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集体劳动的成果,也是书画部与宣教部为使专业展览能被更多观众理解而做的一次有益的尝试。希望此书对传播兰亭文化起到一定的作用,也希望观众在以后的某一天,不经意地瞥见这本书,仍能回忆起这次珍品云集的兰亭展。
“补白大王”郑逸梅先生从民国初年即开始写作,在其漫长的文坛生涯中,结交了许多书画界的朋友,这些朋友中颇多精于篆刻者。郑逸梅与他们意气相投,他经常会在文章里点赞朋友们的精湛作品和刀法,而朋友们也常常以精制的名章、闲章投桃报李。多年积累,郑逸梅先生拥有了数十方“自用印”,在其身后这些印章也没有散失,殊为难得。郑有慧女士近年整理出版了不少郑老的文献资料,而这册遗印集得到周退密、韩天衡、陈茗屋、陆康等名家的支持,增加了部分名家的题签、题跋,结集出版,一本小小的印谱,留下了许多文坛记忆。“补白大王”郑逸梅先生从民国初年即开始写作,在其漫长的文坛生涯中,结交了许多书画界的朋友,这些朋友中颇多精于篆刻者。郑逸梅与他们意气相投,他经常会在文章里点赞朋友们的精湛作品和刀法,而朋友们也常常以精
本套书以流传千古的名家名帖为范本,通过一百日讲座的形式,分篆、隶、楷、行、草等几种不同书体,不但对字的间架结构进行了讲解,而且还对偏旁和每种书体的特点进行了示例解析。
散氏盘为西周晚期青铜器,也叫“矢人盘”。清代道光年问出土于陕西宝鸡。曾藏于乾隆内府。以其长篇铭文著称于世。散氏盘高圈足,左右两耳,满器施饰,庄重华丽。铭文铸于盘内底上,共573字。是一件风格非常突出的作品。其书法浑朴雄伟,字体用笔豪放质朴,敦厚圆润,结字寄奇隽于纯正,壮美多姿。有金文之凝重,也有草书之流畅,开“草篆”之端。在传世青铜器铭品当中,有一件堪称西周青铜器的魁首。它长近四尺,重达四百余斤。这件青铜器就是的虢季子白盘。虢季子白盘是西周宣王十二年(公元前815年),虢季氏子白为纪念其受周天子命,率军战胜玁狁立下奇功,受到周王的褒奖而作的重器。盘的内底有铭文111字,篇幅工整,结字优美。
本书独具风格的书体,遒劲豪迈的用笔,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不可泯灭的地位。张瑞图行书轴,是其晚年之作,笔墨情趣已臻神游境地。整幅体势一气呵成,得之自然。字之间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贯通于行间,下笔刚劲不滞,挥翰厚实深沉,若高逸之士,虽在布衣而有傲然之气。
《毛笔描红柳体结构布势》由李放鸣编
硬笔字是书法艺术之一,它受到青少年学生和广大读者的喜爱。《怎样写硬笔行书》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硬笔书法。本书是作者在借鉴古今书法家练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练习写字的客观规律出发编写的,是作者多年从事硬笔书法研究创作和教学的经验结晶。全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介绍了汉字的各种笔画、偏旁部首、结构、布势、章法的书写要领。所有汉字都符合规范化书写,具有系统性、严密性、科学性、准确性、艺术性的特点。本书图文并茂,言简意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便于读者读与写,从而心手并用,兴味盎然。本书既可以欣赏,又可以练习,可作为学习硬笔书法的读者临摹的范本。
《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是其的代表作。原碑立于唐贞观七年(633年)。碑高280厘米,宽110厘米,楷书35行,每行64字。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之碑”六字。碑文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孔庙之事。为虞世南六十九岁时所书。此碑笔法圆劲秀润,平实端庄,笔势舒展,用笔含蓄朴素,气息宁静浑穆,一派平和中正气象,是初唐碑刻中的杰作,也是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的虞书妙品。“仅拓数十纸赐近臣”(清杨宾《大瓢偶笔》)。据传此碑刻成之后,车马集碑下,捶拓无虚日。未几火烬毁,武周长安三年(703),武则天命相王李旦重刻又毁。唐刻拓本今罕见。后唐拓本《孔子庙堂碑》流入日本,现藏日本东京三井文库。宋代黄庭坚有诗云:“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可见原拓本在北宋其珍贵。
文征明(一四七○-一五五九),初名壁,字征明,以字行,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中叶负盛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与祝枝山、唐寅、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文征明诸体皆能,而且皆有所成。其篆书师法李阳冰,一笔一画不出李氏左右,书风温和,不失书卷气。其隶书则深受《受禅碑》的影并将两者的特点结合在一起,所书字法之准结字方整,笔笔入规中矩,于端庄雄健之中透出一股雅致。而其草书。取法怀素与黄庭坚,确,笔法之娴熟,已达到了精炼的程度,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流美气息。上述三种书体,草、隶是文征明不常书写的书体,传世作品不多,成就也不如其它书体影响大。代表文征明书法艺术成就的是他的小楷,其次是他的行书。文征明的小楷以晋唐小楷为基础,具体地讲,师法锺繇《宣示表》、王羲之《黄庭经》和欧阳询《九成宫》等
我国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书家辈出,书法宝库十分丰富。为了适应广大初学者特别是中等学校学生临习传统书法的迫切要求,以及书法爱好者欣赏学习的需要,我们选择了历代各种书体和书家的一些作品。
本字典收录首字近三千个,按部首排列,书前有部首索引和检字表,使用者可按笔画检字。本书共收集印影近两万枚,是明清以来主要篆刻家及《三堂印谱》中的印影,全书五百多页,每页按竖行编排,共有六行,在行的上方标着该行所篆刻的字,每个字的印影数量不一,少者一个,多者几十个,如“南”字,有五十一个,字下都注明篆刻者的名字,一个篆刻者可以有一个或好多个同一字的不同字体或样式的印影,一行中如出现另一字,则用圆圈将其圈在内以作标志,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查阅,使用十分方便。 这是一本供初学篆刻者或爱好篆刻的青少年使用的字典,许多有名的篆刻家的印影汇集其中,同一个字有同一个篆刻家的不同风格的字体印影,亦有许多不同篆刻家的印影可供参考。本书64开本,厚薄合适,便于携带,方便查阅,是一本很好的
本书为西泠印社精选历代碑帖丛书之一,本帖收录了王铎行书五言律诗,本贴价格适当,阅读临摹方便,适于人数最广大的普及型读者购买使用。
本帖楹联选字于唐代大书法家孙过庭的代表作品《书谱》。孙过庭,名虔礼。“过庭”是他的字。官至率府录事参军。文章博雅,草书学二王,用笔蛟龙相缠极具灵气。编者耗数月之功,对每幅楹联中的选字反复斟酌比较,做到既忠于原著,所有点划扔出自《书谱》,无一笔代写,又不生搬硬套,适当地运用电脑技术进行协调,终成此帖。作为初步的尝试,肯定尚有许多不足,还望读者指正。
本书是启功先生多年来临习毛泽东诗词之选本。启功先生书法得益于毛泽东诗词颇多,临习之作尚难得见。该临本工整而有法度,有助于人们认识,学习和研究启功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