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戏曲行业神信仰文化为研究对象,宏观考察戏神信仰的发展历史、地域分布、来源及其特点,考镜老郎神、田公元帅、二郎神三大戏神系统之源流,选取与道教密切相关的戏神和独具地方剧种文化特色的戏神作为研究个案,探究戏曲艺术(或行业)与娼妓神、音乐神、傩戏神、影戏神的近缘关系,探赜戏神信仰文化背后隐藏的伶人群体精神世界,勾画戏神信仰与早期戏剧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发中国戏剧发生学的思考。
西藏藏戏在广泛吸收本土苯教祭祀仪式,佛教羌姆舞蹈,民间说唱和民间歌舞艺术的基础上又汲取了印度外来文化的滋养而形成。戴面具表演时藏戏的基本特征。藏戏面具中不同色彩的面具不仅象征角色各自不同的身份、地位及其个性特征,同事也蕴含着对角色在道德层面上的褒贬评判。西藏藏戏服饰既汲取了藏民族生活袍服风格,又深受宗教文化、汉族、蒙古族、回族等其他民族服饰文化元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城市化、浓郁的文化象征意蕴以及实用性和美化性兼容的特征。藏戏唱腔具有以人定曲,专人专曲、高亢悠扬等风格特征。民间传统藏戏班、民间新建藏戏队和自治区藏剧团共同构成当下西藏藏戏的组织形态,民间新建藏戏队和自治区藏剧团统统构成当下西藏藏戏的组织形态,形成业余演出团体和专业演出团体彼此互补、统统传承藏戏的局面。
粤剧与中国大多数地区剧种一样,根源于乡土社会的祭祀戏剧或仪式戏剧,随后进入城市,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晚清民国时期,是粤剧实现城市化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承先启后,是新与旧、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等话语并存,且相互碰撞、交融和异变的关键时期。广州是中国近代开风气之先的城市之一,粤剧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广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晚清民国时期甚至是广州城市文化的艺术折射和重要象征。因此,本书将晚清民国时期广州地区的粤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梳理演出形态、传播途径、演出功能、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变化,挖掘城市演剧的内在生成机制和发展演变规律,拓展戏剧研究的理论视野,为传统戏剧在当代城市的传承发展提供借鉴蓝本。
川剧是中国戏曲与巴蜀文化融合发展的产物,其三百年多年发展过程中的几起几落,无不与巴蜀民风、民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书是国内从民俗学视域来研究川剧艺术发展与社会民俗关系的专著。作者从民俗学和戏曲学的不同维度入手,探讨了巴蜀民俗与川剧的共生发展、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 本书研究视角独特,资料翔实,并配有数十幅珍贵资料照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戏曲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者的重要参考图书,也是广大戏曲爱好者了解川剧的一本绝佳读本。
婺源徽剧与皖南徽剧虽同属徽剧,但其音乐以石牌、吹拨为主要声腔,且在发展过程中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地吸收了目连戏的高腔、下江调,赣剧的南词和婺源民间小调等,逐渐自成一体,形成独具地方韵味的婺源徽剧。婺源徽剧音乐还有一大特色就是保存完整。婺源县是明清戏曲的集结地,徽剧传唱声腔众多,现存剧目手抄本多达361种,因而婺源徽剧音乐得以保留许多原始的名称和特色鲜明的曲调。 