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是早期汉字的主要字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本书选择常用的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以及大陆规范字形、古籍和台湾繁体字字形汇编成册,可满足读者学习汉语、了解古文字演变历史的需要,也可作为海外推广汉语教学的参考教材,适合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各界读者,尤其是学生、语文教师、书法爱好者、美术和广告设计者学习与使用。 2014年11月,本书联合《新华字典》(第11版)、《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纪念版)作为《中华系列字典》项目,荣获中华老字号始创产品时尚创意大赛辞书类铜奖。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由孙宝文编
品读中国历代碑帖,玩味古人的笔墨风神。胡竹峰品读的不仅是书法之美、文人雅趣,更有烟火日常。王羲之为友人送橘呈上一份《奉橘帖》写有“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的情谊;金农的《金农题画记》写着 “豆荚青,豆花白。豆荚肥,秋雨湿。想见田间午饭时,此中滋味,问着肉食贵人全不知。”,道出四时风物的生活妙趣;张旭有一日肚痛,狂笔书就《肚痛贴》……这一切正是“一半是尘土,一半是清风,一半是生活,一半是艺术”。在流动的清澈行文中,作者带我们通往明、清、唐、宋与魏晋,这是碑帖之路也是古典之路,更是一个人的心路。
《农药合理使用规范和残留标准》简要概述了农药合理使用规范和残留(MRLs)标准的概念和制定方法、农药合理使用的基本原则、控制农药残留的主要途径以及农药的主要使用方法;重点介绍了中国主要果蔬粮油茶类作物常规生产(包括无公害)以及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中农药的合理使用规范和MRLs标准,同时还收集了欧盟、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主要果蔬粮油茶类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标准。 《农药合理使用规范和残留标准》力求全面地反映主要果蔬粮油茶类作物的农药合理使用规范和MRLs标准。按照作物(或农产品)分类,而农药则按照通用名称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农药合理使用规范和残留标准》可供从事农产品生产和经营人员,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推广人员,港口、码头、超市、农贸市场负责农产品质量
本词典收录了国民经济和企业管理、商业和国际贸易、财政金融和 会计业务、保险和税务以及技术转让等经济领域和经 济法律方面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常用词组和短语,还收录了“三来一补”,“三资企业”,“自留地”, “包产到户”,“三乱”等我国政治经渣改革和社会 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特有词汇和短语,共60,000条左右。本词典同已出版的德汉经济和经济法词典配套使用,是中国包括台港澳地区和德语国家广大从事科 技,经贸和文化交流合作的业务人员,翻译工作者和经济法律教学和研究工作者不可缺少的工具书。
《圣教序》全名《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又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等。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观此碑,字字之间时见连带,呼应,一行之中大小,攲侧,虚实,起伏犹如一笔所书,气脉通畅,自然天成,实在难得。即使相同文字也尽可能地避免重复,少有雷同。由于怀仁对于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严谨态度,致使此碑点画气势、起落转侧,纤微克肖,充分地体现了王书的特点与韵味,达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简静的境界。评者以为“天衣无缝,胜于自运”,且勒石、镌刻皆当时高手,故此册成为历代书家学字的很好范本。
本书是一本行书的集字字帖,该书汇集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苏轼、米芾、赵孟頫等书法家的作品,经过精心筛选、多方比较挑选出彼此协调、整齐的行书作品,用来集结成唐诗。读者既能欣赏古诗词的抑扬顿挫之美,又能体会出书法作品的结构之美
《九成宫醴泉铭》,也称《九成宫碑》,魏徵撰文,欧阳询书丹。唐贞观六年(六三二)四月立於陕西麟游九成宫内。楷书,二十四行,行四十九字。碑高二百七十厘米,上宽八十七厘米,下宽九十三厘米,厚二十七厘米。碑身和碑首连成一体,碑首刻有六龙缠绕。此碑为欧阳询楷书代表作之一。今碑石虽存,然屡经剜凿,早已非原来面目。 本字帖精选底本,全文放大,无缺字。碑帖全貌的崭新特点为:利用电脑制图软件修补了残损缺失之处,同时将古碑帖精美之字放入回宫米田格内,即可找到每个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在格内所处的具体位置。在习字者临摹时经过回宫格米田格的合理准确定位,立刻便能看出所临的字是否与古碑字形相似,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篆书千字文》是清代书法家邓石如书,此书体为篆书,融入汉碑篆刻笔法,沉雄朴厚,以圆劲取胜,戛戛独造,包世臣推为神品。此帖是篆书学习,练习笔力的推荐书帖。 本字帖精选底本,全文放大,无缺字。碑帖全貌的崭新特点为:利用电脑制图软件修补了残损缺失之处,同时将古碑帖精美之字放入回宫米田格内,即可找到每个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在格内所处的具体位置。在习字者临摹时经过回宫格米田格的合理准确定位,立刻便能看出所临的字是否与古碑字形相似,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唐颜真卿书颜勤礼碑》是颜真卿晚年所书,其书法艺术已进入完全成熟时期。通篇气势磅礴,用笔苍劲有力,未经后人剔剜,是颜书中的代表作。现据初拓本影印出版,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参考。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淳化阁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本书以淳化阁帖肃府本为底本,全文放大,创新编注便于临摹。并将清代徐朝弼撰淳化阁帖释文于文后供参考。本书为《第1卷》。
