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铭书法大系 计两辑八册,此辑为两汉三国卷,共计四册,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砖铭书法的时代、地域风格特征,是我们研究书法史、进行书法创作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砖铭书法大系 两汉三国砖铭书法(合集)》即《两汉三国砖铭书法(一)》《两汉三国砖铭书法(二)》《两汉三国砖铭书法(三)》《两汉三国砖铭书法(四)》四本的套装,收录两汉三国砖铭七百余种,涵盖了篆书、隶书、草书、行书等多种字体,便于书法、篆刻、金石类读者研究借鉴、观赏临写之用。
书法,汉字艺术,一种深植于中华文化精髓的表达方式。它以笔法、结构、章法为根基,是对汉字独有的造型美和图画性的极致展现。 本丛书立足传统,结合作者数十年习字、写字、教字经验,从汉字的本源到其形态演变,从基础笔画到整体布局,全方位深入解析书法艺术,细致入微地阐释书法精妙之处。旨在帮助每位书法爱好者不仅 懂其形 ,更能 通其神 ;在修习时,能够触类旁通,不断探索,最终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书法之路。
砖铭书法大系 计两辑八册,此辑为两晋至宋元卷,共四册,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砖铭书法的时代、地域风格特征,是我们研究书法史、进行书法创作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砖铭书法大系 两晋至宋元砖铭书法(合集)》即《两晋至宋元砖铭书法(一)》《两晋至宋元砖铭书法(二)》《两晋至宋元砖铭书法(三)》《两晋至宋元砖铭书法(四)》四本的套装,收录两晋至宋元砖铭七百余种,涵盖了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多种字体,便于书法、篆刻、金石类读者研究借鉴、观赏临写之用。
武威简,主要指《仪礼简》《王杖简》和《医药简》。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零星发现的汉晋简。《武威汉简书法》就是从上述三种汉简中精选而出。 《仪礼简》和《王杖十简》分别于1959年出自武威磨嘴子6号汉墓和18号汉墓。此地东北距武威市15公里,西北距旱滩坡亦15公里。大致坐标在北纬37 47 5.76 ,东经102 38 53.85 。地处祁连山东麓,往东30公里范围田畴沃野,正是走廊的绿洲地带。再往东往北,即为腾格里沙漠。从1959年到1972年,文博部门先后在此清理过72座汉墓,说明这里是两汉时期人类生活聚居的理想之地。 武威《仪礼简》是当时流行的儒家经典,全部书写都以当时成熟的八分隶通贯而成。典雅端庄,风格凝练,容字多,篇幅大,为两汉书法史上罕见的珍品。 同时出土于磨嘴子18号墓的 王杖十简 是汉代养老敬老,尊礼高年的制度条文,亦是出土的书法艺术珍
中国篆刻名品是上海书画出版社名品三部曲之一,继中国书法名品、中国绘画名品各百种之后全面出版,完整覆盖中国书画印领域名品名作范本经典的出版。篆刻名品全套24种,收录自先秦玺印、秦汉隋唐印章、明清流派印和近代名家篆刻作品,汇聚200余位篆刻名家,合计11765方印蜕,825方实物照片,全面覆盖两千年篆刻史、展现篆刻名品艺术风采同时,可见篆刻所反映的古文字、古文献内容的丰富多彩。 全套名品印蜕、边款图版均甄选自优质原钤印谱底本,并配以部分名作实物印面和原石。延续书画社名品系列注重文献校注的功能,对印文、边款中的典故、人名地名进行精准注释,并在每册末尾汇集诸家集评对该时代或名家印风进行总结归纳。 全套名品原色精印,为学习、研究玺印篆刻艺术提供直观的资料。性价比超高。套装更在24册名品外,附赠全部11765方篆
