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套解读中国书法文化的家藏经典。作者余世存将其对传统文化的数十年研究结合中国书法艺术,站在大文化视角,遍寻中国好看诗、词、歌、赋、帖、文、碑、诏,精选140多位书法名家的300多篇传世名作。亲撰总序及主题导读,逐篇点评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全书作品均有释文对照及名家小传,标注纸本尺寸及馆藏地址。在解读中国书法之美的过程中,不仅诠释了何为中国人的精、气、神,更解密了中国人的生命美学与安身之道。本书分为“春行”“夏草”“秋楷”“冬篆隶”四册,将我国古代书法的书体形式尽数收罗,有条幅,有长卷,有册页,等等。每册暂包含导读、正文、拉页和专栏赏析等内容,其中正文主要涉及我国历朝历代著名书法作品及书法家信息、收藏情况、作品相关的典故及文化故事、作者的点评、原作品的高清图片及释文等,全书逻辑
陈海良作为当代中青年书家的杰出代表,近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八法尚工”个人作品展,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本作品集收入了“八法尚工”展的作品一百余件,以“屯云”“疾雨”“通泉”“奔驷”为主题,作品涵盖了立轴、手卷、扇面、斗方、楹联等不同形制,书法五体兼备而丰姿各具、形制多样且意态纷披。其中,以草书作品最富张扬之力,率真磊落又不失涩劲深透、诡谲多变而又深沉宏逸。陈海良所追求的,既是古人“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的“超验”世界,又是在当下传统文化转型与复兴的关键时期,以守望传统根脉的方式,自觉、坚定地思考和摸索着书法艺术的未来之路。书中除作品外还刊登了,展览座谈会纪要、现场照片和作者的艺术经历,以全方位的视角把本次展览和作者的艺术经历呈现给读者.
《绛帖》因刻于绛州而得名,是宋太宗淳化年间尚书郎潘师旦于家乡绛州摹刻勒石,是全国四大名帖之一。《绛帖》所收佳帖极多,内容颇为丰富,是宋代以前书法名家的墨宝大全。在刻帖之风盛行的宋代,潘师旦以《淳化阁帖》为母体,另做增删,计有李斯、王羲之、王献之、卫夫人、张旭、怀素、李白、欧阳询、颜真卿等几十位古代先贤的名作。这次再版的《绛帖》,是根据新绛县图书馆多年珍藏的孤本印制的,印制精美,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也是留给广大书法爱好者研习书艺的一份的名帖佳作。
本书收录以甲骨、铜器、玉石、砖陶、竹木简牍、绢(含帛、绫)、纸等为质地的中国古代法书作品,各个历史时期的碑刻、法帖等将分别另编全集。
《李鸿藻书札》由陆德富,谢亚衡编
本书为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书稿为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闻道未迟——沈鹏诗书作品展”的配套画册,画册主编吴为山。本书为书法家沈鹏的作品集,其书法精行草,兼隶、楷等多种书体。本书共收入沈鹏多年来创作的近百件书法作品及其诗书理论成果。沈鹏的创作成果丰硕,书法作品主题突出,时代感强,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特征。同时还收入沈鹏的艺术年表及多篇文章。
《颜真卿名笔》,全面再现颜真卿书法艺术。颜真卿,唐名臣,书法家。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世称“颜鲁公”“颜平原”。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古法为之一变,对后世影响很大。本书选取颜真卿争座位帖、祭伯文稿、竹山堂连句、颜勤礼碑等墨迹、拓本。
“砖铭书法大系”计两辑八册,此辑为两晋至宋元卷,共四册,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砖铭书法的时代、地域风格特征,是我们研究书法史、进行书法创作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砖铭书法大系·两晋至宋元砖铭书法(合集)》即砖铭书法大系·两晋至宋元砖铭书法(一)》《砖铭书法大系·两晋至宋元砖铭书法(二)》《砖铭书法大系·两晋至宋元砖铭书法(三)》《砖铭书法大系·两晋至宋元砖铭书法(四)》四本的套装,收录两晋至宋元砖铭五百余种,涵盖了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多种字体,便于书法、篆刻、金石类读者研究借鉴、观赏临写之用。
一、本书是书法艺术工具书。为保持与《中国行书大字典》、《中国隶书大字典》的体例基本一致,并形成系列,故无法探讨有关文字学的学问,也未能在这方面直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服务。如:大篆(甲骨文、金文)、小篆同属篆书范畴,在本书中收辑编排融为一体;但在实际应用中,它们又有各自不同的体系,读者应注意参阅其他古文字学工具书。二、本书所收辑之对象,是历代在书法艺术上有卓著成就之碑帖法书,无法收辑并非法帖而是文字学经典的汉许慎《说文解字》。所收碑帖法书之单字,其字形也不为《说文解字》之标准字形所囿。三、本书原则上以《中华大字典》部首编排法编排。收辑古碑法帖单字,原则上也以《中华大字典》已收录之首文为限。四、秦汉以前之古文字结字方法,往往与秦汉隶变以後之标准字形大相径庭,甚至有无法确定部首的现
本版药典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对收载的品种项下的(功能与主治)进行了规范,避免了易引起误导用药的现象,突出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特色;同时注意中医这的“证”和西医学的“病”之间存在着异病同证、同病异证的现象,将中医学的“证”和相应西医学的“病”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了功能主治表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临床医师准确理解的功能主治和合理用药提供了保证,促进了中医药在新时期的健康发展。本版药典在编制的工作程序上也有了改进。除采用传统的方式征求意见外,将增修订的附录与品种在国家药典委员会的网站上公示三个月,更广泛地征求了各方面意见,并将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提交各专业委员会审议,以确保本版药典标准内容和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力求药典编制工作的公开、公正和公平。本版药典在印刷编排上采用了双栏格式,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隶书横幅、隶书节临韩仁碑、隶书五言联、隶书七言联、隶书五言联、隶书横匾等。
阅读中医古籍,既要具有的古代汉语知识,又要有的中医学知识,否则,阅读起来是有困准的。当前常用的汉语工具书,主要解决一般古籍的阅读问题,而对阅读中医古籍不太适用。 本书是阅读中医古籍的一本工具书。它以古代汉语文字、音韵、训诂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为基础,融会丰富的中医学知识,编选了中医占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字1752个,很大一部分例词、例句选自中医经典著作,逐一地加以解释,例句难者,还翻泽成现代汉语。编写中力求做到释义准确而明晰;翻译具体而易懂。 中医院校的学生倘能手备一册,对阅读中医古籍和深入研究祖国医学遗产,相信是有所裨益的。 有志于振兴中医或对中医有兴趣爱好的读者,也可以以本书作为进入中医殿堂的阶梯。 古汉语教学工作者,也可将本书作为深入研究古代汉语、丰富教学内容的参考资料。
本书由中国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张世英先生甄选中西哲学目前数十位哲学家的百余条哲理名句,并亲自进行书法撰写;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李超杰进行注释。本书所选名句来源广博,皆为哲学界著名哲学家的经典名言,突出了中西方哲学思想的精髓;李超杰的注释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名言的出处与背景。本书最后展示了张世英先生自己的哲学理解,集中体现了其数十年哲学研究的感悟和成果。
本书是以篆刻、书法两种艺术形式篆刻书写儒家文化经典《论语》的名言警句,以期表现作者篆刻、书法互相印证的创作思路,用这种古玺、金文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书写、推介、传播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经典《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