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经典唱段100首(金版)》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名剧选段”——精选了五个经典性名剧中的若干核心性唱段,以展现全剧的主要内容、艺术风格及主人公的音乐形象,让我们从名剧名段中来追忆名家风采。第二部分为“独唱名段”——选编了各个剧目中有代表性的主要唱段。这58个唱段内容与形式较为统一,且能单独成段,易学易唱,供广大爱好者选用。第三部分为“对唱名段”——越剧以生旦戏为主,曾留下不少优秀的对唱唱段,但因篇幅有限,只能选择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五个有代表性的对唱唱段。这些唱段,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且有深邃的美学意蕴,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南戏、传奇戏曲总集。明末汲古阁编辑刊行。主持人是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毛晋。毛晋(1599~1659),字子晋,号潜在,又称汲古主人。原名凤苞,字子久。初刻本署有阅世道人、得闲主人、静观道人、闲闲道人、思玄道人弁语。他们的真实姓名不详,后人推测是凌□初、冯梦龙、陆□先等人的化名。他们与毛晋过往密切,又精于戏曲,可能参与了编选与校订工作。 《六十种曲(全12册)》编于崇祯年间,分6帙,在3年内陆续出齐。初印本没有总名称,而是在每帙第一种的扉页上题“绣刻演剧十本”,每一种又题“绣刻某某记定本”,所以有人称这部书为《绣刻演剧十本》,或《绣刻演剧》。康熙年间重印时,6套同时出齐,才有了《六十种曲(全12册)》这一总标题。书中收集《琵琶记》等传奇作品59种,杂剧《西厢记》1种,共60种。59种中,既收汤显祖《还
众多,群众性娱乐活动之广泛.在也是罕见的。这个地方产生着秦腔.秦腔又滋润着这个地方。秦腔是太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所以,从清代的《秦云撷英小谱》,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秦腔记闻》,乃至后来的《关于秦腔源流的研究》、《秦腔声韵初探》、《秦腔音乐》、《秦腔史稿》、《中国秦腔史》、《秦腔剧目初考》、《秦腔音乐概论》、《秦腔音乐唱板浅释》等等,都为阐释秦腔,为秦腔的发展和建设做了重要的贡献。这一本《中国秦腔》,是这种研究的继续,虽不敢说它是集大成之作,但它论述的学术性,资料的丰富性,且结构的新颖和文采斐然,无疑是秦腔研究的重要收获。
《越剧男班老调汇集》系“上海越剧名家唱腔精选系列”之一,全书分为:四工唱书调,吟哦唱书调,南调北调,正调,鹦歌调,武林调,山歌小调的共计二百余首唱段。
皮埃尔 高乃依(1606 1684)是法国戏剧的代表作家,古典主义戏剧的奠基人。本书收入《熙德》《贺拉斯》《尼科梅德》三部作品,其中《熙德》是作者最富盛名的作品。《熙德》于1636年公演,剧中人物在激烈的冲突中表现出不计代价的美德,演出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像《熙德》一样美 成为了一句成语。由于对三一律的违背,剧作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在今日看来,高乃依无疑是法国戏剧的一位代表人物。
《演剧、仪式与信仰:中国传统例戏剧本辑校》内容简介:例戏,是指中国传统戏剧在正戏演出前搬演的一些带有仪式功能的短剧。这是我国传统戏剧的一种特有戏俗,搬演的目的主要是为沟通神人,以满足俗民的信仰需要;演出剧目与正戏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一般要和演出场合相谐和。就例戏的生存空间来看,例戏是纷繁复杂民俗活动中的一种特殊事象;据功能而言,例戏的搬演是广大民众民间信仰的一种表现。也就是说,例戏虽是一种演剧,但同时也是一种信仰,一种仪式。《演剧、仪式与信仰:中国传统例戏剧本辑校》从笔者多年来收集的500余个例戏中选取了其中的230本,分赐福类、庆寿类、人生礼仪类、功名类、其它喜庆类、类进行了归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