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草书十分强调节奏韵律,注重笔法腕法,绫条沉着老辣,极富振荡感、立体感;在结字和章法上也有重大突破,形成独特风格——苍老跌宕。
《书法经典放大·铭刻系列29:颜真卿争座位帖(二)》所选法帖多是原文字较小者,因而“放大”也就具有了价值。这些碑帖都是佳作杰构,赵孟俯在《兰亭十三跋》中说:“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书法经典放大·铭刻系列29:颜真卿争座位帖(二)》字数远非“古刻数行”可比。放大本不仅追求原色,而且尽量做到保持原帖的点画、字形、行气、章法之“真貌”,使原作由于字“小”而不易见的韵致得以充分展现。如此既利于了学习,也增强了欣赏的多元性。
《晋唐二王书系字典》采用繁体字,部首及检字表亦按照繁体字排列。
此碑全称《高句丽好大王碑》,又称《广开土王境平安好大王碑》,据考为东晋义熙十年(四一四)刻。清光绪初年于吉林省辑安县(今集安市)出土。碑纵六百十二厘米,横一百八十五厘米,隶书,四面环刻,计四十四行,行四十一字。此碑乃高句丽第二十代长寿王为纪念第十九代王谈德而建。碑文叙述了高句丽建国的神话和谈德的战功。该碑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文字最多的高句丽考古史料,历来为史家所重。 此碑书法似隶似楷,有秦诏版遗意。其书方整纯厚,道古朴茂,用笔多属圆笔,藏锋逆入,沉着古厚。结体开阔端庄,丰满匀称,不拘泥于细处,而注重整体的浑朴静穆,自有一种凛然不可逼视之态。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若高丽故城之刻,新罗巡狩之碑,启自远夷,来从外国,然其高美,已冠古今。” 今将此碑旧拓本影印出版,以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