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被称作“圣人”。一部《论语》道尽人生百态,思想穿透千年,其文约意丰的言辞语句,蕴含着鲜活的中国智慧和包罗万象的人世道理,可助人修身、为学、齐家、治国。这《论语》一共20篇约500章,每天只需读懂、 读透一两章,一年便可读完整部《论语》,用每日一读的简约方式,享受 硬核的中华文粹,建立终身学习的思维模式。 本书一大特色是把书法和《论语》有机结合, 书法家、中国书协 孙晓云女士用精致小楷抄写整部《论语》,力求把枯涩的文字变为书香墨趣,这本书饱含着她独特的艺术情思,通过书法墨迹传颂出国学的精髓,传统的要义。同时由府建明教授对原典原文斟词酌句且饶有趣味地进行了细致、简明的解读,既可以帮助初涉古文的学生翻译古文,也为深入阅读提供知识性的注解和引导。这部《日读论语》是一部极为独特的“国学书法
柯国富、傅玉芳主编的《历代书法家五体千字文字典》收录赵孟頫所书楷书、欧阳询所书行书、智永所书草书、王福庵所书隶书、邓石如所书篆书这五种书体的《千字文》,并按照其内容顺序,将五种字体对照排列。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希望能成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书的良师益友。
本书收长卷《廉颇蔺相如列传》,草书,纸本。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卷内钤“内府书印”、“绍兴”连珠印、“内省斋”、“秋壑图书”、“顾禄私印”、“欧阳玄印”、“项子京家珍藏”、“永瑆之印”、“诒晋斋印”等诸多印鉴。其书法纵横穿插,活泼洒荡,笔势飘逸,转折流畅,是其入古出新的草书代表作。
元代至元三十年,蘇州玄妙觀之三門重新修繕,吴興文人陵陽先生為其撰寫《玄妙觀重修三門記》一文。大德年間,已是知天命之年的趙孟頫以大字楷書寫就穴玄妙觀重修三門記移碑文。這件墨蹟縱三十五點八厘米,横二百八十三點八厘米,計六十七行,五百餘字。明代書家陳繼儒盛讚此作「精彩可照四裔」,明代學者李日華評說:「文敏此書有泰和(李邕)之朗而無其佻,有季海(徐浩》之重而無其鈍,不用平原(颜真卿)面目而含其精神,天下趙碑也。」 這件珍蹟現藏於日本束京國立博物館。《赵孟頫书三门记》编者孙宝文將其拆行放大印出,謹供讀者欣賞、臨習。
内容简介
陶博吾的书法具有很强的个性,特别是行楷深受读者喜爱,而他的诗存,读者很少见,这次推出他的诗存,文学性很强,具有不少的读者群。《行楷诗稿(陶博吾诗文墨迹)》由赵感鹤所著,收录陶博吾先生存世诗稿近30首,大部分作品都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前所作,反映了作者颠沛流离的生活状况,20世纪80年代以后,作者凭记忆将这些早年诗稿用行楷的笔墨记录下来,是一部研究陶博吾文学成就不可或缺的资料。
《王羲之兰亭序》于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等44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为“修禊”时饮酒赋诗,王羲之为写书序,并乘兴书此。文凡28行,计324字,被誉为“天下行书”。唐太宗李世民极喜右军书,得此帖后,命弘文馆拓书人冯承素等人,双钩廊填摹成副本,分赐诸王近臣,后真迹殉葬没入昭陵。存世唐摹墨迹有《神龙兰亭》、《天历兰亭》、《诸摹兰亭》,石刻则首推《定武兰亭》。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行书”。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序》、《禊帖》、《临河序》、《兰亭宴集序》,为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写。 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王羲之与儿子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孙统、李充、孙绰、谢安、支遁、太原王蕴、许询、广汉王彬之、高平郗昙、余姚令谢胜等“少长群贤”,在会稽山阴集会。兰亭雅集的“修禊”,是中国古代流传民间的一种习俗,人们到水边举行仪式,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祈福。 王羲之以特选的鼠须笔和蚕茧纸,首先写聚会盛况,描述环境——“茂林修竹、清流急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后笔锋突变,格调转为悲伤,写人生短暂,然而他并不宣扬“人生无常”、“及时行乐”,而是斥了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论调。通篇语言流畅,不勉强藻饰、通俗自然,结合骈句、骈散,灵活自如
