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方建勋老师编写的书法课程教材,全书从行书的发展,演变到代表书法家的作品,详细讲述了行书这一重要书法的历史,从而呈现了行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价值和意义。文笔通畅朴实,生动有趣,同时配有丰富的图例,操作性强,适合青少年阅读和学习。 作者认为,书法的书写,根本是人的心意情性的舒展与表达。如果太注重华丽的衣装,看重形式过于内在,技法大于人的表达,则很有可能走向形式主义,本末倒置,失去书法的 灵魂 。经常回顾早期的行书,直面早期书写的率真与直接,正可以让今天的我们在精雕细琢技法时,警醒自己不会忘本,不会掉进 技法至上 的深渊。
学习书法的目的在于实际运用,《汉隶隶书教程(曹全碑 修订版)》由武道湘编著,从实用性出发,注重基础学习,鼓励创作。本书对隶书基本字体进行详细指导,以名家原拓本为蓝本,经过筛选、归类及特殊的技术处理后,翻制成墨迹,并配以米字格,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并且掌握字形结构以及笔画定位。 为了配合书法培训教学和初学者自学,在编排结构上,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对各章节中范字的用笔特点、结字规律和书写宜忌作较为详细的临习指导,再针对不同形式的书法作品的结体规律、章法布局、落款方法及钤印位置等做了详细的理论、创作指导。
回宫格用“内宫”和“外宫”把汉字分作两个块面来记忆,这两个块面的意义远远超过了笔画定位的作用。它向学习者展示的是汉字“内紧外松”“内密外疏”“内实外虚”的结体规律,教师用回宫格向学生讲授的不只是哪一笔定位在哪条线或哪个面上。而是哪种字形的字应该怎样写它的结构才能紧凑。美观。因此,回宫格教学法,不仅教学生学会写字,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掌握写好字的规律。 本教材的册教学内容,安排的是独体字与纵向结构字的书写指导,这部分是全部教材的基础内容。第二册以后的所有合体字结构及外延规律,都是以这一册的教学内容为基础的。 六册写字教材的编排程序是先独体字,后合体字,先纵向结构字,后横向结构字,称强调笔画外延,后指导主体部分的组合搭配。 教学程序也是由浅入深的。 一、二册引导学生重点认识独体字
《篆书说文部目三种》选取清代书法家王福庵、吴大澂、杨沂孙书写的篆书《说文部目》,进行横向对比编排。因五百四十部目中有许多字较为生僻,特统一进行了注音,以便读者识认。清代金石考据之学兴起,篆书的创作也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如王澍、钱坫、邓石如、赵之谦等大家。此时《说文》备受书家珍视,不少大家对其下过功夫。作为研习《说文》锁钥的五百四十部首,自然也成为诸家临习日课,有书迹流传于世的即有杨沂孙、胡澍、吴大澂、王福庵等人。“篆印必先习篆”,学习篆刻须先临习篆书,因此本书也是学习篆刻的入门临习范本。
回宫格用“内宫”和“外宫”把汉字分作两个块面来记忆,这两个块面的意义远远超过了笔画定位的作用。它向学习者展示的是汉字“内紧外松”“内密外疏”“内实外虚”的结体规律,教师用回宫格向学生讲授的不只是哪一笔定位在哪条线或哪个面上。而是哪种字形的字应该怎样写它的结构才能紧凑。美观。因此,回宫格教学法,不仅教学生学会写字,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掌握写好字的规律。 本教材的册教学内容,安排的是独体字与纵向结构字的书写指导,这部分是全部教材的基础内容。第二册以后的所有合体字结构及外延规律,都是以这一册的教学内容为基础的。 六册写字教材的编排程序是先独体字,后合体字,先纵向结构字,后横向结构字,称强调笔画外延,后指导主体部分的组合搭配。 教学程序也是由浅入深的。 一、二册引导学生重点认识独体字
本书是由中国现代书法家邓散木先生的精心之作,全书从执笔、运笔、 摹 与 临 、读帖、时间的安排、临帖面临的问题、选帖与换帖、各家的特征和写法、书写工具的选择和使用、碑帖简介十个方面,详略得当地论述临帖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堪称书法初学者的 教科书 。 本书基于原稿,因循行文思路,对内容进行梳理,独家收录邓散木先生所推荐的历代传世碑帖,以供初学者观摩临习,可谓一本书尽览中国书法名碑法帖,具有收藏价值。同时,书中内藏颜真卿《祭侄文稿》高清海报,为读者呈现一场书法盛宴。