《居延新简书法(合集)》为 简帛书法大系 新出西北汉简图书。本书一函四册。 居延新简,1973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破城子遗址。两汉时期,此地是居延都尉甲渠候官的军事驻地。从今天的酒泉东北走,沿额济纳河一直到居延海,是汉武帝太初三年(前102)派强弩都尉路博德修筑的居延边塞。从北到南,由居延都尉和肩水都尉驻兵屯守。北有居延都尉下属的殄北候官、甲渠候官(王莽时改为甲沟候官)和卅井候官,南有肩水都尉下属的肩水候官、广地候官、橐他候官、仓石候官和庾候官。再南还有酒泉北部都尉下属的会水候官。居延新简就出自其中的甲渠候官。 候官 一名,既指都尉府下属的军事驻防机构,亦指该机构的军事主官。候官的秩级比六百石,略低于六百石的小县县长。居延新简就是甲渠候官长期驻守此地形成的上报下达的屯戍文书。 居
以古代传世名帖为范 例,以创新的六法框架式 书法体系教学,章节结构 特色,主要内容包括 学习书法的工具与材料、 心法、观察法、字法、笔 法、墨法、章法、创作篇 、欣赏篇。同时在 六法 章节前编写了学习三字经 ,概括了该章的要点,易 于学习者记忆,提高书法 学习效率。
《宣和书谱》马历代书法作品评汇编。未着撰者。《宣和书谱》二十卷。关于其撰者旧有二说:一说马宋代蔡京、蔡卞、米芾所撰,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说为元代吴文贵所编录,见刘有定《衍极注》。从书中极力颂扬王安石、蔡京等人来看,此书当编撰于宋徽宗朝新党当政之时。此书记载宋徽宗时期内府所藏诸帖,首列历代诸帝王书为一卷,次列篆隶为一卷,次列正书四卷,次列行书六卷,次列草书七卷,末列八分书一卷,后制诰。上起汉、魏,下迄赵宋,凡一百九十七家,一千三百四十幅。每种书体作品前各为叙论。并系以作者小传,记载其生平、遗文轶事,并品评作品风格源流,叙论详明,俱极精细,对研究古代书法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新钢笔画手卷和长卷源于中国传统绘画里的手卷,经过二十多年对中西绘画技法的学习吸收与探索创新,现已成为具有自身特色与样式的硬质线条艺术。21世纪新钢笔画手卷和长卷进入了创作的好时期,其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观赏性都有极大的提高。本书介绍了新钢笔画的手卷、长卷及条屏的表现形式,绘画工具和媒材,较系统地归纳、总结了创作中的技法处理与实践经验,并推出了一批当前国内优秀新钢笔画家的手卷、长卷作品,让读者可以品味画作的灵韵和精神。本书在新钢笔画手卷、长卷创作方面可以对读者起到借鉴和帮助作用,适合喜爱绘画的广大读者欣赏。本书可用作大专院校环境艺术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建筑专业学生的学习和辅导用书。
本书为书法技法讲坛丛书的一本,精选历代有代表性的清秀飘逸一路的隶书书法作品,如《曹全碑》《礼器碑》《孔宙碑》《朝侯小子残碑》等,分笔法、线条、墨法、间架、空间、章法等技法进行讲解,力图用图说话,并标注指示符号,解说文字条理分明、切中要害,从多角度、多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让读者轻松掌握更高层次的隶书技法。
本书为书法技法讲坛丛书的一本,精选历代有代表性的清秀飘逸一路的隶书书法作品,如《曹全碑》《礼器碑》《孔宙碑》《朝侯小子残碑》等,分笔法、线条、墨法、间架、空间、章法等技法进行讲解,力图用图说话,并标注指示符号,解说文字条理分明、切中要害,从多角度、多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让读者轻松掌握更高层次的隶书技法。
清乾、嘉之后,考据风炽,碑学大兴,学者士人摇旗呐喊、政要硕儒推波助澜,或考订源流,或躬身临池,魏碑书法的光芒方照彻寰宇,使人们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一时访碑者众,习碑者夥。赵之谦、包世臣、康有为、梁启超、李瑞清等皆为一时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