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史(1790-1949 插图本)/中国戏曲艺术大系》为一部中国京剧断代史,阐述了京剧的形成、清末京剧的发展、辛亥革命以来京剧的变革以及战争年代的京剧状况等几个方面,历史年代跨越从1790年至1949年。
《中国京剧图史》是一部以文字论述构建历史框架,以大量珍贵图片特别是京剧剧照填充骨肉的反映中国京剧发展史的大型精装彩色画册。全书文字部分约116千字,收入京剧大家、著名演员等的剧照及其他京剧历史图片近2000幅,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艺术海容百川、吐故纳新的发展史和气度雍容、风华绝代的艺术风采,可谓盛世典籍,为光辉灿烂的京剧艺术立一历史存照。
《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系列首先是挖掘整理出一批流派剧目,其中不乏已近失传的流派艺术精品。其中共收流派五十余家、剧目二百多出,不仅是从装扮到曲谱俱全,而且半数以上不曾整理出版过,可算是京剧剧目建设的一个不小的工程。下列剧目可为佐证。如王(瑶卿)派名剧《南天门》(今能见到的只剩下王和老谭合拍的剧照)、余(叔岩)派名剧《太平桥》(据说是老谭给余说的开蒙戏)、马派名剧《白蟒台》(写王莽被俘后向旧臣一一乞命事,老生扮演反面人物堪称奇特)、麒派名剧《斩经堂》(其中吴汉的悲剧性格曾引起过热烈争论)、荀派名剧《鱼藻宫》(写吕后残害戚姬事,乃苟派悲剧剧目之一),以及汪(笑侬)派名剧《哭祖庙》、龚(云甫)派名剧《徐母骂曹》、徐(碧云)派名剧《绿珠坠楼》、裘(盛戎)派名剧《打銮驾》等,都是
《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套装共10卷)》为套装书,分别包括:《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专书(上)》、《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专书(下)》、《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清宫文献》、《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申报》、《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其他报纸(上)》、《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其他报纸(下)》、《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日记》、《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笔记及其他》、《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图录(上)》、《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图录(下)》。
《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系列首先是挖掘整理出一批流派剧目,其中不乏已近失传的流派艺术精品。其中共收流派五十余家、剧目二百多出,不仅是从装扮到曲谱俱全,而且半数以上不曾整理出版过,可算是京剧剧目建设的一个不小的工程。下列剧目可为佐证。如王(瑶卿)派名剧《南天门》(今能见到的只剩下王和老谭合拍的剧照)、余(叔岩)派名剧《太平桥》(据说是老谭给余说的开蒙戏)、马派名剧《白蟒台》(写王莽被俘后向旧臣一一乞命事,老生扮演反面人物堪称奇特)、麒派名剧《斩经堂》(其中吴汉的悲剧性格曾引起过热烈争论)、荀派名剧《鱼藻宫》(写吕后残害戚姬事,乃苟派悲剧剧目之一),以及汪(笑侬)派名剧《哭祖庙》、龚(云甫)派名剧《徐母骂曹》、徐(碧云)派名剧《绿珠坠楼》、裘(盛戎)派名剧《打銮驾》等,都是
囊括中国京剧流派的代表性剧目;采用全本的记录方式,服装扮相、剧本曲文、唱腔伴奏、锣鼓经、身段谱等一应俱全;挖掘出220余出濒临失传的流派剧目。
“车王府藏戏曲”即清道光至光绪间蒙古王爷车登巴咱尔、达尔玛、那彦图几代人收藏的戏曲、俗曲剧本的总称。其价值在于:一、数量巨大,汇集了当时北京地区戏曲与俗曲的演出文本;二、全为抄本,保存了这些戏曲俗曲在民间演出的原始面貌;三、正好填补了晚清戏曲史研究一手资料的空白。 这批曲本的原抄本和过录本分藏几处,文本多俗字异体,搜集阅读都颇为不易,该书为学界、戏曲创作界和戏曲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权威、易读的版本。
《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系列首先是挖掘整理出一批流派剧目,其中不乏已近失传的流派艺术精品。其中共收流派五十余家、剧目二百多出,不仅是从装扮到曲谱俱全,而且半数以上不曾整理出版过,可算是京剧剧目建设的一个不小的工程。下列剧目可为佐证。如王(瑶卿)派名剧《南天门》(今能见到的只剩下王和老谭合拍的剧照)、余(叔岩)派名剧《太平桥》(据说是老谭给余说的开蒙戏)、马派名剧《白蟒台》(写王莽被俘后向旧臣一一乞命事,老生扮演反面人物堪称奇特)、麒派名剧《斩经堂》(其中吴汉的悲剧性格曾引起过热烈争论)、荀派名剧《鱼藻宫》(写吕后残害戚姬事,乃苟派悲剧剧目之一),以及汪(笑侬)派名剧《哭祖庙》、龚(云甫)派名剧《徐母骂曹》、徐(碧云)派名剧《绿珠坠楼》、裘(盛戎)派名剧《打銮驾》等,都是
