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阁帖》是中国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深受书法爱好者喜爱。本丛书择选历代书法名家经典,辅以作品介绍、释文、作者介绍。特色:现市场上虽然称为经典书法的图书不少,但大多数都是翻印,缺乏新意,而且真伪杂糅。此套碑帖内容的选取原则以限度还原作品真迹原貌为主,选取高清大图,唐摹本或拓本,程度避免赝品的选入;选取能代表作者书法面貌的作品,例如此系列收入的王羲之作品集、王献之作品集有很多是原真迹拓本,而现市场上包括二玄社出版的多都是翻刻本,根本不能代表王羲之的书法水准。
《淳化阁帖》是我国历史上现存*.早的一部 书法丛帖 ,共十卷,记录了秦、汉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发展历程,是现存*.一部关于中国书法史的大型图典。 宋、元以后,《阁帖》拥有广泛的临摹研习群体,她深远地影响着中国书法的进程。历观明、清两代尺牍、文书,件件有《阁帖》的影子。《阁帖》已然构成行、草书的正源,她不仅是中国书法史上一部不朽的经典,恐将之视为中国书法发展的 命脉 也不为过。 明天启初,时任太常寺卿兼侍读学士的董其昌奉诏至江南仿书,在老友陈继儒家见宋初原拓《淳化阁帖》祖本,摩挲叹赏之余,借归临摹,至天启五年乙丑十二月十五日次第临毕,时间已越二年。 《阁帖》是宋太宗集宫中所藏魏、晋、隋、唐诸家墨迹汇刻而成的著名法帖,素有 法帖之祖 的美称。它的墨拓本一直是历代书家师法学习的圭臬
《中国珍稀印谱原典大系》由陈振濂先生主编,拟分三编出版,总量预计在150 200 种之间,基本涵盖国内外珍稀印谱。每编各分专辑渐次推出,每辑 10 12 种,采用通代混编的方式。每辑均含古铜印谱、明清名人印谱、近代学术印谱三大类,并穿插其他特色印谱。选取印谱时,注重原谱的文献价值。所选印谱均保留完整原貌,不任意删减,以存真貌。陈振濂先生为本丛书撰写总序以及各种印谱的《题解》。 《古玉印汇》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由西泠印社出版。黑框细格,上有墨拓古玉印印蜕,下注藏家、原载、钮式、释文等等,方介堪收集百家印谱中之玉印而摹印之,开了古玉印专门汇集的新风气。本书根据西泠印社藏本影印。
该书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是迄今*全的流散海外金文汇编整理成果。全书共十卷,*卷包括中、英文序、收藏地点总目以及引用书目等;第二卷至第九卷,是这部书的主体,汇编了商周金文拓本和摹本1813件;第十卷是器名索引、收藏地点索引以及《汇编》与 美帝国主义劫惊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 (简称《集录》)的对照表等。 本书除详列所选青铜器的存藏情况、流转信息、著录情况之外,还提供了每件青铜器的清晰器物照片、铭文局部照片、与铭文原字等大的清晰拓片照片。其可贵之处在于,书中巴纳本人遍访西欧、北美、澳洲各国,以及亚洲的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总计数十处公私藏家,亲手墨拓所得达1300余件。全书收录的1800余件商周金文拓本和摹本种,其中 未为前人著录,而为本书特有者,达700余器,有为前人著录而著录之书已绝版难觅者
《北魏汝南王修治古塔铭》由王宏昌编著。 汝南王修治古塔铭,是北魏石刻代表作之一,刻于北魏正光五年(524年),近代出土于河南洛阳邙山,现藏于洛阳古代艺术馆。此铭石高3lcm,宽47.5cm,厚5.5cm,凡27行,行17字。字迹不大,而结体紧凑,似倚实正,潇洒遒劲,拙中藏巧。
《宋徽宗名笔》,全面再现宋徽宗书法艺术。宋徽宗,即赵佶,北宋第八位皇帝、书画家,号宣和主人。其书法变化于初唐薛稷、薛曜,自创 瘦金书 (亦称 瘦金体 ),横画收笔带钩,竖下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若切刀,竖钩细长,个别连笔则如游丝飞空。本书选取宋徽宗真书千字文、草书千字文、瑞鹤图、大字秾芳诗等墨迹、拓本。
李璧墓志,正书,三十行,行三十一字。有阴一列计十四行,每行少至四字多至十字。字数不等,字迹较大。正光元年(五二一)十二月刻此志是以旧碑改为墓志。磨旧碑碑阴改为[宣统元津浦铁道修至德州北境获此石,从土人以、银币三百购置金石保存所]。另据《校碑随笔》记,此志为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在景州出土,此说待考。 李璧志书法佳妙,为不少书家所推重。此志与北魏神龟二年(五一九)年立的《兖州贾思伯碑》和正光三年(五二二)年立的《张猛龙碑》书法风格相近,故有论者认为李璧墓志与此二碑为一人所书。 此志过去曾有影印本(多未印志阴),如今已经少见,今据初拓本,并补齐志阴影印,供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和欣赏。
《礼器碑》全称《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或称《修孔子庙器表》、《鲁相韩敕复颜氏繇发碑》、《汉韩明府孔子庙碑》、《韩敕碑》。碑高一百七十厘米、宽七十八点五厘米。无额,碑阳隶书十六行,其中正文十三行,每行三十六字。碑阳后三行及碑阴、碑两侧刻一百零四个捐款人姓名及捐款数额。碑阴三列,每列十七行;碑右侧四列,每列四行;碑左侧三列,每列四行。建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公元一五六年”。碑现存曲阜市汉魏碑刻陈列馆。碑文赞颂了鲁相韩敕豁免孔子母亲颜氏、孔子妻并官氏之族人差役,造立孔庙礼器,修饰孔庙的功绩。 此碑白宋至今著录较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历来被推为隶书极则。书风细劲而雄健,端严而俊逸,可谓方正秀丽兼而有之。碑之后半部及碑阴是其最精彩部分。用笔灵活多变,结体严谨宽绰,一向被认为是汉碑
陈介祺为清代收藏家,藏品甚丰,名声远播。《陈介祺藏拓秦诏量铭文》稿为其收藏的秦代诏量的拓本,为我们保留了不可多得的秦代文字资料,不仅对于古文字工作者,对书法爱好者也有一定启迪。当代学者李志贤先生也对拓本做了剖析,使其价值更加光大。
《凤墅帖》是南宋曾宏父据家藏宋人真迹编刻而成的书法汇帖,仅存部分宋拓残卷及清人残帖释文。该书以 类吾宋三百年间书法,自成一家,以传无穷 为目的,在宋代书法研究方面具有极为珍贵的价值;由于该帖书家多为两宋时期政治、文化、学术方面的知名人物,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宋拓凤墅法帖》集中了宋代名人书迹,是一部断代汇帖。原书四十四卷, 全帙四十四卷,其中前帖、续帖各二十卷,附画帖、题咏各两卷。现本社推出的《宋拓凤墅法帖》精品选集合集出版,即《黄太史帖》《石湖诗帖》《东都相帖》《南渡明贤诗帖》。由于该帖为海内外孤本,世人不易轻见,此次版本为彩色精美印刷合集出版,极具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