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书法,自汉至晋,从南北朝到隋唐之际,已然发展到了精醇美好的顶巅,无论手迹或是石刻,都令人爱不释手。 书法的演变发展和兴衰更替、书写主题的变化及书法家的风格特点和文脉传承、帝王喜好风尚及当时社会思想形态对书法都产生各方面的影响,本书从书法艺术不同阶段的概述、代表书法家的作品介绍、解析,向读者展开了一条历史脉络清晰的书法艺术发展的详细介绍,便于读者轻松鸟瞰浩瀚的中国书法史。 其中,书法的不同形式,涉及甲骨文、碑贴、书法、书画题跋等,通过图解形式,配以精准的阐释,解读百余幅的书法史经典,图文资料独到经典,简约深刻,论述通俗而专业,适合读者轻松入手,亦可细品深读,深切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深受书法爱好者喜爱。本丛书择选历代书法名家经典,辅以作品介绍、释文、作者介绍。特色:此套碑帖内容的选取原则以优选限度还原作品真迹原貌为主,选取高清大图,唐摹本或很好拓本,优选避免赝品的选入;选取最能代表作者书法面貌的作品,例如此系列收入的王羲之作品集、王献之作品集有很多是原真迹拓本。
这本小书是美国法学院一本畅销书,简要介绍当代英美法律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清晰明了,深入浅出,非常适合法学院学生阅读,也是法律研究者的案头工具。 虽是一本不起眼的小书,但在当代中国法理学的语境下,小书的价值丝毫不亚于大部头的专著。索伦教授基于自身的研究兴趣与理论视野,广泛搜集法科一年级学生在美国法学院各种课程中可能会碰到的理论性学术概念,对其进行初步的解释并给出基本的文献指南。 索伦教授法理词汇的搜集整理工作,得到了法学院学生的广泛赞誉。
张迁碑通篇为方笔,方整劲挺,棱角分明,结构谨严,笔法凝练,初看似乎稚拙,细细品味才见精巧,章法、行气也见灵动之气,沉着有力,古妙异常。近代书家李瑞清认为《张迁碑》上承西周《盂鼎》书风,四周平满,严正朴茂,而且接近楷法,它的字体方整中多变化,朴厚中见媚劲,外方内圆,内捩外拓,方整而不板滞,是汉隶中的上品。 碑阳:2361*841 碑阴:1356*1086
从结构体系上看,爱德华兹所著《汉穆拉比法典》共五章,另有附录、法典索引和参考书目,结构排序相当规整。五章依次为:法典之发现;汉穆拉比与其统治;碑文;法典之注释;摩西法律。附录部分包括:巴比伦尼亚之衡制量制与物价;阿伯蓝与暗拉非;朝代表;较早之苏美尔法典。 从内容上看,爱德华兹所著《汉穆拉比法典》的主要特点有三:其一,该书在收录了碑 文本并附有尾注和边注的同时,为避免注释割裂碑文,将所有评注均归纳至第四章“法典之注释”中。其二,该书附录三“朝代表”在考察吸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英美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纪元前二三四八年至纪元前一九二五年汉穆拉比统一各国前三朝的年表予以列出。这为读者了解当时美索不达米亚的政治情况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其三,该书不但将汉穆拉比法典与古代两河流域的其
《塑料标准大全: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第3版)》汇集了截止到2013年7月底批准发布的现行塑料基础标准、通用方法国家标准共81项。内容包括:塑料定义、术语,塑料物理、化学性能,塑料燃烧性能,塑料机械性能,塑料耐环境、耐化学品性能等。 《塑料标准大全: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第3版)》收集的国家标准的属性已在本目录上标明(GB或GB/T),年号用四位数字表示。鉴于部分国家标准是在国家标准清理整顿前出版的,现尚未修订,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拌;读者在使用这些国家标准时,其属性以本目录上标明的为准(标准正文“引用标准”中标准的属性请读者注意查对)。
