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图史》是一部以文字论述构建历史框架,以大量珍贵图片特别是京剧剧照填充骨肉的反映中国京剧发展史的大型精装彩色画册。全书文字部分约116千字,收入京剧大家、著名演员等的剧照及其他京剧历史图片近2000幅,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艺术海容百川、吐故纳新的发展史和气度雍容、风华绝代的艺术风采,可谓盛世典籍,为光辉灿烂的京剧艺术立一历史存照。
《京剧长谈-李洪春口述历史》,主要内容包括:我的家庭、出科前后、老师王洪寿、搭班时期等等。
《锁麟囊》收集了介绍京剧《锁麟囊》的相关文章。作者有的是专门研究京剧的北京文史馆馆员,有的是文学大家、《锁麟囊》剧本的编剧,有的是程派艺术的传人,他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深入而细致地介绍了名剧《锁麟囊》产生的原由、经过,剧本的编写及修改过程,本剧演出的盛况,以及本剧在程派艺术形成过程中的代表性作用,同时也展示了京剧大师程砚秋的人生经历、程派的唱腔艺术,以及程派京剧艺术的创始、发展及鼎盛过程。
本图谱收入清代(1644—1911)以来205种京剧传统戏衣的实物图样,囊括了传统京剧演出的服装。本书的戏衣实物皆为作者的私人收藏。 本书收入了中国京剧演出史上出现过的戏衣实物,包括官服、铠甲、常服、衣褂等,也粗略阐述了京剧传统戏曲服装演变的脉络。但本书并不是一部中国戏曲服饰史的专著,而是力图找出在戏曲服装演变大系中的一种特殊研究实践与方法,即从实物搜集出发,印证文献而告终,犹如考古学中的田野发掘。本书也旨在用这种方式补白于中国戏曲形态学研究中的一些空缺,并再次唤起大家对这份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视。
苏移主编的《中国京剧史(1790-1949插图本)(精)/中国戏曲艺术大系》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突出京剧的历史形成、发展的主干,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做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念。是一本较为简约而系统研究中国京剧的发展历程的图书。全书使用约300余张珍贵的图片,增加了海派京剧等内容,充实和补充了四卷本《中国京剧史》。
本书稿汇集了第八届京剧学 学术研讨会中部分戏曲专家学者,表演艺术家等京剧爱好者,就京剧文献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并结合戏曲创作与演出实践撰写的 论文。旨在推进京剧研究与传播,致力于京剧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各位学者、戏剧戏曲京剧爱好者提供研究标本。
《中国戏曲艺术大系》旨在将中国戏曲丰厚的资源加以全面地开发、整合、包装、营销,使其规模化、系统化、产业化。在融文献性、学术性、典藏性于一体的宏观编辑理念的观照下,力争使这套丛书既能成为展现中国戏曲艺术魅力的窗口,彰显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的平台,又能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出版品牌。曹其敏、李鸣春编著的《民国文人的京剧记忆》整理、出版民国文人的回忆录,记述了他们对京剧的艺术感悟和戏文掌故,成为民国京剧发展的一段鲜活的历史记录。
当你们打开这本《进阶式京剧启蒙系列读本:第一阶学生用书(上下册)(附盘)》的时候,是不是感觉很好奇?当你看到里面的图画的时候,是不是想了解更多?不知你们以前是否听过、看过京剧京剧的唱腔非常优美,学习起来也不难,有的小朋友已经学会很多唱段了;京剧的服饰五颜六色、鲜艳夺目,不同的人物的穿着就代表不同的身份、地位,一出舞台就会让你着迷!京剧的角色也是特征鲜明,“生旦末净丑”这五个行当就把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人物性别、年龄、职业都区分开了,是不是很不简单呀!京剧的道具更是五花八门,手中拿着一跟马鞭挥动起来,就表示骑在了马上;蓝色的水旗排在一起,就象征着大海或河流;刀枪箭戟各种兵刃舞动起来,更是虎虎生风,精彩极啦!……京剧的内容真是太丰富了。我相信:小朋友们一定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