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舞剧《只此青绿》登上2022春晚舞台爆火全国,至今已演出超过600场,并走出国门,数次进行国际巡演,同名电影也于2024年10月上映,好评如潮。在专业领域,舞剧获得第十七届文华大奖, 青绿 已成为中式美学的代表之一。 本书收录舞剧《只此青绿》全部定妆棚拍照、舞台剧照、幕后设计手稿图,展示舞剧全部文学剧本,分享书法音乐设计师、非遗顾问、灯光舞美服化道等分工总设计师创作历程。 记录现象级舞剧的诞生,解读专业舞剧背后的文化创意,珍藏演员妆造和舞台精彩瞬间。
这是一本快速浏览世界经典音乐剧的指南,涵盖了来自英国、美国、法国、德奥、俄罗斯等多个音乐剧原创大国的代表作,其中既有常演不衰的音乐剧经典(如《剧院魅影》《伊丽莎白》),也有近年来引领潮流的新作(如《汉密尔顿》《摇滚莫扎特》),可谓风格各异,品类繁多。 作者费元洪有二十余年的音乐剧从业经验,以通俗的语言,从创作背景、剧情内容、音乐构思、舞美设计、演唱表演、文化内涵等方面,展现丰富多元的世界音乐剧图景,带领读者领略音乐剧这门当代最综合的舞台艺术的魅力。
《中国当代舞剧创作再论》(简称 再论 )由于平著,是作者继《中国当代舞剧创作综论》(简称 综论 )之后关于 中国当代舞剧 的研究成果。 再论 由二十二个单元(单元目录附后)构成,全书40万字左右。二十二个单元共分为四大板块:第一板块为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其中以《从开放格局到开创新域 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年中国舞剧述评》为主,该文35000字;《当代中国新十大少数民族舞剧述评》是《当代中国十大少数民族舞剧》(载 综论 )的姊妹篇;后两篇是对改革开放以来 革命历史题材 和 现实题材 舞剧的择优述评。第二板块为第五单元至第十六单元,对改革开放以来12位最有成就的中国舞剧编导进行述评,这12位编导大致可分为三代人:佟睿睿、王舸属第二代;周莉亚、韩真、孔德辛属第三代;其余8位属第一代。第三板块为第十七单元至第二十单元,分
《音乐剧基础教程》的内容可一学期学完,也可分两个学期来学习。全书共16章,分别为:音乐剧的定义与特征、西方音乐剧的诞生、音乐剧的黄金时代、摇滚音乐剧与概念音乐剧、英国音乐剧、21世纪西方音乐剧、日韩音乐剧概况、中国音乐剧概况、音乐剧的剧作、音乐剧的音乐和演唱、音乐剧的舞蹈、音乐剧的视听、音乐剧导演、音乐剧表演、音乐剧鉴赏、音乐剧产业。每章结尾留有思考题,可供讨论与思辨。该教程既可作为音乐剧教育的基础理论教材,也可作为音乐剧爱好者的普及读物。 在此,谨向历年来介绍和研究音乐剧的前辈学者表示敬意,《音乐剧基础教程》的撰写建立在已有的学术成果之上,可以说他们也是这部教程不署名的作者。 音乐剧是一门发展迅速的艺术,音乐剧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与变化之中。虽然基础理论有其相对的稳定性,
《中国当代舞剧创作三论》(简称 三论 ),是作者继《中国当代舞剧创作综论》(简称 综论 ) 《中国当代舞剧创作再论》(简称 再论 )之后关于 中国当代舞剧 的研究成果。 三论 由二十八个单元构成,全书40万字左右。第一单元至第十二单元主要述评张继钢、赵明、杨威、陈惠芬、王勇、苏时进、杨笑阳、杨丽萍、王举、王玫、万素、佟睿睿、王舸等13位国内最具成就的中国导演执导的大型舞剧;第十三单元至第十五单元主要是述评陈维亚、高度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舞作编导;第十六单元述评舞剧文学台本;第十七单元后主要就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革命历史舞剧、民族舞剧、芭蕾舞剧、第十二届中国舞蹈 荷花奖 舞剧等进行述评;该书所评舞剧、编导、导演等对中国当代舞剧发展态势具有展望与引导作用。