《书法自学丛帖》系列丛书选取历代名家名帖,并由横、竖、撇、点、折等基本笔画和部分偏旁部首入手,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王羲之、智永、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李邕、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佶、赵孟頫、吴叡、文徵明、邓石如等的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及《张迁碑》、《石门颂》、《曹全碑》、《礼器碑》、《郑文公碑》、《张猛龙碑》、《张黑女碑》等碑帖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为了方便读者临摹,尽可能地选用原帖中清晰、美观、易认的字,并将其放大、归类。习字者只要认真地按照该帖的训练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书写水平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柯国富、华骏铭编*的《吴昌硕篆书入门》为丛书之一,选取了近现代书法宗师吴昌硕的篆书进行剖析。
本书是黄自元在唐初四大书家之一欧阳询间架结构《三十六法》和邵瑛著作基础上系统、全面地研究剖析了汉字结构组合规律,归纳总结出九十二种汉字结体书写的方法,并各有典型例字。他的楷书集欧、颜、柳三家之长,不仅得欧体之笔法结构,且备颜体之丰润遒劲,又见柳体之骨法劲健,是一本较为完整、实用的法帖。
《大学书法篆书临摹教程》主要内容为:唐宋元明:篆书的低谷期、汉代篆书、清代篆书等。1995年初,我们又开始着手编写中等师范书法教育的教材,经过一年的努力,中师书法教材编完了。1996年4月,国家*师范司组织专家对中师书法教材《书写训练》进行了审定,并决定1996年暑假后全国中等师范学校都要使用这套教材。至此,在从小学到高等书法教育的教学体制、教材建设中,只有大学即高等书法教育这一块,还未能完成教材编写的任务,而高等书法教育是一个技术规范极强、质量要求极高的教育层次,编写这样的教材,必须讲究系统性、学科性,并且要有实际操作性,以改变目前高等院校书法教材用书法常识读物来代替的现状。
《草书字典》是一部书法艺术工具书,与文字工具书有别,故不合正体之异体字亦加以收录。《草书字典》收录历代法书上起先秦,下迄近代,多以影印件直接剪辑。历代法书、碑帖中的单字原迹大小相差悬殊,为使有限的篇幅能容纳尽可能多的内容,收辑多有收缩。
本套图书共六册,分别是:《楷书教程》《行书教程》《隶书教程》《篆书教程》《草书教程》《篆刻教程》。目前,图书市场上的同类书基本上是纯学术的研究读物,不接地气。本书结合技法教程阐述理论话题,将各种书体讲解透彻。作者为卢中南、叶培贵、赵宏等著名学者,具有权威性。 本书是其中一册之《楷书教程(中国书法教程)》。
本书精选收录历代名家草书范字4000例,按照笔画顺序以及偏旁部首编排,适合书法学习者由简入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还可以作为简明便捷的书法词典,置于案头,检索备用。
这部著作梳理了甲骨文书法的基本概念、文化价值、造型特征、思维模式、书法语言、工具材料、识字与释义,着重阐述了甲骨文书法的运笔方法、构字方法、布局方法以及甲骨文卜辞的临摹方法和甲骨文书法创作。整个教材引用了近200幅高清图片,包括甲骨文文献照片、拓片、字表、笔法演示图、书法作品等,对甲骨文书法理论做了充分的佐证,能有效帮助学习者认知和临摹甲骨文书法,是一本内容全面、架构科学、教学实用的甲骨文书法教材。
吴昌硕于书、篆刻皆精,对我国篆刻艺术有重大影响,本书是对吴昌硕篆刻艺术的总结,为读者集中展示他的艺术成果。本书收字头近两千个,字体约万枚,每个字头下收吴老各个时期、各种结体的篆书字迹。本书选字丰富、典型,集中展示了吴昌硕篆书艺术的发展源流。 本字典所列字头采用简体字,但字范仍保留书家字迹原貌。附有音序、笔画多种索引查检方式,既是书法爱好者查检字体的推荐书法工具书,又可作为平面艺术设计从业人员的专用书法的字库类工具书。
通过集字集中展现简帛书的书法艺术,利用电脑图像处理技术,将字在大小重轻倾侧等方面做到上下贯通、左右呼应。 简帛,简牍与帛书、帛画的简称。简牍又分竹简 、木简与木牍、竹牍。简帛是纸张使用前的主要书写 载体,简帛书抄写于我国文字发展为重要的隶 变时期,为追溯隶书的起源、形成提供了确实的依据 。简帛书也是书法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书法学、文字 学、考古学上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王福庵、杨沂孙、吴大澂书的《篆书说文部首三种》选取清代书法家王福庵、吴大澂、杨沂孙书写的篆书《说文部目》,进行横向对比编排。因五百四十部目中有许多字较为生僻,特统一进行了注音,以便读者识认。清代金石考据之学兴起,篆书的创作也达到 繁荣,出现了如王澍、钱坫、邓石如、赵之谦等大家。此时《说文》备受书家珍视,不少大家对其下过功夫。作为研习《说文》锁钥的五百四十部首,自然也成为诸家临习日课,有书迹流传于世的即有杨沂孙、胡澍、吴大澂、王福庵等人。“篆印必先习篆”,学习篆刻须先临习篆书,因此本书也是学习篆刻的入门临习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