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戏曲集成》共五册,孙琳辑校,凤凰出版社2022年12月出版。“水浒戏曲”是涉及水浒人物、故事的相关戏曲的总称,早在小说《水浒传》诞生之前便已风行民间。 对水浒戏曲进行整理,对于戏曲演出、研究、传承,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弘扬民族艺术等都具有重大意义。本书在前贤和今人的基础上,以竭泽而渔的态度,全面搜集与水浒有关的各类戏曲形式和版本,总计140余种,包括杂剧、传奇、折子戏、子弟书和快书等,参校众本,从而为专业研究者和一般读者提供一种收录较全、可读性强、方便比较研究的水浒戏曲文献的汇编集成。
《香港文龙轩精品集》主要收录了古代以及近现代书画家的书画作品。作品分别列出宋代、明清、近现代中代表性的一些书画家的精品,如吴昌硕、黄宾虹、吴湖帆沈尹默等行书扇面,张大千、李瑞清、何维僕山水人物扇面等等。《香港文龙轩精品集》为喜爱书法书画的收藏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范本。
《中国电影美术论》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充实后完成的。在开始写这篇“后记”时,不禁想起了我发表的篇关于电影的文字。我在大学学的是中国画专业,但我次将书写的文字变成铅字,却是关于电影的。那是在上大学前的1982年,我写了两篇极不成熟的文字,一篇是谈当时中国电影不应该只注重戏剧和表演,还应该重视“电影视觉造型”的表现力,记得在文中提到了中国电影应学会运用“视觉语言”的表达。另一篇是谈对“电影是遗憾艺术”的认识和感受。前一篇自觉自己理论水平不够,还不能够把“电影视觉和造型语言”这一论题阐述清楚,就把后一篇当作一篇感想投寄给了当时发行量很大的《电影创作》。让我没有想到的是,那么不成熟的文字竟然在当年的第6期上发表了!而且在下一期上还引发了一篇对我的观点持有不同意见的商榷文章。更令我想
《地方戏曲文献汇编·天津卷》所收为《中国戏曲志天津卷资料汇编》 至七辑。《中国戏曲志天津卷资料汇编》由《中国戏曲志天津卷资料汇编》编纂委员会主持,中国戏曲志天津卷编辑部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编辑并内部印行,对清末至一九八二年天津戏曲活动的方方面面,如剧种、剧场、剧目、机构、人物、文物古迹、演出习俗、音乐、美术以及剧坛大事等,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论述,可视为《中国戏曲志·天津卷》资料长编。作者多为戏曲领域 专家,全书内容丰富,在《中国戏曲志·天津卷》出版之后仍具有不可替代性。
《中国专门史文库:中国相声史》分为古代篇、近代篇、现代篇、当代篇(包括域外篇),分别对每个时期相声的演变、活动、艺术家、代表作及重要事件进行相应的论述,在许多关键性问题上有个人独特见解。资料翔实,论述精当,对相声艺术的发展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以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为代表的马氏相声,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其经典的相声段子不仅为广大读者所深爱,也是相声界的宝贵文化遗产。在相声大师马三立先生逝世15年后,其嫡孙马小川,精选了马三立先生的单口相声一百余段,集结成本书。其中有30段左右是马三立先生很少在舞台表演或只在家中给本书编者陈述过的,但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从中可以窥探马氏相声在处理相声“包袱”时的标准和技巧。
以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为代表的马氏相声,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其经典的相声段子不仅为广大读者所深爱,也是相声界的宝贵文化遗产。在相声大师马三立先生逝世15年后,其嫡孙马小川,精选了马三立先生的单口相声一百余段,集结成本书。其中有30段左右是马三立先生很少在舞台表演或只在家中给本书编者陈述过的,但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从中可以窥探马氏相声在处理相声“包袱”时的标准和技巧。
“子弟书”是说唱文学的一种,起源于乾隆年间,在清代中后期盛极一时。流传下来的版本也非常多,但以车王府收藏的子弟书数量多,且质量较高。“车王”是成吉思汗直系子孙车登巴咱尔王的简称,车王府藏子弟书即车王府所收藏的子弟书。大量叠词的使用是子弟书的一大特点,王美雨编著的《车王府藏子弟书叠词研究》即对这些子弟书中的叠词进行了定量、定性研究,以期对近代汉语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风姿花传》是世阿弥所著的能剧理论书,也是世阿弥留下的21部能乐理论著作中早的作品。此论著以观阿弥的教导为基础,加上世阿弥自身领会的对技艺的理解著述而成。世阿弥在15世纪初完成此论著。全书共七篇,前三篇是在应永7年(1400年)写成,余下的是在其后20年间写作、改订而成。“幽玄”“模拟(物真似)”“花”这些讲述艺术神髓的说法可以在本书里找到根据。它是古老的能乐理论书,可以说是日本古老的戏剧理论。《风姿花传》的内容包括能剧的修行法、心得、演技论、演出论、历史、能剧的美学等。它既可作为能剧的技艺理论来读,也是日本美学的古典。
本书把中国戏曲服饰图案纹样经过适量提取、数据采集,对其造型和色彩进行研究解析,以纹样的基元层、基因层、对象层、纹样层的元素层模型建立方式,展示创新的现代视觉艺术设计方法。书中展示开创性的传统与当代的转换设计成果, 从新的“元素码”现代设计学角度呈现中国戏曲服饰纹样的美的视觉效果。本书梳理了中国传统戏曲服饰纹样图谱的知识体系,在实现标准化识别与管理的同时,以大篇幅的图示与实际操作案例呈现,引导未来的纹样使用者能够动态地学习和利用该知识体系,使之服务于未来的设计,这为中国文化视觉元素的再传播,以及读者的直接运用及再创作提供了 好的基础。
《曲牌全书》包括北曲的五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三调(双调,越调,商调)共191个曲牌;南曲的五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三调(双调,越调,商调)共113个曲牌;大石调,小石调, 般涉调, 仙吕宫入双调,由26字至90字,共57个曲牌。