包括《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帖》《东武帖》《邂逅帖》《次辩才韵诗帖《跋吏部陈公诗帖》《归安丘园帖》《致季常尺牍》《北游帖》《获见帖》《覆盆子帖》《渡海帖》《令子帖》《久留帖》《李白仙诗帖》《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题王说诗帖》等。底本注重艺术性,与版本价值相结合,适合不同层次的书家、书法爱好者临摹、学习。仿古籍线装,一函一册,印刷精美,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中华小篆大字典》是编者历经几载进行了科学的、系统的、完整的、的考证。另外,编者根据那些汉字结构的规律性,编撰了约两千多个小篆文字,自古以来,这些文字在相关文献上是没有篆体记载的,填补了小篆字体领域上的空白,对于研究小篆文字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小篆书法字体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文字学研究的价值,尤其是作为书画艺术人士而言,学习书写好篆体,对提升个人修养、艺术修养都有很大的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