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梦想到现实:李宝群剧作随想集》由李宝群著
腊月二十三的傍晚,在祭灶的欢歌和旗兵巡城乐曲声中,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了。筹办小孩“洗三”的喜庆氛围,依然难掩捉襟见肘的生活困苦和一众亲戚的闲散劲儿。大厦将倾的悲凉挽歌自此贯穿全剧始终。剧中,善良的老舍一家人,昏聩无能的大舅、大姐公公和大姐夫,专横糊涂的姑母、大姐婆婆,还有精明的福海表哥和刚正的多二爷,一一亮相。他们满口京片子,不仅再现1900年庚子年的历史风云,北京式的幽默语言,融入其间的“四板腔”、“流水板”、“农民乐”等唱腔歌舞则彰显了北京曲剧的特色
该书研究的不是表演艺术,而是演员文化,将演员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看待。演员作为一种文化存在,构成了台上/台下、场内/场外共同构筑的效果,它涉及了家庭出身、教育背景、表演实践、舆论传播、经济生存、流行文化等诸多方面。
本书分为四章。而根据特定阶段话剧文学的具体发展状况,每章又分为五节。五节中,至少会用一节的篇幅对该阶段的历史语境、理论论争、话剧活动作以概述,其余几节则致力于以潮流、现象为分类依据的剧作家的评介与话剧文本的分析。由此,本书力图以作品为中心,兼顾文艺政策的影响、戏剧观念的变革以及话剧活动的状况,对当代话剧文学的发展历史做出较为全面的描述。需要指出的是,在每个发展阶段,因时代和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当代话剧文学创造过辉煌,也遭受过厄运,既产生了诸多传世佳作,也留下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与教训。它的所有成绩,必将成为日后话剧发展的艺术资源,而它所面临过的困境,想必也能够为创作者们避免重蹈覆辙提供精神的、艺术的标示。
全书共分五章,主要介绍了西方戏剧发展简史,话剧的剧本、导演和表演,话剧台词的艺术性等内容。本书分析得当,语言平实但不失理论深度。作为一本引导读者接触、领略和欣赏戏剧经典作品的入门读本,能帮助戏剧专业初学者、非戏剧专业的大学生和业余戏剧爱好者在阅读剧本时获得启发,从而使他们能更为全面地鉴赏戏剧作品。
云南话剧发展,从20世纪初到今天,已经有l00多年的历史了。研究今天的状况,预测未来的走向,提出建议,展现思路。是我们开展区域当代话剧文化研究课题的初衷。 众所周知,话剧是舶来品。中国的话剧演出样式,首先是在教会学校的校园活动、宗教庆典当中出现的。在十多年前我的那本《云南现代话剧运动史论稿》当中就说,云南的话剧活动是在“启蒙与救亡”、tt民主与解放”的时代变奏曲当中出现和发展的,思想文化运动的特征很突出。新中国成立后到今天的云南话剧发展,受地域色彩的沾染和风云变幻的影响又很大,这就成为我们审视云南话剧发展历史的一个基本判断。为了说明问题与比较方便,对于现代云南话剧的情况,有必要简单回顾。但是,研究重点在于当代云南话剧,笔力主要给当代云南话剧发展历史与云南话剧生存现状。
《从《父亲》到《长夜》:李宝群剧作评论集》由樊国宾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