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著是对20世纪上半叶围绕京剧唱片的灌录、发行、传播等所进行的历史学与社会学层面的研究,其所提供的具有史学研究价值的各种文献和资料,以及对于京剧老唱片进行的资料研究与梳理,打破了典籍类资料集成图书的范式。专著学术性与普及性兼具、理论性与实现性兼具。
打击乐是戏曲舞台艺术*重要、*核心的专业技术之一。京剧打击乐的科学记录、整理,不仅是现代学术的内在要求,也是传统京剧传承及发展的有力助推。 本书是前辈戏曲音乐专家张宇慈、屠楚材等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著作,它使向来只能通过口传心授的京剧打击乐,有了科学的记谱、整理规范,对于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功莫大焉!该书初稿 屠楚材所著《京剧打击乐总谱》于1952年在由全国戏曲工作会议举办的戏曲展览上首次展出,深受嘉许,引起轰动。《京剧打击乐总谱及运用说明》于1958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正式排印出版,定名为 京剧打击乐汇编 ,后重印多次,在国内外影响很大。 为彰显前辈的劳绩,传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虑及版本价值,学苑出版社特将《京剧打击乐总谱及运用说明》1955年4月23日的送审版正式
本图谱收入清代(1644—1911)以来205种京剧传统戏衣的实物图样,囊括了传统京剧演出的全部服装。本书的戏衣实物皆为作者的私人收藏。 本书收入了中国京剧演出史上出现过的戏衣实物,包括官服、铠甲、常服、衣褂等,也粗略阐述了京剧传统戏曲服装演变的脉络。但本书并不是一部中国戏曲服饰史的专著,而是力图找出在戏曲服装演变大系中的一种特殊研究实践与方法,即从实物搜集出发,印证文献而告终,犹如考古学中的田野发掘。本书也旨在用这种方式补白于中国戏曲形态学研究中的一些空缺,并再次唤起大家对这份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视。
作者将多年来撰写发表的与京剧相关的文章编写成这个集子,这些文章长短不一,多数是直接探访京剧问题的,也有些虽非纯粹的京剧研究,但与戏曲、戏剧等理论的探讨发展等有关。一些文章在发表时就受到同行的关注,引起过一些讨论,并成为戏曲戏剧京剧领域令人感兴趣的前言话题。本书还汇集了第七届京剧学靠前学术研讨会中部分戏曲专家学者、表演艺术家等京剧爱好者很好的论文集。
中华民国年间,在帝都北京、皇城脚下崛起了一位京剧花脸 大净王侯 金少山。他被梨园界的行家里手誉为 乌龙下界铁罗汉 叱咤风云金霸王 ,并有 花脸大王 十全大净 及 全国大花脸 的美称。然而,这位声名显赫的 大净王侯 金少山的一生,却经历了一连串的坎坷,事业艰辛、受尽苦难、*终走向辉煌。他顶撞黄金荣,抗拒杜月笙,刁难张啸林,戏弄常玉清,以及不顾生死与一些欺压百姓的恶势力、外国佬作殊死斗争的豪言壮举,令人惊叹!他不仅声腔绝顶,艺术精湛,而且心地善良、重情重义、爱抱打不平,让人敬佩!他单枪匹马独战日寇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捐资扶贫的高尚美德,被世人赞扬,在梨园传颂!
本书稿为中国戏曲学院主办的第六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旨在推进京剧研究与传播,致力于京剧健康发展。全书共分为京剧史论、京剧文学、京剧音乐、京剧表演、梅兰芳与京剧名家五编,共收入相关论文近百篇。
本书是专为国外读者打造的京剧知识入门类读物,图文相互穿插,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全书分为京剧行当、京剧舞台艺术、京剧表演艺术等几个主要部分,通俗易懂地讲解京剧相关常识和经典剧目故事,并将京剧与西方戏剧加以比较,帮助外国人了解京剧,学会欣赏京剧艺术的魅力。本书还配有相关内容的短视频二维码,扫码即可欣赏名家名段或了解一些京剧小知识,可增强阅读的互动性和国外读者对京剧的感性认识。本书的一大亮点是京剧漫画家 胖不墩儿 创作的生动可爱的京剧卡通漫画,以此串联全书各大部分,增加了阅读和欣赏的趣味性。装帧设计考究,特别借鉴传统京剧舞美元素,让全书充满浓郁艺术气息;四色精装彩印,内文采用140克高阶映画特种纸,提供给读者舒适的阅读体验。随书赠送的4枚 生旦净丑 卡通书签是值得珍藏的艺术小品!