本书正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手抄本资料的收集和口传音乐资料的采集,全面分类整理出了婺源徽剧现存的唱腔、过场、锣鼓音乐,较为清晰地展现了婺源徽剧音乐类别的流变,阐析了它们各自的音乐特点、表演特点,同时也交代了它们的发展现状,开创了婺源徽剧音乐整体研究的先河,为以后的拓展深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华戏曲选》是一部戏曲剧本选集,书中所收录的戏曲作品为元明清三代比较重要的代表性作品,如马致远的《汉宫秋》、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是为当时的高中及大学国文教学和研究参考所用的参考书,是一部比较重要的戏曲史料编,兼具艺术欣赏与史料价值。
本书是国内专门研究汉剧与汉派文化的著作。在充分掌握文献史料的基础上,作者系统考述了汉剧在武汉及其周边孕育与形成的历史,还原了清末民国年间汉剧 四派归一 的繁荣景象,揭示了武汉近代都市化进程中汉剧在演出场所、舞台表演和伶人组织管理方面的变革。 本书还从 人 的视角观察艺人、观众在汉剧与汉派文化互动关系中的独特意义,重点考察了清末民初大批进城汉剧艺人的本地化,以及汉剧科班对汉剧艺人的培养情况。汉剧票友、票社与汉剧名角的双向交流,汉剧艺人在武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作为和表现,都诠释了汉剧与武汉及汉派文化之间的不解之缘。
中原俗曲作为中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概念本身产生较晚,但由于它的客观存在以及与传统音乐文化较直接的承传性,从而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本书对中原俗曲文化的形成进行了细致剖析,并对其整体性风貌做了全面梳理,同时对锣戏的历史、艺术特征和价值进行了整体性呈现。作者通过对该剧种的形成时间、流布地区、戏曲班社、音乐本体、表演艺术和剧目文本等多方面的梳理,具体分析了其独特性的根源,以便让读者对中原俗曲文化有一个具体、客观的了解和认识。
晋剧著名表演艺术家丁果仙,原名丁步云,艺名 果子红 。她创造的晋剧须生 丁派 唱腔,对晋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在近五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以她那精深的艺术造诣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创造了珍贵的艺术财富,把晋剧须生的表演艺术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品评卷是一本评论集。收入作品80余篇。
顾振遐(1931-2010),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理事、上海戏曲音乐学会理事。文化大革命后,先后担任剧院创作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三团团长、艺术研究室主任等职。1986年担任《中国戏曲音乐集成 上海卷》副主编。在1992年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举办的首届中国戏曲音乐评奖中,《红楼梦》一剧的作曲,获得 孔三传 优秀音乐创作奖。
《浙江婺剧孤本剧目研究》为 2013 年度立项的文化部艺术科学研究项目,主要是对现存的两本婺剧手抄孤本进行的整理研究。该书将手抄孤本进行扫描影印的同时,对其中的内容作了初步的文字与符号整理,并以“按语”的形式对一些婺剧抄本特有的语言符号加以了解读与研究。
本书以通俗有趣又不乏专业性的语言讲述宁波戏曲的前世今生。 绪论 概述宁波地方戏曲之于宁波地域文化的意义。后分为四个部分: 戏史记忆 从戏曲发展的角度展示宁波戏曲的历史面貌; 戏种概述 畅谈越剧、甬剧、姚剧、宁海平调四个现存剧种之古往今来; 戏目杂谈 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剧目,用讲故事的方式叙写; 码头 戏事 回顾了一些戏曲名家和旧闻轶事,讲述宁波城这个 戏码头 里的故事。本书既有对宁波戏曲历史发展的宏观叙说,又有对戏种戏目戏事的微观解读,反映了宁波地方戏曲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