《怀仁集王羲之书心经》在编排上忠实于原碑,较好地再现了原碑的面貌,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法临习范本。王羲之的原帖、集字帖是最直接的学习书法的方法,《怀仁集王羲之书心经》对于王羲之字的用笔方法和间架结构,提高个人的书写水平有很大帮助。
米芾,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精于鉴别。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梁培先编写的这本中国书法大师精品系列丛书之《米芾》为我们评述了米芾的生平,分析了他的艺术成就,摘抄了他的书画理论,辑录了后人对他的评价。其中还附录了其主要传世作品年表一份。
章革,这一古典草书历经千百年的兴衰,在当今书坛再度兴起,显示了其内在无穷的艺术魅力。虽如此,今人对章草的认识仍有一种模糊和隔膜之感。军旅书家秦阳积多年在章草书学上的研究和创作实践,沿着汉字书体的演进轨迹,以历代经典章草书家及其作品为主线,对上自秦汉、下至现代的章草进行了深入地溯源探变,不仅清晰地揭示了章草书的本体特质,还以史料为据对每一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审美对章草一体的兴衰与风格流变所产生的影响作了阐述,并对当代章草创作也作了理性分析和思考,其中不乏独到之见,颇具可读性和学术价值。 《章草寻绎:历代章草书法家及其作品略述》图文并茂,既是章草书史的人物志,又是章草流变的线路图,也是历代章草的精品集。出版此书旨在为时下章草书家和书法爱好者提供一份参考,期望读者喜欢、
《颜真卿丛帖(第2册)》根据民国初期刊行的石印本《颜鲁公丛帖正集》原书十册,调整合编为五册,予以影印出版,有传世名作《多宝塔碑》《自书告身》《东方画像赞碑》《小字麻姑山仙坛记》《大字麻姑山仙坛记》《与郭仆射论座位书》《送裴将军诗》《朱巨川告身》《谢赠华州刺史表》等二十幅碑帖,供书法研究者、爱好者,研究、学习、临摹。
作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国学大师之一——启功先生,他的书法遥接“二王”,一脉相承,自成一派,为世人赞为当代的“王羲之”。其书作广为人们熟知和喜爱,而有关启功先生的书法出版物也是层出不穷。目前,还没有一本关于启功先生较为全面的书法鉴赏图书,所以本书从这一角度入手,全面介绍启功先生的艺术人生。 本书内容丰富,选取其书法代表作,主要采取作品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结合其书法作品、书法之美、书学思想、艺术人生,从自述、访谈、专著、传记、研究文集等多个角度进行描述、分析,立体而全面地介绍他在书法艺术创作、书法史论研究、书法艺术活动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书法代表作。包括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书法作品。 2.书法艺术赏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用笔、结
米芾,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精于鉴别。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梁培先编写的这本中国书法大师精品系列丛书之《米芾》为我们评述了米芾的生平,分析了他的艺术成就,摘抄了他的书画理论,辑录了后人对他的评价。其中还附录了其主要传世作品年表一份。
本书收长卷《廉颇蔺相如列传》,草书,纸本。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卷内钤“内府书印”、“绍兴”连珠印、“内省斋”、“秋壑图书”、“顾禄私印”、“欧阳玄印”、“项子京家珍藏”、“永瑆之印”、“诒晋斋印”等诸多印鉴。其书法纵横穿插,活泼洒荡,笔势飘逸,转折流畅,是其入古出新的草书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