《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系列首先是挖掘整理出一批流派剧目,其中不乏已近失传的流派艺术精品。其中共收流派五十余家、剧目二百多出,不仅是从装扮到曲谱俱全,而且半数以上不曾整理出版过,可算是京剧剧目建设的一个不小的工程。下列剧目可为佐证。如王(瑶卿)派名剧《南天门》(今能见到的只剩下王和老谭合拍的剧照)、余(叔岩)派名剧《太平桥》(据说是老谭给余说的开蒙戏)、马派名剧《白蟒台》(写王莽被俘后向旧臣一一乞命事,老生扮演反面人物堪称奇特)、麒派名剧《斩经堂》(其中吴汉的悲剧性格曾引起过热烈争论)、荀派名剧《鱼藻宫》(写吕后残害戚姬事,乃苟派悲剧剧目之一),以及汪(笑侬)派名剧《哭祖庙》、龚(云甫)派名剧《徐母骂曹》、徐(碧云)派名剧《绿珠坠楼》、裘(盛戎)派名剧《打銮驾》等,都是
《京剧历史文献(清代卷)续编》继清代卷出版之后又广泛收录了报纸资料以及清宫档案资料中的京剧文献,这些资料共分四册,约二百万字,很多都是首次披露,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与正编一起构成研究清代京剧发展的基本文献。
本书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分为四卷,至第三卷为梅兰芳曲谱演出本,包括《穆桂英挂帅》《生死恨》;梅兰芳唱腔选集,包括《女起解》《玉堂春》《宇宙锋》《嫦娥奔月》《凤还巢》等。第四卷为影印《梅兰芳曲谱集》,分五线谱和工尺谱两部分。该书的出版对于戏曲爱好者、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书为201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程砚秋演出剧目志》以编年纪事的方式,对京剧艺术大师、程派艺术创始人程砚秋先生从1917年至1958年的艺术人生逐年进行了梳理,从中总结出程派艺术(程派剧目)的兴起背景、创作经过、发展脉络、艺术特色、艺术影响等,是了解程砚秋先生程派艺术的珍贵资料。 此次《程砚秋演出剧目志》由程砚秋先生的三子、程派京剧艺术研究专家程永江先生编著。先生耗时二十多年,搜集了大量资料、文献和实物,以收集整理的程砚秋先生演出的原始材料如演剧表、剧照、戏单等为依据,还包括了各历史时期的报纸剧评、程砚秋先生的合作伙伴关于演出剧目的回忆文字以及戏曲研究家和著名票友对演出剧目的评价等,次系统梳理了程砚秋先生的演出年谱,是他一生演艺生涯的真实记录,是对京剧艺术尤其是程派艺术研究的
本丛书是十三五规划项目,是在北京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京剧谈往录》(共四编)基础上修订、扩充而成。丛书编委会由迟金声、钮骠等京剧大家领衔,组织老中青三代学者,根据 亲历、亲见、亲闻 的原则,以原书内容为主要框架,从京剧发展历史的学术研究角度,扩大作者范围,增选重要名家、事件的相关篇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老一代京剧艺术家、京剧史学家的口述、访谈、研究的作品进行系统地梳理。本丛书共分十卷,每一卷又都包含 艺苑薪火 (介绍重要的京剧教育机构)、 菊部群英 (收录京剧名家的自述与他述)和 梨园旧闻 (再现前辈的京剧史研究成果)三大板块,基本囊括了京剧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院团、人物及重要流派。本丛书是国内***保护、宣扬、传承京剧文化的大型作品,收录的文章既有名家的绝版篇目,也有前辈的封笔之作,还有很多
《梅兰芳演出戏单集》为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研究丛书之一种。《梅兰芳演出戏单集》共分3卷,有戏单2493张。本书作为图文书,内容包括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各个艺术表演时期、各种表演形式的戏单近2500份。其中,1910年 1919年为卷一;1927 1949年为卷二;1050 1960年为卷三。卷三下半部分包括年份不详者。本书对大量的演出戏单作了主体的解释和注释,基本上以立体的视角展现了梅兰芳从事艺术表演和艺术活动的创造成就和非凡履迹。本书篇幅宏大,视野开阔,内容新颖,图文并茂,颇具可读性和研究性,为戏剧研究者及爱好者不可或缺的资料书和工具书。
本书是一部全面介绍京剧产生、发展、成熟及现状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型专业百科全书,全书主要设立十大分支,即京剧史、京剧文学、京剧音乐、京剧表演、京剧舞台美术、京剧导演、京剧演出团体、京剧演出剧场、京剧教育、京剧研究。每一分支下又各分设若干门类,如“京剧表演”下分脚色行当、唱念做打、演员等,每一门类下再细分。共计240万字,约4000幅图片资料。此外,还有京剧绘画、京剧彩塑、京剧电影、京剧邮票、京剧唱片、京剧电视等多种与京剧密切相关的艺术形式介绍,具有广泛的知识性。为便于学术研究和读者阅读、检索,本书设置有分类目录、笔画目录、图片索引、内容主题索引等。本书分上下两卷,76.75个印张,精装,四色,铜版纸印刷,装帧设计同样体现文化感和艺术感。
我国程派传人迟小秋十出著名京剧的代表作品,近百个唱段,另外还附纸制乐谱,为保证出版物的质量,全部采用专业录制。首次推出全套内容。 由迟小秋担纲主演的《锁麟囊》、《荒山泪》、《碧玉簪》、《三娘教子》、《文姬归汉》、《红鬃烈马》、《窦娥冤》、《孔雀东南飞》、《玉堂春》、《宋家姐妹》等10部经典剧目的唱腔集粹(CD制品)。 由迟小秋担纲主演的传统经典剧目《三娘教子》和《宋家姐妹》的精选录像和一张十部戏的专业伴奏音乐(DVD制品)。 10部经典剧目的乐谱集(10分册)。 盒装全彩套装 一、全彩照图文印刷镶嵌 10 张CD(十部戏主要唱段)/ 3张DVD(10部戏音乐伴奏,《三娘教子》和《宋家姐妹》完整视频) 二、四色全彩剧照剧情歌词集 三、盒装10册16K曲谱集(10部戏) 附赠配套手提袋。 全套可听可看,可卡拉OK,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