由于汉字对中华文明传承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专享的结构特性和书写方式,书法艺术历来深受统治阶层和文人的重视,能写一手好字也成了历朝士子的标配,书法家相对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传统书法艺术在今天得到新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广大中老年人业余休闲生活的优选。由于书法教育在今天得到少见的重视,书法艺术在青少年一代的学习生活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2018年6月,日本永青文库细川护熙理事长将永青文库收藏的36部4175册汉籍无偿赠予中国。此次捐赠作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为纪念此次中日典籍交往盛事,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书卷为媒 友谊长青——日本永青文库捐赠汉籍入藏中国国家图书馆特展”,社会反响热烈。本书由“以德为邻世代友好”“书籍之路 交流互鉴”及“海外合作 文化共享”等多个单元组成,旨在通过书影配文字的形式,更好地展示中日两国纵贯千年、源远流长的书籍交往之路,全方位地展示此批捐赠汉籍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展现了千余年来中日两国通过舟楫往还在文学、艺术、思想方面的交流融合与互学互鉴。
《中国草书字谱》为书法字谱类工具书,建立首文字13000余字及历代名家草书计5万余字。《中国草书字谱》将汉、魏、晋、唐、宋、元、明、清及近代300多位书家所书的有特点的范字汇集在一起,从中遴选的范字集结成书,是收入首文字和范字最多的一本草书字谱,可以说是一部草书字库,也是一部草书字型字典。 《中国草书字谱》共1300多页,编有凡例、“部首索引表”、“笔画检字表”,而且每页都有本页的首文索引,具有查阅便捷的特点。书中还配有《历代碑帖一览表》,是一本极具实用价值的书法工具书。
本书精选经方(即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223首方)用药301对,阐述了药对味药的性味归经、基本功用、主治病证、主治疾病、运用指导、溯源、注意事项等内容,指明了其常用量及张仲景最小、用量,并全面剖析了药对的配伍特点、药对配方、用量提示、临床应用等。书后有方剂索引。
本书是收录、编纂、注解、释义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有关骨伤科学术名词术语的医学专科工具书。内容包括传统理论、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生物力学、影像学等等。收录的词辞以现代通用为原则,并注重学术名词形成的探本求源,从文字学和医学史角度旁证博引,使辞书内容丰富,无论知识面和学术内涵都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同时,经的中西医学者、医史文献学者审定,使之成为目前骨伤科较有性和实用性的工具书,是中西医骨伤科工作者所,各图书馆,特别是医药院校图书馆和各医院、医药科研机构图书资料室所。
阅读中医古籍,既要具有的古代汉语知识,又要有的中医学知识,否则,阅读起来是有困准的。当前常用的汉语工具书,主要解决一般古籍的阅读问题,而对阅读中医古籍不太适用。 本书是阅读中医古籍的一本工具书。它以古代汉语文字、音韵、训诂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为基础,融会丰富的中医学知识,编选了中医占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字1752个,很大一部分例词、例句选自中医经典著作,逐一地加以解释,例句难者,还翻泽成现代汉语。编写中力求做到释义准确而明晰;翻译具体而易懂。 中医院校的学生倘能手备一册,对阅读中医古籍和深入研究祖国医学遗产,相信是有所裨益的。 有志于振兴中医或对中医有兴趣爱好的读者,也可以以本书作为进入中医殿堂的阶梯。 古汉语教学工作者,也可将本书作为深入研究古代汉语、丰富教学内容的参考资料。
《东医宝鉴(精)》是一部综合性医书,朝鲜·许浚原著,成书于我国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 年)。 全书共5篇,23卷,分为内景篇、外形篇、杂病 篇、汤液篇和针灸篇5类。是书以《黄庭经》有内景之文,医书亦有内外景象之图,故 先以内景精、气、神、脏腑为内景 4篇;次取外形头、面、手、足、筋、脉、骨为外形4篇;又采五运六气、四象三法、 内伤外感诸病证,列为杂病11篇;最后为汤液3篇、 针灸l篇。每篇又分子目,共计 104项。 《东医宝鉴(精)》在朝鲜医家所撰的汉方医著中最负盛名,对指导临床和文献研究都颇具参考 价值。
郑重著的《画未了》:真正的艺术家犹如美丽的花蝴蝶,初期只是一条蠕动的小毛虫,要飞,他必须先为自己编织一只茧,把自己束缚在里面,又必须在蛹体内来一次大变革,以重新组合体内的结构,完成蜕变。也是很重要的,它必须有能力破壳而出,这才能成为在空中飞翔、多姿多彩的花蝴蝶。这只茧便是艺术家早年艰辛学得的技法和所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