《戏曲音乐入门丛书:越剧唱腔赏析》是一本通俗性、知识性的普及性读物。内容共分六个部分:*部分介绍了越剧唱腔的来源及演变概况,其中梳理出一条唱腔的传承与发展关系。第二、三部分介绍了越剧唱腔变化的概况。第四部分介绍了目前有代表性的若干流派唱腔。第五部分介绍几位目前活跃在越剧舞台的后起之秀,她(他)们在唱腔艺术上已取得显著成绩,为广大观众所热爱。第六部分简要介绍吟诵腔与主题歌。
本书选自二十三部剧目的七十段唱腔 当然,它们只是我所演剧目的一部分,按演出年份顺序排列。不知是不是巧合,1970年爱华沪剧团上演京剧版《红灯记》,让刚满二十岁的我担纲李铁梅,这是我艺术生涯中的*个女主角;2005年上海沪剧院复演 爱华 版的《红灯记》,时隔三十五年,我从当年的李铁梅 升格 为李奶奶,这是我塑造的*后一个舞台形象。就好像是一种天意,天衣无缝地圆满了我的艺术道路 从原点回到原点,那么圆顺,那么美好,我怎能不珍惜?所以,《马莉莉沪剧唱腔精选》始于《红灯记》,终于《红灯记》,暗合着我的自传《灯,总是亮着》。
上海音乐出版社继《袁雪峰越剧唱腔精选(早期)》出版后,此次又为 金派 越剧创始者度身定制了《金采风越剧唱腔精选》一书,黄德君主编,将 金派 音乐的个性、唱腔、舞台形象等一一呈现给广大戏曲爱好者。书中不仅精选了40首金采风老师的唱腔名段,还附有大量珍贵历史剧照,让我们更加真实全面地了解金采风老师的成长。随书附赠的CD精选了金采风老师在《盘夫》、《碧玉簪》、《西厢记》等经典越剧中的精彩唱段。这本书是传承历史、丰富越剧声腔艺术的珍贵读本,值得所有的越剧爱好者们珍藏。
《越剧名家唱腔精选》(系列)由早期越剧唱腔、 女班时期唱腔、新越剧时期唱腔、老生和老旦唱腔、 大面和丑角唱腔、男女合演唱腔(包括现代戏唱腔)等 ,以及被观众公认的流派唱腔组成。这是**套较系 统、完整地体现越剧唱腔音乐的系列书,是越剧理论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承者和越剧唱腔音乐研究 者,是一份*好的资料;对越剧爱好者,是一部内容 *其丰富的唱腔选集。 《戚雅仙越剧唱腔精选(附光盘)》为该列之一, 由贺孝忠、黄德君主编。
导语 蒋中崎编著的这本《越剧文化史》共分四篇,内容包括越剧的形成、越剧的兴盛、越剧的改革、越剧的创新。其成果的学术价值不但表现在观点的新颖、资料的翔实、数据的可靠、逻辑的严密上,而且在越剧学的研究领域,具有学术开拓与积累的意义。本书有如下特点:国际视野、民族特色、历史意识、实务取向、学界与业界经验的有机结合。 内容提要 蒋中崎编著的这本《越剧文化史》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越剧文化研究”成果之一。 本书发掘、汇集了大量越剧研究领域的新资料、新观点,较为全面地梳理了越剧研究的前人成果,首次从地域文化角度阐述了越剧的发展轨迹,并从文化学、社会学的学科视野与立场阐述了百年越剧的流变过程。 本书将志、史、论结合,不仅为越剧研究提供了较为系统、完整、真实的文献和材料,更为本
这是一部曹汝龙六十年艺术人生总结。本书结合湘剧历史,通过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一幕幕台前台后的瞬间,全景式地呈现曹汝龙60年艺术人生的精彩轨迹与卓越贡献,走进大家,与曹汝龙共同见证时代变迁下湘剧艺术的兴衰与发展,向用毕生心血守护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大家致敬。30多年来在传统戏、新编历史史剧、现代戏中塑造过许多不同行旦、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正反面角色。
《广东戏剧文库.优秀剧作选:韶关戏曲卷(1949-2019)》是 广东戏剧文库 优秀剧作选 丛书之一,《广东戏剧文库.优秀剧作选:韶关戏曲卷(1949-2019)》精选1949至2019年广东地区的经典韶关戏曲剧作,从内容上看,既有经过加工提炼具有很高艺术水准的剧目,也有对传统剧目进行选择改变加工的经典保留目录,此外,还有新编的现代很好剧目。 《广东戏剧文库.优秀剧作选:韶关戏曲卷(1949-2019)》中的剧作立意高、唱词独具地方特色,是一套值得收藏的史料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