本书系《梅兰芳学刊》(*辑),为梅兰芳研究青年论坛专刊。系由梅兰芳纪念馆主办的梅兰芳研究青年论坛优秀论文的结集,共收录论文18篇,另有《梅兰芳学刊》创刊词、原中国艺术研究院连辑院长《在 艺畹芳华 青年梅兰芳与京剧艺术展 暨 梅兰芳研究青年论坛 开幕式上的讲话》、梅兰芳纪念馆名誉馆长屠珍《梅兰芳 中国京剧艺术文化的传播使者》,以及介绍梅兰芳纪念馆馆藏文物文献的《梅兰芳1910年9月18日文明茶园演出戏单》,附录《梅兰芳学刊》征稿启事,约25万字,图片近20幅。该论文集所收录论文作者主要是国内外京剧研究领域的优秀青年学者,分别来自弗吉亚理工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梅兰芳纪念馆、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天津艺术研究所、南京艺术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湖北美术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单位,内容聚焦有关梅兰芳研
《梅兰芳学刊》(第五辑)是对2019年7月9日由梅兰芳纪念馆、日本早稻田大学坪内博士纪念馆演剧博物馆共同主办的 东瀛品梅 纪念梅兰芳首次访日100周年专题学术研讨会 和2020年6月30日第三届 梅兰芳研究青年论坛 两次研讨会论文的选刊,共收录论文29篇,约50万字,图片约50幅。会议论文分别围绕梅兰芳访日演出文献资料的新发现和再研究、梅兰芳的绘画艺术与表演艺术、梅兰芳的访日与中日文化交流、中国文化 走出去 ,以及剧目考证、梅兰芳访美演出、通过对文献的探究来分析梅兰芳等议题,进行多维度的研究、考证,这些研究和论文体现了学界的研究成果,同时多层次的作者群反映了当下学者梅兰芳研究的方向和水平,也拓展了梅兰芳研究的范围。
本书从京剧简史、京胡伴奏、京剧表演、京剧行当、龙套艺术、京剧化妆、戏曲砌末与舞台装置八个模块,全方位、立体化地对我国的国粹“京剧”做了解构与普及。本书各个模块的作者常年从事京剧艺术实践和研究,在其各自领域都有较为广博的的见识和深入的理解。本书内容丰富,各个模块涵盖了京剧艺术中所涉及到的诸如历史、表演、行当、舞台、伴奏等方方面面。
许俊德选编的《京剧花脸唱腔百年品鉴(京剧卷上下)》是一本花脸唱腔大全。该书把上起现在能够搜集到音响资料的*早花脸唱腔,下至如今刚刚开始在舞台上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演员的唱腔,搜罗到一起加以系统介绍。有志者可以从中学习、研究,创作者可以找到更多的参考资料和样板,爱好者可以得到一本珍藏的精品,特别是还有许多现在已经不易为人见到的宝贵传统唱腔作品也得到了保存和流传。
精选了*受欢迎的40多个剧种; 汇编了所有剧种共400多个经典唱段; 所有唱腔都附有清晰完整的演唱乐谱,可供教学; 部分唱腔还附有珍贵的历史录音,可供戏曲音乐爱好者聆赏与学唱。
梅兰芳与京剧的传播——第五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内容包括:“梅兰芳表演艺术研究”、“梅兰芳的美学精神”、“京剧的多元发展”、“京剧与中华传统美学”、“京剧的传播”,旨在以梅兰芳先生这一位中国京剧、乃至于中国戏曲的代表人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此来推动对京剧艺术的深入探讨与全面总结。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皇室对戏曲的注重,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与发扬。自清王朝建立之初演戏、看戏便成其生活中的一部分,戏曲这时已然成为满汉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此后演戏又被清帝用于宫廷仪典,这历代所无之创举,更使中华戏曲文化走向了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