本字帖精选底本,全文放大,无缺字。碑帖全貌的崭新特点为:利用电脑制图软件修补了残损缺失之处,同时将古碑帖精美之字放入回宫米田格内,即可找到每个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在格内所处的具体位置。在习字者临摹时经过回宫格米田格的合理准确定位,立刻便能看出所临的字是否与古碑字形相似,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孔子庙堂碑》又名“夫子庙堂碑”,唐贞观四年(630)刻立于长安孔庙,虞世南撰文并楷书。三十五行,行六十四字。有额篆书二行六字。碑文记叙武德九年,唐高祖下诏以隋朝故“绍圣侯”孔嗣哲之子孔德伦为“褒圣公”,及修缮孔庙之事。贞观原石未久即毁佚,唐长安三年(703)武则天曾命相王李旦重刻一石,此石在唐末亦遭毁佚。本次出版选用上海图书馆藏明代断后初拓本。缺首开,碑字从“观预闻”起。经邹方锷、达受、姚觐元、庞泽銮递藏。邹方锷、庞泽銮均审定为“宋拓本”。此本与西安碑林博物馆藏翁方纲跋本同属明拓断后初拓本,未见此刻有更早拓本,故弥足珍贵。
该书以"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为底本,介绍了其中的楷书技法。关于书法技法,历代论述颇多,有的过于繁冗复杂,初学者往往不得要领,无所适从。这套“书法入门十八法”试图集前人经验之精华,从实际出发,化繁为简,强调可操作性,把书法基本技法概括为“十八法”。书法爱好者通过这十八法的学习训练,可以从各个侧面加深对笔法的了解,从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早日跨入书法艺术的大门。本书采用环装装订设计,在临摹时可以180度平放,便于读者临摹研习,并且书稿还加注了异体字、繁体字的对照,本书稿内容质量较高,是书法临摹爱好者的优秀参考临本。
《中国书迹名品丛刊.褚遂良 倪宽赞》由弘蕴轩编
Lettering艺术字的呈现效果丰富多变、设计感强,且书写趣味性强,很适合对西文书法感兴趣的新手作为入门字体学习。另外,不乏很多手账、手工爱好者想通过装饰性强的手绘字体丰富自己的手账本或手工作品,那么Lettering艺术字也是很好的选择。所以,这本针对初学者且包含丰富案例和创意技巧讲解的Lettering艺术字创意书写教程就很适合大家阅读了。 本书分为5章,第1章为准备篇,为读者介绍了Lettering艺术字的基础知识;第2章介绍了基础笔画书写、排版技巧及特殊效果基础制作等内容:第3、4、5章介绍如何把学到的书写技巧运用到实际案例中,列举了日常书写常见内容案例,并展示了Lettering多变的书写效果,为读者能够快速运用提供参考。 本书以作者原创案例为载体,向读者介绍了多种Lettering艺术字书写效果的具体制作方法,非常适合爱好Lettering艺术字书写的
《史晨碑》由艺美联主编
书法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碑帖汗牛充栋,从何入手?如何上手?怎么从书法史的整体视野来欣赏风格多样的书法?这是学习者要面临的问题。 “了如指掌书法帖”辑“法相庄严楷书帖”精选历目前6位楷书大家的10种碑帖,共计8册。这些碑帖以适宜上手为基础,兼顾书法目前帖学的重要书风;范字如有缺损、风化,修旧如旧,做成无缺字本碑帖,以便读者通晓碑帖的文化背景;单字放大到日常书写大小,便于临摹示范;为碑帖中的每个范字建立索引,便于学习者或书法老师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了如指掌书法帖虽不是教材,却胜似教材。它把字帖功用、碑帖风范与工具书的索引做了完美结合。 本书选用唐代有名书法家颜真卿(709—784)中年代表作《多宝塔碑》,全文共2025个字,写于公元752年。时年颜真卿44岁,正值壮年,雄强一路的书风初露,上接唐人写
《落花诗》,纸本长卷,纵二十厘米,横三百一十四厘米,香港虚白斋旧藏。书录《落花诗》六十首,其中沈周三十首,文徵明、徐祯卿、吕常各十首。启功先生称道此作“楷法精工”。其笔画瘦劲挺拔,兼具赵孟頫小楷笔画的秀丽和欧阳询楷书结体的险劲,最能代表文徵明小楷的特点。《莲社图记》,纸本册页,收藏地未详,曾刊载于《艺苑掇英》。“莲社十八贤”源自一段佛教逸事。东晋高僧慧远于庐山东林寺首倡“白莲社”,道昺、宗炳等十八位成员合称“莲社十八贤”。北宋画家李公麟绘《莲社十八贤图卷》,《莲社十八贤图记》为卷后题识,由李公麟从兄李冲元所撰。题记记述了莲社的相关情况,通过描述李公麟的画作展现十八贤聚会时的场景。至明代文徵明多次书写此题记,寄寓隐居山林栖息泉石之志。此作结体精密,笔画劲秀,深得王羲之小楷之神
《大智禅师碑》刻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现存西安碑林,基本完好,碑阳碑阴两面总计未泐十字。碑阳严挺之撰,史维则隶书并篆额,32行,行61字。碑阴刻于开元二十九年(741),27行,行9字,阳成伯撰文,亦为史维则隶书。皆史子华刻。碑末附宋淳化、宣和,金大定、贞祜,明弘治年间题名。清人孙承泽推此碑隶书为开元第一。史维则,字天问,生卒年不详,唐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宋陈思《书小史》称其隶书“迫近钟书,发笔方广,字形俊美亦为时重”。本次出版选用国家图书馆藏宋拓宋装割裱本,为此碑帖存世之最珍惜版本。
《三坟记》,唐李季卿(李适之之子)撰文,李阳冰书。叙述的是立碑人李季卿迁葬他三个哥哥的事情。唐大历二年(七六七)立。碑文两面刻,篆书,二十四行,行二十字。原石早佚,宋时重刻,现存陕西省西安碑林。李阳冰,约生于开元九、十年(721-722)、卒于贞元初年(785-787),字少温,原籍谯郡(今安徽亳州),后徙居云阳(今陕西泾阳),遂为京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