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介绍京剧文化的书,以 一戏一文一图 的形式,从说戏、说角、杂说、戏词等几个角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一百出经典京剧曲目。同时附带了 京剧大事年表 京剧舞台掠影 一台戏词 (《霸王别姬》),以全面展示京剧的历史发展脉络、艺术形式缩影和叙事特色,希望读者通过阅读这本书,真正地走进剧场 看戏 ,感受京剧的魅力。 在书籍结构设计上,希望读者打开这本书时,像是拉开一道通往京剧艺术的大幕。 给读者的一封信 就是一次邀约,读者借由一张 戏票 ,走进 剧场 开始 看戏 。目录设计成京剧舞台的幕布,大幕拉开戏目显现,幕布后面,生、旦、净、丑几大行当角色的人物渐次出场。 书籍设色按京剧舞台枣红色大幕、浅绿色二道幕、浅黄色三道幕来设计,借此烘托出舞台的氛围。每折戏相对独立,阅读从戏目、戏名、戏种、说
《李维康京剧唱腔精选》收录了有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维康六十余段经典唱段。全书分为5个部分,包括传统戏、新编历史戏、现代京剧、京剧诗词以及戏歌,涵括了其代表作《谢瑶环》《蝶恋花》《恩仇恋》等经典剧目以及《咏梅》等诗词。本书是一本包含了唱腔以及乐队伴奏的曲谱集,不仅为专业团体的演出提供了文献资料,也为戏迷们聚会雅集提供了便利。随书还收录了李维康二十余张珍贵的演出剧照,五张精彩的历史音响资料,读者可更加立体、全面的了解与聆赏李维康的京腔京韵。
梅兰芳作为一代创立完整表演艺术体系的京剧艺术大师,首先是他在艺术上深入继承传统,并勇于改革创新,发展提高了京剧旦角乃至京剧艺术的整体水平,形成了具有标志性、代表性的京剧梅派艺术。梅兰芳表演艺术研究共收录梅兰芳诞辰120周年靠前研讨会议文集68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直到近年来出版的许多京剧艺术文献,或以汇编各流派剧目为特色,将文学剧本、音乐简谱、舞台动作等融为一炉,如“中国京剧流派艺术集成丛书”。;或以艺术赏析为要务,在文学剧本前冠以导读,详解剧目来龙去脉、文化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如《中国京剧昆曲剧目导读》。。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各具特色,但都是从以剧目为中心,综合介绍京剧艺术的传统与成熟体例脱胎而来。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她的各个方面,每个“零部件”都是久远的文化和艺术层累、叠加、融合、结晶而成,不管从哪个单独的角度深入精研,都足以编写成皇皇巨著。专论京剧剧本、表演、音乐、服饰、舞台美术的著作不可胜数,令人深感戏曲艺术之精华“尽在不言中”——若单论剧本、唱词等无异管中窥豹,远远不能展示这座艺术殿堂的美轮美奂。面对这样深邃的艺术,非
《中国京剧艺术百科全书》(以下简称《全书》)是一部以现代百科全书表现形式,全面系统介绍京剧知识的专业性百科全书。《全书》的编纂工作得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京剧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天津京剧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北京艺术研究院等单位和京剧界诸多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全书》以广大戏曲爱好者、专业京剧工作者和文化事业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也是京剧普及王作的有力工具。《全书》的出版,不仅为京剧艺术的振兴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创造了宝贵契机:更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造基础工程做出又一成果. 京剧是中国的国剧,虽然从诞生至今只有二百年的历史,但却是中国戏曲发展中的高峰和集大成者。中国戏曲起源于歌舞,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歌舞演故事的
清代康熙时,久居河间府的绿林好汉窦尔墩,在比武时被黄三太用暗器所伤,羞愤之下到连环套聚义,仇恨始终铭记于心。10多年后,窦听说梁九公代替康熙皇帝乘骑皇帝御赐宝马到口外行围射猎,这个消息勾起窦尔墩的强烈回忆,他与众兄弟在山寨上大摆酒宴,并把来此山寨的前因向大家和盘托出。随后独自下山,夜入御营盗走了御马,又将一封书信留下,信中言明盗马之事乃是黄三太所为,妄图借官府之手加害黄三太,以报当初比武受到暗算之仇。
梅兰芳作为一代创立完整表演艺术体系的京剧艺术大师,首先是他在艺术上深入继承传统,并勇于改革创新,发展提高了京剧旦角乃至京剧艺术的整体水平,形成了具有标志性、代表性的京剧梅派艺术。梅派艺术传承发展论文集共收录有关梅派艺术传承发展相关研究论文60余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该书为展现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表演艺术的文献资料汇编。本书辑录了梅剧团出演特刊、梅兰芳剧影、梅兰芳戏装锦集和梅兰芳专集,较为全面地收录了梅兰芳表演的剧照、与艺术界名人交往的摄影照、代表作品的唱词、梅兰芳与友人的互赠诗词等。该书反映了梅兰芳在表演艺术方面的造诣,对于民国京剧名家研究具有较高的史料和学术价值。
囊括中国京剧流派的代表性剧目;采用全本的记录方式,服装扮相、剧本曲文、唱腔伴奏、锣鼓经、身段谱等一应俱全;挖掘出220余出濒临失传的流派剧目。
囊括中国京剧流派的代表性剧目,采用全本的记录方式,服装扮相,剧本曲文、唱腔伴奏、锣鼓经、身段谱等一应俱全;挖掘出220余出濒临失传的流派剧目。
《稀见京昆名伶抄校本丛刊》这些著作内容包括京、昆名伶整理的、已少见或 迹舞台多年的经典剧本,他们撰写的著作,以及经他们亲手批注的文献典籍。为保存原貌,本书采用影印的方式出版,并请相关专家撰写导读,介绍背景和价值。 本书为《燕台菊萃 辑全本探母回令》,是民国时期较为重要的京剧剧本,陈彦衡著,许姬传抄,一九三一年五月柳一屋石印出版,共印三百册,该书记录了谭鑫培、陈德霖、王瑶卿、李顺亭、谢云宝、时小福的唱腔唱词,眉批尤其重要,谈及谭鑫培、陈德霖、王瑶卿等人的词句出处、唱法解析、唱腔尺寸,以及现已失传的诸多奎派唱法。
《翁偶虹看戏六十年》本书是著名戏剧大家翁偶虹( 1908-1994)先生60余年看戏经历的观感记录,涉及京、昆、梆、弋等剧种百余位知名演员,分成 菊圃掇英 、 歌坛忆旧 、 菊海拾趣 等板块,史料与品评俱见不凡。翁偶虹入室弟子张景山整理并编辑本书时,配入200余幅珍贵的名伶史照,部分剧照为首次发表面世。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为该书题签题词。刘曾复先生在生理学界和京剧界都是重要人物。他兼顾科学研究与艺术爱好,并都做到了很好。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受过系统的学术训练;一生爱戏,历京剧盛时,博闻强记。他以科学的思维和方法研究京剧,大大提升了京剧研究的水平。刘曾复京剧文存》谈名伶、谈轶事、谈唱片、谈剧本、谈把子,篇幅不长,随心所欲,文字简洁,但信息量很大;也讲热闹,但背后都是门道,是真实、准确的史料。附录对刘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