《西北民间小戏研究》从西北民间小戏传承传播主体构成、古老“社庙”文化传统等维度切入,揭示西北民间小戏历史发展、展演功能、艺术特征及其与民俗、方言等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对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戏剧形态多样性、复杂性特点的认识。 《西北民间小戏研究》旨在拓展民间小戏学术研究空间,为学界进一步认识不同地域民间小戏审美文化提供新的视角。
这是英国演员训练法的两本专业书籍《选择行动动词——如何选及如何用》与《行动——演员的同义动词辞典》的合订本。《选择行动动词——如何选及如何用》聚焦于“选择行动动词”,这是演员在排练中应用很广泛的一项技术。它使剧本的每个瞬间或每个思想都充满目的,从而让排练富有活力、使演出生动鲜活。“选择行动动词”可以让你通过研究剧本并作出很初的行动动词选择;运用声音和身体执行你所选择的行动;运用声音和身体执行你所选择的行动等几种方式,发现并发掘身体与声音的能量、幅度(范围)、变化以及表达的清晰度。全书循序渐进地借鉴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概念,选用了《海鸥》和《不可儿戏》等经典剧作与现代作品中的片段, 并运用大量的练习对这一技术的实际操作加以示范。《行动——演员的同义动词辞库》是一本行动动词的同义
2019是个特殊的年份,是个重大时间节点,也是戏剧世代交替尤为显著的一年。《2019戏剧年刊》既回望历史,亦观照当下。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戏剧在剧烈社会变革的洪流里以异常敏感的触角在主题、观念、手法、风格及市场运营上不断探索、实践、创新,回应时代与现实的召唤,赓续传统,推陈出新;与西潮互动,在否定和自我解放中寻求突破、超越,走向成熟和多元。 本书第一部分论文多角度梳理了七十年来戏剧的发展历程,在第二、三、四部分,多位研究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思考,对2019年中国话剧、戏曲创作及中外交流中的“热闹”与“问题”,“丰赡”与“匮乏”进行了深刻评析。书末附录列出2019年北京的戏剧演出信息。
正字戏,又称正音戏,是一种多声腔古老珍稀剧种,曾流行于粤东地区和闽南一带,现已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该书主要是研究正字戏的音乐声腔,该书从综述、正音曲、昆腔、杂调、伴乐、锣鼓谱、乐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梳理,很多曲谱故事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些曲谱多选自古本曲谱,并被搬上戏台反复演唱,该书具有保护和传承正字戏的重要意义。该书作者彭美英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具有丰富的表演经验。
本书为近二十年来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表演艺术类(包括曲艺、戏曲、音乐、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很好论文。本书是“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萃”丛书中的一本,本书全面梳理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成果,经筛选、整理后,按专题进行编目集结成书,分成六编,编“非遗表演艺术及其传承人”,第二编“说唱艺术”,第三编“传统戏剧”,第四编“传统音乐”,第五编“传统舞蹈”,第六编“史论”。表演艺术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大量的田野材料及理论分析都将丰富该领域的成果。
本书运用跨学科、田野调查、文献法等研究方法,以曲艺文献提供的有效信息及当代曲艺现象的田野调查分析为依据,从生态学的视角对中国曲艺表现形态的理论内涵、审美特征、内部构建因子、表现与传播形态的历史演进、外部生态环境、生态系统及当代生态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与论述,并结合曲种生态案例深入解读了曲艺的生存、发展与其外部环境及生态因子间能量转换的互动关系。
《哈姆雷特》、《奥瑟罗》、《里亚王》和《麦克白斯》从十九世纪以来已经被认可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译者在引言中介绍道:“《哈姆雷特》——地位最重要;《奥瑟罗》——结构最谨严;《里亚王》——气魄最宏伟;《麦克白斯》——动作最迅疾。” 卞之琳译本的特点主要在于:在剧词的素体诗(或作“素诗体”)部分,仿照原文的五步抑扬格,每行用五个音步翻译,并保留原文的跨行。本书包含卞之琳撰写的长文导读和详细注释。
本书凝聚了作者在教学与实践中不断总结出的经验和心得,主要介绍了舞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的设计技巧与方法等内容。舞台设计师的任务就是根据演出文本的情景需要创造一个特定的戏剧空间。二百多个案例立体呈现各演出门类的舞台设计思路,是舞台设计者推荐工具书。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100年来中国话剧(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作家、导演、演员等各类人物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本书是国家重点出版项目《中原珍稀剧种整理与研究》中的一卷,内容包括中原花鼓戏泛论、代表性班社剧团(30个)、代表性剧目(45个)、代表人物(88位)、中原花鼓分论、代表唱段(128段,含荆州花鼓、东路花鼓、光山花鼓、随州花鼓、襄阳花鼓、远安花鼓、凤阳花鼓、淮北花鼓、豫东花鼓、郧阳花鼓、商洛花鼓、豫西花鼓、河洛花鼓、武陟花鼓)、四平调史略再探、四平调班社剧团(13个)、代表性剧目(32个)、音乐形态、代表人物(58位)、代表唱段(18段)。另有图片160幅。
本书是“广东戏剧文库·很好剧作选”丛书之一,本书精选1949至2019年广东地区的经典潮剧剧作,从内容上看,既有经过加工提炼具有很高艺术水准的剧目,也有对传统剧目进行选择改变加工的经典保留目录,此外,还有新编的现代很好剧目。书稿中的剧作立意高、唱词独具地方特色,是一套值得收藏的史料著作
《野斑马》是以动物为表现对象的拟人化舞剧作品。其构思巧妙,情节感人,形象生动,在弘扬真善美之大爱的同时,每一个舞段都充满着活力。该剧音乐创作历时十三个月。作曲家力图把动物世界外在的鲜活灵性和人类世界内在的至纯情感完美细腻地融合在一起,“动”则惟妙惟肖,“静”则难以忘怀。
本书共分为八章, 其主要内容包括: 杭州与宋元南戏 ; 元代杭州戏曲 ; 明代杭州戏曲 ; 清代杭州戏曲 ; 民国时期的杭州戏曲 ; 新中国成立后的杭州戏曲 ; 杭州题材的剧目 ; 杭人戏曲笔记及其他。
《悦享四季》以“春”“夏”“秋”“冬”四季四册的形式,从国家大剧院百余场线上演出中精选出24场,以图书+融媒体的方式,把台前幕后的故事,以及导赏中的精彩内容进行梳理、增补、辑录成书。《悦享四季》为读者带来连续“四季”的艺术盛宴,沉浸式感受高雅艺术的独特魅力,更真切地体悟到艺术赋予未来生活的无限希望。“在维瓦尔第的音乐里,有人间好看的《四季》;在国家大剧院的线上演出里,有玉兰绽放的春、莲叶田田的夏、菊花金黄的秋、蜡梅凌寒的冬,这是艺术之花飘香的四季。”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是中国古典戏曲中的杰作。本书是一个仿莎士比亚诗剧的《牡丹亭》英文全译本,在每一出的开场摘录经典名句,搭配明代刻本精美插图。汤显祖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译者受“汤莎并举”的启发,在翻译时贴近莎士比亚诗剧,以经典译经典:形式上使用莎剧常用的无韵诗、对偶句、歌谣以及叙事散文等文体;内容上采撷莎剧中特有的台词和表达方式。用词古雅,精彩纷呈;韵律优美,朗朗上口。阅读这个译本,读者既能领略《牡丹亭》的情感和意境之美,又能从字里行间品出浓浓的莎剧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